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白話 佛般泥洹經卷上


佛般泥洹經卷上

從前,有一次佛陀跟著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在鷂山王舍國中。摩竭國的國王阿闍世跟越祇國不和,想要攻打他們。他跟他的臣民商量後說:「越祇國很富有,人口眾多,擁有很多珍寶,他們不肯屈服於我們,我們應該發動戰爭攻打他們。」國中有一位賢明的公卿,名叫雨舍公。他願意服從國王的命令。

國王告訴雨舍公說:「佛陀離我們不遠,如果你前往拜訪他,請代表我向他問候,並詢問他的消息,問他是否平安無事、飲食如常。最後,請代表我問他說:『越祇國的國王很輕率,我們想要攻打他們,請問我們有勝算嗎?』」

雨舍公受命後,帶著五百輛車,兩千匹馬和兩千名步兵前往王舍國,並請求在路途中不停歇地前進,直到到達佛陀所在的地方。當他抵達時,他謙卑地向佛陀鞠躬,並問候他。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坐在那裡。雨舍公告訴佛陀:「我是摩竭國的王使,我前來拜訪您並代表國王問候您。請問您是否平安無事、飲食如常?」佛陀問他:「國王和他的民眾都平安嗎?食物是否充足?」雨舍公回答說:「感謝佛陀慈悲,他們都很安全,風雨時節國中也豐收。」佛陀接著問他:「你們的行程是否平安無事?」雨舍公回答說:「感謝佛陀的保佑,我們的行程都很順利,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雨舍公接著向佛陀問道:「我們的摩竭國想要攻打越祇國,請問您的意見,我們能贏嗎?」佛陀回答說:「越祇國的人民都遵守七法,摩竭國的國王無法打敗他們;只有不遵守七法的人才可能被征服。」

佛陀說:「我曾經去過越祇國,那裡有一位神舍生病了,我在那裡停留了一段時間。當時,越祇國的長老們都來找我,告訴我說:『摩竭國的阿闍世王想要攻打我們,我們已經做好了自衛的準備。』我告訴他們,只要他們遵守七法,就算阿闍世王攻打他們,他們也不會失敗。」

雨舍問佛說:"什麼是七法?"

當時,佛正坐著,阿難從後面為佛扇風。佛告訴阿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們嗎?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政治事務,並且自我保護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談論政治事務,並且自我保護。"

佛說:"是的,他們因此不會衰敗。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君臣們嗎?他們經常和諧相處,任用忠良,互相承襲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的君臣經常和諧相處,任用忠良,互相承襲。"

佛問:"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嗎?他們奉行法律,不貪圖自己的私利,不敢犯錯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奉行法律,不貪圖自己的私利,不敢犯錯。"

佛問:"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嗎?他們尊重禮儀,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互相尊重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尊重禮儀,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互相尊重。"

佛問:"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嗎?他們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接受教誨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接受教誨。"

佛問:"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嗎?他們尊崇天地,敬畏神靈,遵從四季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尊崇天地,敬畏神靈,遵從四季。"

佛問:"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嗎?他們尊重道德,供養來自遠方的沙門,提供他們衣食住行和醫療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尊重道德,供養來自遠方的沙門,提供他們衣食住行和醫療。"

佛說:"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實行這七法,那麼它很難遭受危險。"

雨舍公回答說:"即使越祇國只實行其中一條法律,也很難被攻擊,更何況七條呢?" 公又說:"國家的事務很複雜,我得回去請辭了。" 佛說:"好的,你要知道時機。" 然後,雨舍公向佛鞠躬,離開了。

不久之後,佛陀召集阿難比丘,命他前往鷂山中,邀請所有的比丘聚集在一起,在講堂中開講。阿難比丘接受教詔,前往鷂山,傳達佛陀的命令,讓所有的比丘前來。比丘們都前來,向佛陀行禮,佛陀便坐在前面,所有人也就坐下了。佛陀告訴比丘們:「如果你們想要持守七條戒律,那麼應該相聚在一起誦經,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不論是年輕的還是老年的比丘,都應該坐在一起,並且相互傳承,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在山中或在深林、樹下、冢間,應該思惟五個脫離,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如果年輕比丘想要奉行佛法,就應該先向長老比丘請教,虔敬地遵循教導,不會厭煩,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應該心存敬法之心,敬畏經戒,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持有兩百五十條戒律,才能成為阿羅漢,欲前來學習的人不要拒絕,已經入門的人應該相互傳承,所有的衣服、被縟、食物應該共用,病弱的人應該相互照顧。如果比丘們能夠遵循這七條法則,這些法則就能夠長久存在。

「還有另外七條法則,也要聽從。」

比丘們答應道:「我們願意聽從教導。」

佛陀說:「比丘們不應該貪睡,在睡覺時也不應該想著其他事情,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應該喜愛保持清淨,不喜歡有所作為,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應該喜歡與智者共同坐著,忍耐委屈,小心不要發生爭吵,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不應該因為別人沒有禮敬自己而責怪他們,為他人說法也不應該期待回報,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即使已經修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不應該驕傲自滿,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不應該沉迷於情慾,心不應該被其他行為所牽扯,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不應該貪圖物質財富,常常喜歡隱居,用草蓆作床。如果比丘們能夠遵循這七條法則,這些法則就能夠長久存在。

「還有另外七條法則,也要聽從。」

比丘們說:「我們聽從您的教誨。」

佛陀說:「如果一個人有恩惠於別人,其他人不應該懷有怨恨之心,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應該知道羞恥之情,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不應該懈怠於經戒,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在起身時,不應該忘記經法,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在起身時不應該嫌煩,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在起身時應該清楚地記得經法,這樣才能讓這些法則長久存在。學習讀經時應該反覆誦讀,深刻理解其意義。如果比丘們能夠遵循這七條法則,這些法則就能夠長久存在。」

「還有七個法門。」

比丘們說:「我們聽從。」

「比丘們應該尊敬佛陀,把他當作師傅。當尊重佛陀所說的戒律,遵守持守戒律,不要輕忽師恩,堅持師傅所傳授的戒律,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不要走邪路,要按照佛法的約束來行事,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要尊重比丘僧團,接受他們的教誨和戒律,並且恰當地應用這些教誨和戒律,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要重視持戒和忍辱的能力,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要按照經典和戒律的教義,心無所著,常常思念生命的無常,白天不要貪圖食物,晚上不要貪圖舒適的床鋪,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要謹慎思考,不要隨心所欲,不要隨邪惡的念頭,邪惡的念頭來臨時要自我約束,要端正心志,世間的人都被心所欺騙,比丘們不要隨從愚昧無知的人的心意。如果能夠遵守這七個法門,佛法就會長久保存。」

「還有七個法門。」

比丘們說:「我們聽從。」

「比丘們應該重視經典,就像愚人重視寶物一樣,應該把經典當作父母一樣珍視,要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因為父母只能影響一生,而經典能夠影響無數生命,讓人們得以達到涅槃之道,所以遵守經典是長久保存佛法的關鍵。不要貪食好味道,食物不要吃太多,太多會讓人生病,太少會讓人饑餓,要適量而止,不要貪圖好吃的食物,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應該像土地一樣堅實,每天都要想到死亡,不要喜愛在生死之中,生者總是有許多憂慮,憂慮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親戚、僕人、知己、動物和財產等等,但這樣的憂慮都是無知的表現。要像人被捕犯罪後被警察拘留一樣,即使有親戚朋友也不能前去打聲招呼,因為這樣會讓自己被污染。身體應該像土地一樣堅實,獨自行走,要與自己的身體競爭,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要勤奮精進,保持身體、言語和思想的純潔,只要遵守戒律,修行就不難了,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要害怕貪心和情感的干擾,不要聽從六根的引誘,壓抑欲望、怒氣和癡迷,不要走邪路,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當坐在眾人中時,不要感到害羞,要讓人尊敬自己,保持心靈純淨,不要害怕,不要畏懼,只要遵守清潔的戒律,這樣才能長久保存佛法。要恭敬謹慎,不要自滿自大,從智慧的人那裡學習經典和戒律,看到無知的人要教導他們經典和戒律。如果比丘們能夠遵守這七個法門,佛法就會長久保存。」

「還有七個法門。」

比丘們說:「我們聽從。」

比丘常當唸經,拋棄貪慾和淫亂的行為,應當經常唸唸度世之道,自我反省身體,這樣才能保持純潔。常常持佛所說的經典,深入心中,一旦深入,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捨棄邪惡的念頭,接受好的思想,就像衣服上沾了很多污垢,用淳灰洗滌多次,才能洗去污垢;唸佛咒語時要遵守戒律,擺脫邪惡的念頭,去做善事,這樣才能長久保持。要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不要隨從自己的心願,心中的慾望、怒氣、糊塗都不能聽從,經常警醒自己的內心,不要隨從自己的心願,就像從軍的人,健康的人都一起排在前線,很難再回來,想要後悔卻又感到羞恥,要接受純潔的戒律,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和意願,在眾人面前,不要落後,這樣就能先得道,長久保持。要知道自己的法行深淺,對初學者和有經驗者來說都要有自己的志向,要讀勝樂經,不怕苦、不挑食、不挑床鋪,以道德自我激勵,這樣才能長久保持。要尊敬同學,要把同學當做兄弟,要端正內外,外面的身體和言行要過得去,內心的想法也要正確,要認真思考這兩個方面,這樣才能長久保持。在安靜的時候,要思考九個孔洞裡的惡臭無所不在,一個主要的孔洞連接著內部,其他九個孔洞都是不潔的;飢餓、飽腹、寒冷、熱浪,都是極大的痛苦,身體很難得到舒適,都不乾淨;內心也不乾淨,風寒熱感受到外面,不潔的東西也會反過來污染自己,看到有臭味的東西,也不會討厭也不會喜歡,比丘要端正自己的內外心態,這樣才能長久保持。看世界上的人,皇帝也會死,貧富尊卑,沒有一個人能逃脫死亡的命運,生死的道路是一樣的,就像人在夢中看到美好的房子、花園、豪華、快樂,醒來就再也看不到了,世間所有的貧富尊卑,都像是在做夢,要持守這七個法則,不要失去,這樣才能長久保持。

「還有七個法則。比丘們應該對天下有慈悲之心,對佛有慈悲之心,當人罵你時不要回罵,不要生氣,保持慈悲之心對待天下眾生,就像在監獄中與囚犯相對時,常常保持慈悲之心。在人間生活時,也應該轉化慈悲之心互相同情,比丘應該保持心境平和,當人罵你時不要生氣,當獲得贊美時不要感到高興,這樣才可以無憂無慮。因此,不要與世人爭吵,就像母牛吃草一樣,產奶出奶,奶變成酪,酪變成酥,最後變成最高級的醍醐,比丘們也應該像醍醐一樣保持心靈純淨,遵守佛陀的教戒,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不要胡言亂語,不要用言語傷害他人的感情,要謹言慎行,不然會阻礙修行的道路;說話可能會引起刀槍之災或導致家門失和,因此修行者應該謹慎地控制自己的言行,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心要保持純淨,不要想起邪念,不要沉迷於色慾之中,有色慾之心的人無法成為阿羅漢。當夜晚感到色慾的沖動時,應該想到女性的身體分解的恐怖畫面,這樣色慾就會消失;如果感到憤怒和怨恨,應該想到自己在世間的時間不長,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如果有人邀請比丘吃喝,其他人不要想著「他獨自享受,我沒有得到」,不要有這種想法。如果有人拿醫藥來治療病人,其他人不要想著「他只關心那個人,不關心我」,也不要有這種想法。如果有人送衣服給比丘,其他人不要想著「只有我沒有得到」,為什麼行乞得到的東西會有多少,不要講出來,心裡要這樣想,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保持戒律,謹慎遵守戒律,不知道的人要問懂得戒律的比丘。要念佛、念經、念比丘僧,不要停止,不斷傳承。當衣服裡面有虱子時,應該對虱子保持慈悲之心,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看到死人時要說:「這個人已經死了,不知道佛法,家人哭泣,親屬不知道他的去向。」因為比丘已經得到了佛法,能夠知道死者的靈魂去向,佛經不可不讀,修行不可不學,世間的道路很多,皇道最大,佛道也是如此,是最高的道路。就像有幾十個人各自拿著弓箭射靶子,有前中後幾種得分,不停地射擊,一定會中靶子,修行佛法也是如此,不要放鬆,不要忘記。如果以前曾經得道,現在沒有得道,不要懷有恨意,就像那些不停地射箭,一定會中靶子,作為比丘不斷地修行,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起身後要繼續修行,要讀誦佛經,思考其意義,清信男女必須堅持這樣的修行,如此這般的七個法則,可以長久地修行。遵從這七個法則,就像小溪流入大溪,大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大海一樣,比丘們也應該像水流入大海一樣,不斷修行,最終達到成為阿羅漢的目標。」

佛從王舍國起身,呼喚阿難說:「你去巴隣聚一趟。」阿難回答:「好的。」然後就從摩竭國出發,一路走到巴隣聚,途中經過為羅致聚。佛到達後,呼叫比丘們聚集起來,並告訴他們:「世上有四大痛苦,只有佛知道,人們卻不知道。正因為不知道,所以一直在生死輪迴中徘徊,沒有休息的時候。那四大痛苦是:生、老、病、死。人們因為強忍不願面對這些痛苦,而一直在生死輪迴中徘徊。所以佛要藉著這四大痛苦告訴人們,提醒他們要遠離這些痛苦,遵守八戒,不要貪婪、不要爭吵、不要說謊、不要說壞話、不要殺人、不要偷盜、不要犯淫亂、不要嫉妒、生氣、糊塗。同時,比丘們也應該時刻思考這四大痛苦,並且意識深刻。另外,也要思念身體的不潔,視死亡為自己不可避免的命運。無論是離去或者到來,都應該牢記這四大痛苦,並且深入體悟佛經的真義。如果有比丘還沉迷於父母、妻子或者世俗生活當中,就不能領悟佛陀的教誨。只有心靈純淨的人才能獲得解脫,成就道心,而道心可以通往天堂,有智慧的人可以成為人中之龍,而不斷作惡的人則會落入地獄、成為畜生或餓鬼。佛陀為了讓眾生能夠領悟生死之道,希望所有的比丘們都要深入思考。」

佛陀又從為羅致聚出發,呼喚阿難說:「你去巴隣聚一趟。」阿難回答:「好的。」然後就跟隨著佛陀前往巴隣聚。這時候,比丘們已經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了。當佛陀到達巴隣聚後,就在一棵樹下坐下來。巴隣聚的鬼神聽到消息后,立刻前來拜訪佛陀,帶著席子、𣯾𣰆和燈,向佛陀行禮,然後在一旁坐下。

佛告逝心理家:“人在世間,如果放縱自己的貪慾,就會有五種惡果。這五種是什麼呢?第一種是財產日漸消耗減少。第二種是不知廉恥。第三種是不受人尊敬,死後會後悔。第四種是名聲臭名遠颺,遍傳天下。第五種是死後會進入地獄三惡道中。如果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不放縱自己,就會有五種善果。這五種是什麼呢?第一種是財產日漸增加。第二種是修行有道。第三種是受人尊敬,在死後不會後悔。第四種是有好名聲和美譽,遍傳天下。第五種是死後會進入福德之地,享受福報。如果不放縱自己,有這五種善果,你們應該自己思考。”逝心理家聽了佛的講解,都感到欣喜,對佛作禮離開了。

佛離開逝心理家後,來到阿衛聚,坐在一棵樹下,用道眼看到上面的眾天,讓善良的神靈保護這片土地。佛結束宴席後離開阿衛聚,去了別的地方坐下。阿難正式服侍佛坐起,向佛問道:“誰打算建造這個巴隣聚,建造城池?”佛回答說:“好啊!阿難,雨舍公真是有智慧,知道要建造這個城池。我在忉利天上看到眾神妙天一起保護這片土地,如果這塊土地被他們保護著,它就一定是安全和珍貴的。而這片土地也是在天堂的中心地帶。它是名為仁意的四分野之主,仁意所保護的國家必定長久並且越來越強大,一定會有很多聖人智者和謀士,其他國家無法比擬,也沒有能破壞它的人。如果要破壞這個巴隣城,就需要用三種方法:一是大火,二是大水,三是內外勾結謀劃。這樣才能破壞這個城市。”

大臣雨舍聽到佛和比丘們到了摩竭國,就帶著五百輛王威嚴的車到了巴隣聚,前去向佛行禮,然後坐在一邊,詢問佛:“明天是否與比丘們一起在我的住所吃小飯?”佛默不作聲,雨舍公又說了三次,佛最後說:“可以。”雨舍公隨即離開,回到自己的住所,為佛和比丘們準備了床位和座位,點亮了燈火,準備了飯食用具。

明天,雨舍公要去請佛,佛帶著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一起去。吃飯後,佛說了一個願望:「如果有人成道了,不要喜歡當官,即使現在不能離開官職,如果現在吃飯給佛和比丘,以後就能擺脫官職。如果有聰明人,就會吃飯時招待賢善的道人,道人發願,不會放棄當官,尋求官職時不會有貪心、殘忍心、進取心、享樂心、勸誘心,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當官的五種心態,死後就能擺脫地獄的罪孽。雨舍公,自己思考吧。」公答道:「好的,我會接受教導。」佛和比丘都離開了。

佛離開城門,公立即跟在佛的後面,看佛從哪個城門出去,想要把那個門稱為佛城門。他經過一條小溪,就把它叫做佛溪。

佛來到江邊,許多人想要過江,有人坐船,有人坐竹排,佛坐著想著:「我以前還沒有成佛的時候,曾經坐過竹排過這條江。現在我已經不需要從別人那裡接受救助了,我是度人的老師,要讓人明白世間的真理,不再需要別人的幫助。」他想著的時候,比丘們已經都過江了。佛叫阿難說:「一起去到拘隣聚。」阿難答道:「好的。」佛和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一起到達了拘隣聚。佛對比丘們說:「大家聽著,要有善良的心,與世間不要爭執,要思考萬物無常,用智慧去關注自己的身心。要有善良的心,與世間不要爭執,要用智慧去消除貪欲、嗔恨和愚痴的狀態,去除了這三種狀態,就能明白世間的真理,擺脫生死輪迴,不再追逐心靈的飄忽不定,心中不再執著,像國王獨自思索那樣。得道的人,度世的人,也要思考內心,內心有著千萬種念頭,但現在只有這個念頭主宰著自己,就像國王統治著人民一樣。」

佛又到了喜豫國,叫阿難說:「一起去到揵提樹下。」阿難答道:「好的。」佛和比丘們一起坐在揵提樹下。佛讓比丘們守衛喜豫國,然後回來報告佛說:「喜豫國有很多病人,人民很多都死了,其中有十個優婆塞,名字為玄鳥、時仙、初動、式賢、淑賢、快賢、伯宗、兼尊、德舉、上淨,都是持有五戒的優婆塞,現在都已經死了。」比丘們問佛說:「這些死了的優婆塞,他們投生在哪個道中?」佛回答道:「玄鳥等十人,都投生在不還道中。」

佛告諸比丘僧:“如果曹看到十個人死亡,而佛持天眼看到五百個優婆塞死亡,他們都在生死輪迴中無法得脫。另外還有二百個優婆塞,如難提一樣,他們在出生時沒有淫慾、怒氣或愚痴的狀態,死後都生在忉利天上,進入溝港道,經歷七次生死之後,才能得到阿羅漢道。還有五百個玄鳥等人,也都得到了不歸道,自天堂得到了應真道。”

佛告諸比丘:“如果行分衛回到這裡,為什麼要說十個優婆塞?如果曹故意想擾亂佛教,說佛不想聽那些惡言,佛也不會害怕什麼,因為所有有生命的人都會死,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佛陀都已經解脫了輪迴。我現在成佛,也要解脫輪迴,以此身體成佛,經歷了數劫才成為佛,只是為瞭解脫生死的道路,成為佛是為了擺脫生死的根源。我知道人類的本質是從愚痴而來,從愚痴出發進行行動,從行動中產生認知,從認知中產生文字和顏色,從文字和顏色中產生了六根入,從六根入中產生了苦惱,從苦惱中產生了愛慕,從愛慕中產生了追求,從追求中產生了有,從有中產生了生,從生中產生了老死,以及悲傷、痛苦、不滿和煩惱,這就是大苦的陰墮習慣。因此,佛經常思考生死的根源,就像一輛車有輪子一樣,車行駛時沒有休息,人類從愚痴中獲得生死,消除愚痴就能消除生死,消除行為就能消除認知,消除認知就能消除文字和顏色,消除文字和顏色就能消除六根入,消除六根入就能消除苦惱,消除苦惱就能消除愛慕,消除愛慕就能消除追求,消除追求就能消除有,消除有就能消除生,消除生就能消除老死,消除老死就能消除悲傷、痛苦、不滿和煩惱,這就是大苦的陰墮習慣的終結。佛因此首先告訴曹,生死的根源是愚痴,有智者持道,就不會再輪迴生死。”

佛說:“如果曹想要唸誦佛法聖眾的淨戒,並遵循佛經的教誨,就要思考端正自己的心,不再輪迴生死,不再有哭泣的苦惱。”

佛從喜豫聚出發,叫阿難:「我們去維耶梨國。」

阿難說:「好的。」佛從喜豫聚到了維耶梨國,還沒走到七里遠,佛就停在㮈園裡。

有一個妓女,名字叫㮈女,她有五百個妓女弟子,在城裡聽說佛來了在㮈園裡,她都命令五百個妓女弟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坐上華麗的車子,從城裡出來到佛的地方想要見佛,給佛下拜。

那時候,佛在㮈園裡和一千個比丘一起,給眾比丘講經。

當佛看到㮈女和五百個淫女弟子穿著潔淨衣服前來拜見,並且低頭、尊重,雖然她們穿著潔淨衣服來了,但就像一個畫瓶,外表看起來很漂亮,但內部卻不潔淨,封上之後就無法打開,打開後還會有臭味。㮈女和她的弟子們都是這樣的畫瓶,其中一些比丘能夠發揮力量幫助她們。什麼是這種力量呢?就是離開惡行,追求善行,不聽從淫亂的慾望,即使要犧牲自己的身體、心靈,也要堅持不做惡事,這樣的力量勝過肉體上的力量。佛經歷了無數的生命輪迴,與自己的心靈進行了無數次的鬥爭,不聽從自己的慾望,勤奮精進,最終成就了佛道。比丘們也應該自我約束,純化自己的心靈,長期生活在不潔淨的環境中,現在也可以自行掙脫出來,思考自己身體五臟六腑的情況,也可以遵循止止生死的方法,外在世界是苦的,內心也是苦的,要努力純化自己的內心。

㮈女到了,下車到佛的面前,向佛行禮後坐在一旁,諸比丘都低頭。佛問她:「你為什麼來?」㮈女回答說:「我聽說佛降臨在諸天中,所以前來跪拜。」佛問她:「你喜歡當淫女嗎?」㮈女回答說:「是天使讓我當淫女的,我並不喜歡。」佛問她:「如果你不喜歡當淫女,為什麼要養育五百個淫女弟子呢?」㮈女回答說:「她們都是貧民,我照顧她們。」佛說:「不是這樣的。如果你不厭惡當淫女的病痛,如月經不潔淨,拘禁、打罵,不能自由,反而樂意與五百人發生關係,那麼誰讓你養育這些人呢?」㮈女回答說:「這是我的糊塗之處,聰明的人不會這麼做。」佛說:「你說的很好。」㮈女立即長跪著對佛說:「明天請佛和比丘們到我的家中。」佛沉默不作回應。㮈女很高興,於是向佛行禮後離去。

不久之後,維耶離豪姓的理家聽說佛和比丘們都來了,就去了七里外的㮈園,乘坐好裝飾的車子前往拜見和供養佛。其中有人乘青馬青車,穿著青衣,蓋著青色的帳篷,旗幟也是青色的;有人乘黃馬黃車,穿著黃衣,蓋著黃色的帳篷,旗幟也是黃色的;有人乘赤馬赤車,穿著赤色的衣服,蓋著赤色的帳篷,旗幟也是赤色的;有人乘白馬白車,穿著白衣,蓋著白色的帳篷,旗幟也是白色的;有人乘黑馬黑車,穿著黑衣,蓋著黑色的帳篷,旗幟也是黑色的。佛遠遠地看到這些車和人,就告訴比丘們:「如果你們想見忉利天的天帝釋,他的隨從出入也像這些理家一樣。」這些理家到達十字路口時,都下車到佛的面前,前面的人跪著向佛行禮,中間的人都低頭,最後的人只是把手合十坐著。佛問他們:「你們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理家回答說:「聽說佛在這裡,就出城前來跪拜。」其中一個叫賓自的人走到佛的面前,仔細地看著佛。佛問他:「你在看什麼?」賓自回答說:「我把天上地下都看作是佛,我看佛看得不厭倦。」佛說:「賓自啊!你應該仔細地看著佛,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再有佛出現,當有佛出現時,你要接受佛的教誨。」還有四五百個理家說:「賓自有很高的道德修養,和佛一起交談。」賓自說:「我聽說佛的經典,一直在念,今天終於見到佛了,我對佛充滿慈孝之心。」佛說:「世間很少有像賓自這樣孝敬師長的人。」

佛告賓自:“佛出生在天下,知曉天下生死之道,講經開化天上、天下以及鬼龍,無不傾心聆聽,這是佛的第一威神。若有人讀佛經,自我端正心境並得道者,是佛的第二威神。佛在天下講經,賢者無不喜悅,聽者無不喜聞樂道,學者相互轉授教導,共同端正心境,這是佛的第三威神。學習佛經的人都感到高興,就像愚人得到金子,聰明人得到真正的道理,第二者可以得到不會失去的利益,第三者可以得到經常來臨的好處,第四者可以得到繁榮富貴,持有優婆塞五戒的人可以得到天上的福報,持有三戒的人可以得到人間的福報。佛出現在天下,是為了宣揚這個道理,這是佛的第四威神。”

佛告賓自:“若有人仔細看佛,或者說數次聽到佛的名字就能見到佛,坐在場中的數十萬人,都沒有問佛,只有一個人問問題,這是佛的第五威神。” 

佛告賓自:“天下聰明人少,沒有一直重複學習的人多,但只要接受佛經道理、聆聽師父的好話、遵守師父的戒律,就能得到諸鬼神、龍等的保護,官員都不敢隨便召喚,要孝敬尊師,不要向師父索求,當面要尊敬師父,背後要讚揚師父,師父死後也要常常懷念,現在的賓自是人中的英雄,善良、樂於遵守清淨的戒律。”

有一位逝心理家問佛,明天早上是否與比丘一起進城吃飯?佛回答:“女士明天早上請我和比丘們前來。”所有的逝心理家都跟著去了。

第二天早上,女士來到佛前,說:“我已經準備好座位和食物了,願尊者屈尊前往。”佛回答:“好的,我現在就跟著你去。”佛穿好衣服,拿著缽,帶著比丘一起進城。城中觀眾數十萬人,其中有賢善的優婆塞,都說:“佛就像明月,弟子就像明星,跟隨著月亮。”當時,佛的形象非常美好。

有一天,佛陀到了一個名叫㮈女的女人家,她為佛陀準備好了洗澡的水,在佛陀和比丘們用完晚餐後,㮈女拿著一個小器具坐在佛陀面前。佛陀告訴㮈女說:「聖人和所有尊貴的人,最重視持戒清淨,明白佛陀的經典。他們說話都很好聽,所到之處都受人尊敬和愛戴。如果在這個世界生活,不貪戀財富和色慾,而且奉行佛法,死後肯定能生天堂。」佛陀還告訴㮈女:「要好好珍惜自己,遵守五戒。」之後,佛陀和比丘們離開了。

佛陀從維耶梨國出發,告訴阿難說:「我們去竹芳聚吧。」阿難答應了。但是聽說竹芳聚的米穀非常昂貴,比丘們要求分配食物很困難。佛陀在思考,維耶梨國正在經歷饑荒,穀物價格飆升,竹芳聚的空間狹小,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給比丘們分配。他想到了一個主意,想派遣比丘們去分配其他國家的廉價米穀。佛陀告訴比丘們:「竹芳聚的米穀價格太貴了,分配很困難。但是,在沙羅提國有大量的穀物,可以分配。而我和阿難會留在竹芳聚。」比丘們接受了佛陀的教導,都離開前往沙羅提國。

佛陀和阿難留在竹芳聚,他們身體都很疼痛,想要般泥洹。佛陀自己想:「比丘們都走了,我一個人般泥洹,沒有教導他們怎麼辦?」阿難從一棵樹下走到佛陀面前,問道:「聖人,您的身體還好嗎?」佛陀回答說:「還沒有太糟糕,我想般泥洹。」阿難說:「暫時不要般泥洹,等比丘們回來再集會。」佛陀告訴阿難:「我已經有經戒,如果比丘們有問題,他們可以遵照戒律,我也在比丘們當中,他們都知道我的教導,遵從我的法則,弟子們也應該持續修行。現在我的身體很痛,我靠佛陀的神力治療,不再用心思去思考身體的疼痛,有點累了而已。」

佛告阿難:“現在我已經八十高齡,如同車子一樣,身體沒有堅強的能力。我從未說過有人可以不墮入地獄不死去。即使最高的天堂,我也不想進去。我的壽命是八十億四千萬劫,最終還是會死去。因此,我在天下之中開始了經典,以斷絕生死的根本。自從我證得涅槃後,就不能違反這些經典的教戒,而是要持續修行,保持清心和持守教戒。我的四種弟子,只有持戒法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而學習佛經和佛道的人也都是佛弟子。我放棄了轉輪王的權力,擔心著天上地下的眾生,同時也能自我擔憂,並且遠離淫欲、怒氣和愚痴的狀態。”

佛從竹芳聚散開後,召喚阿難說:“現在我們回到維耶梨國吧。”阿難回答:“我聽命。”佛回到維耶梨國,行持鉢乞食,回來坐在急疾神樹下,沉思生死的問題。阿難在遠處的樹下,思考著陰房的事情,然後走到佛的面前,向佛行禮後問道:“為什麼你不證得涅槃呢?”佛回答阿難:“在維耶梨國,越耶國,急疾神地,沙達諍城門,城中街曲,社名浮沸,閻浮利天下,越祇,遮波國,薩城門,摩竭國,滿沸,鬱提,醯連溪出金山,以及閻浮利內地,都有極大的歡樂。在那些地方生活的人都過著極度快樂的生活。”

佛告訴阿難:“如果有比丘或比丘尼,能夠持四法熟思,正心不隨心,外在思考善良,內在也思考善良,心中不會貪樂,也不會因驚恐而逃跑,這樣的比丘或比丘尼就

具備了四種神通,可以不死一劫。 "魔"時進入阿難的腹中,佛又告訴阿難:“這樣做是可行的。”

阿難又問佛說:“為什麼您不證得涅槃呢?現在時機足夠了。”佛回答說:“閻浮利大樂,但有那些知曉四神足的人,他們可以在天地間活上一劫有餘。”佛一再告訴阿難這個事情,但阿難對四神足的事情沒有回應。佛告訴阿難:“如果你仍在樹下沉思的話,就會找到答案。”

佛起身到醯連溪水邊的樹下坐著,魔來到他面前說:“為什麼你不證得涅槃呢?”佛回答:“哼!你這個邪惡的魔鬼!我還沒有證得涅槃,因為我需要我的四種弟子都證得道,需要天上世間的人和鬼神都證得道,需要我的教法遍及天下,才能證得涅槃。”魔知道佛還需要一些條件才能證得涅槃,就高興地離開了。

佛坐下來沉思:“我是否應該放棄我的壽命呢?我想放棄我的壽命。”這時,天地大動,所有的鬼神都震驚了。阿難在樹下,被這場動靜驚醒,跑到佛的身旁,俯首跪在佛的腳邊,並說:“我也在樹下坐著,天地大動,我驚得衣服都發毛,我以為地在動。”

佛告訴阿難:“天地動有八種情況。這八種情況是什麼呢?地在水上,水在風上,風吹動水,如果你從地上望向天空,有時候風會動水,水會動地,地也會因此而動,這就是第一種情況。有一位阿羅漢想試試他的威力,他想讓地震動,於是用手指在地上敲了兩下,於是天地大動,這就是第二種情況。還有一位天神想讓地震動,於是地也大動了,這就是第三種情況。當佛還是菩薩的時候,他從第四天堂降臨到母親的子宮裡,當時天地大動,這是第四種情況。當菩薩從母親的右側出生時,天地大動,這是第五種情況。當菩薩成為佛陀時,天地大動,這是第六種情況。當佛開始傳授經法時,天地大動,這是第七種情況。當佛放棄自己的壽命時,天地大動,這是第八種情況。”佛告訴阿難:“現在我會在三個月後證得涅槃,到時天地還會再次大動,這就是第八種情況了。”

阿難聽說佛降臨般泥洹的日子只剩下三個月,就哭著問:「難道您不願意延長您的壽命嗎?」佛告訴阿難:「是因為我願意放棄我的壽命。」

阿難回答佛說:「我曾聽您說過,如果一個比丘具備了四種法,稱作四神足,他就能夠不死一個劫。您佛陀的功德超越了四神足,為什麼不止能夠延長一個劫呢?」佛告訴阿難:「這取決於他自己的選擇和行為。我多次告訴他們,閻浮提內有一個極大的樂園,如果他們直接無動於衷,那我怎麼能阻止魔鬼把他們吞噬呢?現在我已經不能再阻止他們了,我只能在三個月後進入般泥洹。」阿難就站起來告訴其他比丘:「佛陀在三個月後要進入般泥洹。」佛告訴阿難:「讓所有比丘都聚集在大會堂中。」阿難回答說:「所有比丘都在大會堂中了。」佛就起身前往大會堂,所有的比丘都起來向佛行禮。

佛告訴諸比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永遠存在,那些愛著生死,不求解脫的人都是愚蠢的。父母總有一天會與我們分離,我們總會有失落哭泣的感覺。人們互相依戀、愛護,貪婪、悲傷,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避免生、老、病、死。我曾經說過,生命總是會死去,死亡總是會再次降臨,人們互相哀悼,這個不停的循環不會停歇。即使是須彌山也會崩塌,天上的諸天也會死亡,王者也會死亡,無論貧富貴賤,甚至是動物,沒有一個生命可以避免生死。因此,不要驚訝於我只剩下三個月就進入般泥洹。成為佛陀後,我受到天上和地下眾生的尊敬,這都是因為我從心底裡發出的善念和行為所造成的。要想解脫生死之苦,要與家人朋友道別,要思考八件事:1.放棄妻子,追求解脫之道,不被世俗所困擾和貪婪心所左右。2.不要搬弄是非、說謊、說空話、妄語、吟詠和娛樂。3.不要殺生、偷竊、沉迷於情慾。4.不要心存怨恨、愚昧和貪婪。5.不要嫉妒和看不起他人。6.不要思忖如何加害他人。7.不要放縱自己的慾望,懶散度日,只顧吃喝玩樂。8.要時刻思考生老病死之苦,自我約束,遵守這八件事,內心純淨,可以與世俗無爭,走上解脫之路。諸比丘也應該思考這八件事,思考生死之苦,持續閱讀和學習佛經,佛經是可以長久傳承下去的。」

佛從維耶梨國呼喚阿難說:「去到拘隣聚。」阿難答應了。當佛離開維耶梨國時,他轉身回頭看城市。阿難問佛為什麼要轉身回頭看。佛回答說:「我不是隨便轉身,作為佛,我不能隨便看。」阿難問:「為什麼佛還要回頭看呢?」佛回答說:「今天是我的壽命終結,我不會再回到那個城市,所以我回頭看。」接著,有一個比丘問佛:「佛不會再回到城市嗎?」佛回答說:「我即將涅槃,不會再回到維耶梨國,我將前往華氏鄉土。」

佛到達拘隣聚,聚裡有一個叫尸舍洹的花園。佛叫所有比丘說:「現在,我們要坐下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自我反省。知道生命中的慧心能使心靈平靜,平靜的心靈能消解婬、怒、癡這三種煩惱。那些比丘自己說出斷除生死之根的方法,得到羅漢道,心中沒有憂慮,不再憂慮生死,即使有痛苦,也能得到不生不死之道。」

佛離開拘隣聚時,叫阿難說:「我們去揵梨聚。」阿難答應了。佛和比丘們一起去了揵梨聚。到達那裡,佛告訴比丘們:「那些淨化心靈、自我反省、有智慧的比丘,慧心是根本,消除婬、怒、癡三種煩惱,讓三種心靈清淨,想要得到解脫之道不難。當他們得到羅漢道時,所有的婬、怒、癡都會消失,他們自己說出放棄這三種煩惱,不再追求生死之法。」

佛離開揵梨聚時,叫阿難說:「我們去授手聚。」阿難答應了。佛告訴比丘們:「淨化心靈、自我反省、有智慧的比丘,如果有清淨的心意,就能有清淨的心靈,有清淨的智慧心靈,開始有開解,不再想婬、怒、癡,心靈就會開始開解。」比丘們自己說:「我們所追求的都得到了,因為我們見到了羅漢道。」

佛從授手聚中走出來,喊阿難說:「去到掩滿聚。」阿難答應了,然後帶著其他比丘一起去了掩滿聚。佛告訴比丘們:「要淨化心靈,思惟心靈智慧,達到沒有貪慾、怒氣和淫亂的狀態,才能得到淨化心靈的方法。思惟心靈智慧,就能開啟心靈智慧的方法,淨化心靈思惟,就能讓心靈變得明亮。就像一塊布,如果它是潔凈的,就不會因為顏色而變質,因為是清潔的。比丘們應該擁有三種心靈,分別是淨心、思惟心和智慧心。淨心是指不貪慾、不生氣、不淫亂。思惟心是讓心靈集中,不讓它四處亂跑。智慧心是心靈沒有愛慾,遵從佛的戒律。就像一塊布,如果有污漬,人就會試圖染上顏色,這樣顏色就不明亮了。比丘如果沒有淨化心靈、思惟心靈和智慧心靈,就很難修行,因為心靈沒有被淨化。比丘們必須讓自己的心靈淨化,讓心靈端正,這樣才能修道得到淨化。當比丘們的心靈變得端正,他們就能看到天堂,知道人的思維,也能看到地獄、餓鬼和畜生的善惡去向,就像清水中有沙石,有青、黃、白和黑的顏色,水裡的一切都能看到,因為水是清澈的。如果想要修得世間的道路,就必須要讓心靈清澈,就像溪水,如果是混濁的,就看不到沙石,也不知道水的深淺;比丘的心靈如果不淨化,就無法修得世間的道路,因為心靈是混濁的。」

佛從掩滿聚出來,喊阿難說:「去到喜豫聚。」阿難答應了,然後帶著其他比丘一起去了喜豫聚。佛告訴比丘們:「如果你們的心靈是淨化的,思惟心靈智慧,老師所教的,弟子們應該學習。老師的思想無法進入弟子的心靈,只有自己讓心靈淨化,讓心靈端正,才能修得世間的道路,並且斷絕生死的根源。」

佛喊阿難說:「去到華氏聚。」阿難答應了,然後帶著其他比丘一起去了華氏聚。佛告訴比丘們:「人的心靈有三種垢,分別是貪慾、怒氣和愚昧。如果想淨化心靈,就必須要對抗貪慾垢,思想力量可以對抗怒氣垢,智慧可以對抗愚昧垢。比丘們必須讓自己的心靈淨化,讓心靈端正,這樣就能修得世間的道路,斷絕生死的哭泣和憂思的根源。」

佛復從華氏聚,呼阿難:「俱至夫延城。」阿難說:「好的。」他隨即和其他比丘一起到達夫延城北邊的一棵樹下坐下。阿難坐在樹下,精心思考內觀,地震動了。阿難起身去見佛,問佛說:「為什麼地要大震動?」佛回答說:「地震動有四個原因:第一個是地在水上,水在風上,下風搖動水,水搖動地,地因此而震動,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是有一位阿羅漢,想要試驗道,用手指輕輕點地,地就震動了,這是第二個原因。第三個是有一位天威神大,想要震動地,地就震動了,這是第三個原因。第四個是我不久將要成佛,地也將再次大震動,這是第四個原因。」阿難說:「佛的威神確實非凡,佛將成佛,地也將大震動。」

佛告訴阿難:「我的威神非常偉大、敬重,光明照耀無限,如果你想知道我的威神是什麼,我可以告訴你。」阿難說:「我想聽。」

佛說:“我曾經遊歷天下,到達各個州縣的人民,知道我的存在後來到我這裡,我會變化自己的身體、語言、服裝,以適應他們所在的國家和地區。我會觀察他們的行為,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經文和戒律,然後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人民們都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從哪裡來,他們很尊敬我。我還去到了各個國王那裡,他們問我是誰,我說我是本國的道士。他們會問我關於經文的問題,我都會回答。我會廣泛地講述他們喜歡的經文。然後我就離開了,他們也不知道我是誰。我還去到了逝心國,我變成了那裡的人,說著他們的語言,穿著他們的服裝。我問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經文和戒律,然後給予他們指導,離開時他們都很思念我,互相問道:“他是誰?是神仙嗎?”他們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不是佛陀。我到了天上,變成了天人的樣子,問天上的人要講什麼經文,他們都說不知道。我就講述了經文,然後離開了,他們也不知道我是誰。我去到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天上,都變成了天人的樣子,問他們要講什麼樣的經文,他們都說不知道。我都給予了適當的指導,然後離開了,他們都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不會說自己是佛陀。”

「我又到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水行天、水微天、無量水天、水音天、約淨天、遍淨天、淨明天、守妙天、近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所有的天神都來看我,我問他們:『你們是否知道經典?』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我都會告訴他們有關生死的道理,以及如何斷絕生死的根本方法,對於喜歡經典的人,我也會為他們講解。我甚至能夠使用天上的語言,和其他四個天界的天神交流,但是他們無法回答我;只有第25個空慧天、第26個識慧入天、第27個無所念慧入天、第28個不想入天可以聽懂我說的話。

佛說:「我無所不見,只有涅槃是我最為樂意的。」

佛告訴阿難:「佛的威神不僅能影響地球,而且能夠影響28個天界,但我只是用我的正心而已。」

佛告阿難:“我般泥洹後,阿難從佛口受聞經戒師法。阿難當道言:『我從佛口聞這些法,當為後來的比丘僧說明。』阿難啊!如果無法藏匿佛經,就應該公開,因為經中沒有疑問。在我圓寂之後,諸比丘應當共同持守這些法。如果有其他比丘妄欲作師法,把經中沒有禁戒的部分棄置不用,那麼不應該持守這種破壞佛法的行為。如果有其他比丘妄加減佛經戒律,阿難應當說:『我沒有從佛那裡聽到這樣的經法,你們怎麼能妄加減佛經戒律呢?』如果有比丘不理解佛經戒律,那麼應該問尊敬的老比丘。阿難啊!你所看到的佛經戒律,都是從佛口中聽來的,你應當為比丘僧說明,不應該增減。如果有人想要增減經戒,阿難應當正確處理,不應該使用這種不合法的方法。如果阿難說:『佛沒有說過這句話。』那麼應當譴責他說:『你怎麼敢破壞佛經戒律呢?』如果有些愚昧的比丘不理解經戒律,那麼應該問尊敬的老比丘,比丘不應生氣。如果有比丘不理解佛經,有些比丘懂得經戒律,知道佛所說的,那麼應該去問他們。如果有比丘對經戒律有疑問,來問比丘僧,那麼應當說:『去問你的師傅。』每個人都應該說出他們師傅的名字。說經戒律的比丘,不應該懷疑他的戒律不是佛所傳授的,比丘僧都應該在經書中結合經戒律,只有在書中的才能使用,不在書中的應該棄置不用。如果有疑問的人,阿難應當口頭解釋說:『我是從佛那裡聽來的,這些戒律不在結經中,老比丘們也沒有講過,應該棄置不用。』所有的比丘應當遵守經戒律,遵守之後,應當共同堅持。如果有比丘不喜歡經書,不愛持守戒律,破壞了好的比丘,那麼比丘僧應該一起將其驅逐出去。在田地裡,草長得像禾稼,草會破壞禾實。人們應當將草拔掉,禾才能長得好。如果有惡意的比丘不喜歡經書,不愛持守戒律,破壞了好的比丘,那麼比丘僧應該一起將其驅逐出去。如果有賢明的好比丘喜愛經書和戒律,他們應當前往詢問其他比丘:『佛告訴比丘們:「你們所持守、所了解、所學習的,應當傳授給其他比丘經戒律。」』他們應當說明佛在哪個國家、哪個城鎮、哪個集會、哪個地方,和哪個比丘一起說明了哪些經戒律。他們持守這些經戒律,不應該被指責為不是佛所說的。這些戒律應該相互教導,相互遵守,年長的和年輕的比丘都應該相互監管。不應因為佛已經般泥洹去世,而不再遵守。若繼承傳授給諸天人民,幫助他們增長喜樂,所有眾生都能獲得福慧,這樣可以讓佛經流傳長久不衰。」

阿難問佛陀說:「我們到了某個地方,那裡有一位誦經持戒的比丘,還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我們應當前去,讓新出家的比丘接受長老的經戒。當他聽到經戒後,他就不能再說自己持有佛陀以外的戒律,而必須遵守所傳授的經戒。當這些比丘和持戒者們以及虔誠的信徒們聽說有比丘們持有佛陀的經戒,他們都非常樂意供養這些比丘們食物、衣服、醫藥等等,這樣佛陀的教法就能長久傳承下去。這些比丘們和持戒者們一起侍奉佛陀的教法,互相扶持,天下人都會尊敬他們。至於那些在經戒中不能遵守的人,就必須被拋棄;在佛陀的教法中所說的比丘們所遵守的戒律,必須要信守。」

佛陀對阿難說:「我們還要去波旬國。」阿難回答說:「好的。」佛陀帶著比丘們從夫延國前往波旬國,途中到了止禪頭國。當波旬國的人們聽說佛陀來到了止禪頭國,都前來迎接佛陀,並向他致敬。當大家都坐下來時,有一個人名叫淳,他的父親叫華氏。淳當時坐在人群裡,其他人都離開了,只有他留下。過了一會兒,他站起來向佛陀鞠躬,繞著佛陀三圈,然後合十站著,對佛陀說:「明天請您和比丘們一起來我家吃飯。」佛陀默然不語,淳再次向佛陀鞠躬,繞佛陀三圈後離開回家。他為佛陀的比丘們提供了座位和燈火。

第二天,淳來到佛陀的地方,對佛陀說:「我已經準備好了。」佛陀拿起鉢,和比丘們一起到淳的家裡用餐。在比丘中有一個邪惡的比丘,他故意把自己的飲用水器弄壞了。佛陀知道了這件事,而淳也看到了。當佛陀和比丘們用完餐後,淳拿起一個小機器,坐在佛陀面前,對佛陀說:「我想問一個問題,智慧在天上地下都沒有超過佛陀,那麼世上有多少種比丘呢?」

佛陀回答說:「有四種比丘:第一種是道德上最勝的,他們所講的道理無法衡量,能夠實踐大道,最勝無比,他們的心態慈祥,能引導世間遵從佛法,這種比丘是道德上最勝的。第二種是理解佛法並能夠講解的比丘,他們遵從佛法,能夠清楚地講解佛法的內容,這種比丘是理解佛法並能夠講解的。第三種是遵從佛法生活的比丘,他們自我約束,勤奮學習,不斷進步,遵從佛法的教導,這種比丘是遵從佛法生活的。第四種是破壞佛法的比丘,他們只追求自己的舒適和享樂,依賴自己的血統,從事不潔淨的行為,引起爭論;他們不遵從佛陀的教導,也不害怕犯錯,這種比丘是破壞佛法的。在世間上,我們不能將所有的弟子都視為同等純潔,有善良的,也有邪惡的。不善的人會毀謗善良的人,就像禾稻中有草,草損壞了稻實一樣,世間上也有邪惡的人,一個人的惡行會毀壞整個比丘團體的聲譽,不能將所有的比丘都視為邪惡。」佛陀說:「人不能只看外表和衣服是否好看,真正的好人是心地清潔的人,不能輕易評價他人。」

佛陀告訴淳:「如果你招待我和比丘們用餐,你就能夠往生天上。懂得經義的人必須擺脫貪欲、憤怒和愚痴,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過錯就責怪整個團體。」


佛般泥洹經卷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