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白話 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一五)第二分阿㝹夷經第十一

佛陀在阿㝹夷國的一次乞食之旅。當時佛陀身邊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他們一起進入城市乞食。

當佛陀走在路上時,他自己心中默念著,想說今天早些時候,他應該前往房伽婆梵志的園子裡觀看,等到比丘們到達後再開始乞食。

於是佛陀前往了梵志的園子,梵志看見佛陀來了,就遠遠地上前迎接,並互相問候。梵志邀請佛陀坐下,並告訴他說:「佛陀,你好久沒有來拜訪我們了,今天是因為什麼緣故才讓你屈尊前來呢?請坐在這裡。」

佛陀坐下後,梵志告訴他說:「昨天晚上,隸車子善宿比丘來到我這裡,告訴我說:『大師,我不修行梵行,因為佛陀不喜歡我。』雖然他提到你的名字,但是我不相信他的話。」

佛陀回答梵志說:「我知道善宿的話,但是我沒有排斥你。很久以前,我曾在毗舍離獼猴池旁的集法堂上,善宿來到我這裡,告訴我說:『佛陀不喜歡我,我不修行梵行。』我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他回答我說:『因為佛陀沒有向我顯現神跡或變化。』」

「那時,我對他說:『我可以請你在我的法中清淨地修行梵行,然後給你顯示神通嗎?』你應該回答我說:『世尊要給我顯示神通變化,然後我才會修行梵行嗎?』那時,善宿回答我說:『不是的,世尊!』佛告訴善宿:『我也沒有對你說:你在我的法中清淨地修行梵行,我才會給你顯示神通變化;你也沒有對我說要給我顯示神通,才會修行梵行。那麼,善宿!你心裡怎麼想,是認為如來能夠顯示神通,還是不能顯示呢?我所說的法,是不是能夠讓人得到解脫,結束苦難呢?』善宿對佛說:『就是這樣,世尊!如來能夠顯示神通,不是不能顯示;所說的法能夠讓人得到解脫,結束所有的苦難,不是不能結束。』『所以,善宿!我所說的法修行梵行者,能夠顯示神通,不是不能顯示;能夠得到解脫離苦,不是不能離苦;你在這個法中還想要求什麼呢?』

善宿向佛陀說:「尊者啊!您不能隨時教我父親的秘術,但您卻完全知道。您為什麼不教我呢?」佛陀回答道:「善宿啊!我曾經問過你,如果你的父親修行梵行,我會教他的秘術嗎?你回答說不會。所以,我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你也沒有提過。為什麼現在會有這樣的話呢?善宿啊!你認為如來能夠教你父親的秘術,但卻不能教你法門中的出要,讓你離苦得樂嗎?如果我能夠教你父親的秘術,同樣地,我也能夠教你法門中的出要,讓你離苦得樂。在我教法中,你還需要什麼呢?」佛陀接著告訴善宿:「你曾經到毘舍離跋闍的土地,使用了無數方便,讚嘆了如來、正法和眾僧。就好比有人讚嘆清涼池的八種好處,讓人感到愉悅:冷爽、輕盈、柔軟、清潔、甜美、純淨、飲用不飽、方便身體。你也是這樣,到毘舍離跋闍的土地,讚嘆了如來、正法和眾僧,讓人感到信仰和快樂。善宿啊!你要知道,現在你如果退回俗世,世人會說你是一位有知識的比丘,也是如來的親近弟子,但卻不能完全修行梵行,反而放棄戒律回到世俗之中,行為卑劣。」梵志啊!你應該知道,我曾經充分地教導你,但你卻沒有順從我的教導,反而放棄戒律回到世俗之中。

「梵志啊!有一次,我在獼猴池旁的法講堂上講法,有一位名叫尼乾子,字伽羅樓的尊者停留在那裡,人們都很敬重他,他的名聲遠播,擁有很多知識和供養。就在那時,善宿比丘穿著衣服,手持鉢,到毗舍離城乞食,漸漸走到了尼乾子的地方。當時,善宿用深奧的意義問尼乾子,但他無法回答,於是善宿就生氣了。善宿自己想:『我得罪了這個人,以後會有長夜的痛苦嗎?』梵志啊!你應該知道,當時善宿比丘乞食完後,手持衣鉢來到我這裡,向我鞠躬禮拜,坐在我一旁,但他沒有告訴我這個事情。我問他:『愚蠢的人啊!你不應該自稱為沙門釋子嗎?』善宿隨即回答我:『世尊!為什麼您這樣稱呼我為愚蠢?難道我不應該自稱為釋子嗎?』我對他說:『愚蠢的人啊!你曾經到尼乾子那裡,問了一些深奧的問題,但他無法回答,於是你就生氣了。你當時自己想:我現在得罪了這個尼乾子,以後會有長夜的痛苦嗎?你還記得這件事嗎?』

善宿向佛陀說:「尼乾子是羅漢,怎麼會有嫉恚之心呢?」佛陀回答說:「愚昧的人啊!羅漢怎麼可能有嫉恚之心呢?不是羅漢有嫉恚之心,而是你自己說他是羅漢,他實際上在遵從七種苦行,長夜持守著。這七種苦行是什麼呢?第一種是盡一生不穿衣服;第二種是盡一生不飲酒食肉,也不吃米飯和麵食;第三種是盡一生不違反梵行;第四種是在毗舍離城外有四個石塔,東邊的是憂園塔,南邊的是象塔,西邊的是多子塔,北邊的是七聚塔;羅漢盡一生都不離開這四個塔,進行四種苦行,而尼乾子之後也會遵從這七種苦行,最終在毗舍離城外去世,就像一個患有皮膚病的人一樣,躺在墳墓之間。尼乾子已經違反了他自己的七個誓言,穿著衣服、吃飯、違反梵行和離開四個塔,最終在毗舍離城外去世。」佛陀告訴善宿說:「愚昧的人啊!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可以去看看,你就會知道了。」

佛陀告訴梵志說:有一次,比丘善宿穿著衣服,拿著缽進入城市行乞,行乞完畢後離開城市,在空曠的墳墓中看到尼乾子已經去世了。他回到我的面前,向我鞠躬,但卻沒有提到這個事情。我當時問善宿說:「善宿啊,我之前所說有關尼乾子的故事,你有聽到嗎?」他回答說:「是的,我聽到了,正是如世尊所說。」梵志啊,你應該知道,我當時與善宿比丘有心靈感應,但他卻說:「世尊沒有向我顯示。」

另外一次,我在冥寧國的白土城邑,遇到了一位名叫究羅帝的尼乾子。他在白土城中受人尊敬,名聲很大,獲得了很多物資。當時我穿著衣服,拿著缽進城行乞,善宿比丘跟隨在我後面。他看到尼乾子在糞堆上舔食殘渣,感嘆道:「世間的阿羅漢和向阿羅漢道的人沒有比這位尼乾子更勝了,因為他苦行能夠如此,放下了憍慢,甘願在糞堆上舔食殘渣。」

佛陀對著梵志說:有一次,我向右轉身告訴善宿說:「你這個愚蠢的人!你不願意自稱為釋子嗎?」善宿問佛陀說:「世尊,為什麼要稱我為愚蠢的人?難道我不應該自稱為釋子嗎?」佛陀告訴善宿說:「你是個愚蠢的人!你看到究羅帝蹲在糞堆上舔食殘渣,然後就這樣想:在這個世界上,阿羅漢和向阿羅漢的人中,究羅帝最為尊貴,因為他能夠苦行,放下憍慢,蹲在糞堆上舔食殘渣。你是這樣想的嗎?」善宿回答說:「是的,我是這樣想的。」善宿又說:「為什麼?世尊!因為我在阿羅漢中生起了嫉妒之心。」佛陀告訴他說:「我沒有在阿羅漢中生起嫉妒之心,為什麼你會有呢?你是個愚蠢的人!你認為究羅帝是真正的阿羅漢,但他將在七天後腹脹而死,投生為屍餓鬼,常受飢餓之苦,死後他的屍體將被綁上葦索,放在墳墓中。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去問他。」

於是,善宿就去見究羅帝,告訴他說:「沙門瞿曇對你說,你將在七天後腹脹而死,投生為屍餓鬼,死後將綁上葦索,放在墳墓中。」善宿還告訴他說:「你應該省慮飲食,不要讓這個預言成真。」梵志啊,你要知道,究羅帝在七天後果然腹脹而死,投生為屍餓鬼,屍體被綁上葦索,放在墳墓中。善宿聽了佛陀的話後,屈指計算了七天,然後前往裸形村,問村民究羅帝現在在哪裡,村民回答說:「他已經去世了。」善宿又問說:「他為什麼會去世呢?」村民回答說:「因為腹部膨脹。」善宿問道:「他的屍體怎麼處理?」村民回答說:「他的屍體被綁上葦索,放在墳墓中。」

佛陀繼續說道:「梵志啊!那時,善宿聽到我的預言後,就前往墳墓,但還沒到達就看到死屍突然動了膝蓋和腳,然後忽然蹲下了。當時,善宿已經到了死屍的旁邊,問道:『究羅帝!你已經去世了嗎?』死屍回答說:『我已經去世了。』善宿問說:『你為什麼去世了?』死屍回答說:『沙門瞿曇預言我會在七天後腹脹而死,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我在七天後腹脹而死了。』善宿又問說:『你投生在哪裡?』死屍回答說:『正如瞿曇所預言的,我會投生在屍餓鬼的世界,現在我已經在這裡了。』善宿問說:『你去世後,你的殯葬是怎麼辦的?』死屍回答說:『正如瞿曇所預言的,我的屍體會被用葦索綁在墳墓旁邊,事實上,我的屍體就是這樣被處理的。』當時,死屍對善宿說:『你雖然出家了,但是你卻無法得到好處。瞿曇沙門說了這樣的事情,但你常常不相信。』說完這些話,死屍就再次躺下了。

「梵志啊!那時,善宿比丘來到我這裡,向我鞠躬並坐在我的一旁,但他沒有因為這個事件而對我說什麼。接著,我問他:『究羅帝的事情,是真的嗎?』他回答說:『是的,如佛陀所說的一樣。』梵志啊!我用各種方式向善宿比丘展現了我的神通證據,但他仍然說:『佛陀沒有為我展現神通。』」

佛陀告訴梵志說:「有一次,我在獼猴池的法講堂上講法時,有一位梵志叫做波梨子也在那裡,他很受人敬重,名聲遠播,也得到了很多利養。他在毘舍離的大眾中說了一些話:『沙門瞿曇自稱智慧,我也很聰明;沙門瞿曇自稱有神足,我也有;沙門瞿曇得到超越的道,我也得到了。我要與他一起展現神足,如果沙門瞿曇展現一次,我就展現兩次;如果他展現四次,我就展現八次,一直到他展現多少次,我都能倍增。』

「那時,善宿比丘穿著袈裟拿著缽進城乞食,看到波梨梵志在大眾中這樣說,他也說:『沙門瞿曇很聰明,我也很聰明;沙門瞿曇有神足,我也有;如果他展現一次,我就展現兩次,如果他展現多少次,我都能倍增。』

「善宿比丘乞食回來後,來到我這裡,向我躬身禮拜,坐下之後,對我說:『我早上穿著袈裟拿著缽進城乞食的時候,聽到毘舍離的波梨梵志在大眾中這樣說:沙門瞿曇很聰明,我也很聰明;沙門瞿曇有神足,我也有;如果他展現一次,我就展現兩次,如果他展現多少次,我都能倍增。』他告訴我這件事情,我對善宿比丘說:『那個波梨梵志在大眾中說了這樣的話,他不捨棄這樣的想法、見解和驕傲,如果他去找沙門瞿曇,他的頭就會破成七塊。如果他不捨棄這樣的想法、見解和驕傲,卻還是能夠前來拜訪我,那他就是沒有處所可去了。』

善宿對佛陀說:「世尊,您保護口,如來也保護口。」佛陀問善宿:「你為什麼這樣說呢?」

善宿回答說:「那個波梨子有很大的神力和德行,脫身的人沒有見過現世尊,難道他不會說出虛假的話嗎?」

佛陀問善宿:「我有說過什麼嗎?」善宿回答說:「沒有。」

佛陀又說:「既然沒有什麼說法,你為什麼要說世尊保護口,如來也保護口呢?」

善宿回答說:「世尊您因為自己知道波梨子的言論,還有諸天來告知,所以我這樣說。」

佛陀說:「我也因為自己知道,還有諸天來告知,所以知道這個毘舍離的阿由大將,因為犯戒妄語,於大眾中誹謗波梨子,身亡後成為屍鬼,但我身壞命終後,卻生於忉利天。」

佛陀告訴善宿:「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你可以去毘舍離,念誦這個故事,我吃完飯後會去找波梨梵志子。」

佛陀對波梨梵志說:「有一次,善宿已經過了夜晚,穿著衣服拿著缽子,進城乞食。當時,善宿對毘舍離城中的婆羅門、沙門、梵志講述了這樣的話:『波梨梵志子在大眾中這樣說:沙門瞿曇有很大的智慧,我也有很大的智慧;沙門瞿曇有很大的威力,我也有很大的威力;沙門瞿曇有很大的神通力,我也有很大的神通力;沙門現出一個,我就要現出兩個;即使沙門顯示出多少,我都要倍數顯示。現在沙門瞿曇想要去找你,你們可以一起去。』當時波梨梵志正走在路上,善宿看到後,立刻去找他,告訴他波梨梵志的話。善宿說:『你在大眾中這樣說,沙門瞿曇有很大的智慧,我也有很大的智慧,即使沙門顯示出多少神通力,我都要倍數顯示。現在瞿曇聽到你這樣說,想要來找你,你趕快回去吧。』波梨梵志回答說:『我會回去的!我會回去的!』他說完這句話後,就感到害怕和焦慮,全身的毛髮都直立起來,沒有回到原來的地方,而是前往道路旁的波梨梵志林中,在一張繩床上坐著,感到愁悶和迷亂。』」

佛陀對波梨梵志說:「有一次,我吃飯後和許多隸車、沙門、婆羅門、梵志、居士一起前往波梨梵志的住處坐下。當時,有一位名叫遮羅的梵志在場,眾人呼喚他並告訴他說:『你去道頭林中告訴波梨梵志,說有很多隸車、沙門、婆羅門、梵志、居士都聚集在他的林子裡,大家都在討論這件事:梵志波梨在大眾中自誇說:「沙門瞿曇有很大的智慧,我也有很大的智慧,即使瞿曇顯示出多少神通力,我都能倍數顯示。」現在沙門瞿曇已經來到他的林子裡,你去看看吧。』」遮羅聽完眾人的話後,立刻前往道頭林告訴波梨梵志:『那些人都在你的林子裡,大家都在討論這件事:梵志波梨在大眾中自誇說:「沙門瞿曇有很大的智慧,我也有很大的智慧,即使瞿曇現出多少神通力,我都能倍數顯示。」現在瞿曇已經來到你的林子裡,你最好回去看看。』」波梨梵志聽了遮羅的話後回答說:『我會回去的!我會回去的!』他說完這句話後,就在繩床上轉來轉去,感到不安。此時,繩床纏住了他的腳,讓他無法離開繩床,更不用說前往見世尊了。

此時,遮羅責備波梨梵志:『你自以為很有智慧,但實際上只是口號空洞而已,說了一句「當歸!當歸!」卻還不能離開這個繩床,你怎麼可能到達聚集的眾人面前呢?』遮羅這樣責備波梨梵志後,就回到大家聚集的地方,告訴他們波梨梵志的情況:『我曾經去告訴波梨梵志,但他只回答了一句「當歸!當歸!」然後在繩床上翻來覆去,床還纏住了他的腳,他連動都動不了,更不用說到達大家聚集的地方了。』此時,有一位隸車子在眾人中坐著,他站起來,向右側露出手臂,長跪叉手,向大家說道:『請大家稍等,我現在就去把那個人帶回來。』』

佛陀說:「當時我對頭摩隸車子說:『那個人說話的態度、想法和行動都是如此的緩慢,他想要到達我這裡是不可能的。頭摩子啊!即使你用厚重的皮革繩捆綁住他,讓一群牛一起拉他,他的身體也會被拉成碎片,但他仍然無法放下那樣的說話、想法和行動,並且到達我的面前。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你可以去試試。』」於是,頭摩隸車子就前往波梨梵志的地方,告訴他說:『眾多隸車、沙門、婆羅門、梵志、居士都聚集在你的林子裡,他們都在討論這件事:梵志波梨梵志在大家面前自稱『沙門瞿曇有大智慧,我也有大智慧,甚至比瞿曇沙門還要厲害,瞿曇沙門現出他的神通,不論顯示多少,我都能倍增。』現在瞿曇沙門就在那棵樹下,你應該回去。』」波梨梵志聽了後,只是回答了一句「當歸!當歸!」然後在繩床上翻來覆去,床還纏住了他的腳,他連動都動不了,更不用說到達佛陀的面前了。

此時,頭摩隸車子對波梨梵志說:『你自以為很有智慧,但實際上只是口號空洞而已,說了一句「當歸!當歸!」卻還不能離開這個繩床,你怎麼可能到達聚集的眾人面前呢?』頭摩隸車子又對波梨梵志說:『聰明人都會用比喻來讓人理解,我現在就給你講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在深山裡有一隻獅子王,當牠清晨出門的時候,會四處觀察,大聲吼叫三聲,然後開始覓食。獅子王吃完食物後,就回到森林裡,常常會有一隻野豬跟在後面吃剩下的食物,這隻野豬氣力充沛,自認為可以比過獅子王,於是野豬決定獨自佔據一片森林,清晨出門的時候,也會大聲吼叫三聲,然後開始覓食,模仿獅子王的行為。但是,野豬只是野豬,無法比過真正的獅子王。波梨梵志啊!你現在也是一樣,感謝佛陀的恩惠,得到人們的供養,卻還在與如來競爭。』

頭摩隸車子隨即用偈語譏責波梨梵志:

『野豬稱獅子,  自認為王者;

欲作獅子吼,  卻還是野豬聲。

獨自佔據一片森林,  

自認為王者;

欲作獅子吼,  卻還是野豬聲。

跪地求得老鼠,  穿洞找死屍;

欲作獅子吼,  卻還是野豬聲。』

頭摩隸車子告訴波梨梵志:「你也跟那隻野豬一樣,感謝佛陀的恩惠,得到人們的供養,卻還要與如來競爭。」頭摩隸車子用四種比喻來責備波梨梵志,然後回到大眾中報告說:「我呼喚波梨梵志,他回答我說:『當歸!當歸!』然後在繩床上轉身,卻無法離開床子,他連自己都無法脫離繩床,怎麼可能到達大眾面前呢?」佛陀告訴頭摩隸車子:「我告訴你,如果你想讓他來到我這裡,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成功。即使你用群牛拉著他,綁上更多的繩子,甚至到了身體崩潰的地步,他也不會放棄他的說話和見解,並且來到我的面前。」佛陀告訴波梨梵志:「當時,我在大眾中講解佛法,教導他們,讓他們感到快樂和受益。我發出三聲獅子吼,身體飛升到虛空中,然後回到原處。」

佛陀告訴梵志:有些沙門和婆羅門說:「所有的世界都是由梵自在天所造成的。」我問他們:「真的是梵自在天造成了所有的世界嗎?」他們無法回答,反而問我:「瞿曇!這事情怎麼樣?」我回答他們說:「當世界初次毀滅時,還有一些眾生的壽命未盡,他們從光音天命終乃更生到梵處;在那裡,他們培養了愛,心中充滿了快樂,又想要帶著其他眾生回到這裡來。當那些眾生的壽命也盡時,他們又回到那裡去了。」這些眾生自己想:「現在我是大梵王,突然出現,沒有創造者;我能夠理解所有的事情,我在千個世界中最自由自在;我能夠創造和改變,我是最微妙的,也是眾生的父母。我最先到達這裡,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的力量,這些眾生才出現;其他的眾生也跟著順從,都被稱為梵王,突然出現,最自由自在,能夠創造和改變,最微妙,也是眾生的父母。先有一個,然後才有我們,這個大梵王化身成了我們。這些眾生在壽命盡時,再次出現在這個世界,他們漸漸長大,剃去鬚髮,穿上三法衣,出家修行。當他們進入定意三昧時,便會憶起他們來自何處,然後他們會說:『這個大梵天是突然出現的,沒有創造者,他能夠理解所有的事情,是在千個世界中最自由自在,能夠創造和改變,最微妙,也是眾生的父母。這個大梵天常住不變,沒有變化的法則,而我們梵天所化身的眾生則因此是無常的,無法長期居住,因為會有變化。』因此,梵志啊!那些沙門和婆羅門就因為這個緣故,各自說梵自在天創造了這個世界。但是,造成這個世界的不是梵自在天,只有佛能夠明白。我也知道這件事情,雖然我理解不了苦、集、滅、味、過、出的六個要素,但我真正明白它們,並以平等的觀點達到了無餘解脫,所以我被稱為如來。

佛陀告訴梵志:有些沙門和婆羅門說:「戲笑懈怠是眾生的開始。」我問他們:「你們說的是真的嗎?戲笑懈怠真的是眾生的開始嗎?」他們無法回答,反而問我:「瞿曇!這事情怎麼樣?」我回答他們說:「有些光音眾生喜歡戲笑懈怠,但當他們的身體壞了,壽命終結後,他們會再生到這個世界,漸漸長大,剃去鬚髮,穿上三法衣,出家修行。當他們進入心定三昧時,便能利用三昧的力量,識別自己來自何處,然後他們會說:『其他的眾生不喜歡戲笑懈怠,常常在那裡,永遠不會改變。因為我們喜歡戲笑懈怠,所以我們經歷了這些無常的變化。』」

如此,梵志啊!那些沙門和婆羅門認為戲笑懈怠是眾生的開始,但佛陀明白這個事實,不僅知道,而且已經超越了苦、集、滅、味、過、出要的境界,真正了解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達到了如來的境界。

佛陀告訴梵志:有些沙門和婆羅門說:「失意是眾生的開始。」我問他們:「你們說的是真的嗎?失意真的是眾生的開始嗎?」他們不知道如何回答,反而問我:「瞿曇!這事情怎麼樣?」我回答他們說:「有些眾生看到別人的眼光投射在他們身上,便感到失意,因此命終後會再生到這個世界,漸漸長大,剃去鬚髮,穿上三法衣,出家修行。當他們進入心定三昧時,便能利用三昧的力量,識別自己來自何處,然後他們會說:『如果我們像那些眾生一樣,不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感到失意,就能常住不變。但我們經常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感到失意,所以經歷了這些無常的變化。』」

如此,梵志啊!那些沙門和婆羅門認為失意是眾生的開始,但只有佛陀真正了解這個事實,不僅知道,而且已經超越了苦、集、滅、味、過、出要的境界,真正了解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達到了如來的境界。

佛陀告訴梵志:有些沙門和婆羅門說:「我們沒有因緣而出現。」我問他們:「你們說的是真的嗎?你們真的是本來就沒有因緣而出現的嗎?」他們無法回答,反而問我:「瞿曇!這事情怎麼樣?」我回答他們說:「有些眾生沒有想法,沒有知識,但當他們有想法時,便會命終後再生到這個世界,漸漸長大,剃去鬚髮,穿上三法衣,出家修行。當他們進入心定三昧時,便能利用三昧的力量,識別自己的本源,然後他們會說:『我本來是不存在的,但現在突然出現了;這個世界本來沒有我,但現在有我,這實際上是虛幻的。』」

如此,梵志啊!那些沙門和婆羅門認為他們沒有因緣而出現,但只有佛陀真正了解這個事實,不僅知道,而且已經超越了苦、集、滅、味、過、出要的境界,真正了解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達到了如來的境界。

另外,佛陀告訴梵志:有些沙門和婆羅門在背後誹謗我,說我自稱弟子已入淨解脫,成就淨行,但只知道清淨而不全然了解淨。但我並不這樣說:「我的弟子已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只知道清淨而不全然了解淨。」我自己說:「我的弟子已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全然了解清淨,一切都是淨的。」

此時,梵志向佛陀說:那些毀謗佛陀的人是不會獲益的,他們說沙門瞿曇自己說:「我的弟子已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只知道清淨而不全然了解淨。」但是佛陀並沒有這樣說,佛陀自己說:「我的弟子已入淨解脫,成就淨行,全然了解清淨,一切都是淨的。」

梵志又向佛陀說:「我也想進入這種淨解脫之境,成就淨行,全然了解清淨。」

佛陀告訴梵志:進入淨解脫之境非常困難,你看到的、忍受的、做的都與淨解脫不同,如果你想依靠這些看法進入淨解脫,那是很難實現的。但如果你喜愛佛陀,心不斷絕,就能在長夜中常常獲得安樂。

於是,房伽婆梵志聽了佛陀的話,非常高興,開始實踐佛陀所教的道理。

(一六)佛說長阿含第二分善生經第十二

有一次,佛陀和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有一位名叫善生的長者之子,早晨出城到園林遊覽,沐浴完畢後,全身都濕了,他向著六個方向禮拜,東、西、南、北、上、下,周遍向所有方位致敬。

佛陀看到這個情景,就前去問善生:「你為什麼早晨出城到園林遊覽,沐浴完畢後全身都濕了,然後向著六個方向禮拜呢?」

善生回答佛陀:「我父臨終之前,留下遺囑告訴我,『你若想致敬,應該先向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向致敬。』我遵從了父親的教導,所以沐浴完畢後,先叉手向東方禮拜,然後向南、西、北、上、下六個方向周遍致敬。」

佛陀告訴善生:「雖然這六個方向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我的賢聖法中,並不禮拜這六個方向以示恭敬。」

善生問佛陀:「願世尊能夠為我講解在賢聖法中如何禮拜六個方向呢?」

佛陀答道:「好好聽著,仔細想著,我現在就為你講解。」

善生回答:「我願意聆聽,非常樂意聽。」

佛陀告訴善生: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遵循四種不善的行為而沒有在四周做壞事,又能理解六種破壞財富的行為,那麼他們就能夠遠離四種不善的行為,並向六個方向致敬。在現世中,他們表現出善行,將來也會獲得善果,他們的現世和未來都會有穩固的基礎。具有智慧的人將讚揚他們,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會生活在天堂或善良之處。善生啊!你應該知道四種不善的行為,它們是指殺生、盜竊、淫亂和說謊。那麼什麼是四處呢?它們是指貪欲、憤怒、害怕和無明。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在這四周不做壞事,就不會有損失。佛陀說完這些,又做了一首偈語:

「貪欲、憤怒、害怕、無明,  這四種不善之法;

名譽逐日減少,  就像月球進入黑暗。」

佛陀告訴善生: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在這四周不做壞事,就能夠獲得增益。於是,佛陀又做了一首偈語:

「貪欲、憤怒、害怕、無明,  這四種不善之法;

如果不做壞事,  名譽逐日增加,就像月亮圓滿。」

佛陀告訴善生:六種破壞財富的行為包括沉迷於酒精、賭博、放蕩、沉迷於音樂、與邪惡朋友相處、以及失去勇氣。善生啊!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能夠理解四種不善的行為並遠離它們,還能理解六種破壞財富的行為,就能夠遠離四種不善的行為,並且向六個方向致敬。在現世中,他們表現出善行,將來也會獲得善果,他們的現世和未來都會有穩固的基礎。具有智慧的人將讚揚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會生活在天堂或善良之處。善生啊!你應該知道飲酒會有六種損失:一是損失財富,二是生病,三是引起爭端,四是惡名流傳,五是引起怒氣和暴力,六是失去智慧。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沉迷於飲酒,他們的家產將會逐日損失。善生啊!賭博也有六種損失,包括財產逐日耗損、勝利卻招致敵意、智者譏笑、人不尊重、被人排擠,以及繁殖盜竊心。這就是賭博的六大損失。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沉迷於賭博,他們的家產將會逐日損失。放蕩也有六種損失,包括不保護自己的身體、財產和子孫,常常感到害怕和痛苦,還有喜歡虛幻和妄想。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沉迷於放蕩,他們的家產也會逐日損失。

佛陀告訴善生:若是沉迷於音樂、舞蹈、琴瑟等伎樂,也會有六種損失,包括追求歌曲、舞蹈、樂器和其他的樂曲,還有沉迷於波內早、多羅槃、首呵那等節目。這就是伎樂的六大損失。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沉迷於伎樂,他們的家產也會逐日損失。善生啊!惡友相處也有六種損失,包括方便欺騙、好喜歡隱藏、誘惑他人的家人、圖謀他人的財物、財利自私、好發現他人的錯誤。這就是惡友的六大損失。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結交惡友,他們的家產也會逐日損失。懈怠也有六種損失,包括在富裕時不肯勤勞、在貧困時不肯努力、在寒冬時不肯勤勞、在炎熱時不肯勤勞、早晨時不肯勤勞、晚上時不肯勤勞。這就是懈怠的六大損失。如果長者或長者的子孫懈怠,他們的家產也會逐日損失。

佛陀告訴大眾:那些沉迷於酒的人,常常有一伙酒友,雖然財富不斷地累積,但也會隨著自己而逐漸散盡。他們沉迷於飲酒,沒有節制,喜歡唱歌跳舞,白天便到別人家中遊玩,因此自己也墜落了。如果一直和邪惡的人結交,就會誹謗出家的人,甚至世人都會嗤笑他們的邪見,行為上也會像穢污的人一樣被排斥。他們只著眼於外表的好壞,只論輸贏,對親人也不關心,行為上也像穢污的人一樣被排斥。沉迷於酒的人,因貧窮而不自量力,喜歡揮霍金錢,造成家庭的禍患。他們喜歡賭博、聚在一起飲酒,監視他人的婦女,習慣於卑劣的行為,如同月亮逐漸被黑暗所籠罩。行惡的人必然會受到報應,和邪惡的人結交,現世和來世都不能得到好處。他們白天好睡眠,晚上多夢想,獨自陷入黑暗之中,沒有好的朋友,不能勤勞地經營家務。他們白天晚上都不肯勤勞,寒暑時節都懈怠不堪,所做的事情也不加深入,以致功業毀滅。如果他們不計寒暑,勤勞地經營家務,就沒有事情不能成功,終身不會有任何煩惱。

佛陀告訴善生:有四種人像親人一樣重要,你要注意。這四種是什麼呢?第一種是能夠阻止你做錯事的人,第二種是能夠給你慈愛關懷的人,第三種是能夠幫助你的人,第四種是能夠與你共事的人,這四種人對你來說都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你。但是,有些人卻像騙子一樣,會欺騙你,讓你受到傷害。佛陀告訴善生,有四種騙子,他們會欺騙你,傷害你。第一種是先讚美你,然後奪走你的東西;第二種是在你需要的時候讚美你,但在你不需要的時候就不理你;第三種是因為關係親密,所以利用這個關係來強迫你做一些事情;第四種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而與你建立關係。這四種人是不能信任的,明智的人應該遠離他們,就像避開嶇峭的山路一樣。

佛陀告訴善生:有四種人是值得信任的,可以對你有很多幫助。這四種人是誰呢?第一種是能夠阻止你做錯事的人,第二種是對你充滿慈愛和關懷的人,第三種是能夠幫助你的人,第四種是與你共事的人。這四種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可以對你有很大的幫助。而那些能夠阻止你做錯事的人,有四種特點,可以對你有很多幫助。這四種特點是什麼呢?第一種是當你看到別人做錯事時,能夠幫你阻止;第二種是能夠給你正確的建議;第三種是充滿慈愛和關懷;第四種是能夠指引你走向正確的道路。這四種能夠阻止你做錯事的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可以對你有很多幫助。

佛陀再次說明,慈愍也有四種特點:第一種是看到對方得到利益就感到高興;第二種是看到對方經歷困難就感到憂心;第三種是讚揚對方的美德;第四種是當聽到有人說對方的壞話時,能夠抑制自己的情緒,不予理會。這四種慈愍都是能夠對人們帶來幫助,可以救護他人。

佛陀也說明了利人有四種方式:第一種是保護對方不做出放縱的行為;第二種是保護對方不會因為放縱而失去財富;第三種是幫助對方克服恐懼;第四種是教育對方不要做出錯誤的行為。這四種利人的方式也能夠對人們帶來幫助,可以救護他人。

佛陀還提到了同事有四種方式:第一種是為了對方不惜自己的生命;第二種是為了對方不惜自己的財寶;第三種是幫助對方克服恐懼;第四種是教育對方不要做出錯誤的行為。這四種同事的方式也能夠對人們帶來幫助,可以救護他人。

佛陀告訴善生,這些親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可以對人們帶來幫助。如果想要找到值得信任的親人,就要遵守戒律,像火光一樣照耀著自己和他人,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親人。這些親人就像慈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珍惜對待他人,智者都會靠近這些親人。

佛陀告訴善生,人類的親人有六方,分別是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子為西方,親戚為北方,僕人為下方,沙門、婆羅門和行善者為上方。作為一個孩子,應該以五種方式尊敬父母,包括:提供所需,所有行為都要先跟父母報告,恭順父母的意願,絕不違背父母的正業。

作為父母,也應以五種方式尊敬孩子:約束孩子不做壞事,指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對孩子充滿慈愛,為孩子尋找好的結婚對象,提供孩子所需的一切支持。

佛陀接著告訴善生,作為一個弟子應該以五種方式敬重師長,包括:提供所需,尊敬供養,尊重師長,恭敬遵從師長的教導,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

作為師長,應以五種方式尊敬弟子:遵從法律,教導未知的事物,回答弟子的問題並解釋其意義,介紹好的朋友,以自己的知識教導弟子。

如果孩子能夠尊敬父母和弟子尊敬師長,那麼他們的親人就會感到安心,不再有憂慮。

佛陀告訴善生,作為一個丈夫,也應以五種方式尊敬妻子,包括:以禮待人,不嚴厲,提供衣食,使家中莊嚴,並且委任妻子管理家務。如果丈夫以這五種方式尊重妻子,妻子也應以五種方式恭敬丈夫,包括:起床早,尊重座次,和諧溝通,恭敬順從,並且主動承擔家務。如果夫妻彼此尊重,他們的家庭就會感到平安,沒有憂慮。

佛陀接著告訴善生,作為一個人,應以五種方式尊敬親戚,包括:提供援助,說好話,帶來利益,共同受益,不欺騙。如果你以這五種方式尊敬親戚,他們也應以五種方式尊敬你,包括:保護自由,保護財產,保護受害者,提供教育和教導,互相讚美。如果大家都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尊重彼此,就能夠創造一個安心的環境,沒有憂慮。

佛陀最後告訴善生,作為一個主人,應以五種方式教導僮僕,包括:根據能力指派工作,提供食物,給予獎勵,提供醫療照顧,讓他們有休息的時間。如果你以這五種方式尊重僮僕,他們也應以五種方式恭敬你,包括:早起,周密完成工作,不濫用主人的物品,按照工作順序進行,讚美主人的名譽。如果主人和僮僕都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尊重彼此,就能夠創造一個安心的環境,沒有憂慮。

「善生啊!信士們供奉沙門和婆羅門,應當用以下五種方法:首先是以身體行出慈悲;其次是以口語表達慈悲;第三是以內心意念展現慈悲;第四是適時施捨;第五是不歧視門戶貧富貴賤。如果信士能以這五種方法供奉沙門和婆羅門,那麼沙門和婆羅門會以以下六種方法教導他們:首先是防止做壞事;其次是指導如何做好事;第三是教導如何懷有善心;第四是讓那些未曾聽聞正法的人聽到;第五是讓已聽聞正法的人得到善解;最後是解說天路。如果信士們恭敬地供奉沙門和婆羅門,那麼他們的家庭將會和諧安寧,不再有恐懼和煩惱。」

佛陀講完這段經文後,又重複說了一首偈語:

「父母在東方,師長名南方,妻子在西方,親戚在北方,僕人在下方,沙門在上方。所有的長者和孩子都要尊敬這些不同方位的人,並且要恭敬地侍奉他們。如果你能敬順地侍奉他們,那麼你就能得到生命的福報,死後能夠生天。施與好言語,對人有益,讓所有人都能同樣受益。這四種行為都非常重要,就像車輪一樣必不可少。如果世上沒有這四種行為,那麼就沒有孝順和養育的道德觀念。這是世間智者所選擇的道路,行之則能獲得巨大的果報,並且名聲遠播。在供奉沙門和婆羅門時,要將床榻和飲食供奉整齊,一定要尊敬他們。要讓親戚和朋友相互幫助,並且要對他們做有益的事情。上下關係要和諧,這樣才能得到好的口碑。首先要學會一技之長,然後才能賺取財富。賺到財富後,要好好保管,不要浪費。在用錢時不要過於奢侈,要學習前人的經驗,不要欺騙和妄想。財富的積攢就像蜜蜂採花一樣,財富會日益增長,而不會減少。每天要吃得恰到好處,不要貪吃。要努力工作,不要懈怠。要提前存儲以備不時之需。要勤奮工作,並且修行善行,不要錯過機會。如果你能夠這樣做,那麼你的家庭就不會有任何損失和減少,財富也會像海洋一樣不斷增長,你也會得到好的聲譽和口碑。」

當時,善生向佛陀說道:「世尊,您的教誨真是太好了!您的教誨不僅超出了我父親的教誨,更能夠使那些迷失的人開悟,讓那些封閉的人開啟心扉,使那些失明的人明白真相。您所說的教義真是如此,以無數的方便來開悟那些愚昧的人,揭示出清淨的法。這是因為佛陀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所以能夠開示,為這個世界帶來光明和指引。現在,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希望在正法中成為一個能夠幫助眾生的憂婆塞。從今天開始,我會盡我的一生不殺生、不偷盜、不犯邪淫、不說謊話、不飲酒。」

聽完佛陀的教誨後,善生感到非常高興,並且立即開始實踐這些教誨。


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