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白話 中阿含經卷第二


中阿含經卷第二


(六)七法品善人往經第六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勝林孤獨園中教授比丘們,說七種行為能夠帶領人到達無餘涅槃的境地。佛陀告訴比丘們,要認真聆聽他所說的,並好好思考。


比丘們應當如此行:明白自我並不存在,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當已經明白這些後,就要斷除執著,並能夠離開所有的束縛。如此的修行者,可以看到無上的智慧痕跡,但是還沒有達到涅槃的層次。這樣的行者,就像一堆乾草被點燃,剛燃起來就立刻熄滅。這是第一種行為所能夠帶領人到達的境地,世間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境地。


比丘們應當如此行:明白自我並不存在,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當已經明白這些後,就要斷除執著,並能夠離開所有的束縛。如此的修行者,可以看到無上的智慧痕跡,但是還沒有達到涅槃的層次。這樣的行者,就像一個燃燒的鐵洞,被擊打後,火花四濺,但是很快就熄滅了。這是第二種行為所能夠帶領人到達的境地,世間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境地。


比丘們應當如此行:明白自我並不存在,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當已經明白這些後,就要斷除執著,並能夠離開所有的束縛。如此的修行者,可以看到無上的智慧痕跡,但是還沒有達到涅槃的層次。這樣的行者,就像一個燃燒的鐵洞,被擊打後,火花四濺,但是火花飛到了半空中就熄滅了。這是第三種行為所能夠帶領人到達的境地,世間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境地。


比丘們應當如此行:明白自我並不存在,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當已經明白這些後,就要斷除執著,並能夠離開所有的束縛。如此的修行者,可以看到無上的智慧痕跡,但是還沒有達到涅槃的層次。這樣的行者,就像一個燃燒的鐵洞,被擊打後,火花四濺,但是火花落地時還沒有熄滅。這是第四種行為所能夠帶領人到達的境地,世間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境地。


比丘們應當如此行:明白自我並不存在,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也不存在,未來的自我所指涉的東西也不存在。當已經明白這些後,就要斷除執著,並能夠離開所有的束縛。如此的修行者,可以看到無上的智慧痕跡,但是還沒有達到涅槃的層次。這樣的行者,就像一個燃燒的鐵洞,被擊打後,火花四濺,但是火花飛到了少量的枯草上時,燃燒了一會兒就熄滅了。這是第五種行為所能夠帶領人到達的境地,世間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境地。


再次告訴你們,比丘們!你們應當這樣修行:我們所謂的自我,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存在,也沒有自我所屬的事物;未來也沒有自我,也沒有自我所屬的事物。一旦了解這個真相,就可以斷除煩惱,離開所有的束縛,從此擁有無染的喜樂和平靜,並且不再受到任何相遇的影響。如果你們這樣修行,你們可以達到無上的涅槃智慧,但你們還未達到證悟的境界。比丘們!如果你們持續這樣修行,你們最終會達到什麼境界呢?就像一個鐵洞內的火焰,當有人用槌子敲打時,火花會四散飛舞,落在許多草木上,像煙一樣燃燒,直到最後全部燃盡消失。同樣地,如果你們的煩惱被完全消滅,你們就可以達到第六天的涅槃,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這就是你們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了。


再次告訴你們,比丘們!你們應當這樣修行:我們所謂的自我,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存在,也沒有自我所屬的事物;未來也沒有自我,也沒有自我所屬的事物。一旦了解這個真相,就可以斷除煩惱,離開所有的束縛,從此擁有無染的喜樂和平靜,並且不再受到任何相遇的影響。如果你們這樣修行,你們可以達到無上的涅槃智慧,但你們還未達到證悟的境界。比丘們!如果你們持續這樣修行,你們最終會達到什麼境界呢?就像一個鐵洞內的火焰,當有人用槌子敲打時,火花會四散飛舞,落在許多草木上,像煙一樣燃燒,最後燒遍整個城鎮、山林和荒野。當城鎮、山林和荒野都被燒盡後,火焰可能熄滅於道路、水源或平地上。同樣地,如果你們的煩惱被完全消滅,你們就可以達到第七天的涅槃,成為一個達到最高境界的人。這就是你們所能達到的極限。


那麼,什麼是無餘涅槃呢?比丘們!你們應當這樣修行:我們所謂的自我,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存在,也沒有自我所屬的事物;未來也沒有自我,也沒有自我所屬的事物。一旦了解這個真相,就可以斷除煩惱,離開所有的束縛,從此擁有無染的喜樂和平靜,並且已經達到了證悟的境界。我告訴你們,比丘們!這樣的人已經達到了涅槃的最高境界,他們不需要再通過任何的法門和修行,就可以在現世中,完全消滅煩惱的痕跡,達到永恆的平靜。


我剛才所說的第六和第七天的涅槃境界,以及無餘涅槃,都是基於這樣的修行而達到的。


(七)中阿含七法品世間福經第七


以下是中阿含經的經文翻譯:


有一次,佛陀在瞿沙羅園遊玩。此時,尊者摩訶周那在晡時從宴會中起身,前往拜訪佛陀,到達後向佛陀作了禮,然後坐在一旁,問道:“世尊!我們能夠施設世間的福報嗎?”


佛陀回答說:“當然可以。周那!世間有七種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這七種福報是什麼呢?周那!就是有信仰的男女,施捨房屋和建築物給比丘們。這是第一種世間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


“另外,周那!有信仰的男女,在房屋中施捨床舖、毛毯、羊毛毯、棉被和睡具。這是第二種世間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


“再者,周那!有信仰的男女,在房屋中常常施捨美麗的衣服給人們。這是第三種世間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


“還有,周那!有信仰的男女,常常施捨食物給人們,特別是比丘們。不論風吹雨淋,他們都會前往園區給他們供養,使他們可以安心、平靜地冥想。這是第七種世間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


“周那!那些有信仰的男女,如果已經得到了這七種世間福報,無論走到哪裡、坐在哪裡、睡在哪裡,無論是白天或黑夜,他們的福報都會不斷地增加和擴大,就像恆河水從源頭流出,最終注入大海,不斷地深遠和廣闊。


“周那!還有七種福報是出於世間的,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這七種福報是什麼呢?周那!就是有信仰的男女,聽到如來或如來弟子在某處遊玩,聽到後感到欣喜和振奮。這是第一種出世間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


“此外,周那!有信仰的男女,聽到如來或如來弟子即將從另一個地方到來,聽到後感到欣喜和振奮。這是第二種出世間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


“再者,周那!有信仰的男女,聽到如來或如來弟子已經從另一個地方到來,聽到後感到欣喜和振奮,心懷敬重地前往拜見和供養他們,並且接受了佛、法和比丘眾的三歸戒禁。這是第七種出世間福報,可以得到大福祐、大果報、大名譽和大功德。”


「周那!如果信奉佛法的男性和女性得到此七世界的福報和更多七世出世的福報,那麼他們的福報是無數的,他們所得到的福報和果報,以及福報的回報,是無法限定、無法計算、無法得知的大福報。周那!譬如從閻浮世界有五條河流:第一條是恒伽河,第二條是搖尤那河,第三條是舍勞浮河,第四條是阿夷羅婆提河,第五條是摩企河,它們匯聚於大海之中,其中的水數量是無法計算的,而你所獲得的福報,就像是你從這其中的水流中取出一斛,無法限定、無法計算、無法得知的大水量。周那!如果信奉佛法的男性和女性得到此七世界的福報和更多七世出世的福報,那麼他們的福報是無數的,他們所得到的福報和果報,以及福報的回報,是無法限定、無法計算、無法得知的大福報。」


當時,佛陀便說出以下的頌子:


「恒伽河水清淨易渡,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寶物,是眾水中的王者。就像人們尊敬並奉獻河水一樣,所有的河流匯聚到大海中。那些學佛的人,像是提供衣物、飲料、床鋪、坐具等物品,將獲得無限的福報,最終進入妙處,就像河水匯聚到大海中一樣。」


佛陀如此教誨,尊者摩訶周那和其他比丘們聽了之後,都感到非常高興,並開始踐行這些教誨。


(八)中阿含七法品七日經第八


「有一次,佛陀在一個名叫鞞舍離的地方,也就是㮈氏樹園遊玩。


當時,佛陀告訴眾比丘:『所有的行為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能夠長存不變,一切法都是易變的,不可依賴,因此所有的行為都不應該執著樂著,應當痛苦艱難地捨離它們,尋求解脫。為什麼呢?有時候不下雨,這些時候諸樹、穀物、藥草等都會凋零,摧毀消失,無法永久存在。因此所有的行為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能夠長存不變,一切法都是易變的,不可依賴,因此所有的行為都不應該執著樂著,應當痛苦艱難地捨離它們,尋求解脫。


再次,有時候只有兩天的時間,這兩天中,所有的溝渠和河流都會干涸枯竭,無法長期存在。因此所有的行為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能夠長存不變,一切法都是易變的,不可依賴,因此所有的行為都不應該執著樂著,應當痛苦艱難地捨離它們,尋求解脫。


再次,有時候只有三天的時間,這三天中,所有的大江河都會干涸枯竭,無法長期存在。因此所有的行為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能夠長存不變,一切法都是易變的,不可依賴,因此所有的行為都不應該執著樂著,應當痛苦艱難地捨離它們,尋求解脫。


再次,有時候只有四天的時間,這四天中,五條大泉源從閻浮洲流出的恒伽河、搖尤那河、舍勞浮河、阿夷羅婆提河和摩企河都會干涸枯竭,無法長期存在。因此所有的行為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能夠長存不變,一切法都是易變的,不可依賴,因此所有的行為都不應該執著樂著,應當痛苦艱難地捨離它們,尋求解脫。


再次,有時候只有五天的時間,這五天中,大海的水量會減少一百由延,接著進一步減少七百由延;再度五天後,海水量會有七百由延,接著進一步減少至一百由延;再度五天後,海水量會減少一多羅樹,接著進一步減少至七多羅樹;再度五天後,海水量會有七多羅樹,接著進一步減少至一多羅樹;再度五天後,海水量會減少一人,接著進一步減少至七人;再度五天後,海水量會有七人,接著進一步減少至一人;再度五天後,海水量會減至頸、肩、腰、䐀、膝、踝,有時甚至消盡,不足以淹沒手指。因此所有的行為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能夠長存不變,一切法都是易變的,不可依賴,因此所有的行為都不應該執著樂著,應當痛苦艱難地捨離它們,尋求解脫。


最後,有時候只有六天的時間,這六天中,所有的大地和須彌山王都會煙起,合成一片煙霧,就像陶匠開始燃爐時一樣,煙霧彌漫。因此所有的行為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能夠長存不變,一切法都是易變的,不可依賴,因此所有的行為都不應該執著樂著,應當痛苦艱難地捨離它們,尋求解脫。』


再說一次,有時候七天之後,七日出現時,所有的大地和須彌山王的洞穴都會燃燒起來,融合成一個火球;如此每七日出現時,所有的大地和須彌山王的洞穴都會燃燒起來,融合成一個火球,火球的風可以吹到梵天。那時,初生的晃昱諸天,不熟知世間的成敗,沒有看到世間的成敗,也不知道世間的成敗,當他們看到大火時,都害怕地毛骨悚然,並且心想:「火會不會到這裡來?火會不會到這裡來?」過去生活的諸天曾經熟知世間的成敗,看到世間的成敗,知道世間的成敗,當他們看到大火時,安慰其他諸天說:「不要害怕,火只會到那裡,不會到這裡。」每七日出現時,須彌山王的百由延先崩解消失,然後是二百由延、三百由延,直到七百由延都崩解消失;每七日出現時,須彌山王和這個大地都會被燒毀消失,不剩下任何痕跡,就像燃燒的酥油一樣,煎熬消失,不剩下任何煙灰。如此每七日出現時,須彌山王和這個大地都不剩下任何痕跡。因此,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不會長存不變,而是快速變化,不可依附,所有的行為都不該追求樂趣,應該厭倦它,尋求放棄它,尋求解脫。


「我現在告訴你們,須彌山王將會崩解消失,誰能相信?只有那些真正觀察事物的人才能相信。我現在告訴你們,大海水將會枯竭消失,誰能相信?只有那些真正觀察事物的人才能相信。我現在告訴你們,所有的大地都將被燃燒消滅,誰能相信?只有那些真正觀察事物的人才能相信。為什麼呢?比丘們!曾經有一位大師名叫善眼,他是外道仙人的師傅,捨棄了所有的欲望,得到了所求的完全。善眼大師有無數的弟子,他為這些弟子講授梵世的法教。如果當善眼大師講解梵世法時,有些弟子沒有完全理解並遵從法教,他們在他們的壽命結束後,可能會再生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忉利天、兜率天、化樂天或他化樂天。如果當善眼大師講解梵世法時,有些弟子完全理解並遵從法教,他們修習四梵住,放棄了欲望,他們在他們的壽命結束後,會再生為梵天。當時,善眼大師想:「我不應該和這些弟子一起在未來的生命中再次相遇,我現在更應該修習增上慈。」然後,善眼大師在未來的生命中修習增上慈,他的壽命結束後,再生為晃昱天中的諸天。善眼大師和他的弟子都是真正學習道理並得到大果報的人。


諸比丘啊!你們認為什麼呢?從前,有一位名叫善眼的大師,他曾經是一位外道仙人的弟子,捨棄了貪欲,得到了滿足。你們認為他是一個異人嗎?不要有這種想法,你應該知道,他就是我。當時我名叫善眼大師,也是一位外道仙人的弟子,捨棄了貪欲,得到了滿足。當時我有無數的弟子,我為他們講解了梵天的法則。當我講解梵天的法則時,有些弟子沒有完全跟從我的教導,他們在他們的壽命結束後,有些轉生在四天王天,有些轉生在三十三天,有些轉生在兜率天,有些轉生在化樂天或他化樂天。但是,有些弟子完全跟從我的教導,修煉四禪定並捨棄了貪欲,他們在他們的壽命結束後,轉生到梵天。


當時,我想:“我不應該與我的弟子們一起在未來的生命中再次相遇,我應該修煉增上慈心。”於是,我開始修煉增上慈心,當我修煉完畢時,我轉生到了晃昱天。當時,我和我的弟子們學習道理是非常認真的,我們得到了很大的果報。我當時實踐了我所講授的道理,不僅對自己有益,也對他人有益。我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天,為他們尋求正義和幸福。當時,我講授法義還沒有達到極致,淨化還不夠透徹,梵行還沒有完美,我還沒有完全超越生老病死、哭泣和痛苦。


但是,現在我已經成為一位如來,一位無所執著、等正覺、具有智慧和行動的人,一位明確地知道世間事理的人,一位最高的師傅,一位掌控道法的人,一位名為佛的神聖存在。我現在不僅對自己有益,也對他人有益,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天,為他們尋求正義和幸福。我現在講授的法義已達到了極致,淨化也已經透徹,梵行也已經完美。現在,我已經完全超越了生老病死、哭泣和痛苦,我已經徹底擺脫了一切苦難。


佛說完了,這些比丘們聽了以後,都很高興地跟從佛陀的教導。


(九)中阿含七法品七車經第九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和大比丘們一起過夏天,尊者滿慈子也在生地受夏坐。在生地受夏坐結束三個月後,生地的比丘們治好了衣服,拿起鉢子,離開生地,前往王舍城竹林精舍,進行繞行。後來他們到了王舍城,住在那裡的竹林精舍。生地的比丘們前往朝見佛陀,向佛陀鞠躬作禮,然後坐在一旁。


佛陀問道:"諸比丘,你們從哪裡來?在哪裡受夏坐?"


生地的比丘回答:"世尊,我們從生地來,於生地受夏坐。"


佛陀接著問道:"在那些生地的比丘中,有哪些比丘因為自己少欲、知足而被其他比丘讚揚?他們自己閑居少語,而被其他比丘讚揚?他們自己勤奮精進,而被其他比丘讚揚?他們自己正念持續,而被其他比丘讚揚?他們自己一心專注,而被其他比丘讚揚?他們自己有智慧,而被其他比丘讚揚?他們自己已斷盡煩惱,而被其他比丘讚揚?他們自己勇於鼓勵和幫助其他比丘,使他們獲得喜悅和成就,而被其他比丘讚揚?"


生地的比丘回答:"世尊,尊者滿慈子是我們生地的比丘中,因為自己少欲、知足而被其他比丘讚揚;自己閑居少語,而被其他比丘讚揚;自己勤奮精進,而被其他比丘讚揚;自己正念持續,而被其他比丘讚揚;自己一心專注,而被其他比丘讚揚;自己有智慧,而被其他比丘讚揚;自己已斷盡煩惱,而被其他比丘讚揚;自己勇於鼓勵和幫助其他比丘,使他們獲得喜悅和成就,而被其他比丘讚揚。"


這時,尊者舍梨子在場,他心裡想:"佛陀問生地的比丘們,他們極力讚揚賢者滿慈子,因為他少欲、知足;自己閑居少語;自己勤奮精進;自己持續正念;自己一心專注;自己有智慧;自己已斷盡煩惱;自己勇於鼓勵和幫助其他比丘,使他們獲得喜悅和成就。我想什麼時候能夠與賢者滿慈子見面,向他請教一些問題。"


當佛陀在王舍城度過夏天後,過了三個月,修補好衣服後,攜帶鉢子離開王舍城,前往舍衛國的勝林給孤獨園。尊者舍梨子和生地的比丘在王舍城待了幾天,然後攜帶鉢子前往舍衛國的勝林給孤獨園,一起住在那裡。


在舍衛國,有兩位比丘,一位叫舍梨子,另一位叫滿慈子。滿慈子在生地修行三個月後,補治衣服,拿著衣物和缽,離開生地前往舍衛國的孤獨園。他來到佛陀那裡,向佛陀行禮,然後坐下來聽法。


舍梨子問其他比丘:“滿慈子是誰?他長得什麼樣子?”其他比丘回答說滿慈子是一個白皙、鼻樑高挺,像鸚鵡一樣的人。舍梨子聽了之後就牢記了這個形象。


滿慈子和舍梨子都在舍衛國乞食完畢後,洗滌自己,然後拿著尼師檀(一種坐墊),來到安陀林經行之處。他們在同一棵樹下坐下來冥想修行。


在午後,舍梨子來到滿慈子面前問道:“尊者,你是否為了修行涅槃而追隨釋迦牟尼?”滿慈子回答:“是的。”


舍梨子又問:“你是否因為戒律的純潔而追隨釋迦牟尼?”


滿慈子回答:“不是。”


舍梨子又問:“你是否因為心靈的清淨、見解的清明、懷疑的消失、對道的認識,以及通過道的跡象來斷除智慧而追隨釋迦牟尼?”


滿慈子回答:“也不是。”


舍梨子繼續問道:“我曾問你是否追隨釋迦牟尼來修行涅槃,你回答是的。但是我現在問你是否因為戒律的純潔、心靈的清淨、見解的清明、懷疑的消失、對道的認識,以及通過道的跡象來斷除智慧而追隨釋迦牟尼,你卻回答不是。那麼,你為什麼要追隨釋迦牟尼來修行涅槃呢?”


滿慈子回答:“因為要達到無餘涅槃。”


舍梨子又問:“你是否因為戒律的純潔而追隨釋迦牟尼來實現無餘涅槃?”


滿慈子回答:“不是。”


舍梨子繼續問道:“你是否因為心靈的清淨、見解的清明、懷疑的消失、對道的認識,以及通過道的跡象來斷除智慧而實現無餘涅槃呢?”


滿慈子回答:“也不是。”


問:我之前問仁是什麼,為何賢者說出由戒淨而得到無餘涅槃的沙門瞿曇,這是什麼意思?如何得知?


答:賢者啊!若是以戒淨為由,稱讚沙門瞿曇得到無餘涅槃,那麼這是用有餘的方式來稱讚無餘的境界;若是以心淨、見淨、疑蓋淨、道非道知見淨、道跡知見淨、道跡斷智淨為由,稱讚沙門瞿曇得到無餘涅槃,那麼這也是用有餘的方式來稱讚無餘的境界。賢者啊!如果離開這個法則,即使是凡夫也能夠證得涅槃,因為凡夫也能夠離開這個法則。賢者啊!只要以戒淨為由,就能得到心淨;以心淨為由,就能得到見淨;以見淨為由,就能得到疑蓋淨;以疑蓋淨為由,就能得到道非道知見淨;以道非道知見淨為由,就能得到道跡知見淨;以道跡知見淨為由,就能得到道跡斷智淨;以道跡斷智淨為由,沙門瞿曇得到了無餘涅槃。


賢者啊!再聽我說一件事。曾經拘薩羅王波斯匿在舍衛國有事要辦,在婆雞帝那裡有事要處理,他想:「該如何才能在一天之內從舍衛國到達婆雞帝呢?」接著,他又想:「我現在宁可從舍衛國到婆雞帝的路上,布置七輛車子。」於是,他從舍衛國出發,一路上布置了七輛車子。布置好後,他從第一輛車子出發,到了第二輛車子後,就下了第一輛車子,上了第二輛車子,然後又到了第三輛車子,又換了車子,直到到了第七輛車子,才在一天之內到達婆雞帝。


在婆雞帝辦好他的事情之後,大臣們圍著他,坐在王宮正殿上,問他:「天王啊!你是怎麼在一天之內從舍衛國到達婆雞帝的呢?」王回答說:「是啊,我是這樣做的。」大臣們又問:「那麼,天王啊!你是一天之內乘著第一輛車子從舍衛國到達婆雞帝的嗎?」王回答說:「不是的。」大臣們又問:「那麼,你是乘著第二輛車子、第三輛車子一直到第七輛車子才從舍衛國到達婆雞帝的嗎?」王回答說:「也不是的。」賢者啊!拘薩羅王波斯匿所回答的應該是什麼呢?


王答群臣說:「我在舍衛國,有事要去婆雞帝國。我想著,該怎麼樣才能在一天之內從舍衛國到達婆雞帝國呢?後來我又想,我寧可從舍衛國出發,在中途安排七輛車,然後依次坐上七輛車,到達第七輛車的時候,就可以在一天之內到達了。」


這樣,賢者拘薩羅王波斯匿回答了群臣的問題。他說,通過持戒清淨,可以淨化心靈;通過心靈清淨,可以看到真相;通過看到真相,可以消除疑惑;通過消除疑惑,可以掌握正確的知識;通過正確的知識,可以斷除無明,達到涅槃境界。


此時,尊者舍梨子問尊者滿慈子:「賢者是怎麼稱呼的?梵行人怎麼稱呼賢者呢?」


尊者滿慈子回答說:「我叫滿慈子,因為我的母親叫慈,所以梵行人稱我為滿慈子。」


尊者舍梨子讚嘆道:「好啊,好啊!賢者滿慈子是如來的弟子,聰明決斷、安穩無畏,善於控制自己的思想,極具辯才,得到了甘露幢的加持。他在甘露界中自行認證,對於深奧的問題也能夠妙答如流。梵行人為了得到大利益,都會前去拜見他,我們也應該常去拜訪他。」


接著,尊者滿慈子問尊者舍梨子:「賢者是怎麼稱呼的?梵行人怎麼稱呼賢者呢?」


尊者舍梨子回答說:「我叫優波鞮舍,因為我的母親叫舍梨,所以梵行人稱我為舍梨子。」


尊者滿慈子感嘆道:「我現在與世尊的弟子共論,卻不知道如何回答,與第二尊者共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與法將共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即便我認識尊者舍梨子,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的深奧問題。真是太厲害了!尊者舍梨子是如來的弟子,聰明決斷、安穩無畏,善於控制自己的思想,極具辯才,得到了甘露幢的加持。他在甘露界中自行認證,對於深奧的問題也能夠妙答如流。梵行人為了得到大利益,都會前去拜見他,我們也應該常去拜訪他。」


接著,尊者舍梨子回答說:「我叫優波鞮舍,因為我的母親叫舍梨,所以梵行人稱我為舍梨子。」


尊者滿慈子再次讚嘆道:「太好了!尊者舍梨子是如來的弟子,聰明決斷、安穩無畏,善於控制自己的思想,極具辯才,得到了甘露幢的加持。他在甘露界中自行認證,對於深奧的問題也能夠妙答如流。梵行人為了得到大利益,都會前去拜見他,我們也應該常去拜訪他。」


兩位賢者彼此稱讚,彼此欣賞,相互陶醉於彼此的智慧之中,並表示要繼續彼此交流。最後,他們起身告別,各自回去。


(一〇)中阿含七法品漏盡經第十


有一次,佛陀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遊玩。


當時,佛陀對諸比丘說:「我們能夠通過正確的思考和正確的見解,消除所有的煩惱和漏失。這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或看不見煩惱和漏失,而是因為我們能夠正確地思考和觀察自己內心的狀態。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思想,即使我們沒有生起欲望的漏失,一旦生起就會增加;如果我們有無明的漏失,即使還沒有生起,一旦生起就會增加。但是,如果我們有正確的思想,即使沒有生起欲望的漏失,也不會生起,一旦生起就會消失;如果有無明的漏失,即使已經生起,也會消失。」


「對於凡夫愚人來說,如果沒有聽聞正法,沒有遇到真正的知識者,不知道聖法,不能調御聖法,不知道真正的教義,那麼即使沒有生起欲望的漏失,一旦生起就會增加;如果有無明的漏失,即使還沒有生起,一旦生起就會增加。因為他們不知道真正的教法,所以不應該想到法,一想到法就會增加煩惱和漏失。」


「但是,如果一個人多聽聞聖弟子的教法,遇到真正的知識者,能夠調御聖法,知道真正的教法,那麼即使沒有生起欲望的漏失,一旦生起就會消失;如果有無明的漏失,即使已經生起,也會消失。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教法,所以應該想到法,一想到法就會消失煩惱和漏失。」


「七種漏失、煩惱、憂慼可以被消除。這七種漏失是什麼?從見斷漏失、從護斷漏失、從離斷漏失、從用斷漏失、從忍斷漏失、從除斷漏失、從思惟斷漏失。」


「什麼是從見斷漏失?凡夫愚人沒有聽聞正法,沒有遇到真正的知識者,不知道聖法,不能調御聖法,不知道真正的教義,不能正確思想,於是他們會想:『我是否有過去世?我是否沒有過去世?為什麼我有過去世?為什麼我會有未來世?我自己的身體是什麼?從哪裡來的眾生?他們會去哪裡?為什麼有生命?為什麼會有生命?』他們這樣的思考方式是不正確的,因為他們的思想會在六種見解中產生真神、無神、神見神、神見非神、非神見神、此是神等六種見解,並且產生相應的言語、知識、行動、教誨、行為和教學方法。他們會在相應的世界中出生並接受善惡報應,不知道來自何處,沒有實體,不應該有,也不應該存在。這就是見解的弊端,因為見解會產生煩惱和漏失,讓人陷入生老病死的苦境中。」


「多聞聖弟子得聞正法,值真知識,調御聖法,知如真法,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如此明白真理,三結便解脫了,身見、戒取、疑三個結脫落了,就成了須陀洹,不會再落入惡法中,能修正覺,享受七種福樂,已經往返七天堂、人間,最終能夠打破苦的循環。若不明白真理,就會產生煩惱、憂慮,但若了解真理,就不會產生煩惱、憂慮,這就是有漏從了解真理解脫的道理。


「什麼是有漏從護斷?比丘!眼睛看到色彩,要保護眼睛的根本,透過正確的思考,觀察到色彩的不淨之處,這就是保護眼睛根本;若不保護眼睛根本,就會產生煩惱、憂慮,但若保護眼睛根本,就不會產生煩惱、憂慮。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心靈感知法則也是一樣的,要保護心靈根本,透過正確的思考,觀察到法則的不淨之處,這就是保護心靈根本;若不保護心靈根本,就會產生煩惱、憂慮,但若保護心靈根本,就不會產生煩惱、憂慮,這就是有漏從護斷的道理。


「什麼是有漏從離斷?比丘!看到邪惡的形象時,就要遠離它,如邪惡的馬、牛、狗、毒蛇、惡路、溝坑、污穢的地方、江河、深潭、山峰等等。要遠離邪惡的知識、朋友、異教、不良社區、不良居住環境,即使和這些人一起居住,也不會有疑心,但這些人會引起你的疑心,比丘就應該遠離他們。要遠離邪惡的知識、朋友、異教、不良社區、不良居住環境,即使和這些人一起居住,也不會有疑心,但這些人會引起你的疑心,比丘就應該遠離他們。若不遠離,就會產生煩惱、憂慮,但若遠離,就不會產生煩惱、憂慮,這就是有漏從離斷的道理。


「什麼是有漏從用斷?比丘!穿衣服,不是為了裝飾自己,也不是為了顯示身份地位,而是為了避免蚊蟲、風雨、寒冷、熱浪等等,並為了感到慚愧。進食,不是為了追求美食,也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而是為了讓身體長壽,排除煩惱、憂慮,並為了執行梵行,希望能夠消除疾病,並且避免疾病的再次發生,並且能夠長期安穩地居住。使用房間、床墊、床鋪等,不是為了裝飾自己,也不是為了顯示身份地位,而是為了讓自己舒適、放鬆,並為了能夠靜坐修行。使用藥物,不是為了獲得利益,也不是為了顯示身份地位,而是為了治療疾病,養護自己的身體,並為了掌控自己的身體機能,讓自己身體健康無疾病。若不使用這些,就會產生煩惱、憂慮,但若使用這些,就不會產生煩惱、憂慮,這就是有漏從用斷的道理。


「如何才能消除有漏?比丘啊!要精進修行福德,斷除邪惡不善的行為,培養善良的行為,時刻保持清醒的思想,專注勤奮,全身心地投入,讓身體、皮肉、筋骨、血液都乾涸,不放棄精進,直到達成目標,才可以放鬆精進。此外,也要忍受饑餓、口渴、寒冷、蚊虻、蒼蠅、跳蚤、蝨子的折磨,以及風雨、日曬等自然環境的煎熬,還要忍受惡言惡語、被打罵、被捶打等苦難,當身體遭遇種種疾病,極度痛苦、快要喪命的時候,也要忍受,不讓自己被苦難摧毀。如果我們不能忍受,就會產生煩惱和悲傷,如果我們能夠忍受,就不會產生煩惱和悲傷,這就是從忍鬥中消除有漏的方法。


「如何從除鬥中消除有漏?比丘啊!要消除欲望的念頭,擺脫貪恨和害怕的念頭,如果不能消除,就會產生煩惱和悲傷,如果能夠消除,就不會產生煩惱和悲傷,這就是從除鬥中消除有漏的方法。


「如何從思惟鬥中消除有漏?比丘啊!要思考初念、覺支、依離、依無欲、依於滅盡、起至出要、法精進喜息定、第七捨覺支、依離、依無欲、依於滅盡、趣至出要。如果不能思考,就會產生煩惱和悲傷,如果能夠思考,就不會產生煩惱和悲傷,這就是從思惟鬥中消除有漏的方法。


「如果比丘們能夠從見鬥、護鬥、離鬥、用鬥、忍鬥、除鬥和思惟鬥中消除有漏,就可以消除一切束縛,獲得正智,達到苦際。」


佛陀如是說。比丘們聽了佛陀的教誨,非常欣喜地跟隨著去實行。



中阿含經卷第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