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找到工作的「快樂因子」



找到工作的「快樂因子」

在現代社會,工作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尋找自己的工作「快樂因子」也逐漸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找到自己的快樂因子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和幸福感,還能長期支持你從事任何的工作和挑戰,讓你感到有內在的滿足感和安定感。

「快樂因子」和「小確幸」是不同的,它不是短暫的享樂,而是能夠長期支持你從事任何工作和挑戰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個人的價值觀、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和工作內容等多個方面。例如,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夠讓你感到舒適和自在,增加工作效率和幸福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文化也能夠讓你在工作中感到更加舒適和快樂;而工作內容能夠滿足你的興趣和專長、挑戰你的能力和智力、讓你感到有成就感和貢獻感,都能夠提高你的快樂因子。

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職場上85%的人認為「個性與領導人的能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職場上85%的人認為「個性與領導人的能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人際關係的良好與否,不僅會影響個人在工作上的表現與發展,同時也會對其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若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能會感到孤單、焦慮、甚至憂鬱,進而影響睡眠、飲食等生活習慣,進一步危害身體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還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和心理幸福感。

愉快互動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方式,能夠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加強溝通和合作。透過愉快互動,人們可以更容易地建立情感聯繫、增進互信關係,從而更好地協同工作和解決問題。此外,愉快互動也可以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和情緒穩定性,提高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因此,積極地營造愉快互動的氛圍,是促進人際關係良好發展的關鍵之一,有助於創造更加和諧、積極的社會環境。

積極的人際關係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1)注重對他人的正面回應

(2)避免批評和指責

(3)適時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這些原則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可以幫助建立更加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從而減少彼此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例如,注重對他人的正面回應可以增強互相的信任和尊重,避免批評和指責可以減少負面情緒和攻擊性,適時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可以促進更好的溝通和理解。這些原則有助於建立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創造一個更加積極、健康的社交環境。


建立更深層次的人際關係需要進行六個投資:

(1)學習對他人表達感謝和讚賞

(2)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喜好

(3)展現出真誠的關心和關注

(4)分享生活中的喜悅和悲傷

(5)相互支持和幫助

(6)創造共同的興趣和目標

這些投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加深入、親密的人際關係,從而增強互相的信任和共識。例如,學習表達感謝和讚賞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連結,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喜好可以促進更好的理解和關注,相互支持和幫助可以建立互相扶持的關係。這些投資有助於建立更加深入、真實的人際關係,從而增強彼此的連結和共同體感,並創造更加美好、豐富的社交經驗。


八個要素可以幫助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

(1)友誼

(2)愉快的互動

(3)解決衝突的技巧

(4)互相支持和幫助

(5)建立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

(6)彼此理解和尊重

(7)創造浪漫和激情

(8)維持穩定和平衡的關係。

這些要素提供了有效的指南,可以幫助人們建立長期、穩定的人際關係,並增強互相的連結和共同體感。例如,友誼和愉快的互動可以增進互相的情感聯繫,解決衝突的技巧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矛盾和困難,建立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可以促進更好的合作和理解。這些要素有助於建立更加穩定、豐富的人際關係,從而增進彼此的連結和共同體感,並為人們打造一個更加美好、溫馨的社交環境。


若要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人,能夠吸引他人靠近並產生好感,那麼需要具備以下特質:

1.開朗的性格:積極的思考方式和正面的說話語調是吸引他人的關鍵。樂觀開朗的態度能夠讓人感受到你的熱情和自信。

2.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不堅持己見,並且願意聆聽他人的意見,並採取行動,可以顯示出你的謙遜和尊重,從而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3.值得信賴:言出必行,以行動來為自己的話背書。守時守信、信守承諾,可以讓人感受到你的可靠性和誠實,從而建立更深層次的信任關係。

4.誠實:勇於實踐正確的生活方式,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並願意付出而不求回報。這種真誠和有膽量的態度可以讓人感受到你的勇氣和自信,從而增強你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

這些特質可以幫助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增強影響力,並為個人成長和成功打下基礎。


無論是從「使人喜歡」「人際關係」「社會智能」「好人緣」「有魅力」或「好感度」任一面向切入,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的方法,實際上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謙虛、傾聽、友善、真誠、同理心、注意細節、誠信等特質,這些都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觀察身邊那些人緣好、人脈廣、人氣高、人際關係好的同事,他們多半都具備了這些特質,並且能夠表現出良好的工作表現,從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然而,坊間的許多社交、人脈相關書籍的書名,如「冷讀術」「讀心術」等,可能會讓人誤以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夠得到好人緣。但事實上,有許多事情不是只靠技巧就能做好的。就好比,很會說漂亮話的人,未必能夠擁有好人緣,更多的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柯維曾經說過:「一味玩弄人際關係的技巧,縱使得逞於一時,也不過是運氣罷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最要緊的不在於言語或行為,而在於『本性』。」

成功的人際關係,都是從不起眼的小事和平常的一言一行累積而來。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必須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真誠地聆聽、不練習給予讚美、肯定對方的價值。這些特質和能力,是無法偽裝,也無法計算的。真實的關心和尊重,才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因此,建立良好人際關係需要的是內在的改變和自我修養,而不是外在技巧的練習。只有透過真誠的付出和關心,才能建立長久的、真正有價值的人際關係。

2023年4月28日 星期五

白話 長阿含經-大集法門經卷下

 長阿含經 / 大集法門經卷下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取蘊,分別是:色的取蘊、感受的取蘊、想法的取蘊、行動的取蘊、識的取蘊。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欲望,分別是:透過眼睛看到物質而產生的慾望、透過心靈感受到快樂而產生的慾望、透過喜愛某種物質而執著於它、聞到香氣、品嚐美食、感受觸覺時也會產生類似的欲望。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障礙,分別是:追求慾望的障礙、生氣憤怒的障礙、睡眠的障礙、作惡的障礙、疑惑的障礙。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煩惱分結,分別是:陷入追求慾望的煩惱、生氣憤怒的煩惱、執著於個人身體的煩惱、執著於行為規範的煩惱、疑惑的煩惱。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貪婪,分別是:貪婪於飲食、貪婪於做善事、貪婪於利益的獲取、貪婪於美色、貪婪於法學。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感受根源,分別是:感受到愉悅的根源、感受到痛苦的根源、感受到喜悅的根源、感受到憂愁的根源、感受到放棄的根源。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優勝的根源,分別是:信仰的根源、努力的根源、念頭的根源、定心的根源、智慧的根源。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學習力,分別是:有信仰的學習力、努力學習的力量、持續保持注意力的力量、保持定力的力量、具備智慧的學習力。

再者,佛陀所說的有關五種出離境界,分別是:有些人雖然有很多知識,但仍無法看到苦,他們的心容易受到慾望的影響,無法擺脫慾望的束縛,隨著慾望的境界而產生所欲心,不退不沒,無法獲得解脫。但是,當他們能以這個境界作為根據,後來再去看所有的慾望境界,就能產生離欲的心態。這種心態能逐漸消減慾望,愛慕解脫,善行正道,最終獲得解脫。只有當解脫的心態產生後,才能遠離不相稱的法,停留在沒有慾望的心態。因此,通過慾望這個因緣,才能引發無漏的境界。

有些人雖然有很多知識,但仍無法看到苦,他們的心容易受到憤怒的影響,當遭遇挫折時,會產生憤怒和怨恨的心態,不退不沒,無法獲得解脫。但是,當他們能以這個境界作為根據,後來再去看所有遭遇挫折的境界,就能產生離憤怒的心態。這種心態能逐漸消減憤怒,愛慕解脫,善行正道,最終獲得解脫。只有當解脫的心態產生後,才能遠離不相稱的法,停留在沒有憤怒的心態。因此,通過憤怒這個因緣,才能引發無漏的境界。

有些人雖然有很多知識,但仍無法看到苦,他們的心容易受到傷害的影響,當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時,會產生傷害的心態,不退不沒,無法獲得解脫。但是,當他們能以這個境界作為根據,後來再去看所有遭遇不公正的境界,就能產生離傷害的心態。這種心態能逐漸消減傷害,愛慕解脫,善行正道,最終獲得解脫。只有當解脫的心態產生後,才能遠離不相稱的法,停留在沒有傷害的心態。因此,通過傷害這個因緣,才能引發無漏的境界。

有些人雖然有很多知識,但仍無法看到苦,他們的心容易受到色慾的影響,當接觸到美麗的色彩時,會產生執著的心態,不退不沒,無法獲得解脫。但是,當他們能以這個境界作為根據,後來再去看所有美麗的色彩境界,就能產生離執著的心態。這種心態能逐漸消減執著,愛慕解脫,善行正道,最終獲得解脫。只有當解脫的心態產生後,才能遠離不相稱的法,停留在沒有執著的心態。因此,通過色慾這個因緣,才能引發無漏的境界。

有些人雖然有很多知識,但仍無法看到苦,他們仍然執著於自己的身體,無法超越身體的形象,而在面對自己的身體時,會產生實體想的心態,不退不沒,無法獲得解脫。但是,當他們能以這個境界作為根據,後來再去看自己的身體,就能產生離實體想的心態。這種心態能逐漸消減執著,愛慕解脫,善行正道,最終獲得解脫。只有當解脫的心態產生後,才能遠離不相稱的法,停留在沒有身體的想法的心態。因此,通過身體這個因緣,才能引發無漏的境界。

這樣的境界就被稱為五種出離境界。

再說一次,五解脫處是佛所說的。意思是,如果你親近並侍奉一位善於講法的師傅,尊重並恭敬他,修習梵行,並且不斷地學習,那麼你就會從中獲益。如果當你聽到他講正法時,心裡產生喜悅,並且開始重視法想,隨之而生的念頭,你就能理解其中的一個法理,並且從中得到喜悅。如果你沒有理解這個法理,就不會對法產生喜悅。

因此,如果你理解了這個法理,就會感到歡喜,由於喜悅,你的身體會感到輕鬆自在,這會讓你感到愉悅。由於你對法產生了喜悅,你的心就會進入三摩地的狀態。在這種心境下,你能夠如實地認識事物,進而以如實的方式觀察事物,這樣你就能跳脫塵世的煩惱,得到解脫的智慧。透過這樣的智慧,你就能夠了解自己的生命已經完結,你的梵行已經確立,你所做的事情也已經完成了,你不會再受到來世的影響。

如果你侍奉一位善於講法的師傅,尊重並恭敬他,修習梵行,並且不斷地學習,那麼你就會有機會聽到法。當你聽到法時,心裡會產生喜悅,並且開始重視法想。你能夠廣泛地聆聽,並且深刻地記憶所聽到的法理,你能夠理解其中的每一個法理,並且將這些法理廣泛地演講給他人。如果你沒有理解這些法理,你就不會對法產生喜悅。因此,當我們明白了各種義理,就會感到快樂。由於心情愉悅,身體也會感到輕鬆舒適。身體感到輕鬆舒適,就會更容易享受美好的事物。當我們享受美好的事物,就會讓我們的心境進入三摩呬多(一種靜心的狀態)。在這種心境下,我們可以如實地觀察和認識自己和所有事物,從而擺脫塵世和貪欲,達到解脫的智慧。當我們有了解脫的智慧,就會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經完結,並且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行為,不再受後世的影響。在一位法師的指導下,我們可以修習梵行,並且尊重恭敬地學習,逐漸掌握聖道。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各種義理,就會感到快樂,身體也會感到輕鬆舒適。這樣,我們就能夠進入三摩呬多的境界,如實地觀察和認識自己和所有事物,擺脫塵世和貪欲,達到解脫的智慧。有了解脫的智慧,我們就會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經完結,並且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行為,不再受後世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五解脫處。

再來,佛陀也談到了五趣,指的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等不同的生命層次。

此外,佛陀也談到了五種淨居,指的是無煩、無熱、善見、善現、以及色究竟等境界。

還有五種士夫入法,指的是中入、生入、有行入、無行入、以及上流入等境界。這些都是佛陀深具悲憫心的教誨,廣為眾生講解,讓眾生從實際的修行中得到利益和安樂。

再來,佛陀也教導了六種內在感官,包括眼、耳、鼻、舌、身和心。

再來,佛陀還教導了六種外在感官,包括色、聲、香、味、觸和法。

再來,佛陀也教導了六種識,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

再來,還有六種觸,包括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和意觸,代表了人們對於不同感官的接觸和感受。

再來,佛陀也教導了六種受,包括眼觸所產生的感受、耳觸所產生的感受、鼻觸所產生的感受、舌觸所產生的感受、身觸所產生的感受和意觸所產生的感受。

再來,還有六種想,包括對於色、聲、香、味、觸和法的想像。

再來,還有六種愛,包括對於色、聲、香、味、觸和法的愛慕。

再來,還有六種悅意處,包括對於美麗的色彩、聲音、香氣、味道、觸感和善良法的享受感受。

再來,還有六種不悅意處,包括對於不美麗的色彩、聲音、香氣、味道、觸感和不善良法的感受不悅。

再來,還有六種捨行,包括對於色、聲、香、味、觸和法的摒棄。

再來,還有六種念,包括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和念天。

再來,還有六種行,包括對於觀察、聆聽、利益、學習、分辨和念誦的行為。

再來,佛陀也教導了六種離塵法,包括修習身業、語業和意業的慈悲,從初學所有梵行,堅定不移;如法受利、乞食、隨緣飲食,自持自行,遠離邪法,從初學所有梵行,堅定不移;修持淨戒,不破不缺,遠離過失,增強善力,遵循戒律,從初學所有梵行,堅定不移;不執著身見,追求解脫,跟隨正確的修行方法,不執著見解,從初學所有梵行,堅定不移。這些就是六種離塵法。

再來,還有六種鬥爭的根本,包括一種人喜歡做壞事,也喜歡親近那些做壞事的人,總是想讓別人尊敬自己;另一種人也喜歡做壞事,也喜歡親近那些做壞事的人,總是想讓別人尊敬自己,但是不尊敬佛法,也無法理解佛法;還有一種人也喜歡做壞事,也喜歡親近那些做壞事的人,總是想讓別人尊敬自己,同時也喜歡與僧侶爭論;另外還有一種人被貪、嫉、慳、誑、覆等煩惱纏繞,也抱持著錯誤的見解,無法擺脫;還有一種人被身見迷惑,也不尊敬佛法,也無法理解佛法;還有一種人也被身見迷惑,同時也喜歡與僧侶爭論。這些就是六種鬥爭的根本。

再者,佛陀說過六種對治出離界。有一個比丘如此說道:“我修習慈心解脫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清楚明白地知道,我發起精進慈心來對治,因此我能完全消除瞋恨之心。因為有了這樣的慈心解脫觀,所有的瞋恨之心都在我這裡無處容納。”只要看到這樣的慈心現前,瞋恨之心就無法在此處產生。為什麼呢?因為慈心消除了瞋恨之心的原因。另一個比丘如此說道:“我修習悲心解脫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清楚明白地知道,我發起精進悲心來對治,因此我能完全消除害怕之心。因為有了這樣的悲心解脫觀,所有的害怕之心都在我這裡無處容納。”只要看到這樣的悲心現前,害怕之心就無法在此處產生。又有一個比丘如此說道:“我修習喜心解脫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清楚明白地知道,我發起精進喜心來對治,因此我能完全消除不滿之心。因為有了這樣的喜心解脫觀,所有的不滿之心都在我這裡無處容納。”只要看到這樣的喜心現前,不滿之心就無法在此處產生。又有一個比丘如此說道:“我修習捨心解脫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清楚明白地知道,我發起精進捨心來對治,因此我能完全消除貪欲之心。因為有了這樣的捨心解脫觀,所有的貪欲之心都在我這裡無處容納。”只要看到這樣的捨心現前,貪欲之心就無法在此處產生。又有一個比丘如此說道:“我修習無相心解脫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清楚明白地知道,我發起精進無相心來對治,因此我能完全消除執取之心。因為有了這樣的無相心解脫觀,所有的執取之心都在我這裡無處容納。”只要看到這樣的無相心現前,執取之心就無法在此處產生。還有一個比丘如此說道:“我執行決定之法來對治疑惑之心,因此我能完全消除疑惑之心。因為有了這樣的決定行,所有的疑惑之心都在我這裡無處容納。”當觀察到決定心現前時,疑惑之心就不會在那個時候產生。這是因為決定心已經出離了疑惑的緣故。這個方法叫做六種對治出離界。佛陀出於慈悲之心,廣為眾生宣說這些法門,希望能令眾生好好修習,從中獲得解脫和平靜,對天人世間帶來利益和安樂。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七種覺支,包括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七種三摩地緣,包括正觀察、正籌量、正言說、正施作、正活命、正勇猛、正念住;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七種解脫行想,包括不淨想、死想、飲食不貪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邊想;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七種力,包括信力、念力、無畏力、精進力、忍力、定力、慧力;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七種補特伽羅,包括心解脫、俱解脫、慧解脫、身證、信解脫、法行、信行;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七種識住,包括在欲界人天中識所住、在初禪天中識所住、在二禪天中識所住、在三禪天中識所住、在空無邊處天中識所住、在識無邊處天中識所住、在無所有處天中識所住;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八種解脫,包括透過觀察內有色想而解脫、透過觀察內無色想而解脫、透過淨解脫而解脫、透過空無邊處解脫而解脫、透過識無邊處解脫而解脫、透過無所有處解脫而解脫、透過非想非非想處解脫而解脫,以及透過想受滅解脫而解脫。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八種勝處,包括透過觀察內有色想且外面少有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有色想觀外色少的勝處;透過觀察內有色想且外面多有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有色想觀外色多的勝處;透過觀察內無色想且外面少有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無色想觀外色少的勝處;透過觀察內無色想且外面多有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無色想觀外色多的勝處;透過觀察內無色想且外面有青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無色想觀外色青的勝處;透過觀察內無色想且外面有黃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無色想觀外色黃的勝處;透過觀察內無色想且外面有赤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無色想觀外色赤的勝處;透過觀察內無色想且外面有白色而起勝知見,這是內無色想觀外色白的勝處。以上就是八種勝處的名稱。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八種世俗境界,包括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種正道是為了幫助眾生達到解脫和安樂的目的而教授的。

再者,佛陀也教授了九種眾生居,包括不同的身體和想法所處的欲界人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和無想天。這九種眾生居是為了讓眾生瞭解宇宙和自己所處的位置而教授的。以上這些法教,都是佛陀出於慈悲心而廣為眾生宣說的,希望眾生能夠修行這些法教,行善行梵行,從而獲得利益和安樂,讓天人世間都能夠和諧繁榮。

另外,佛陀也教授了十種具足行,包括不壞的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忍、正定、正解脫和正智。這十種具足行是為了幫助眾生達到解脫和覺悟的目的而教授的。以上這些法教,都是佛陀出於慈悲心而廣為眾生宣說的,希望眾生能夠修行這些法教,行善行梵行,從而獲得利益和安樂,讓天人世間都能夠和諧繁榮。

此時,佛陀知道尊者舍利子已經恰當地講述了法教,便從他的床上起身,告訴尊者舍利子:「好極了!好極了!舍利子!你所說的,正是我所教授的。這些法教被稱為『大集法門』,在未來的世界中,可以對眾生產生很大的利益。在未來的世界中,我們修行梵行的人,應該在『大集法門』中學習、傳承、宣揚。此外,舍利子!在未來的世界中,如果有人能夠學習、傳承、宣揚『大集法門』,那麼這個人就是一位清淨、有信心的善男子,在佛法中深深地愛慕和歡喜。」

當時,眾苾芻聽到佛陀讚揚『大集法門』,都感到非常歡喜,並向佛陀致敬,然後退下了。


大集法門經卷下

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白話 長阿含經-大集法門經卷上




長阿含經 / 大集法門經卷上

有一次,佛陀到了彼末利城,和苾芻眾人一起聚集。在城裡,有一位名叫末利的淨信優婆塞,他在城內新造了一所舍,裝飾得十分嚴謹、清淨寬廣,那是之前從未有過的。沙門和婆羅門們都住在那裡。當末利聽說佛陀和苾芻眾來到他的城市時,他非常高興,便前去拜訪佛陀。他向佛陀頭禮,合掌後退到一旁,說道:「尊者,我是優婆塞末利,對您已經抱持著淨信。我在城內新造了一所舍,裝飾得十分嚴謹、清淨寬廣,沙門和婆羅門們都住在那裡。現在我請求您和苾芻眾到我的舍裡住宿,希望您能夠同意我的請求。」

佛陀沉默地接受了他的請求。末利知道佛陀已經默許,於是再次向佛陀頭禮,繞了三個匝,離開佛會,回到自己的舍裡,再次裝飾嚴謹、清淨寬廣,用香水潔淨一切,內外都非常清淨。之後,他又回到佛陀那裡,再次向佛陀頭禮,說道:「尊者,我已經以香水潔淨了舍裡,內外都非常清淨。我希望您和苾芻眾現在就到我的舍裡住宿,時間正好。」

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白話 長阿含經-尼拘陀梵志經卷下




長阿含經 / 尼拘陀梵志經卷下

佛陀繼續說:「還有,尼拘陀啊,如果你們在向如來或如來弟子請教問題時,心中卻充滿了執著和嫌恚,產生了瞋惱之心,這樣的心態會阻礙你們的修行,讓你們產生種種過失,這也會讓你們的煩惱隨著修行增加。

還有,如果你們在向如來或如來弟子請教正法時,心中卻充滿了外論和固執,互相違背,要奪取對方的理解,還說對方不正確,這樣的行為也會讓你們的煩惱隨著修行增加。

另外,如果你們知道如來或如來弟子實有最上的功德,卻不敬仰他們,這也會讓你們的煩惱隨著修行增加。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白話 長阿含經-尼拘陀梵志經卷上




長阿含經 / 尼拘陀梵志經卷上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有一位長者名叫和合,吃完飯後便前往拜訪佛陀。但他走了一段路後,突然想到已經過了清早,佛陀和比丘們應該已經各自回到房間了,他不應該再去打擾他們,於是他決定前往尼拘陀梵志聚集的地方。那些梵志們住在烏曇末梨園中,他們高聲發表各種言論,包括王政、戰爭、盜賊、衣食、婦女、酒、邪說等等。這些言論都是和世俗有關,與佛陀、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的教義不同。尼拘陀梵志看到和合長者來了,就告訴其他人要降低聲音,因為和合是佛陀的聲聞弟子,也是一位尊敬的長者。當梵志們知道這個情況後,便都默默地坐著不說話了。

後來,和合長者到了尼拘陀梵志的地方,彼此問候後便開始談話。和合長者問梵志們,他們平常聚會時為什麼都那麼高聲發表世俗的言論,包括王政、戰爭等等,這些言論都是和世俗有關,與佛陀、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的教義不同。他提到佛陀通常都是在曠野中,在自己所喜愛的地方坐著、躺著、居住,遠離喧囂,不受世俗的干擾,完全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佛陀只待在一個地方,不讓自己的心思分散,專注於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為什麼要孩子改變,是希望他好,卻怎麼都說不聽?




為什麼要孩子改變,是希望他好,卻怎麼都說不聽?

父母的建議可能缺乏說服力,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為什麼要改變,從而導致孩子不理解和不接受。父母應該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要他們改變,讓孩子理解這種改變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有什麼好處,並且讓孩子知道這種改變對他們的人際關係和學業上的影響。提供實際的例子是可以考慮的作法,例如引用成功人士的例子,讓孩子看到成功人士通過這樣的改變取得了成功。然後給孩子正確的建議,讓孩子知道如何進行改變,並且告訴他們改變的步驟和方法,從而讓孩子知道如何開始進行改變。並鼓勵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改變是有價值的,並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努力和改變是受到父母的認可和支持的。親子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讓孩子相信自己的父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為了他們好,從而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父母的建議。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如何教育孩子理財?




如何教育孩子理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節約和避免浪費,並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

1.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孩子了解金錢的價值,教育他們珍惜自己的財物,避免浪費和揮霍。

2.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要懂得節約,學會在生活中節儉,從而避免過度消費和浪費。

3.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避免不必要的消費和過度消費,從而達到節約和省錢的目的。

4.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孩子如何理性消費,避免盲目跟風和追求虛榮,從而培養良好的消費觀念。

5.父母可以通過閱讀書籍、網絡資源等方式,向孩子傳授理財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學會如何理性消費和理財,從而建立穩健的財務基礎。

2023年4月22日 星期六

新手3分鐘理財攻略




 新手3分鐘理財攻略

了解投資的基本原則和風險管理策略,從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投資的風險和機會。

1.理解財務報表和稅務法規。財務報表是企業的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了解財務報表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投資價值。稅務法規是企業和個人的稅務條例和規定,了解稅務法規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掌握稅務風險和機會。

2.了解保險和風險管理。保險是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可以幫助個人和企業應對不可預見的風險和損失。了解保險的種類和保障範圍,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財務自由的概念和重要性




財務自由的概念和重要性

財務自由是指個人擁有足夠的財富,能夠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資源,而不必受到任何財務限制,可以自由地掌控自己的時間、生活品質和精神狀態。財務自由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讓人們擺脫財務煩惱和壓力,專注於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享受生活的樂趣和自由。

財務自由不僅是金錢上的自由,還包括時間、精神和生活品質上的自由。當人們擁有足夠的財富時,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時間,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不必受到工作和經濟壓力的限制。同時,也可以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掌握自己的人生和命運。

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建立健康而穩健的自尊觀念


建立健康而穩健的自尊觀念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的自尊建立在物質和外在長相上,忽略了身為人的本質。這種觀念不僅會讓人們追求虛榮和表面的東西,也會造成對自己和他人的不公正評價。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自尊的來源,將其建立在我們身為人的本質上。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身為人的本質是什麼。身為人
,我們擁有獨特的思想、情感和意識,可以感知世界和他人。我們擁有自主意識和自由意志,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這些都是我們身為人的本質,也是我們自尊的來源。

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白話 長阿含經-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下



長阿含經 / 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下

佛又說:「再次,眾人中有一個人在第三天去偷香米,同樣地困難重重,同樣地想著:『我現在怎麼能得到足夠的食物呢?怎麼能讓自己活下去呢?我現在分到的香米快用完了,雖然其他領地有香米,但是那些人不會給我。我現在必須去偷一些。』想完後,就把自己的香米藏好,去了其他領地偷了一些香米。主人看到他在第三次來偷香米,心生怒氣,就說:『你這個賊,為什麼第三次來偷我的香米!』然後抓住他雙手,舉起棍子打他,賊人被打得叫喊哭泣。在世間上,就因為這樣的偷盜行為,引發了瞋恚、苦惱等不良的情緒,從而產生了非法行為,各種不正當的行為也因此而興起,包括杖打之名。由於那個賊偷了東西,引發了主人的瞋恚和苦惱等不良情緒,因此產生了非法行為。非法行為的產生,讓不正當的行為興起,就有了三個不善的行為,即偷盜、妄言和杖打。」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白話 長阿含經-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中



長阿含經 / 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中

佛陀繼續說道:「白衣啊,當這個世界壞毀之後,所有的有情眾生都會投生到光音天中。當這個世界再度出現之後,光音天的眾生就會死亡並且投生到這個世界。這些有情眾生都擁有身體的光芒,它們是純淨而明亮的,自由地飄蕩在空中,隨心所欲地移動,感到舒適和快樂,自由自在。由於它們身上有光芒,所以在那個時候,太陽和月亮的光芒都不再出現;因為沒有日月的光芒,星星也不再出現;沒有星星,星座也不再出現;沒有星座,所以不再有區分白天和黑夜的差別;由於沒有差別,所以年月日和時間也不再有區分。它們也不再區分男性和女性的形態和特徵。在那個時候,有情眾生自然而然地互相照耀著身上的光芒。」

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白話 長阿含經-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長阿含經 / 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有一次,世尊在舍衛國的故廢園林鹿母堂中。此時,有兩個婆羅門,一個穿白衣,一個有金色的旗幟,來到佛陀的近處,想要出家修行,成為苾芻。

有一天,世尊從自己的房間走出來,前往鹿母堂進行經行。當時,白衣婆羅門看見佛陀已經開始經行,就對金幢婆羅門說:「金幢啊!世間的娛樂和樂趣都是虛幻的,都是說笑而已。我們做的一切,最終都沒有實際意義,身心疲憊之後,就會產生失念。這失念是由於身心疲憊所引起的,它代表著無常、不牢靠、無法究竟、會散壞的法則。因此,你現在不應該再修習這些虛幻的娛樂法,而是應該立刻採取行動,去施行禁欲和苦行的修行法門。」

金幢婆羅門問道:「你怎麼知道這些呢?」

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白話 長阿含經-人仙經



長阿含經 / 人仙經

有一次,佛陀在那提迦城的崐左迦精舍中與大眾一同居住。這時,阿難尊者獨自一人在一旁沉思,想起佛陀曾經提到過各國各地方的生靈,包括盎誐國、摩伽陀國、迦尸國、憍薩羅國、蜜𡁠沙國、大力士國、奔拏國、蘇摩國、阿說迦國、嚩帝國、俱嚕國、半左國、嚩蹉國、戍囉西那國、夜嚩那國、甘謨惹國等等,佛陀告訴我們這些國家中已有聲聞入滅者,佛陀也曾告訴我們這些人的生命起源。唯獨摩伽陀國,所有的上首優婆塞都已經去世,那個國家現在是空曠無人。阿難尊者想問佛陀,還有哪些地方的生靈的生命起源沒有被宣告呢?

於是,阿難尊者來到佛陀面前,向佛陀問道。他說,他已經聽過佛陀所說的各國各地方的生靈,也已經全都了解。他還知道那提迦城的優婆塞們的生命起源,那提迦城有五百位優婆塞已經去世,他們斷絕了三個煩惱,證得須陀洹果,七次轉世人間和天上,最後證得涅槃。那提迦城還有三百位優婆塞也已經去世,他們斷絕了三個煩惱和貪瞋癡,其中一位優婆塞轉世人間,證得斯陀含果,並且了解了苦的邊緣。那提迦城還有二百五十位優婆塞也已經去世,他們能夠斷絕五種煩惱和隨煩惱,證得阿那含果,不再輪迴。阿難尊者已經了解了所有這些事情,唯獨摩伽陀國的情況還沒有被說明清楚。所有的上首優婆塞都已經去世,摩伽陀國現在是空曠無人。阿難尊者想問佛陀,摩伽陀國的優婆塞們現在在哪裡?他們修行的果報是什麼?還有,摩伽陀國的頻婆娑羅王在命終之前一心向佛,知曉正法並奉行僧伽,他的國民都讚揚他是一位有德行的法王,希望他能在下一個善世轉世,獲得最勝的快樂。阿難尊者想問佛陀,這位法王生命的起源、心願以及他所得到的果報是什麼?請佛陀一一告訴我們。此外,摩伽陀國是佛陀成道的地方,非常優美,由王為主,阿難尊者想問佛陀,摩伽陀國的生命起源是什麼?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培養孩子人際關係,從學習溝通做起!



 培養孩子人際關係,從學習溝通做起!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際關係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活和職場技能。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社交能力、成功和幸福。尤其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其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從學習溝通做起,培養孩子積極的人際關係。

首先,讓孩子學習如何主動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我們可以從小就讓孩子學習如何主動與他人交流,例如學習如何打招呼、如何問候和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此外,我們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社交場合,例如參加社區活動、參加課外活動或參與學校的社交活動等,讓他們有機會與他人交流和建立關係。

讓孩子學習如何有效地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溝通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進而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可以從小就讓孩子學習如何聆聽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且學習如何使用適當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例如,在與他人溝通時,孩子可以學習如何積極地聆聽對方的意見,如何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語。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讓孩子把事情做好,用對說話方法很重要



 讓孩子把事情做好,用對說話方法很重要

在育兒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做好事情並且用對說話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首先,讓孩子學會做好事情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當孩子學會做好事情時,他們會變得更加自信和有動力,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正面的鼓勵和激勵,讓孩子有信心和勇氣去嘗試新的任務和挑戰。同時,我們也可以給孩子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和挑戰,並且在做好事情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讓孩子學會用對說話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積極的溝通和互動,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說話方式,例如尊重對方、表達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等等。同時,我們也可以教導孩子如何妥善處理沖突和矛盾,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成熟和負責任。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如果你很快樂,請大聲分享出來。

 

如果你很快樂,請大聲分享出來。

如果你很快樂,請大聲分享出來。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出現,也許我們經常忽略了它的重要性。當我們感到快樂時,我們總是會想跟身邊的人分享,這種分享不僅可以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同時也會讓其他人感染到這股快樂的能量。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一位陌生人在公園裡聊天,他告訴我說,他剛剛得到了一份工作,他感到非常的快樂。他的臉上寫滿了喜悅,他一邊跟我分享他的快樂,一邊邀請我跟他一起分享這份喜悅。雖然我和他是陌生人,但是他的快樂感染了我,我也感到非常的開心。

這個世界上充滿了許多負面的情緒,例如憂鬱、焦慮、恐懼等等,這些情緒讓我們感到沮喪和不安。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分享快樂,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當我們分享快樂時,我們不僅可以讓自己感到更快樂,同時也可以幫助他人擺脫負面情緒,讓他們感到更加積極。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白話 長阿含經-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下

長阿含經 / 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下

當時,大堅固婆羅門來到黎努王的面前,恭敬地退到一邊坐下。王非常高興地安慰他,大堅固也一邊肅恭地回答著。王說:「大堅固啊!你現在要為我劃分這個國土為七份,我和六個童子各自管理一份。」於是,大堅固婆羅門接受了王的命令,立即開始劃定土地界線。正北北隅的界線很寬廣,而正南南隅的界線則很狹窄,像車的形狀。中央的土地上,有很多人居住,而黎努王就住在那裡。七個國家都已經劃好了界線:迦陵誐國有㮈多布囉城,摩濕摩迦國有褒那城,晚帝那國有摩呬沙摩城,蘇尾囉國有勞嚕迦城,彌體羅國有尾提呬城,摩伽陀國有瞻波大城,波羅奈國有迦尸大城。此後,六個童子在各自的土地上接受了王的灌頂,成為了各自土地的統治者。從此以後,就有了七個國王:黎努王、破冤王、梵授王、勝尊王、明愛王、持國王和大持國王。後來,六個王又聚在一起,前往見大堅固婆羅門,告訴他說:「大堅固啊!你非常有智慧和才幹,能夠幫助黎努大王,我們六個王也願意與你一起支持他。」大堅固婆羅門聽了他們的話,就與七個國王一起參與所有的事務和會議。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白話 長阿含經-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長阿含經 / 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有一次,世尊在王舍城的鷲峯山上與大眾一起。此時,五髻乾闥婆王子在深夜時分來到佛陀的面前,他的身上發出廣大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鷲峯山。他向佛陀行禮之後,站在一旁,向佛陀述說他在三十三天中聽到的事情。他描述說,在某一次帝釋天主、大梵天王以及善法天眾聚集在一起,有某些天子宣說了「我親自聽到、親自接受的事情」,五髻乾闥婆王子想知道這其中的意義,希望佛陀能夠告訴他。佛陀告訴他,他會解釋這些事情的意義。


佛陀告訴五髻乾闥婆王子說:「你在三十三天中聽到帝釋天主、大梵天王以及善法天眾聚集在一起的事情,現在我會告訴你其中的意義,讓你了解。」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白話 長阿含經-大般涅槃經卷下



長阿含經 / 大般涅槃經卷下


當時,雪山上有八萬四千隻白象,每天都來到列王殿前。王心中想到:「這些白象來來去去,走過的道路踐踏了多少生靈呢?」於是下令給主管兵器的臣子:「從現在起,這些象不必每天都來,一千年讓它們來一次就好了。而且不必滿八萬四千隻,只要四萬二千隻就夠了。」王的玉女名叫善賢,和其他夫人及八萬四千名美女,一起在靜室中打坐禪修,已經經過了四萬年。她們彼此說:「我們在這裡打坐禪修已經四萬年了,難道大王不會來看看我們嗎?」於是她們一起前往見王。其他宮女則進去告訴王:「善賢和八萬四千名女子來問候王。」王聽了之後,就前往說法殿上坐在獅子座上。不久,善賢等人到達,王就召她們前來。她們依次行禮之後坐下,善賢說:「閻浮提、西瞿耶尼、北欝單越、東弗婆提四方人民都非常繁盛,安居樂業,都在行十善,這都是大王的德化所致。閻浮提裡面有八萬四千座鳩尸婆帝城,這些城市的國王、臣民和婆羅門都想見大王。但是大王坐禪已經多年了,來拜會的人都見不到大王,就像孝子見不到慈父一樣。四方人民都很期待大王的到來。我們這些女人雖然在國家裡沒有什麼作用,但我們自己打坐修行,已經做了這麼久。大王處於高位,統治著內外一切,所有的人都尊敬您,怎麼可以跟我們這些女人一樣呢?此外,白象和車馬各有八萬四千隻,大王應該乘坐它們到處遊覽。大王過去經常給人講各種法,授予人們十善,但最近停止了,請大王重新掌握時機,親自接待民眾。」善賢這樣勸告王,但王回答說:「你一直以來都勸我行善,現在說的話卻不一樣了。」善賢聽到這句話,感到懊惱,淚流滿面說:「我一直以為我的話是對的,沒想到現在卻成了我的過錯。」她站起來向王的腳顯下拜,說:「現在我悟過來了,我的想法是錯的。」

2023年4月9日 星期日

白話 長阿含經-大般涅槃經卷中


長阿含經 / 大般涅槃經卷中


當時,弗波育帝等五百人在佛前受了三歸依和五戒,並互相承諾遵行中上等的法。他們帶著敬意回到自己的住處,準備了美食和飲品,邀請佛和比丘們前來接受供養。佛陀和比丘們循著次序前來,坐下來享用飲食。


然而,有些比丘在進食時沒有遵守好的威儀,被在場的婆羅門長者居士看到了,感到不悅。佛陀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告訴他們:「你們應該知道,如來的正法深廣無邊,像海洋一樣浩瀚難測。在這個法海中,有各種大小不同的眾生,有的身體極大,長達萬六千闍那,有的身體長達八千、四千、一千、一寸半寸,甚至極微小的。有些人已修成阿羅漢果,具備三明六通的大威德,成為福德天人,也有些人只修成了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等果,也有些人還是凡夫,未得法利。因此,你們不應在法海中心生障礙。」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白話 長阿含經-大般涅槃經卷上



長阿含經 / 大般涅槃經卷上


我聽說:


有一次,佛陀在毘耶離大林中的重閣講堂,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那時,佛陀和阿難帶著鉢子和穿著袈裟,進城乞食,然後回到住處,吃完飯後洗漱,整理好衣鉢,告訴阿難:「請你拿我的尼師壇來,我現在要前往遮波羅支提靜思。」佛陀這樣說完後,就和阿難一起前往那裡。到了那裡,阿難便布置好尼師壇,佛陀便盤膝而坐,靜靜地思考。阿難當時並沒有遠離佛陀,也在其他地方,坐著靜思。


佛陀不一會兒,從靜思中醒來,告訴阿難:「這毘耶離、優陀延支提、瞿曇支提、菴羅支提、多子支提、娑羅支提、遮波羅支提,這些地方都非常美好。阿難啊!四神足的人,即使在一劫或少於一劫的時間內,也能活得長壽。如來現在有極大的神力,豈能不能活得長壽一劫或少於一劫呢?」佛陀一開始這樣說,阿難默然不語,沒有覺悟。佛陀接著慇懃三次地說,但阿難仍然茫然無知,沒有請求佛陀活得長壽一劫或少於一劫,造福天下眾生。這是因為他被魔王迷惑了。當時,佛陀三次說這番話,但還是看得出阿難沒有開悟,便默默地坐著。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白話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卷下



長阿含經 / 般泥洹經卷下


當時,佛陀請賢者阿難一同前往拘夷邑,途中經過了樂波旬和歷城中,走到半路時,佛陀突然感到身體不適,背部劇痛,便停在樹下休息。他命令賢者阿難拿著鉢去拘遺河取水,並傳授佛法給他。此時,五百輛的車子正在河上渡過,河水非常混濁。阿難前去取水回來,告訴佛陀說:「剛才群車已經過去了,水很混濁,不適合洗澡。但是有個叫凞連河的地方,離這裡不遠,裡面的水可以喝。」佛陀拿著鉢子用水洗臉洗腳,忍耐著疼痛,卻突然得到了緩解。這時,一位名叫福罽的華族大臣來到佛陀面前,他的感官都靜止了,意識得到了超然的平靜,容顏明亮,非常高興地向佛陀鞠躬作揖。佛陀問福罽說:「你是怎麼得到法喜的?」福罽回答說:「是因為比丘力藍。過去我在修行時,看到力藍坐在樹下。這時,五百輛的車子經過,有個人下車問力藍:『你看到前面的車子了嗎?』力藍回答說:『沒有看到。』那人又問:『你有聽到車聲嗎?』力藍回答說:『沒有聽到。』那人又問:『你在睡覺嗎?』力藍回答說:『我沒有在睡覺,只是在思考佛法。』那人嘆息說:『車聲嘈雜,你竟然聽不到,你的心境真是專注,五百輛車子的聲音都聽不到,其他人怎麼能聽到呢?』就給了力藍一件染布衣。我聽到這件事後,就更加努力修行,最終得到了法喜,一直持續到現在。」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白話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卷上



長阿含經 / 般泥洹經卷上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鷂山遊玩,有一群比丘共有1250人。這時,摩竭王阿闍世和越祇不和睦,國中的大臣們商議說:「越祇自以為國富民眾,土地肥沃富饒,出產珍寶,卻不肯臣服於我們,我們應該去攻打他們。」其中一位國賢大臣名叫雨舍,是印度教的信徒。王命令他前去拜訪佛陀,問問他的意見。雨舍領命後,率領著五百輛車、兩千騎兵和兩千步兵,來到鷂山,步行到小路口,下車前往見佛陀。見到佛陀,他非常高興,恭敬地問候他,並跪下說:「摩竭王阿闍世來拜訪佛陀,敬問近況,他身體健康,德行日益提升。」佛陀回答說:「很好,王和國人還有你都還安好嗎?」雨舍說:「王和越祇不和睦,國中的大臣們商議說,越祇自以為國富民眾,土地肥沃富饒,出產珍寶,卻不肯臣服於我們,他們想去攻打他們,請問佛陀有何指教?」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白話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卷下



長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卷下


佛陀去了淳的家,召喚阿難說:「去鳩夷那竭國一趟。」阿難回答說:「好的。」他隨即與比丘們一起從華氏國出發,前往鳩夷那竭國。佛陀生病了,他走到路邊停下來,呼喚阿難。阿難回答說:「好的。」佛陀告訴他:「附近有一條溪流,叫做鳩對,你拿鉢去取水,滿了就回來,我想洗臉。」阿難前去取水,但此時溪水上游有五百輛車經過,水變得非常濁濁的。阿難取了濁水,回來告訴佛陀:「溪流上游有五百輛車經過,水變得非常濁濁的,你只能用它洗臉澡足,但不能飲用。但是,還有一條溪流叫做醯連,水非常清澈,不遠就可以去取水飲用。」佛陀用濁水洗臉澡足,病情稍有好轉。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白話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卷上



長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卷上


有一次,佛在鷂山中,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起。摩竭國王阿闍世欲伐越祇國,因為他們人口繁盛,富有珍寶,但不向他歸順。國中有一位賢者,名為雨舍公,他答應了王的命令。王讓雨舍公前往見佛,問候佛並且傳達他的問候,並詢問佛的消息,身體平安是否有飲食。

雨舍公隨即帶著五百輛車、兩千匹馬和兩千名步兵,前往王舍國的佛所。他到達佛處後,跪在佛的腳下,佛與機使坐著,問他從哪裡來。雨舍公回答說,他是王的使者,前來問候佛並且傳達他的問候,詢問佛的消息,身體平安是否有飲食。佛問及王和國民的安危,穀糴是否豐收,雨舍公回答說,因為佛的恩典,國家和人民都很平安,穀糴也很豐收。佛又問及雨舍公的行程是否平安,他回答說,因為佛的庇佑,行程都很平安。

2023年4月3日 星期一

白話 長阿含經-七佛父母姓字經



 長阿含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國中有一位婦人,孩子叫作無延,她被稱為無延母。佛陀帶著五百比丘到無延母家中,一起在殿上用餐。吃完飯後,有數十位比丘在屏風處私下交談,說:「佛陀是我們所尊崇的神靈,他自由自在地變化,他已經知道前面和未來佛陀的年紀、壽命、父母、姓氏、弟子的人數和所施行的志願和教導。」


佛陀以天耳聽到了這些比丘共同討論的事情,立刻前來問他們:「你們在私下共同討論了什麼事情?」這些比丘回答說:「我們非常敬重佛陀,認為佛陀是最具神靈力量、最深奧、最高遠、最了解萬物的存在。佛陀已知道前面和未來佛陀的年紀、壽命、父母、姓氏、弟子的人數和所施行的志願和教導。」

2023年4月2日 星期日

和諧共處:人類與野生動物保護森林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裡的小動物們經常為了食物和領土而爭吵,這讓整個森林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每天,這些小動物們都在打鬥和爭吵中度過,讓整個森林都沉浸在緊張和不安之中。他們的行為不僅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還會給其他生物帶來危害。一些智慧的動物開始意識到,必須有一個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讓森林恢復和諧與平靜。


小動物們找到了聰明的維尼熊,希望他能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維尼熊聽了小動物們的故事後,開始思考。

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孩子面對離別的挑戰:透過遊戲緩和情緒衝擊



 當孩子面臨分離時,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在孩子的世界裡,離開意味著分離和不確定性,對於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會造成影響。對於很小的孩子來說,這種分離可能是從嬰兒期開始的,當父母離開時,孩子會產生焦慮和不安的心情,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父母的離開是一時的,而會誤以為他們將不再回來。


孩子的依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建立與父母或照顧者的情感聯繫和依附,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然而,當孩子面臨分離時,他們的依附系統可能會受到打擊,這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出現問題。例如,當孩子在嬰兒期時,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再回來,他們可能會感到恐懼和不安,這可能會對他們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