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白話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佛告訴比丘們說:「要知道飲食要適度,吃了不傷害身體。」


佛陀繼續說道:「人們把飯食供養給他人時,有五種福德,可以幫助人們修行得道。智者明白,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施食,這能帶來五種福報。這五種福是什麼呢?第一,叫做施命;第二,叫做施色;第三,叫做施力;第四,叫做施安;第五,叫做施辯。

白話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聽著:


某時,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的孤獨園中。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說:"從前有四位婆羅門仙人,他們勤奮修行善法,具備了五種超凡的能力,但他們常常害怕死亡。於是,這四位婆羅門仙人就想:『我們應該住在哪個地方才能永遠存在?』其中有一位婆羅門仙人,他具備了神奇的能力和五種超凡的通達,他就進入空中,認為在那裡是沒有死亡的。於是他進入了空中,但最後他還是死去了。第二位婆羅門仙人,也具備了五種超凡的通達,他害怕死亡,於是他進入了大海中,認為在大海中也沒有死亡。但最終他也死去了。第三位婆羅門仙人,他勤奮修行善法,具備了強大的力量和五種超凡的通達,他害怕死亡,於是他進入了山腹,但最終他也死去了。第四位婆羅門仙人,他勤奮修行善法,具備了強大的力量和五種超凡的通達,他害怕死亡,於是他進入了地中,認為在那裡他可以免於死亡。但最終他也死去了。

損益表:提升企業獲益能力的關鍵


損益表:提升企業獲益能力的關鍵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獲益能力是其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獲益能力不僅關乎企業的盈利狀況,還反映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將顧客的不滿轉化為良好印象


將顧客的不滿轉化為良好印象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要建立良好的聲譽和客戶忠誠度至關重要。然而,當顧客感到不滿或失望時,這可能對企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本文將關注這樣一個重要觀點:“讓顧客把壞情緒轉成好印象”。提供一些解決方案,以幫助企業應對顧客的不滿,並將其轉化為正面的客戶體驗。

理性投資:避免為了裝闊而吃虧


理性投資:避免為了裝闊而吃虧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許多人追求炫耀財富和擁有奢侈品,這種追求有時可能導致非理性的金融決策。本文將關注這樣一個重要觀點:“可以花大錢投資,但不要為了裝闊而吃虧”。深入解釋為什麼這個觀點很重要,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以幫助投資者做出理性的金融決策,避免因為虛榮心而承受損失。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要用老闆的心態思考股價



要用老闆的心態思考股價


在股票市場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要用老闆的心態思考股價」。這句話強調了投資者在分析和評估股票時需要擁有一種長期、戰略性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被短期波動所左右。本文將深入解釋為什麼這句話很重要,並提供一些解讀方法,幫助投資者以「老闆」的心態來思考股價。

揭示邊緣人在財富獲得中的成功秘訣


揭示邊緣人在財富獲得中的成功秘訣


在當今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廣結善緣已經成為富有影響力且頗受關注的話題。然而,有趣的是,許多成功的富裕人士卻被認為是邊緣人。這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廣結善緣對於獲得財富和成功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並提供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建立情緒平衡:冷靜面對孩子青春期的風暴


建立情緒平衡:冷靜面對孩子青春期的風暴


孩子進入青春期是一個充滿挑戰和變動的時期,他們可能表現出情緒失控、反叛的行為,這對父母來說可能非常困擾和令人不安。本文將探討青春期帶來的挑戰,並提供解決方案,幫助您冷靜應對孩子情緒失控、反叛的行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解決高中叛逆期的挑戰


解決高中叛逆期的挑戰


小孩進入高中叛逆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但這段時間可能給父母帶來許多擔憂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探討親子關係中的挑戰,並提供解決方案,幫助您處理小孩在高中叛逆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如言語衝突、與老師的衝突和擔憂學校報告等。透過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您可以與小孩攜手度過這一難關。

陪伴國中生度過關鍵三年


陪伴國中生度過關鍵三年


國中是青少年成長中一個重要且關鍵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孩子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抉擇,而父母則常常感到擔憂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探討父母面對國中生時的幾個主要問題,包括學業壓力、手機使用、霸凌問題以及未來學業選擇。我們將討論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並提供解決方案,以幫助父母成為穩定的力量,陪伴孩子度過這關鍵的三年。


一、學業壓力:

國中生常常承受著來自學業的壓力。他們需要應對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這可能導致焦慮和壓力感。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解決青少年對父母教養方式的不滿


解決青少年對父母教養方式的不滿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充滿挑戰和變化的階段。在這個時期,青少年開始尋找自己的獨立性和身份,他們希望被父母理解、尊重和支援。然而,根據你提供的資訊,許多青少年對父母的教養方式感到不滿,特別是在控制、缺乏理解和嘮叨方面。本文將探討為何這些問題對青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解決方案,以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


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


當代父母面臨的一個常見難題是,小孩整天擺臭臉、對你愛理不理的情況。這種行為可能使父母感到困惑、無助和挫敗,因為他們希望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且希望看到孩子對他們表現出關心和尊重。然而,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孩子整天擺臭臉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不愛你或不在乎你。年幼的孩子正在探索自己的情緒世界,並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可能還不具備適當的溝通技巧,無法清楚地表達他們內心的感受。因此,他們可能會通過擺臭臉或冷漠的態度來表達不滿、沮喪或困惑。

白話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下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下


「再者,尊者聽說有一座林子,滿滿地長滿各種色彩繽紛的花和果樹,這位尊者在那片林中出現,他使用神通的力量,從空中降臨,圍繞著城市三次,然後從空中降臨到長者的住處。當時,長者見到了這個情景,他問善無毒女說:『現在這裡有一座種滿各種色彩的花和果樹的林子,這位在林中現身的人,是如此的模樣,他進入我的屋子,他是你的師父嗎?』女子立刻回答說:『這不是我的師父,他是佛弟子,名叫聞二百億。他從小的時候,就有神通的力量,他在九十一劫中都取這個名字,每次他出生,都能踏著地四指高行,而他的腳底有金色的毛,只要他踩在地上,地就會震動六種震動。佛曾經對諸比丘說:『你們應該知道,這位聞二百億,於九十一劫中每次出生都有這個名字,他經常能踏著地步行,他因為修行非常努力,所以福報無盡。』佛稱讚他的精進是第一。這位尊者按照這樣的次序而來。」

白話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中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中


然後,尊者大迦葉化身成大金山,金山光彩奪目,並被各種樹木和飛鳥環繞。他的化身站在山頂,展現神通,從空中環繞城市三次,然後從空中進入了長者的家。長者看到這一景象,就問善無毒女:「現在這位站在金山頂,展現這樣的神通,從空中進入我們家的人,是你的師父嗎?」善無毒女回答說:「不是的,這位也不是我的師父,他是佛弟子名大迦葉。他在出家之前,家境非常富裕,擁有無數的金銀珍寶,還有各種上等的衣物,家庭繁盛,受人景仰。然而他厭倦了財富和尊榮,出家修行並證得果位。此外,這位尊者常常只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持有一件衣物,滿足於少欲,並以他的神通力量來安撫眾生的貪愛。佛曾經讓他在一個時刻只使用半座座位,並說他是修行頭陀之中最優越的。這位尊者按次序前來。」

白話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就在那個時候,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和一大群聲聞弟子們一起。在那個地方,有一位名叫給孤獨的長者,他擁有極大的福報,他的妻子、奴婢、親屬都非常豐盛,財富積聚無數,超越毘沙門天王等,無與倫比。這位長者和他的家人經常一起享受娛樂,有一次,他的妻子懷孕了,經過九個月,生下了一個女孩,她的相貌非常端莊優美,無與倫比,身材比例和諧,大家看到都愛不釋手。這位女孩出生後,身上隨即顯現出各種吉祥和善相。因此,父親決定給她取名善無毒。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白話 佛說三摩竭經


佛說三摩竭經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五百位菩薩,還有帝王、人民以及各種天龍鬼神,無數眾生一同在那裡。在那個時候,有一位難國的國王,名叫分陂檀,他不相信佛法,卻崇尚外道,經常在宮中款待一萬多尼揵(外道女比丘)。這位國王自詡智慧出眾,為了防止智慧從他的腹部跑出來,他還在腹部插了一把鐵鍱。

白話 須摩提女經 (b)


須摩提女經


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次,佛陀和大比丘眾共有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那時,有一位長者名叫阿那邠邸,他富有財寶,擁有金銀珍寶、各種寶石如硨磲、碼碯、真珠、琥珀、水精、瑠璃,還有許多的象、馬、牛、羊,以及許多的奴僕和僕從,數量無法計算。同時,在滿富城中也有一位長者名叫滿財,同樣也非常富有,擁有各種珍寶財寶。這兩位長者在年輕時曾經有過合作的往來,彼此互相尊重且未曾忘卻。然而,阿那邠邸長者仍然保有大量珍寶財物,並在滿富城中進行買賣,由滿財長者的經紀來保護。同樣地,滿財長者也擁有大量珍寶財物,在舍衛城中進行買賣,由阿那邠邸長者的經紀來保護。

白話 須摩提女經 (a)


須摩提女經


在很久以前的舍衛國王舍城中,佛陀居住著。有一位長者,名叫阿那邠池,他有一個女兒叫做須摩提。這位女子由於修持妙因,生得舉止不凡,出類拔萃,她奉持佛法,過著清靜的生活。


有一位來自滿富城的富有長者,名叫滿財。他為了尋找美麗的女子,遠赴各地尋找。他前來舍衛城,與阿那邠池見面,兩人歡聚,盡情交談。須摩提女子,尊敬地前來拜見滿財,展現著她的美麗和優雅,像白色的初月一樣的面容,明亮的眼眸像夜晚的星辰。

白話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聽罷此法,時婆伽婆,即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就在那時,王波斯匿乘坐羽翼車,群臣簇擁,離開舍衛城,前往園中見世尊。他向佛頭上禮,坐在一旁,渴望聆聽法教。


世尊對波斯匿王說:「有四種人在世間出現。何謂四種?有人可能先醜後變得優美,或先美後醜,或先醜後依然醜,或先美後依然美。

白話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那時候,世尊坐在舍衛國的孤獨精舍內,鋪設著座墊而坐。周圍圍繞著許多比丘和天龍八部、人類與非人類的眾生,靜靜地合掌,聆聽佛陀所說的話語。


世尊開口對著眾比丘說:「我現在稱讚那些大阿羅漢,他們能在佛法的清淨中修持,並且在自己的果位上都展現了自身的美德。諸位比丘,請細心聆聽,好好思索,我將按次序為你們解說。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一


大愛道般涅槃分品第五十二


(四)


那個時候,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於是,有一位比丘前來到佛陀面前,行禮之後坐在一旁。那位比丘對佛陀說:“世尊,劫是很長的。”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


大愛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


(一)


聽說:


這時,佛陀在毘舍離的普會講堂裡,與五百名大比丘眾一同在一起。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非常品第五十一


(一)


聽著:


曾經,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世尊對著比丘們說:「你們說說看,比丘們!你們在輪迴中循環受生死,經歷種種苦難,其中有多少次因著悲傷而呼喊、淚流,淚水像恆河水般多嗎?」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八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八


禮三寶品第五十


(一)


有一時,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七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七


放牛品第四十九今分品


這時,世尊便伸出舌頭,左右舐耳,然後再收回。接著,世尊進入三昧,讓那梵志看到了陰馬藏相。


此時,梵志見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興奮得歡躍不已,克制不住自己的喜悅。然後,施羅梵志對佛陀說:“我曾是婆羅門,現在成了剎利種姓;然而沙門和婆羅門都走在同一條道路上,我求得解脫的方法。請問沙門們聽取的是同一條道嗎?”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六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六


放牛品第四十九第四分別誦


(一)


聽聞如是:


曾經,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五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五


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


(四)


聽聞這樣的事: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


(一)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三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三


善惡品第四十七


(一)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二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二


結禁品第四十六


(一)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馬王品第四十五


(一)


聽聞這段經文:


有一次,佛陀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中,和五百大比丘一起。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


九眾生居品第四十四


(一)


聽了這樣的開示: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九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九


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之二


「那時,弊魔波旬大怒,對師子大將說:『快召集四部眾,我要去攻擊那個沙門!還要看看他有何力量,可與我共戰鬥。』 那時我又想,與凡人交戰尚且不無言,何況與欲界的強者交戰呢?應當與他較量一番。當時我比丘們,穿上慈悲甲冑,手持三昧弓、智慧箭,等待他的大軍。這時,弊魔帶領十八億各異相貌的大眾,像猴猿、獅子等,圍在菩提樹下。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八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八


馬血天子問八政品第四十三


(一)


聽了這樣的開示: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七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七


八難品第四十二之二


阿難問佛:「應該如何與持犯戒的比丘交往呢?」


世尊說:「應以梵法處罰他。」


阿難又問:「何謂梵法處罰?」


世尊說:「不應與持犯戒的比丘說話,也不要說他的好話,也不要說他的壞話,這樣他也不會對你說話。」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六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六


八難品第四十二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凡夫不知法的時節,比丘應知,有八種不得聞法的時節,人不能修行。什麼是八種?如來出現於世,廣演佛法,說明涅槃和如來所行,然而這個眾生在地獄中,不聞不見,這是第一難。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七日品之餘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踰闍江水邊,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一起。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四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四


七日品第四十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等法品第三十九


(一)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在現生中可以無窮樂,想斷煩惱也能成功。什麼七法呢?比丘知法、知義、知時,又能自知,也能知足,也能知進入眾中,觀察眾人,這就是七法。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力品第三十八之二



(七)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一


力品第三十八之一


(一)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


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


(六)


聽了這樣的道理: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一


(一)


聽了這樣的道理: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聽法品第三十六


(一)


聽了這樣的道理: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邪聚品第三十五


(一)


聽了這樣的道理: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等見品第三十四


(一)


聽說這樣: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與五百大比丘同在。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五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五


五王品第三十三


(一)


聽說這樣: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善聚品第三十二


(一)


於是,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告訴諸比丘說:「我現在要談論善聚,請你們好好思念記住。」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增上品第三十一


(一)



聽說如下: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二


須陀品第三十


(一)


一時,佛在摩揭陀國波沙山,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苦樂品第二十九


(一)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


聲聞品第二十八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九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九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餘


世尊對阿難說:「阿難,你把舍利弗的舍利拿給我。」


阿難回答說:「是的,世尊!」於是阿難把舍利弗的舍利拿給世尊。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八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八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


(一)


聽著: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七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七


四諦品第二十五


(一)


聽著: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六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六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


(六)


聽著: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五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五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二


聞如是:


那時,惡龍吐出舌頭,舔世尊的手,仔細看著世尊的面容。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三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三


地主品第二十三


(一)


聞如是:


一時,波斯匿王告訴諸群臣說:「你們準備好羽毛寶輦,我要去世尊那裡禮拜問訊。」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


三寶品第二十一


(一)


聽說這樣的事: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


善知識品第二十


(一)


聽說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


勸請品第十九


(一)


聽說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摩竭國道場樹下。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九


增壹阿含經卷第九


慚愧品第十八


(一)


聽說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八


增壹阿含經卷第八


安般品之二


(二)


聽聞這樣的開示: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七


增壹阿含經卷第七


五戒品第十四


(一)


聽聞這樣的開示: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六


增壹阿含經卷第六


利養品第十三


(一)

聽聞這樣的開示: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


不逮品第十一


(一)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林裡的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


一子品第九


(一)


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時,世尊對諸比丘說:「就像一個母親,心懷深深的信念,只有一個兒子,她常常這樣思念:『我該怎麼教導他,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


弟子品第四


(一)

聽說如下:


一時,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


廣演品第三


(一)

聽說如下: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自己歸向能仁的第七尊佛,  宣說賢聖的無上道理;

永遠存在生死的長流中,  世尊今天為了渡化眾生。

尊長的迦葉和眾僧,  賢哲的阿難聽無量的法;

善逝的佛陀入涅槃供奉舍利,  從拘夷國到摩竭國。

迦葉端正地思想行四種慈悲,  這些眾生類墮入五種道路;

正覺的佛陀宣揚道理今天離世,  憶念尊者的巧妙教導而懷著悲哭。

迦葉思考正法的根本,  怎麼能夠流傳久留在世間?

最尊者種種地說出教法,  總要持有心中不遺漏。

白話 緣起經


緣起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室羅筏國的孤獨園,與無數的聲聞、菩薩和天人們一起。當時,佛陀告訴苾芻眾說:“我現在要為你們講解緣起初差別的意義,你們應該仔細聆聽並好好思考,我現在要為你們分別解釋。”

白話 佛說放牛經


佛說放牛經


聞如是: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孤獨園,那時婆伽婆也在那裡。佛陀告訴在場的比丘們:「有十一件事,就像放牛的人不懂得如何便宜地放牛,也不知道如何養護牛,這十一件事是什麼呢?第一件是放牛的人不瞭解顏色,第二件是不瞭解牛的特徵,第三件是不瞭解如何給牛梳洗,第四件是不瞭解如何護理牛身上的傷口,第五件是不瞭解如何防止牛受到煙燻,第六件是不瞭解如何選擇路徑讓牛走,第七件是不瞭解如何愛護牛,第八件是不瞭解如何帶領牛渡水,第九件是不瞭解如何引導牛找到好的飲水和草料,第十件是不瞭解如何避免牛受到任何傷害,最後一件則是不瞭解如何區分哪些養護方式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如果放牛的人不懂得這十一件事,就無法好好地養護牛,牛就會逐漸消瘦、日漸衰弱。同樣地,如果一個比丘不懂得這十一件事,那麼他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沙門,也無法種下佛法的種子,無法長出葉枝來覆蓋大眾,如果硬要假扮成沙門,他最終只會死在三惡道中。那麼這十一件事是什麼呢?比丘們應當不要迷戀色慾,不要執著外表,要懂得如何給牛梳洗,要懂得如何護理牛身上的傷口,要懂得如何防止牛受到煙燻,要懂得如何選擇路徑讓牛走,要愛護牛,要懂得如何帶領牛渡水,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供牛食用,要尊重年長的長老。」

白話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拘娑羅國波斯匿王太后崩,時年百歲,老無壯勢,但一直精進修善。波斯匿王為了安葬母親,日中時分返回,沾滿了塵土,步行前來見世尊,禮敬地頂禮足踏在一面坐。世尊問王說:「大王,你為什麼沾滿塵土步行前來見我?」

白話 佛說月喻經


佛說月喻經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與比丘眾一同。是時,世尊告訴比丘們:「你們看,皓月圓滿,漂浮在虛空中,清淨無礙。然而你們比丘,不應失去端莊威儀,應常如初月時一樣,充滿愧疚之心,無論是身還是心,都不應有一絲散亂,如法地入白衣屋舍,也應保持潔淨無染,同樣地。你們應如明眼之人,無論是進入深廣的大水中、涉足江河陡險之處、或是行走於高低的山巖之間,憑藉明亮的眼睛,能清楚地看見一切,不被疑懼所困擾。如同前面所說的,比丘們也應如此。你們啊!我現在所教的,就像皓月在虛空中自由遨遊一樣,清淨無礙。就像明眼之人能夠涉足各種險境,不受困擾一樣。比丘們中的迦葉尊者,也不應失去端莊威儀,應常如初月時一樣,充滿愧疚之心,無論是身還是心,都不應有一絲散亂,如法儀地入白衣屋舍,也應保持潔淨,離開所有的懼怕。同樣地。」


世尊又問比丘們說:「你們比丘,當進入白衣屋舍時,應有怎樣的心態,以及該如何進入?」


比丘們回答世尊說:「世尊!佛是我們歸向的對象,佛是所有法的根本,佛具備清淨的智慧,但我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願世尊善為解釋,讓我們比丘聽了能夠瞭解。」


世尊說:「比丘們啊!你們仔細聆聽,當好好考慮,我現在為你們解釋。若你們比丘們,欲進入白衣屋舍時,應心中沒有執著、束縛、執取,遵循律儀的形式進入,雖然接受恩澤,但只是為了為他人帶來福報而願意受取。此外,應心中平等,不自高自大,對他人也不表現輕視。若持有這樣的心態,並以這樣的形象進入白衣屋舍。」


世尊再次舉起手來,指著虛空問比丘們:「你們認為虛空有著嗎?有束縛嗎?有執取嗎?」


比丘們回答:「沒有,世尊!」


世尊說:「若比丘們以無著無縛無執取的心,進入白衣屋舍,也應如此。」


世尊再次舉起手來,指著虛空問比丘們:「你們認為虛空有著嗎?有束縛嗎?有執取嗎?」


比丘們回答:「沒有,世尊!」


世尊說:「迦葉尊者也應如此,以無著無縛無執取的心,進入白衣屋舍,雖然接受恩澤,但只是為了為他人帶來福報而願意受取。此外,應心中平等,不自高自大,對他人也不表現輕視。比丘們啊!像迦葉尊者那樣,因著這樣的意義,進入白衣屋舍,是能夠接受恩澤的。


比丘們又重申對世尊說:「世尊!如果我們比丘們在白衣屋舍講法時,或有清淨的,或有不清淨的,這事該如何處理?請求世尊善加解答。」


世尊說:「比丘們啊!你們仔細聆聽,當好好考慮,我現在為你們解釋。若你們比丘們是為了讓他人產生信心,以及為了他人的利益而給予他們衣服、飲食、坐臥之具、醫療用品等等,出於利益的目的而為他人講法,這就是不潔淨的。若你們比丘們,在佛所說的法中,安住於正確的見解,遠離一切玷污,如同錬煉真金,去除一切雜質,見到這樣的法,證悟這樣的法,就像佛一樣產生了一種法性,這樣的法能使我們擺脫生、老、病、死、悲傷和苦惱,如果以這樣的法為他人講說,使他們聽了這樣的法已經瞭解,並隨順修行,在長夜中得到巨大的利益和樂趣,以這樣的緣故產生慈心、悲愍心等等,藉此因緣,使佛的正法能長久地存在世間。比丘們啊!若起如是心,為他人講說法,這就是潔淨的。


「再者,比丘們啊!你們應當知道,迦葉尊者能夠產生潔淨的心,為他人講法,因為有這樣的潔淨心,佛的正法才能長久地存在世間。因此,你們比丘們,也應該如此,按照這樣的道理修學。


「另外,比丘們啊!若有人能產生這樣的心,為他人講法,我稱他為最上潔淨真實,因為他能讓如來的正法長久地存在世間。」


佛說完這經文後,比丘眾都感到歡喜,並且信心堅定。




佛說月喻經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白話 央掘魔羅經卷第四


央掘魔羅經卷第四


當時,央掘魔羅對佛陀說:「世尊,您真是奇妙啊!憐憫一切眾生,這是第一個困難。」


佛陀告訴央掘魔羅說:「不是憐憫一切眾生是最困難的事情,還有更困難的事情。那就是於未來正法時代的八十年裡,安慰並講述這摩訶衍經常恆不變的如來之藏,這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有眾生能持守諸同類,這也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有眾生聽聞如來常恆不變的如來之藏,並能隨順如實,這也是非常困難的。」

白話 央掘魔羅經卷第三


央掘魔羅經卷第三


當時,佛陀問央掘魔羅:“什麼是一學?”


央掘魔羅用偈語回答道:


“一切眾生的生命,都因食物而存在,

這是聲聞乘,而非大乘。

所謂的大乘,是離開食物的牢固境界。

何謂一?即所有眾生,都以如來的法藏為根本,徹底安住其中。

何謂二?即名與色二者,

白話 央掘魔羅經卷第二


央掘魔羅經卷第二


當時,娑婆世界的主神梵天王,放大光明,照耀著舍衛城,他合掌向佛足頂禮,供奉如來和已經被調伏的央掘魔羅,並用偈語說道:

「奇哉,我今天見證了一場大戰,就像兩隻兇猛的雄師子搏鬥一樣。

奇哉,央掘魔羅被調禦,就像如來善於調伏一樣。

就像毒蛇見到咒師,吹氣放毒也不再畏懼,

咒師就能調伏它,讓它平靜下來,三界的大師也是這樣。

白話 央掘魔羅經卷第一


央掘魔羅經卷第一


從前,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那時,世尊與無量菩薩摩訶薩、四部眾、無量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毘舍遮、負多伽那阿磋羅檀那婆王、日月天子、阿修羅,以及諸羅剎、護世主、四天王、魔天等等,都在一起。在這個時刻,世尊廣泛地講述了一部名為「執劍大方廣經」的妙法,解脫眾生。這部經典充滿善巧,究竟地顯示出善義和善味,純一清淨,具足著清白梵行的特質。講述完這部經典後,從舍衛城北不遠處的一個叫薩那的村莊,來了一位貧窮的婆羅門女性,名叫跋陀羅。這個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一切世間現」,他的相貌、力量和人品都是第一流的,而且聰明才智,能言善辯。

白話 佛說鴦崛髻經


佛說鴦崛髻經


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時間,婆伽婆(釋迦牟尼佛)在那裡。眾多比丘著衣持鉢,進城乞食。當時,這些比丘進入城中行乞時,聽說拘婆羅王的宮門外有許多人悲傷哭泣,並喊叫著:「在這個國土上,有一個大惡賊名叫鴦崛髻,他殘忍地殺害人民,殘暴無情,村落城鎮都不能安寧,人民也無法安寧。他殺害人民,並取下他們的一根指頭作為髮髻,因此得名鴦崛髻。願您陛下能征服這個人。」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白話 佛說鴦掘摩經


佛說鴦掘摩經


有一次,佛陀遊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五百位大比丘一同前往。在舍衛城中,有一位博學多聞的異梵志,他精通三經,對於問答五典,無所疑滯,並且深得眾人尊敬。他是國老和眾儒的宗師,門徒高達五百人。在這群人中,有一位名叫鴦掘摩(後世稱之為指鬘)的弟子,他儀幹剛猛,力大勇猛,能夠接住飛來的物品,比其他壯士還要強壯。他聰慧才辯,志性和雅,安詳敏達,無所疑礙,他的容貌也受到尊師稱讚。

白話 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如是我聞: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許多大比丘一同在那裡。就在這個時候,尊者阿難前來拜見佛陀,到達佛陀面前,頭面禮佛,合掌恭敬地對佛陀說:“世尊!我心中有一點疑惑,願求世尊為我解釋。我在世間看到有三種香氣,分別是根部散發的香氣、花朵散發的香氣和果實散發的香氣。這三種香氣在各個地方都能被風吹送,也能在無風的時候聞到,這香氣究竟是怎樣的呢?”

白話 佛說戒德香經


佛說戒德香經


聽說如此: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遊行。此時,賢者阿難獨自閒居思索:“世間有三種香味,一是根部散發的香氣,二是樹枝上的香味,三是花朵散發的芬芳香氣。這三種香氣都只能隨風飄散,不能逆風傳播。是否有一種雅緻的香氣,能隨風和逆風都彌漫傳播呢?”賢者阿難獨自思考著這個問題,不知如何作答,於是便從座位起身,前往佛陀處,跪拜在佛陀足下,雙手合十,向佛陀詢問:“我獨自思考著,世間有三種香氣,一是根部散發的香氣,二是樹枝上的香味,三是花朵散發的芬芳香氣。這三種香氣只能隨風飄散,不能逆風傳播。是否有一種雅緻的香氣,能隨風和逆風都彌漫傳播呢?”

白話 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


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


聽說如此: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許多比丘一同行在一起。佛陀告訴眾比丘:「馬有八種不良的表現。這八種是:第一,解開韁繩時,馬立刻掣車想要奔跑。第二,騎在車上,馬突然跳起並想要咬人。第三,馬舉起前兩腳,想要掣車前行。第四,馬踏上車軨。第五,馬人立起來,握著車的軛,卻逆向退後行走。第六,馬走路時偏向邪路。第七,掣車時馬突然加速,深陷泥濘無法繼續前行。第八,餵食馬已經熟食,但它仍然嚴厲地注視著主人,不願意進食。當主人試圖拉著韁繩讓馬駕駛時,馬突然叫嚷著並嘗試咬人,而不能成功。

白話 佛說馬有三相經


佛說馬有三相經


聽說如此:


某個時候,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佛陀便告訴眾比丘:「善良的馬有三種特點,適合進入官方供宮廷使用,受到國王的喜愛,被稱為官馬。這三種特點是什麼呢?第一,有善良的馬能自行奔馳。第二,它們強壯有力。第三,它們體態端正、外表美麗。這就是善良的馬適合進入官方。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白話 佛說難提釋經


佛說難提釋經


如是所聞:


從前,佛陀在俱舍梨國的尼拘類樹下修行。當時,有許多比丘聚集在迦梨講堂,在樹下聚坐為佛製作衣服。佛陀已經度過了夏季,夏天已經結束,於是自言自語地說:“三個月已經過去,衣服也已做好,應該前往人群中了。”然後他前去,解釋他所聽到的事情,然後依佛的吩咐坐在一旁。坐下後,釋難提白著佛說:“我聽說多聚會比丘在迦梨講堂的樹下坐著為佛製作衣服。現在夏季已經結束,佛陀也說過:‘三個月已經過去,衣服已經做好,應該到人群中去了。’聽到這些,我感到悲傷憂愁,食物也變得無味,無法分辨各地的不同,聽到善法也無法再念起,而世間業果也不再纏繞著我。這是因為相當長的時間後,才能再見到佛和清淨的行者比丘。”

白話 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八正道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佛對弟子們說:「我要告訴你們邪惡的道路和正確的道路。什麼是邪惡的道路?不正確的見解、不正確的念頭、不正確的語言、不正確的行為、不正確的生活、不正確的精進、不正確的念心、不正確的定心。這就是八種邪惡的行為。

白話 佛說相應相可經


佛說相應相可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請了比丘們,比丘們就來了。佛對比丘們說,比丘們回答:「是的,我們從佛那裡聽。」

白話 佛說三轉法輪經


佛說三轉法輪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波羅㮈國的仙人墮落的地方鹿野林中。那時,世尊對五個比丘說:「比丘們!這個苦的真理,如果你們聽了法按照理性思考,就能生出眼睛智慧明覺。比丘們!這個苦的集合、苦的滅除、順著苦的滅除道的真理之法,如果你們按照理性思考,就能生出眼睛智慧明覺。

白話 佛說轉法輪經


佛說轉法輪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波羅㮈國的鹿野林下坐著,那時有千個比丘和天神,都大聚會擠滿空中,於是有一個自然的法輪,飛來到佛的前面轉動。佛用手摸著輪子說:「停!過去我從無數劫以來,因為名字和身體而轉生受苦無量,現在愚癡和愛情的心已經停止,漏洞和結縛的情感已經解開,所有的根本已經安定生死已經斷絕,不再轉生在五種道路上了。」輪子就停了。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白話 佛說滿願子經


佛說滿願子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遊歷在摩鳩羅無種山中,和大比丘眾五百人在一起。那時,賢者邠耨,傍晚時分從飯後坐起來去到佛的地方,露出右肩右膝著地,頭頂佛的腳合掌對佛說:「好的世尊!請您簡單地講一些要點的法,我要去實行,讓身心長夜安寧無盡。」佛說:「仔細聽,好好思考。」邠耨回答:「是的,世尊!」

白話 佛說不自守意經


佛說不自守意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佛對比丘們說,比丘們回答:「是的。」佛說:「聽我說有自守和沒有自守的。」比丘們就合掌從佛那裡聽。


佛對比丘們說:「什麼因緣沒有自守呢?如果眼睛根沒有關閉守護,如果眼睛墮落在色相上意識就會亂,意識亂了就會更苦,更苦了就不能定住意念,不能定住意念就不會真誠,不真誠了就不會知道真相,不知道真相就不會見到真相,不知道不見到真相,就不會放下執著也不會超越懷疑,不放下執著不超越懷疑,就會受他人的因緣影響,別人知道的他也知道,就會苦惱不安寧。像這樣說,耳朵也是這樣、鼻子也是這樣、嘴巴也是這樣、身體也是這樣、意念也是這樣,像這樣做叫做沒有自守。」

白話 佛說水沫所漂經


佛說水沫所漂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婆伽婆在阿迎闍(是波斯匿王所造的觀音殿)恒河邊,和大比丘眾五百人在一起。那時,有一大團的泡沫被恒河的水帶著。世尊看到了就對比丘們說:「比丘們!你們有沒有看到這一大團的泡沫被恒河的水帶著呢?」


比丘們回答說:「有的。世尊!」

白話 五陰譬喻經


五陰譬喻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遊歷在靡勝國,過了河津,看到河中有一大團的泡沫隨著水流,就對比丘們說:「比丘們!就像這一大團的泡沫隨著水流,有眼睛的人看到它觀察細察,就知道它沒有什麼東西、空虛、不真實、很快就消失、歸於盡滅。為什麼呢?因為泡沫沒有堅固的本質。像這樣,比丘們!所有的身體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糙的細微的美麗的醜陋的遠離的親近的,比丘們看到這些要細察觀察,它們沒有什麼東西、空虛、不真實,只是病苦、只是束縛、只是傷口、只是假象,不是真實、不是永恆,是苦、是空、不是自己、是消滅。為什麼呢?因為身體的本質沒有堅固。像這樣,比丘!所有的感覺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糙的細微的美麗的醜陋的遠離的親近的,比丘們看到這些要細察觀察,也都是這樣。

白話 佛說法印經


佛說法印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和比丘們在一起。那時世尊,對比丘們說:「你們要知道,有聖法的印證,我現在要為你們分別地演說。你們要起來清淨的知見,仔細聽,仔細接受,好好作意,記住思考。」那時,諸比丘就對佛說:「好的!世尊!請您說明,我們樂於聽聞。」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六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六


(三三〇)


如是我聞:


某一時,佛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中。在那時,有四十名波利蛇迦比丘,都是阿練若,穿著糞掃衣,完全依止乞食,都在學地,未離欲法,一同前來到佛處,頂禮佛的腳,然後在一旁坐下。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五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五


(二九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在那時,有一位名叫因陀羅的天子,他的光彩比平常更加耀眼,在夜晚來到佛附近,身軀光芒照耀著祇洹(佛所在的園林),展現出大明的光景。他向佛的蓮足行禮,然後在一旁坐下,接著用詩句問道:

白話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


(一)


這麼說:


有一次,佛陀在拘薩羅國,和很多和尚一起去竹林,住在竹林裡,走動的時候在柏樹之間。那時,有一個農夫是婆羅門,姓蒲盧,在竹林外面有很多耕地的人一起吃飯,大約有五百個耕地的人。那時,佛陀想:「現在天還早,我先去前面的竹林裡,等到農夫們吃飯的時候再去。」農夫們吃飯的時候,佛陀就到了農夫們吃飯的地方。農夫看到佛陀來了,就對他說這樣:「我是自己耕自己種,自己耕自己種才有飯吃;你是出家人,會不會耕會不會種?會耕會種才能吃飯。」佛陀回答農夫說這樣:「我也會耕也會種,會耕會種才能吃飯。」農夫回答佛陀說這樣:「雖然你這麼說,我是看得到你耕種的工具,像牛啊、犁啊、軛啊、鏟子啊,你只是說你會耕種,別再說了。我看不到你的工具,你告訴我你的工具讓我知道你怎麼耕種。」佛陀回答:「信心是我的種子,行為是我的水,智慧是我的牛,羞恥心是我的犁,心是我的鏟子,意志是我的軛,身口的守護是我的田埂,真誠的修行是我的收成,精進不放棄是我的犁柄,行善是我的安樂,行善不回頭是我的成就,行善沒有憂愁。這樣我才能種出甘露;這樣的種子,可以讓所有的苦離開。」農夫就把滿滿的飯盆給佛陀:「真正的佛陀會耕種,真正的佛陀是大農夫,請你接受我的飯吧,可憐我吧。」佛陀回答說這樣:「我已經說過經了不能吃飯了,出家人要自己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問法。佛陀說經都是正法的話,不要增加別的話來希望得到道理,只要解決自己的疑惑就好了。這些飯可以用來供養神明或者埋在地裡給中間有福氣的人。」婆羅門又問佛陀:「那我現在把這些飯給誰呢?」佛陀回答:「沒有任何世間或天上或魔王或梵王或沙門,可以讓這些飯消化掉,只有佛陀或者得道的人,拿著這些飯走,到沒有蟲的水裡扔進去,或者空地上沒有草的地方挖個洞埋起來。」婆羅門就照佛陀的話做,沒有蟲的水裡扔進去,扔進去之後就冒出煙來,水開始沸騰,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把紅熱的鐵片放在鐵鍋裡一天燒,然後扔到水裡,就會發出嘶嘶的聲音。就像這樣,婆羅門把飯扔到水裡,就冒出煙來,水開始沸騰,發出很大的聲音。婆羅門很驚恐,毛髮都豎起來,就抱住佛陀的腳禮拜說:「我現在可以跟佛陀出家嗎?離開惡行受教誨,跟佛陀學習修行。」佛陀說:「可以啊,你要清淨地修道才行。」婆羅門就跟佛陀受教誨,最後按照佛法修行到得到解脫。


佛陀就是這麼說的。

白話 佛說聖法印經





佛說聖法印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那時世尊,對諸比丘說:「聽!」諸比丘:「好的,我們願意聽教。」


佛說:「我要為你們說明聖法的印證,應該如何修持,現前清淨的行為。仔細聽,好好思考。」

白話 佛說五蘊皆空經




佛說五蘊皆空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仙人墮處的鹿野苑裡。那時世尊,對五個比丘說:「你們要知道,身體不是自己,如果是自己的話,身體就不應該生病和受到苦惱。『我想要這樣的身體,我不想要這樣的身體。』但是不是這樣,不能隨心所欲,所以要知道,身體不是自己;感覺、思想、行為、意識,也都是這樣。再說一次比丘們!在你們的心裡怎麼想?身體是永恆的嗎?還是無常的?」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四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四


(二六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的耆尼山中。有一天女,名為求迦尼娑,本是波純提女,光彩倍常,於夜晚來到佛所,威光照耀,普照此山,一切皆明,頂禮佛足,坐在一旁,即說偈子: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


(二五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一位長者請求佛和僧眾到他家舉辦大會。當時,世尊與諸大眾圍繞著,前往那位大長者的家。尊者婆耆奢當時在僧團中擔任直次,看到許多女人前來僧坊,其中有一位端正美麗的女子,這時,婆耆奢見到這情景,心生色慾之念,產生慾望的想法。但他立刻自覺知道:「我現在這樣妄想,失去了大利益,只求非福利的事物。人生難得,生命有限。若我有這種念頭,就是不善的表現。我寧願捨棄壽命,也不願讓這樣的慾念產生。我現在若有這種心態,就不能稱得上出家。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到了年輕貌美的女子,就無法自我克制心念,產生慾望。現在我要說明厭惡慾念之危險。」於是他即刻說出以下的詩篇: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二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二


(二一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尼名曰曠野,於清晨時,穿著衣物,手持鉢,進入城市乞求食物。食後洗淨鉢,打算前往眼得林。此時,魔王波旬心中思念:「瞿曇沙門現在舍衛的眼得林,而他的弟子曠野比丘尼進城乞食,食後洗淨鉢,准備前往那片林子。我要為她製造困擾和混亂。」於是,波旬變成一個摩納(魔神的形象),站在路旁,問曠野比丘尼道:「你要去哪裡?」

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價值觀不容妥協


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價值觀不容妥協


追求成功是現代人的共同夢想,但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價值觀,並不容妥協。價值觀是指個人或群體對於道德和行為的觀念、原則和信念,是人們生活的基礎和根本。在職場中,有時為了更好的發展,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考驗和挑戰,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否則成功就不再有意義。

在經濟逆境中實現企業長期發展和成長


在經濟逆境中實現企業長期發展和成長


經濟衰退時,企業往往會變得保守,不敢大膽投資,只求削減成本度過困境。但這樣的做法只是在短期內緩解了財務壓力,卻無法帶來長期的發展和成長。為了在逆境中迅速復原,領導人需要制定攻守兼備的三策,以實現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成長。


第一策:創新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2023不可錯過的科技大趨勢


2023不可錯過的科技大趨勢


隨著2023年的到來,科技的發展已經超越了人們的想象。AI、電動車、5G、雲端科技等技術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技術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我們必須重新檢視策略,規劃新領域,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

數位時代下的資訊安全:企業必須加強資訊安全建設


近年來,科技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快速,各種新興科技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帶動了商業模式的轉型。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企業如何應對這個挑戰,抓住機遇,成為成功的企業呢?


當然,答案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進行數位轉型。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網路,將資料移往雲端,資訊安全也變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台灣,今年預計有1000多家企業會設置資安專家,來確保資安的風險。

工作過度的文化會傷害所有人


工作過度的文化會傷害所有人


近年來,「996」工作制度逐漸成為許多公司的主流文化。這種工作制度要求員工在一週六天、每天工作12小時,總計工作72小時,遠遠超出法定工時。此外,這種工作文化還鼓勵員工在工作之外的時間繼續思考和解決工作問題,使得員工的工作時間進一步延長。然而,這種工作過度的文化不僅對員工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也會影響公司的長期發展。

六年級生為什麼常在接班人選中被跳過?


六年級生為什麼常在接班人選中被跳過?


在現今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並獲得肯定。然而,在選擇接班人時,六年級生通常會被跳過。這種現象的背後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些是與年齡和經驗有關的,而其他一些則是與個人能力和行為有關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生育率低迷、少子化嚴重:低薪是最大問題


生育率低迷、少子化嚴重:低薪是最大問題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面臨著生育率低迷的問題,尤其是在亞洲地區,少子化現象更是嚴重。這種現象對於國家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的成因,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低薪是最大問題

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努力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努力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錢可以用來購買屬於自己的東西,也能滿足許多物質上的需要,但更重要的,錢帶給人們的不單單是物質,而是自信、安全感和獨立。一個人若能掌握足夠的金錢,心裡就是有根穩固的基石,相對地,生活上的不安定與壓力也會減少許多。

恐懼和憤怒只會吃掉能量


恐懼和憤怒只會吃掉能量


在這個多事之秋的時刻,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颱風襲來,地震侵襲,疫情肆虐,國際政治風暴不斷。面對這些困境,我們不禁懷疑,恐懼與憤怒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或只是一種不斷吞噬我們能量的魔咒?


恐懼,是人性的一部分。面對未知,我們難免會感到害怕,害怕失去所珍惜的一切。然而,恐懼若是永遠主導著我們的心靈,將使我們喪失前進的動力,只能困留在現況裡無法自拔。比如,疫情的蔓延曾經讓全台灣人人自危,但是我們絕不是孤獨的戰士,台灣人的團結合作讓我們從恐懼中走出,一起守護家園。

正面心態帶來平靜心靈


正面心態帶來平靜心靈


在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常常面臨各種壓力和困難,有時候會感到無助、焦慮、沮喪,甚至恐懼和憤怒。這些負面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和溝通。如果我們一直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我們就會失去自信、創造力、積極性和希望,也會錯過許多美好的機會和可能性。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一九九)


如此我聽說:


某個時候,佛降臨在王舍城。在那時,有一位名叫優陟的梵志前來拜見佛陀,並在一旁坐下,向佛陀問候。他問佛陀說:「瞿曇(指佛陀的俗名),一切世界是有邊界的嗎?還是無邊界的?」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


(一九〇)


如是我聞:


某一時刻,佛陀居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此時,犢子梵志前往拜訪佛陀,慰問如來,並坐在一側。他對佛陀說:“世尊!我有些疑惑,希望能向您請教。如果您願意多聞,請聽取我的問題。”

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


(一六一)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不要追求出生在歡喜的園林中,因為那樣終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有三十三天,它們的名稱遍佈世間,而常常是天人所居住的地方。」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你如同一個愚昧的小孩,無法理解這些智慧。這樣的法則是羅漢所說的,

一切行為皆無常,是生滅的現象。當生滅終結,寂滅才成為真正的快樂。」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二)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能夠捨棄家業,斷絕一切法,並且常常教導他人,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善沙門。」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夜叉啊,你應該明白,如果在種姓中有人遭遇苦難,對於有智慧的人來說,不應該不憐憫他們。善逝佛以大悲心,安慰並教導他們,這才是羅漢之法。」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三)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如果有賢善之人,能夠具備修持慚愧之心,

就像那良好的馬,不會受到鞭策的驅使,也不會陷入邪惡。」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一切世間的人,很少有能夠修持慚愧之心,

能夠遠離諸惡行,就像那受到調教的優良馬一樣。」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四)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不瞭解自己真正的法性,偏好學習他人的法,這樣的人被稱為沉睡不覺,有時候必定會覺醒。」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既然瞭解自己真正的法性,不沉迷於學習他人的教誨,成為漏盡的阿羅漢,捨棄惡行追求正法。」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五)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不善調和法,依止於異見,

這樣的人被稱為沉睡不覺,有時候必定會覺醒。」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對法善於調和,不依止於邪見,

越過愛的彼岸,佛已證得涅槃。」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六)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比丘得到羅漢果,盡滅一切有漏之法,

如此結束者,住於最後的身體。

偽說這是我的,偽說這不是我的。」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比丘得到羅漢果,盡滅一切有漏之法,

如此結束者,住於最後的身體。

內心不依附於任何我或非我,

隨順世俗之故,也會說我或非我。」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七)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就在這時候,羅睺羅阿修羅王遮蔽了月亮。月天子非常驚恐,全身毛髮都豎立起來,他前往拜見佛陀,頂禮佛的腳足,然後說出以下的偈語:


「如來具有大精進,我現在歸依並頂禮他,

他能在一切處都完全得到解脫。

現在我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願意作為他的歸依,

我要將這位世間的善逝供養,他是阿羅漢,

我現在來歸依他,如來慈悲世間,

使那羅睺羅自然地放開我。」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月亮處在虛空中,能滅一切黑暗,

有著巨大的光明照耀,清澈而明亮。

月亮是世界的明燈,羅睺應該迅速釋放。」


羅睺聽了偈語,心中懷著戰慄,汗水如同沐浴一樣,立刻迅速釋放了月亮。


就在這時,跋羅蒲盧旃看見阿修羅王迅速釋放了月亮,於是說了以下的偈語:


「你為什麼感到驚恐?為什麼如此迅速釋放了月亮?

你的身體流著如同病者的汗水?」


阿修羅王回答說偈言:


「我聽聞佛陀所說的偈語,如果不釋放月亮,

我的頭就要破成七塊,最終也得不到安樂。」


跋羅蒲盧旃繼續說偈言:


「佛陀從未說過這樣的話,看見他的人得到了平安,

阿修聞說了他的偈語,立刻就釋放了月亮。」


(一六八)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你的手是否有杻,是否有靽桁呢?

你是否處於牢獄中,是否被繫閉呢?」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我不擁有手杻,也不被諸桁械所束縛,

羇靽和繫閉等一切都永遠消滅了。

夜叉啊,你應該知道,我已經超越了這些事情。」


天人再用偈問曰:


「何謂手杻?什麼是桁械?

什麼是羇靽?又什麼是繫閉?」


佛陀再以偈答曰:


「母親被稱為手杻,妻子被稱為桁械,

兒子被稱為羇靽,愛情被稱為繫閉。

我不具有母親之手杻,也沒有妻子之桁械,

無有兒子之羇靽,更無愛情之繫閉。」


天人聽後讚美說:


「真好,真好,你沒有手杻,也沒有桁械。

真好,沒有羇靽,更是好,沒有繫閉。」


天人再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九)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釋翅鳩羅脾大斯聚落。當時,世尊剃去了鬚髮,不久之後,每天早晨都早起,以正確的姿勢坐著,用衣服蓋住頭部。就在那個時候,有一位天神來到佛陀的面前,問佛陀說:“你為什麼感到憂愁?”佛陀回答說:“我並沒有失去什麼,為什麼要感到憂愁?”天神再問:“你為什麼感到歡喜?”佛陀答道:“我並沒有得到什麼,為什麼要感到歡喜?”天神又問:“沙門啊,你不感到憂愁也不感到歡喜嗎?”佛陀回答說:“正如你所說。”


天神於是說了以下的偈語:


「比丘啊,你怎麼會沒有煩惱呢?

你在這林野中獨自坐著,那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樂趣。

你現在不為那些不忍受的樂趣所動心,而是被覆蓋了障礙。」


佛陀回答說偈言:


「我並沒有煩惱,安住在解脫中。

也沒有任何歡喜,不為任何不平靜之處所擾亂,

天神啊,你應該知道,因此我能獨自住在這裡。」


天神再以偈問曰:


「比丘啊,你為什麼現在沒有煩惱?

為什麼沒有歡喜?為什麼獨自坐在林野,

而不為那些不忍受的樂趣所動心,反而被覆蓋了障礙?」


佛陀回答說偈言:


「歡喜即是煩惱,煩惱即是歡喜。

我沒有歡喜的煩惱,天神應該知道。」


天神再讚美說偈言:


「比丘啊,你快樂且善巧!你沒有煩惱,

也沒有歡喜,沒有歡喜真是善巧!

善巧地獨自處於安靜之中,不為任何不平靜之處所動心。」


天神再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〇)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煥發,來到佛陀面前,身體散發著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我端坐百牟鋑,頭上也火焰燃燒,

應該勤於思考方便,並斷除欲結。」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你端坐百牟鋑,頭上也火焰燃燒,

你是一位念覺的比丘,應該勤於思考方便,

並斷除對邊緣見解和我見的執著。」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一)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超乎尋常,來到佛陀所在,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天女侍左右,毘舍闍充滿,

愚痴黑闇林,如何得過去?」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正直名為道,無畏名方便,

無聲名快樂,能覆善覺觀。

慚愧為拘靷,念為諸翼從,

智慧為善乘,正見為引導。

無論男子或女人,若能乘著這道,

必須捨棄名與色,超越慾望,斷除生死的輪迴。」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二)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九門四輪轉,內盛滿重銅,

深淤泥之中,如何而得去?」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斷於喜愛結,及以欲貪惡,

拔於愛根本,然後安隱出。」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三)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外表看似不結髮,內心卻仍然結髮,

世間上都結髮嗎?我現在問瞿曇(佛陀),

如何讓結髮的,成為不結髮的?」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堅持戒律,修心和智慧,

持續精進努力,具備念名為比丘,

快速令結髮者,成為不結髮的。」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四)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出家修道實在困難,極為艱辛難以理解,

愚人修行出家生活,確實面臨著種種困難。

怖畏和懈怠之心,常無法獲得歡喜之心,

如何能在出家修道中行走?如何能消除慾望,得到自在?」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比丘獲得正知正見,譬如龜隱藏六界(六根及六境),

比丘無所依附,亦不惱害他人,

比丘入涅槃,都無有被譏論之事。」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五)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睡眠和休息讓人感到厭煩,頻繁地休息卻無法獲得樂趣,

飲食不調適,並且心情狹窄而卑劣,

五種境界的纏繞遮蔽,使人無法見到賢聖之道。」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若人對睡眠和休息感到厭倦,頻繁休息卻不得樂趣,

飲食調節不當,並且內心卑劣狹窄,

精進捨棄五種境界的纏繞,最終必能見到賢聖之道。」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六)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池水為何會枯竭?水流從何處返迴?

世間的苦與樂,何處都會消盡?」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

名與色皆消盡,如水池枯竭。

所有結業之果,世間苦與樂,

在此盡皆消逝,亦不復有返回。」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七)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如佛世尊威勢雄偉,猶如強大的獅子,

少食不貪味道,寂靜地坐在林中。

我現在有一些疑問,想向瞿曇(佛陀)問道:

苦從何處而生?如何解脫苦?

苦在何處終結?求您解答我的疑惑。」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世間有五欲,意識則為第六,

除去喜愛的慾望,遠離一切苦,

這就是苦的本源,也是苦的解脫之道,

當明白這一點,你的疑惑將消失。」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八)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無所執著攀緣,也無安穩的立足之處,

如此深陷洪流中,誰能不被沈沒?

誰有勤精進之心,能夠解脫湍急的洪流?」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持守清淨的戒律,修養智慧與禪定,

觀照內心及念頭,雖在險阻而能得度。

超越慾望的羈絆,脫離色魔的束縛,

解脫歡喜的縛縛,如此能遨遊深遠,

而不為湧流所沖沒,能度過湍急的洪流。」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九)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光芒燦爛,照亮了整個祇洹,來到佛陀所在,頂禮佛的足已,然後坐在一側。他問道:"瞿曇啊!你現在能夠瞭解一切眾生所受的束縛,並知曉一切眾生的解脫,以及純淨的解脫嗎?"


爾時,世尊回答天神說:"我確實完全瞭解一切的束縛,也知道一切眾生所獲得的解脫,包括解脫的程度和純淨的解脫。"


天神再問道:"瞿曇啊!你如何能夠瞭解一切眾生所受的束縛和解脫的程度呢?"


佛陀再次告訴天神說:"我全然洞察到一切情況,你這位天神應當知曉,現在我的心得到善巧的解脫,因為取得瞭解脫,所以能夠瞭解眾生的束縛、解脫的程度,乃至純淨的解脫,我都全然知曉。"


天神讚美說:"善哉!善哉!瞿曇啊!你瞭解了眾生的束縛,乃至能夠瞭解純淨的解脫。"


天神再以偈誚讚言: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〇)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他來到佛陀所在,威光顯照,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問佛說:"瞿曇啊!你能夠度過這瀑駛流嗎?"


佛陀回答天神說:"實際上是可以的。"


天神說:"瞿曇啊!這瀑駛流深廣無際,四週沒有可攀緣的,中間也沒有安足處,你能夠度過它,真是非常奇特。"


佛陀說:"確實如此。"


天神再問道:"瞿曇啊!你如何在這樣的瀑駛流中,無可攀援,無處安足,卻能夠度過呢?"


佛陀答覆天神說:"若我懈怠,必然會沈沒。若沈沒了,就會被漂流。若我精進不懈怠,就必不會沈沒。若不沈沒,自然不會被漂流。我在這樣廣大洪流中,無處可攀援,無處安足,卻能夠度過這個大洪流。"


天神讚美說:"善哉!善哉!比丘能夠在這樣的洪流中,無處可攀援,卻能夠度過,真是難得啊!"


天神再以偈誚讚言: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一)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來到佛陀所在,身上發出璀璨光芒,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世間的眾生常常感到驚恐和懼怕,終日受著煩惱和苦惱的困擾。不論是未得到財富和利益的人,或是已經得到了的人,都在得與不得之間,難免有著喜悅和憂慮的心情。願請為我解釋這些事情。」


佛陀回答說:


「若有智慧的人,勤行苦行,約束自己的感官,放下一切執著,除去這樣的人,就再也沒有被生死所束縛。若不放下一切執著,常處於生死之中,會被恐懼和困擾所困纏,感到憂愁和種種苦惱的纏逼。若能放下一切執著,消除上述種種苦惱,便能遠離生死,擺脫憂怖和種種邪惡。」


天神再以偈讚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二)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於夜晚來到佛陀所在,威光普照,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誰能得到最優美的色身?誰能修習和合的道路?在何處居住?應該學習什麼樣的行為?是哪種人能夠供養天神?」


佛陀回答說:


「那些持守戒律且具有智慧,善於修行自己的人,憶念禪修而不放逸,除去四種煩惱,正法意解脫,這樣的人得到最優美的色身,進入和合的道路。他們應該在那樣的環境中居住,學習善法。若有如此修行的人,就被稱為知識上供養了天神。」


天神再以偈讚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三)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於夜晚來到佛陀所在,威光普照,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在羅吒國有一位商估,擁有極其巨大的財產,各個人都相互貪圖利益,貪求無厭。為了財產爭鬥諍訟,愛欲纏繞不休,這樣的人有很多,誰能夠捨棄對慾望的愛戀?」


佛陀回答說:


「捨棄眾多的緣分,包括妻子和六畜,捨棄所有所愛慕的事物,除去慾望、貪婪和愚痴。捨棄慾望而出家修道,這樣能夠斷絕慾望的纏繞,永遠捨棄一切,不再被漂流和捲入爭鬥與訟事之中。」


天神再以偈讚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四)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告訴諸比丘說:「從前,俱薩羅國有五百乘車的商人,他們在曠野險難之處旅行,但那裡缺乏水和草,遇到了五百個賊人追趕欲劫掠他們。此時,一位天神住在那曠野中,知道賊人的意圖,便打算前去詢問那些商人。他心中想:『我現在要前往他們的車旁,問問情況,如果他們能回答我,我便幫助保護他們。如果有些問題他們解釋不了,我就放棄幫助。』於是,他迅速來到那些商人的車前,身體放射光明,五百輛車都變得明亮,然後用偈語向商人問道:


『誰在清醒時稱為睡?誰在睡眠中稱為清醒?誰能夠解釋這樣的意義?請告訴我。』


其中一位商人中,有一位優婆塞,他在三寶(佛、法、僧)中深深地信仰,歸依了佛、法、僧,對佛法僧有深刻的瞭解,沒有疑慮。對於四諦也沒有疑心,他已經見到了諦的真相,獲得了初果的果位。他每天清晨早起,身體端坐,專注地念誦經文,高聲誦讀法經、佛陀的教法,以及波羅提木叉。這位優婆塞用偈答覆天神說:


『我在清醒時稱為睡,我在睡眠中稱為清醒,我知曉這事情的真相,因此現在用偈回答你。』


天神聽了他的答案後,再用偈問道:


『你怎麼會這樣說:「我在清醒時稱為睡,我在睡眠中稱為清醒」?為什麼如此回答我?』


優婆塞以偈答曰:


『因為我已經斷除了貪欲、瞋恚和愚痴,諸漏已經完全消除,我成為了阿羅漢,因此稱為「清醒」。我不再受苦修行和滅度之道,對於這些已經明了,因此在這一方面我被稱為「睡眠中」。天神啊,你應當明白。』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善哉!善哉!你被稱為「清醒」,你能夠善解答我的問題。我們很久不見面了,今天得以相遇,真是令人高興。現在你和你的同伴們都能夠平安無事,得以安全返回。』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諸比丘聽了非常高興,並且遵從佛陀的教示。


(一八五)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告訴諸比丘說:「從古昔以來,在輸波羅城有一位優婆塞所居住的地方,諸優婆塞聚集在他的堂上,彼此討論慾望的過失。他們比喻慾望猶如露水中的白骨,又像肉塊被眾鳥競逐,像糞便的毒污,也像火坑使人感到疼痛,且因摩擦而更劇痛苦;又像向風中握著火把逆風而跑,如果不放棄火把,必定被火燒傷;還有像夢幻般虛幻,像幻象的假借,像樹上的果實,又像鉤矛;慾望使人變得不潔淨,充滿穢污,像食物無法消化,最後嘔吐出令人厭惡的氣味。儘管如此,他們雖然聚集在一起討論慾望的過失,但回到各自的家中,卻仍然沉迷於慾望之中,不遵從佛法修行。」


此時,那堂裡的天神感受到他們回家後依舊沉迷於慾望,心生不滿,於是決定給予他們一些警示。他心中想:『諸優婆塞在這堂裡討論慾望的過失,但卻仍然貪著慾望,沒有真正達到清淨。我現在為他們造成一些困擾,讓他們覺寤。』於是,當諸優婆塞在堂上聚集時,那天神便現身並以偈語向他們說道:


『優婆塞們啊,你們討論慾望,說它是無常的,但回到家中,你們仍然執著於男女之間的貪著,只是空談而已。你們應當放棄對非法的貪著,而要依從佛陀的教法,按照正法修行。』


諸優婆塞聽了天神的偈言後,都心領神會,對慾望感到厭惡,於是剃除鬚髮,放下世俗的家居生活,皈依了出家的道,努力修行戒定慧,最終都成為了阿羅漢,得到瞭解脫的果位。


佛陀講述完這個故事,諸比丘聽了非常歡喜,並且遵從佛陀的教示,努力修行。


(一八六)


如此我聽聞:


某一時刻,佛陀在迦蘭陀竹林的王舍城。那時,須達多長者由舍衛國前來王舍城,拜訪了護彌長者的家。他看到護彌長者在家中整夜未睡,點燃火爐,擺設供品,準備高座和床榻。須達多長者心中疑惑,想著:「這位長者所辦的供品,難道是為了舉行婚宴或慶祝宴會?是為了邀請頻婆娑羅王和大臣們嗎?」然後他又想:「如果那樣的話,這位長者自己應該不用辛苦地操勞,為什麼要親自點火?看來這裡面必有優秀的人物,我不知道是誰,現在我要去問問看。」於是,須達多長者便問護彌長者。


護彌長者回答說:「我不是為了舉辦婚宴或宴會,也不是為了邀請頻婆娑羅王和大臣們,我是要明天請佛陀和比丘僧,所以準備了這些供品。」


須達多長者第一次聽到佛陀的名字,他的全身都發生了震顫,充滿驚喜地問道:「佛陀是誰?」


護彌回答說:「釋迦族出家剃度,修持無上正道,被稱為佛。」


須達又問:「什麼是比丘?」


護彌答曰:「即舍利弗、目連等剃除鬚髮,依佛出家者。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等信仰家居生活,依佛出家者都被稱為比丘。我今天請佛和比丘。」


須達多問:「今天如來是否可見?」


護彌回答說:「如來就在迦蘭陀林附近,你稍作等候,佛陀自會前來接受我的供養。」


須達多內心激動,希望親見世尊,於是稍微小睡一會,睡醒後以為天已破曉,便立即早起,前往王舍城門。但城門一直開著,早晚各開一次。須達多到達城門,見城門大開,以為天已破曉,便走出城門,準備前往佛所。先因憶唸佛,於是身上有光明照射。走到城外後,看到一座天祠,便繞著祠堂恭敬地禮拜,再轉身回到黑暗處,心中自思:「天色這麼黑暗,如果遇到不知名的人,可能會對我不利,我還是回到城裡吧。」


此時,屍婆天神發出光明照亮四方,甚至遍照祇洹的大區域。天神告訴須達多:「你可以前進,不必退回。」接著,天神說了一首偈語:


「假使有百匹馬,載滿各種珍寶,還有百名精通寶女,以佈施的心來使用,就像是在閻浮提展轉地佈施,所得的功德集積起來,對於我來說,只相當於一份。這樣的佈施,不如有一個人,發心尋求佛陀,前進一步,對佛陀的供養功德,相當於十六份之一。假使在雪山中,有一群力大的象,數量滿百,它們身上佩戴著金寶的裝飾,走動之間極為迅疾,所攜帶的各種珍寶,令人目眩神迷。如果用這些珍寶來佈施,所得的功德,還不如一步向佛陀供養的功德,相當於十六份之一。假如有劍摩耆所產生的優美寶女,外貌非常端莊,她們的數量也滿百,佩戴珠寶和金器,頭上戴著寶瓔珞,用這些寶貝來佈施,所得的功德,還不如向佛陀供養的一步功德,相當於十六份之一。因此,我勸告你,在這裡不要退回。」


須達多聽了天神的話後,問道:「你是誰?」


天神回答說:「我是你過去生的熟識朋友善身摩納,你在舍利弗和目連面前,臨終時產生歡喜之心,結果得生天,成為北方天王毘沙門的子孫。我在佛陀的弟子中,發心隨喜,所以獲得這樣的福報,更何況供養佛陀呢?」


須達多想到天神這樣讚美佛陀,便知道佛陀的功德非常卓越。於是,他見到佛陀降臨地面,便前往佛陀的所在,初見世尊時並不知如何禮敬,直接坐在佛陀對面。當時,那天神變成一位婆羅門,走到佛陀面前,繞著佛陀三圈,頂禮恭敬,然後坐下。須達多見了之後,也倣傚著這樣禮敬佛陀,然後問候佛陀:「請問尊者身體安好嗎?」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一切事物都平和安樂,婆羅門得到涅槃,不再被慾望污染,解脫於一切有情之中。心斷諸慾望的尋求,心除熱惱的病苦,其心得到清淨,寂滅的安寧和睡眠。」


須達多聽了佛陀的偈語,心中感慨萬分,非常欣喜。佛陀繼續給他講解四聖諦,須達多一下子就明白了,領悟了法義,並成功斷除了八十億的結縛,得到了須陀洹果位。他從座上起身,整理衣物,再次禮敬佛陀的足跡,對佛陀說:「尊者!我叫須達多,因為經常施予貧困的人,被人們稱為給孤獨氏。」


佛陀問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出生在哪個種族?」


須達多回答說:「我出生在舍衛國,因此被人們稱為舍衛給孤獨氏。」


須達多又告訴佛陀:「如果你願意到舍衛國來,我願意終身供養你。」


佛陀問道:「那裡是否有比丘僧團?」


須達多回答說:「那裡沒有,但如果你願意前去,我會為比丘們修建寺院。」


佛陀默默地接受了他的邀請。


須達多聽了佛陀的回應,頂禮佛陀的足跡,非常高興地離開了。


(一八七)


如此我聽聞: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當時,須達多長者病情非常嚴重,世尊得知後,便早晨穿著衣服,手持鉢,前往須達多長者的家中探望。須達多長者遠遠地看見佛陀前來,想要起身迎接,但佛陀告訴他不需要起來。世尊遂敷設坐處,坐下後告訴須達多長者:「你所受的苦痛,是否可以忍受?醫治是否有所減輕?」


須達多長者回答說:「現在我受的苦痛非常難以忍受,痛苦不斷增長,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和厭倦。就像有個強壯的人用繩子捆綁著弱小者的頭,不斷拖拉、拉扯,搓揉按壓,我頭部的疼痛也是如此。又如同屠夫用利刀剖開牛的腹部,混亂攪攪牠的內臟,我腹部的疼痛也是如此。又如同兩個大力士抓住一個病弱的人,將他投入火中烘烤,我整個身體感到煩熱且痛苦。」


佛陀對須達多長者說:「你現在應當培養對佛的信心,對法、僧和戒也要如此。」


須達多長者回答說:「如佛所說,我已經擁有四不壞的信心。」


佛陀對須達多長者說:「基於四不壞的信心,你現在應當修習六種念誦。你應當念誦佛的功德,懷唸佛陀的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念誦佛的方式。接著,你應當念誦法,即如來所說的優美法教,等同於開悟的境界,當下有利益且能獲得確證,且能解脫熱惱,不限制時間,能帶領向善之道。現在即使進行開示,智者也能自證。這就是念誦法的方式。接著,你應當念誦僧,常常憶念著聖僧,如來聖僧,具足須陀洹果位的聖僧,應能治療病苦,正行佛陀所教導的道,修持有次第,不超越自身的修行範圍,能跟隨佛陀的教導。他們修行的境界是須陀洹果,他們是須陀洹;修行的境界是斯陀含果,他們是斯陀含;修行的境界是阿那含果,他們是阿那含;修行的境界是阿羅漢果,他們是阿羅漢。這就是念誦僧的方式。接著,你應當念誦戒,自念所行的戒律是完整的、清淨的、無缺的、不漏失的、純淨的、無玷污的、不追求財寶的戒律,是智者喜悅的戒律,無可指責的戒律。接著,你應當念誦施,唸唸所行的佈施,我因此得到善果,應當離開吝嗇貪著,行於慷慨施予,心無所執著,能完全地捨棄。在給與的時候,手自親自交付,心常常樂施,不感到厭倦,施的心境必須完整。若有人向你乞求,常常樂意分給他,這就是念誦施的方式。最後,你應當念誦天,時常保持護持心念,念著六慾天,念著須陀洹果的聖者,因為他們生活在六個天上。」


須達多長者回答佛陀說:「我已經依循佛的教導修習了六種念誦。」接著,須達多長者邀請佛陀在他家中進食。世尊默然接受了他的請求。等到用餐的時候,須達多長者為佛陀準備了各種美食,一切整潔馨香。佛陀接受供養後,合掌向佛,讚嘆說:「世尊降臨世間,實在是難得的機緣。」佛陀為須達多長者講授種種法教,給予教誨使其受益和喜樂,然後離開座位離去。


須達多長者在佛陀離去後,那一夜他的生命結束,並轉生成天上。在天上他尋求佛陀並前來見面。須達天子的身體散發出比平常更加光明的色彩,照亮著整個祇洹天,所有的地方都被充滿光明。他頂禮佛陀的腳,坐在一側,然後說出偈言:


「在這當下,祇洹的園林依然如故,聖者居住的地方,林池非常寧靜。佛陀居住其中,我現在在此得到歡喜。信仰、戒律、定、慧以及種種功德,能使我的心清淨。如果能夠修行如此,超越過去,無論是種姓、財富,都能得到這樣的成就。智慧的舍利弗,沉靜地遵守戒律,獨處靜寂空處,是最優秀無比的存在。」


佛陀回應天子的偈言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這時,世尊也頌讚了天子的偈言:


「信仰、戒律、定、慧以及種種功德,能使我的心清淨。如果能夠修行如此,超越過去,無論是種姓、財富,都能得到這樣的成就。智慧的舍利弗,沉靜地遵守戒律,獨處靜寂空處,是最優秀無比的存在。」


須達天子聽了佛陀的講述後,感到非常歡喜,向佛陀頂禮後,便回到天宮。


接著,在一天的天未曉之際,世尊進入講堂,敷設座位而坐,告訴諸比丘:「曾經有一位天人,他的光彩比平常更加明亮,前來見我,他的光芒普照祇洹,一切都明亮燦爛。他向我頂禮之後,坐在一側,然後說了這首偈言:


『此時此刻,祇洹的園林依舊美麗,是仙聖居住的地方,林池非常寧靜。法主佛陀居於其中,我現在在此感到愉悅快樂。信仰、戒律、定、慧以及種種善業,能使我的心境淨化。如果能夠修行如此,超越過去的種種境界,那麼不論是種姓還是財富,都能獲得這樣的境界。智慧的舍利弗,安詳持守戒律,獨處靜謐空處,是最優越無倫的存在。』」


當時,尊者阿難在佛陀之後,聽了天人的偈言,便向佛陀說:「這必然是須達多長者,因為他生天上了,所以現在回來讚美舍利弗。」


佛陀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達多長者在天上出現,前來見我,說了這首偈言。」


於是,阿難和其他的比丘們聽了佛陀的講述,都非常高興,並將佛陀的教導奉行於心。


(一八八)


如是我聞:


某一時候,佛陀在曠野中的園林裡。當時,有一位首長者身陷嚴重的疾病。佛陀得知他的情況後,在第二天的晨朝,穿著袈裟,持著缽,前往他的家中。當首長者遠遠看見佛陀前來,想要站起來迎接,但佛陀告訴他不用起身。然後佛陀慰問他:「你所受的苦難,能忍受嗎?醫治是否有減輕呢?」


首長者回答佛陀說:「我目前所受的苦難極為難忍,痛苦不斷增長,讓人無法忍受。就像有力氣的人用手捏搓無力者的頭部,揉捏拉扯,我感到頭痛也是如此。又像屠夫用利刀去撕裂牛的腹部,折磨內臟,我感到腹部疼痛也是如此。還像兩個強壯的人將一個虛弱病患,放在火中燒烤,身體被燒傷,我感到身體熱痛也是如此。」


佛陀對首長者說:「你現在應該對佛陀產生不壞的信心,對法、僧以及戒律也要如此。」


首長者回答說:「如佛所說的四不壞信,我已經具備了。」


佛陀接著對首長者說:「依據這四不壞信,你應該修持六種念想。」


首長者又回答說:「這六種念想,我已經修持。」然後他向佛陀錶示:「請世尊在這裡進食。」佛陀默然接受了邀請。到了當天的正午,首長者為佛陀準備了各種食物,應有盡有,清淨香潔。供餚準備好後,他恭敬地供養給佛陀,然後合掌向佛陀說:「世尊降生在世間真是難得一遇。」佛陀對首長者講說著種種法義,教導他得到歡喜並離苦得樂,然後佛陀從座上站起,告辭離去。


首長者看著佛陀離去後,經過一個夜晚,他的身體逐漸衰弱,生命結束了,而後他復活在無熱天。在無熱天上復活後,他立即有這個念頭:「我應該前去見佛陀。」他產生這樣的念頭後,便前往佛陀所在的地方,他的光輝比平時更加明亮,照亮了整個祇洹,一切都變得明亮。他頂禮了佛陀之後,卻坐在一側,身體逐漸滲入地中,就像油滲入沙地。


佛陀告訴天人:「你應該化作粗糙的身體,並且保持住這個念頭。」首天人接受佛陀的指示,立即化為欲界的粗糙形體,不再滲入地中。佛陀對首天人說:「你生前行了哪些事讓你不厭足,身體壞了之後就復活在無熱天呢?」


首天人回答佛陀:「我遵循了三個方法,心中不厭足,因此得以復活在無熱天。我常常見到佛陀,不放棄聆聽佛陀的教法,供養比丘僧,並且學習遵持賢聖的教法,平息貪婪嫉妒之心,因此得以生活在無熱天。」然後首天人說出了以下的偈言:


「我樂於常常見到佛陀,不放棄聆聽佛陀的教法,我供養了比丘僧,並且遵循著賢聖的教法,調伏貪婪嫉妒之心,因此得以生活在無熱天。」


首天人說完這首偈言後,充滿歡喜,頂禮佛陀之後,從座上沒,返回了天宮。


(一八九)


如是我聞: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位天人,光輝倍常,威光照耀,照亮了祇洹,一切都變得明亮。他卻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言:


「七比丘得解脫,生在無煩天,

盡斷善受有,超越世間愛著。

誰能解救有情,使其超越?但是這位解脫者,

死亡已自在,甚難解救。誰能拯救那些受死羂網所困?他們超越了天界。」


佛陀以偈答曰:


「優比羅建陀,第三佛羯羅,

跋直羯提婆,婆睺提毘紐,

如是等比丘,都由我來拯救。

能拯救死亡的自在,解除生死的羂網,

超越天界,說法極深奧,

難以理解難以解脫,所說無不善。

你是哪個天人?來問我這個問題。」


天人回答以偈言:


「我不居於此處,名為無煩天,

因此我知道,七比丘得解脫,

斷除愛有的束縛,超越世間的羈絆。

我之前生在無煩天,今天我要詳細說明。

在梵行上,優婆塞迦葉,

瓦師為養父母,遠離淫慾之惡,

優婆塞迦葉及其父母,愛答摩納等,

他們是我的親友,我也與他們親密相處。

守持淨身守持口舌守持意念,以身心最後之時,

與這些偉大的人,我共同修行美善。」


佛陀回答天人說:「是的,是的。實際上就如你所說的。


「瓦師,如你所說,本毘婆陵伽,

難提婆瓦師,優婆塞迦葉,

他盡除漏的梵行,是我的親友,

我也與他們相親近,

優婆塞迦葉守持淨身守持口舌守持意念,

以身心最後之時住持美善。」


此時,天人聽了佛陀的說話,感到歡喜,頂禮佛陀後,離去。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