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白話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有一次,世尊在舍衛國的故廢園林鹿母堂中。那時,有兩個婆羅門,一個穿白衣,一個拿金色的旗幟,他們前來拜訪佛陀,想要出家修行。

當世尊日後分時,從房間出來,到鹿母堂中旋復經行時,那兩個婆羅門看見了。穿白衣的婆羅門對拿金旗的婆羅門說:"金幢啊!世間的娛樂和玩樂,都只是虛幻的論述。我們所做的事情,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意義,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會產生疲乏的感覺。由於身心疲憊,容易迷失方向。失去方向的原因,就是因為無常、不穩固、不完美、易散壞的法則。因此,你現在不應該像這樣修行娛樂法,比如設置火事之類的法。"

金幢婆羅門問道:"你怎麼知道這些呢?"

穿白衣的婆羅門回答說:"我是從尊者瞿曇那裡聽來的。他非常有才華,善於理解真義。他所說的火事之法,是從古代仙人那裡傳承下來的,甚至所有的火事法教,他也都知道。有一種仙人,在沙門婆羅門那裡,因為過失而失去方向,所以搞火災。他們失誤的原因是互相憎恨和嫉妒,想要找對方的錯誤,因此彼此激起過失的因素,從而讓所有有情的生命消亡。還有其他的有情,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中,壽命已盡,但又重新投生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他們能夠淨化自己,放棄家庭而出家,並且真正地修行,專注於善良的思維,進入三摩地,隨著引導心靈的力量,就能記住過去的生命。這些有情不會憎恨和嫉妒對方,也不會產生過失的因素,因此他們能夠常住、穩固、完美、不易散壞。但如果有情互相嫉妒和憎恨,就會彼此激起過失的因素,並且容易失去方向。因此,諸位婆羅門,不應該修行娛樂法,也不要陷入過失的思維,不要搞火災之類的法。金幢啊!你明白了嗎?現在我們可以一起去見佛世尊,在他旋復經行時,向他鞠躬,跟隨他的步伐。佛陀必定會根據我們的需求,給我們講解法義。"

當時,金幢婆羅門說:“好的,我走了。”

於是,白衣和金幢兩位婆羅門,商量好後,一起前往見佛。到達後,他們向佛敬禮,跟隨佛經行。

佛告訴白衣和金幢兩位婆羅門:“你們要知道,婆羅門自認為掌握三種明,自居上等種姓,從火天勝族中出生,父母淨化,世世代代都是高貴的種姓,沒有罪惡和污名。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種姓是清淨的緣故。且在記論方面,他們自認熟知五種,包括母法、物定名、該吒婆那、文字章句和戲謔妙言。這些記論都是圍陀典中的,由婆羅門們所精通。白衣啊!在這三明中,難道沒有輕視、欺凌、譏笑等不當行為嗎?”

白衣和金幢兩位婆羅門回答佛說:“尊者!在這三明中,婆羅門是會有輕視、欺凌和譏笑等行為的。他們在三明典中這樣說:『婆羅門如此清淨,是真正的婆羅門,是梵天的兒子,潔淨的口生,梵天的種類,梵天所化,梵天所授。因此,婆羅門如此清淨,是真正的婆羅門。』我們白衣和金幢也被家庭所束縛,無法解脫,減少了善法,增加了惡法。這也是婆羅門在三明典中輕視、欺凌和譏笑等不當行為的其中一種。”

佛陀對白衣和金幢兩位婆羅門說:“你們應該知道,那些婆羅門因為自稱掌握了三種明智,認為自己屬於高貴的種姓,從火天勝族中誕生,父母都是清淨的,世世代代都是高貴的種族,沒有犯罪或是被人誹謗,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種姓純淨。另外,他們還自誇能夠洞悉五種經典,包括母法、定名、該吒婆那、文字章句和戲謔言語等。這些經典都是婆羅門的經典,他們都很熟悉。但是,白衣和金幢兩位婆羅門,你們知道嗎?在這些婆羅門中,豈不是也有人輕蔑侮辱和嘲笑其他人的嗎?”

白衣和金幢兩位婆羅門一起前來拜訪佛陀,並且表示他們也感受到了這種輕蔑和嘲笑,因為他們也被家人和社會束縛,無法解脫,減少了好的行為,增加了壞的行為。他們說這也是基於婆羅門經典中輕蔑、侮辱和嘲笑的原因之一。

佛陀告訴白衣和金幢兩位婆羅門:“你們應該知道,某些婆羅門因為自認是梵王子,擁有清淨的口、梵王的種類和他的教導,所以他們自認為清淨的婆羅門。但是,他們只是在口頭上這樣宣稱,實際上卻違背自己的言行,自己也因此受損失。他們所破壞的,是因為他們執著不實的想法,而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打破了正確的教義,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和爭論。為什麼呢?因為有些婆羅門認為,由於他們在母胎中的生命開始時有所不同,所以他們比其他人更純淨。但是,其他婆羅門也以同樣的方式誕生,所以他們也自認為是純淨的婆羅門。”

佛陀告訴他們,世間有四個種族,包括剎帝利族、婆羅門族、毘舍族和首陀族。在這四個種族中,那些行惡的人,會受到惡報,因為他們造下惡業。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好,將會受到明智者的責難,並且在死後墮入惡趣。而那些行善的人,會受到善報,因為他們造下了善業。他們的所作所為好,將會受到明智者的稱讚,並且在死後轉生到天界。

佛陀解釋說,什麼是惡業?包括殺生、偷盜、不道德的性行為、虛妄的言論、誘導人們追求享樂的言論、雙重語言、說壞話、貪婪和仇恨、錯誤的見解等。什麼是善業?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道德的性行為、不說謊言、不誘導人們追求享樂的言論、不說兩種語言、不說壞話、不貪婪和仇恨、持正見等。

佛陀說道:“白衣啊!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殺生等黑業所帶來的報應是只有其他三族而婆羅門沒有,這種黑業所帶來的報應,是所有的族類都有的,包括剎帝利、毘舍、首陀等族類,而婆羅門並不例外。”

白衣和金幢二位婆羅門回應說:“尊者,您為何這樣說呢?這不是事實。如果造作黑業的人會受到黑業的報應,那麼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等族類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什麼婆羅門會獨自免於此呢?”

佛陀回答:“白衣啊!你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有剎帝利、毘舍、首陀等族類才會造作黑業,而婆羅門不會,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不成立的。事實上,由於婆羅門是梵王子,出生於清淨口中,是梵天種類,梵天所化,梵天所授,本性清淨,所以他們是真正的婆羅門。

“白衣啊!你也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有婆羅門會造作白業,而其他三族不會。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成立的。因為婆羅門是梵王子,出生於清淨口中,是梵天種類,梵天所化,梵天所授,本性清淨,所以他們確實會造作白業。”

白衣和金幢二位婆羅門又回應道:“尊者,為何這樣說呢?其他族類造作白業也會受到報應啊!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等族類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什麼婆羅門會獨自擁有這樣的優勢呢?”

佛陀回答:“白衣啊!你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有婆羅門會得到白業的報應,而其他三族不會。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成立的。因為婆羅門是梵王子,出生於清淨口中,是梵天種類,梵天所化,梵天所授,本性清淨,所以他們確實會得到白業的報應。”

佛陀說道:“白衣啊!你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所有四族中都會有白業,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不成立的。同樣地,你也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有剎帝利、毘舍、首陀等族類會因為造殺生等黑業而墮入地獄,而婆羅門不會。”

白衣和金幢二位婆羅門回應說:“尊者,為什麼您這樣說呢?這不是事實啊。所有族類中只要造作黑業,身壞命終就會墮入地獄,這對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等族類都是一樣的。”

佛陀回答:“白衣啊!你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有剎帝利、毘舍、首陀等族類會因為造黑業而墮入地獄,而婆羅門不會。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相應的。婆羅門是梵王子,生來口清,是梵王家族的一員,被梵天所化,接受梵天所授予的知識,自身清淨。因此,婆羅門是真正的清淨種族。”

佛陀繼續說:“白衣啊!你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要四族中有人造黑業就會墮入地獄。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不成立的。同樣地,你也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有婆羅門可以因為造不殺生等白業而得生於天趣。剎帝利、毘舍、首陀等族類也可以因為造不殺生等白業而得生於天趣。”

佛陀說道:“白衣啊!你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有婆羅門因為造白業才能生於天趣,而其他三族不能。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相應的。婆羅門是梵王子,生來口清,是梵王家族的一員,被梵天所化,接受梵天所授予的知識,自身清淨。因此,婆羅門是真正的清淨種族。”

“白衣啊!你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只要四族中有人造白業就能生於天趣。這種說法在三明典中是不成立的。同樣地,我告訴你,這些法律中的善惡、黑白、有罪無罪、淨分染分、勝劣、寬狹,都是隨著情況而變化的。婆羅門們堅持自己的信仰,但我告訴你,真正的智者是透過覺知自己的內心而得到智慧的。”

“白衣啊!還有一些婆羅門,他們會談論種姓、族氏或自己的教派等話題,並認為別人應該為他們服務,為他們倒水、獻供品、迎接他們,並向他們問候。但我不會這樣做,對其他人也不會這樣做。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再者,白衣啊!有一些沙門或婆羅門會計算種姓、族氏或自己的教派等話題,這樣的人並不是真正的出離者。真正的出離者不會計算這些,而是真正地明白實相,並且已經得到真正的智慧,才能成為真正的出離者、沙門或婆羅門。”

佛陀繼續說道:“再者,白衣啊!當時,憍薩羅國的勝軍大王見到釋種子沙門瞿曇,從家族中捨棄一切,出家修行。他對這位釋族出家人感到高興和慰問,恭敬地向他致敬,前來迎接和問候。同樣地,這位勝軍大王對佛陀也是如此敬重,歡喜地向他致敬,前來迎接和問候。他並不因為沙門瞿曇來自高勝族而起高勝族的意念,不因為他的相貌端莊而起相好之意,也不因為他有大名聲而起名聲之意。由此可以知道,法即如此。白衣啊!這個法是本來如此,最高最大、最極高勝。正確的觀見是,所有法都是母法,最終都會回歸到母法之中。”

“再者,白衣啊!如果一個人堅定地相信我所說的正法,他就會得到堅固的增長,根本的生起和不可毀壞的淨信。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沙門、婆羅門還是天魔梵,三界中的所有眾生,都是我的子民,都是同一個法的表現,沒有差別。正法的口語生起,所有法都來自同一個法的種子,都是真正的法之子。白衣啊!或許有些人問:『你們每個人都有父母、種姓和族氏,為什麼要放棄這些呢?』我們回答說:『我們都是沙門釋子。』白衣啊,你應該知道,這個法即是如此。這個法是本來如此,最高最大、最極高勝。正確的觀見是,所有法都是母法,最終都會回歸到母法之中。”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