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白話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二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二


當時,世尊在寒林,接受給孤獨長者的邀請,預知舍衛國中有許多外道,他們都非常苦行,且非常聰明,儘管努力修行,卻難以達到解脫,因為他們的業力根源已經成熟。世尊又觀察誰可以前往舍衛城,唯有舍利弗具有宿緣,因此如果他先前去,將會有很大的益處。於是,世尊召喚舍利弗,命他前去舍衛大城,協助給孤獨建立精舍。尊者接受了命令,前往舍衛城,尋找長者,並與他討論計劃。給孤獨長者傳達外道的意圖,問尊者:「他們想辯論哲理,對待這個如何?」他又說:「這個國家的人們對佛陀的教義不太瞭解,我們應該向他們傳遞正法的優越性。」舍利弗答應說:「好,好!這是真實的說法。」然後,尊者進入禪定,觀察外道和舍衛國人,瞭解他們的業力成熟程度。他看到這些人只剩下七天的時間。尊者從禪定中出來,告訴長者說:「請告訴外道,過去七天之後,我們可以進行辯論。」長者接受了這個建議。外道人想:「設定七天的期限有兩種可能:一是知道自己無法勝利,所以計劃逃避;二是可能要求他們的朋友一起幫助。」於是,他們開始尋找朋友,最終找到了一位叫赤眼的婆羅門,並告訴他說:「佛陀的大弟子要求與我們辯論,你應該前來幫助。為什麼呢?如果我們自己獲勝,我們的聲譽就會保持,但如果他們勝利,我們將怎麼辦?」赤眼婆羅門問:「什麼時候辯論?」他們回答說:「在七天之後。」赤眼說:「當時我會通知你,並前來幫助你。」然而,赤眼婆羅門非常擔憂,因為他感到非常壓力重大,他開始四處尋找朋友。


七天過去後,給孤獨長者在一個安靜的地方設立了辯論場,為舍利弗尊者和外道們分別準備了高座。當座位安排完成後,人們從遠近走來,無論公開或私人,無論年輕或年老,成千上萬人都聚集在辯論場上,還有一些外國的外道和婆羅門也前來參加。給孤獨長者拿著香爐點燃了美麗的香,他和家人一同歡迎尊者登上師子座;尊者坐定後,眾人都讚嘆著他的威嚴和品格。當外道人和他們的隨從就座時,尊者問道:「你們打算做什麼?」外道回答說:「我們現在有神通力,我們顯示了,你也應該展示一下。」尊者回答說:「我所做的事情是天上人間所不能做的,你們怎麼能和我一樣?另外,赤眼婆羅門,我能夠擊破你所做的一切。」


赤眼婆羅門變成一棵美麗的花樹,花朵鮮豔迷人,引起眾人的注意。尊者使用神通力,吹走了花根和花苗,讓它們散佈到其他地方。接著,赤眼婆羅門創造了一個清澈的池塘,裡面滿是盛開的蓮花,令人讚美。尊者變成一頭體態端正的大象,進入池塘,踐踏並破壞了一切,讓池水變得渾濁。外道又變成一條七頭的龍,鱗片閃亮,威風凜凜;尊者則變成一隻擁有金色翅膀的神鳥,飛向天空,坐在龍的頭上,讓龍屈伏。然後,外道化身成一個極為醜陋和可怕的羅剎,使眾人感到害怕。尊者使用神通力綁住了羅剎,令他痛苦和憤怒,外道們感到害怕,身上的毛髮都豎立,生怕受傷,他們求尊者拯救他們,並告訴尊者說:「我現在歸依你,請給我庇護。」尊者解除了咒語,羅剎的怒氣消退。赤眼婆羅門意識到自己擺脫了羅剎的可怕困境,也發現自己的修行方法並非正確,於是對舍利弗說:「我希望能接受尊者的正法,出家成為沙門。」舍利弗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幫助他受具足戒,成為沙門。後來,赤眼婆羅門修行了梵行,消除了所有煩惱,儘管仍然生活在三界之中,但已經擺脫了貪嗔痴,他的心境平等如虛空,看待黃金和土地無異。在後來的修行中,他獲得了三明六通,達到了阿羅漢的境界,並受到帝釋和其他諸天的供養。


當時的眾人都感到驚訝,專注注視,心靈凝聚,一致稱讚舍利弗:「這位辯論師無人可以匹敵,就像牛中之王站在牛群中一樣。」大家都對他讚不絕口,不厭其煩。舍利弗瞭解了眾人的心意和種性,於是廣泛講解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教義。在那個集會中,有人發起了三歸心,有人發起了聲聞菩提心,有人發起了辟支菩提心,還有人發起了無上菩提心。也有些人出家,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論辯結束後,眾人散去,一些固執的外道決定要陷害舍利弗。他們計劃請求成為給孤獨長者的工人,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殺害舍利弗。他們向長者提出這個計劃,說:「您已經斷絕了我們的一切供養,現在我們無處可去,請收留我們當工人,或者讓我們過著普通的生活,甚至去其他國家。」他們哀求了很多次,但長者不情願接納他們。於是,長者將他們的請求告訴了舍利弗,問他的看法。舍利弗進入深思靜觀,發現他們的根本已經成熟,於是說:「不必擔心。」然後,長者收下他們,並編排他們的工作。


舍利弗之後變成一位領袖,管理這些工人。尊者在一棵樹下坐下,安詳地等待。一開始,那些外道計劃接近舍利弗,但被工領的威嚴制止,不允許他們接近。當工人們感到疲憊不堪時,他們發出哀求,說:「聖者!請拯救我們!請拯救我們!」舍利弗說:「你們已經很疲勞了,可以休息一下。」外道們感到害怕,因為他們原本打算謀殺舍利弗,但現在被制止了,因此感到愧疚和害怕。隨後,舍利弗召喚他們前來,開始教導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教義。外道聆聽後,他們的身體變得堅固如山峰,他們的金剛智慧消除了一切疑慮,當下證得了須陀洹果。然後,他們說:「尊者,我們希望出家,追隨正法。」舍利弗接受了他們的出家,他們開始逐漸修行,持守梵行,最終達到了阿羅漢果,他們的心境平等如虛空,看待金和土地無異,擺脫了世俗的迷惑,最終受到帝釋和其他諸天的供養。


長者和舍利弗一起測量了精舍的界限。測量完畢後,長者感到這是他的果報,然後他在兜率天的金宮殿中親眼見到了它。然而,他誤解了這個果報,以為這座精舍不僅為阿羅漢們而建,還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者而建。舍利弗澄清了這個誤會,表示這座精舍是為如來和阿羅漢們而建的。然後,舍利弗讓長者使用天眼,讓他自己看到這個果報的現場。長者看到後,感到極度的喜悅,再次發願成就最高品的境界。


接著,長者和舍利弗一起使用繩子來劃分精舍的十六座大殿和六十個小殿,為佛陀和僧團提供住處。這些金宮殿也因此被變成華麗的聖所。長者再次使用天眼,看到這一切,對他的功德感到無比的驕傲。


長者意識到他的福報將會非常巨大,因此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並準備了所有需要的事物。完成精舍的工作後,長者向舍利弗詢問如來的行蹤,舍利弗告訴他使用輪王的儀式。於是,長者從舍衛國到達王舍城,每十俱嚕舍建造一座宮殿,以提供如來住宿之處,並設立倉庫存放所有必需物品。他委任管理者來監護這些地方,每天灑淨以提供如來的使用。這樣,一切都經過仔細的安排和嚴密的預備。


在這之後,給孤長者安排了一人前去請佛降臨精舍。這位使者傳達了長者的邀請,對佛陀說:「給孤長者以兩足跪拜,向世尊報告說:『少有疾病和困憂,生活輕鬆愉快,請問世尊是否安好?我已經嚴備了精舍,請求佛降臨,我將在此生中供養佛陀和僧團,提供食物、飲料、臥具、藥物以及其他所需,絕不會缺少。佛陀必已知悉,我請懇請您的答應。』」使者回報後,佛陀默然同意了長者的邀請。


使者回到舍衛國,告訴給孤長者,說佛陀已默許了他的請求。長者非常高興,於是開始準備傘蓋、旗幟、花卉、香線等來迎接佛陀。


佛陀告訴眾人,要與阿羅漢等一起前去回應給孤長者的邀請。於是,佛陀領著大眾前後圍繞著,離開王舍城前往舍衛國。途中,佛陀對阿羅漢們說:「這些眷屬都是已經被調伏、已經擺脫世俗慾望、已經獲得解脫的人,是阿羅漢、是佛的眷屬。就像牛王處在牛群之中,或者如象王被眾象包圍,師子王被眾師子包圍,鵝王被鵝群圍繞,金翅王被金翅眾包圍;同樣地,像一個老師被學生包圍,一個病人被醫生包圍,一個國家被士兵保護,一個商人依賴國王。此外,就像轉輪聖王被千個兒子包圍,持國天王被樂神包圍,增長天王被鳩盤茶鬼包圍,廣目天王被龍眾包圍,多聞天王被夜叉包圍,日天被千光包圍,月天被星宿包圍,帝釋天被眾神包圍,梵天被梵神包圍;還有就像一條魚在海中,或者像海神聚集了眾多的水一樣。如來的身體具備了三十二種特徵和八十種優點,光輝燦爛,就像千日的陽光照耀萬物一樣。如來行走的步伐堅穩如寶山,並且擁有偉大的慈悲、十種神通、四無畏,以及所有其他法的完美。」


世尊帶領阿羅漢們依次前進,前來舍衛國。給孤長者和他的眷屬們,以及各個僕人,每人手執著旗幟、寶蓋、香花,一起走出城外迎接佛陀和僧團。舍衛國的長者、士庶,不論男女,成千上萬的人也前來歡迎佛陀;還有無數的天神在虛空中隨喜歌頌。當世尊走進城門時,他踏著右腳,大地六種震動,照亮了世間,天空的鼓響,飄下各種美麗的花朵,包括優鉢羅花、鉢捺摩花、俱母那花、奔拏裡迦花,甚至曼陀羅、劫樹等花朵,以及沈檀和多摩羅等美麗的香料。此外,各種樂器奏出音樂,不用敲擊而自動發聲;盲人恢復視力,聾人能聽見聲音,啞巴能說話,殘障者變得完全,酒醉者清醒,食毒者恢復健康,互相仇恨的人和解,被囚禁者獲得自由,懷孕的婦女成功生產,窮人獲得了財富。當佛陀進入給孤長者的家時,他和眾人依次而坐。


給孤長者的眷屬,不論親近或不太親近,都前來點香、撒花、行禮並供養佛陀。當一切儀式結束後,給孤長者拿起金瓶,準備灌水在佛陀的手上,但卻無法讓水流出。給孤長者心中疑慮,擔心自己曾經做了不善的事。佛陀告訴給孤長者,並不是因為他做了不善的事,而是因為在過去,他曾經捨施修建這個精舍,並曾經成就了正等正覺。所以,他的心應該再次發起佈施的意念,一旦他離開精舍,水就會流出。給孤長者遵從佛陀的教導,水馬上流出,伴隨著五種功德。灌水完畢,給孤長者請求佛陀為精捨命名。當時在場的祇陀童子也希望佛陀知道他的心意,所以他默默地希望佛陀能先告訴他名字。佛陀領會了祇陀童子的意願,並回應說,這個精舍的名稱應該是「祇樹給孤獨園」。這個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當時,舍衛國的主勝軍大王聽說佛陀遊化來到他的國家,受到給孤長者的請求,住在精舍中,他非常高興,充滿喜悅,前來拜訪佛陀。他稱讚世尊,並對佛陀進行各種讚頌和敬禮。然後,他坐在一旁,並說:“我聽說如來是一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正等正覺者,佛陀根據法喜好論述,說明了心的性質,它既可以被稱為邪惡,也可以被稱為正善,既可以執行不善行為,也可以執行善行為,而這個心的性質是無法理解和形容的,它非常深奧。您如何能夠理解它呢?”


佛陀回應說:“王陛下所說的完全正確,這個心既可以被稱為邪惡,也可以被稱為正善,它既可以執行不善行為,也可以執行善行為,而這個心的性質是無法理解和形容的。我知道這個心,並且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


大王接著問:“佛陀,您為什麼這樣說?那些有經驗的長老們,如迦葉、摩蹉梨娛舍離子、散惹曳尾囉致子、阿𡁠多計舍劍末羅、迦俱那迦旦、野曩祢誐囉陀倪,他們也瞭解這個心的性質,但他們都還沒有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您這位沙門,剛出家不久,就宣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


佛陀解釋說:“大王,不要輕視四樣事物。哪四樣事物呢?第一,不要輕視王子,因為王子可能是未來的國王,他們具備王者的特徵,並且帶有極大的福德。愚蠢的人不應該小覷他們,因為他們會坐上寶座,並繼承王位。第二,不要輕視小龍,因為小龍可能會變化成具有巨大力量的龍。如果人們小看它們,會引起他們的憤怒,造成傷害。第三,不要輕視小火,因為小火可以快速蔓延,如果人們低估它們,很快就會引起災難。第四,不要輕視僧團的年輕僧人,即使他們年齡較小,也不應該被輕視。他們可能已經實現了道,並且證得了果位。因此,不要輕視他們。因為對阿羅漢來說,年齡無關緊要,他們不區分老少,高下,貴賤。對於世俗的人來說,如果輕視他們,那麼當他們成為阿羅漢時,會得到不可逆轉的罪報,就像斷裂的樹枝不能再生一樣。”


大王聽了佛陀的教誨,深感愧疚,並立刻痛悔自己的錯誤。他馬上跪在佛陀面前,用頭額禮拜佛陀的雙足,然後圍繞佛陀旋轉,最後高興地離開。


當時,世尊在舍衛國化利畢地,心中思慮前往迦毘羅城。當時,勝軍王受佛陀的教化,內心堅決歸依佛陀,於是他派使者奉上書信給淨飯王,書信中說:「你的兒子悉達多,已證得了無上的法味,拯救了世間和出世間的眾生。」淨飯王一聽這消息,立即陷入深思:「我對兒子成就正覺感到高興,但如果現在遣使叫他回家,化為僧侶,我該如何決定?」他反覆思考,以手托著下巴,思索著。這時,一位名叫烏那曳曩的大臣看到國王的困惑,便問國王說:「大王,您為何如此煩惱?」國王回答說:「我並不是不高興,而是內心有一件事情。勝軍大王寫信給我,說悉達太子已成佛,住在舍衛國的孤精舍,有一千名弟子,他們都是阿羅漢。我曾經為了找尋兒子而前去苦修,但至今未曾回來,現在如果派使者召回,我如何確定是不是真的?悉達多聰明智慧過人,他所說的話誰不會信服呢?這事讓我充滿思慮。」烏那曳曩立即對國王說:「陛下,請讓我去,不要再擔心。」國王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親自親手寫下一封信,信中說:「你是我的兒子,對於你的出家和尋求無上正覺我深感高興。我已經聽說你成佛,教化眾生。我每天都在想念你。現在,我獨自承受著苦惱,而別人則享受著快樂,就像一棵大樹一旦生根,最終會結出果實一樣。你的心已經堅定,請記住你早先的願望,你曾經說過:『如果我不能證得無上菩提的寂靜之道,我發誓不再回到迦毘羅城。』你的偉大成就已經實現,現在,請同情我和我的家人。」


烏那曳曩接過國王的書信,迅速前往舍衛,到達佛陀的精舍。當他來到佛陀面前,他向佛陀說:「世尊,我的父王淨飯王給佛陀寫了一封信。」他說完,將書信遞給佛陀。佛陀親自接過信,打開並閱讀,然後陷入靜默。接著,烏那曳曩再次對佛陀說:「現在,請您去迦毘羅城。」佛陀回答說:「我會去的。」烏那曳曩立即俯伏在地,向佛陀鞠躬,並一次又一次地表示尊敬,然後對佛陀說:「世尊,如果您決定去,就不需要再多說,但如果您決定不去,我會堅決請求您去。」這時,世尊為了回應烏那曳曩的請求,說了以下的偈語:

"佛陀的眼睛是淨的,能看到一切,卻不執著其中;

看到無邊無際的事物,卻不執著其中,你又怎麼可能前往?

佛陀的眼睛看到無邊無際,卻不受貪愛的束縛;

佛陀的精進力不受限,不執著於任何方向,你又怎麼可能前往?

如果一個人的心不受干擾,那麼別人也難以影響他;

無邊的智慧不受約束,你又怎麼可能堅定地前往?

如果一個人已經達到無所降伏的境地,那麼一切都已經歸於平和;

就像佛陀的進步是無限的,你又該如何固守前進?"


當時,烏那曳曩對佛陀說:「我想將這偈頌告訴淨飯王。」佛陀告訴他:「這不是我的意思。」然後問:「如果不是這樣,你的意思是什麼?」佛陀回答說:「我希望你出家。」烏那曳曩又說:「我曾經和國王達成協議,如果見到佛陀,必須回來。」佛陀回答說:「你不必違背協議,你可以離去,但你也可以剃髮染衣。」烏那曳曩說:「當佛陀為菩薩時,他遵循父母和師長的教導,我怎麼敢不依從教誨呢?現在,我希望出家,請佛陀救度我。」佛陀隨即給予他出家的機會。佛陀告訴他:「烏那曳曩,你現在可以離去。如果回到你的家國,到宮城的門口卻不能進入,只需要在門外宣告給王宮,或者被問及為何你稱自己為釋迦苾芻。如果被問及是否釋迦苾芻,你應該回答:『是的。』如果被問及一切義成是否像這個人一樣?你應該回答:『是的。』如果被問及一切義成是否會來?你應該回答:『將在七天後來。』然後,你應該離開,即使被留下也不應該停留。如果王問一切義成是否能住在宮殿裡?你應該回答:『不會住。』如果王問他們喜歡住在哪裡?你應該回答:『在森林或者住在精舍。』如果被問及什麼是精舍,你可以提到如祇樹給孤精舍的細節,供他們知曉。」佛陀教導完畢後,烏那曳曩準備離開。佛陀再次提醒他:「國王的一句話可以帶來財富和地位,一個人心中的念頭可以實現一切,就像所有聖者一樣。」


佛陀以神力,烏那曳曩在剎那間來到了迦毘羅城,如佛所教,保持著正念,並站在宮城的門口,沒有進入。他對門衛說:「請告訴君主,有釋迦苾芻前來,但我不進去。」君主下令說:「請讓他進來。」於是烏那曳曩獲准進入。淨飯王見到他,感到驚訝,問他說:「烏那曳曩,你已經出家了嗎?」烏那曳曩回答:「是的,我已經出家了。」國王問:「當你離開時,你是否會告訴我什麼?」烏那曳曩回答:「根據你的命令,我會如實報告,我本不想出家,但佛陀的神奇和智慧使我心服口服。佛陀現在難以遇見,正法難以聽聞,連皇子都放下尊位前來,我又怎麼能固執呢?」國王的話語雖然帶有責備的意味,但並不生氣,反而是以非凡的儀態對待,並且不同對待舊臣,下令邀請烏那曳曩進入宮殿,並讓近臣準備潔淨的座位,供他洗浴和提供食物和水果等。烏那曳曩的儀態不同尋常,言詞充分展現他的知識和和藹,國王在第一次見到他剃髮出家時,已久忘記問佛的事。但當他再次提到時,問:「我的兒子一切義成,樣子和儀態是否也如此?」烏那曳曩回答:「以我為比喻,佛陀的形象和儀態就像將芥子比喻成須彌山,或者把牛足印比喻成大海,甚至窗戶的光輝都和他一樣。」國王聽到這些話,心中充滿對兒子的思念,突然昏倒在地,近臣馬上灑水在他臉上,使他醒過來。過了一會兒,國王再次問:「我的兒子什麼時候回來?」烏那曳曩回答:「他將在七天後回來。」國王隨即下令清潔宮殿,精心佈置,以迎接佛陀和聖眾的到來。烏那曳曩告訴國王說:「如果佛陀來,請不要讓他住在宮殿裡。」國王問:「那他喜歡住在哪裡?」烏那曳曩回答:「如果不是在森林中,就住在精舍。」國王問:「什麼是精舍?」烏那曳曩便將精舍的建築和佈局細節告訴國王,包括十六座殿堂、六十個小堂,佛陀住在其中央,聖眾四週布列,並提到一切所需的用具都應備齊。國王聽了,派人前去二合誐嚕駄林,按照烏那曳曩的描述,加倍珍惜寶物,精心裝飾,為佛陀和聖眾建立精舍,同時備好了食物和藥物等供佛陀使用。


當時,佛陀告訴大目犍連:「你可以告訴所有比丘和比丘尼,我現在要前往迦毘羅城,讓每個人都穿上袈裟,攜帶必需的器具。這樣或許可以在我見父母和親屬時進行教化。」大目犍連按照佛陀的教令,傳達了這個消息給所有的阿羅漢。


佛陀領著大眾離開給孤精舍,前往迦毘羅城,聖者們圍繞在佛陀周圍。佛陀轉身看著阿羅漢們,說:「我的這些眷屬已經被調伏,擺脫了慾望,達到瞭解脫,他們是阿羅漢,是與佛一同的眷屬。就像牛王被牛群圍繞,象王被象群圍繞,獅子王被獅群圍繞,鵝王被鵝群圍繞,金翅鳥王被金翅鳥群圍繞;同樣,學生跟隨著老師,病人尋求醫生,軍隊跟著將軍,商人依靠主人;再者,就像轉輪聖王被千名兒子圍繞,持國天王被樂神圍繞,增長天王被鳩盤茶鬼圍繞,廣目天王被龍眾圍繞,多聞天王被夜叉圍繞;太陽天神被千光圍繞,月亮天神被眾星圍繞,帝釋天王被神仙圍繞,梵天被眾神圍繞;乃至更像無數的魚在海中,或者海神聚集了眾多的水一樣。如來的身體擁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優美特徵,他的光輝壯觀,就像千個太陽一同照耀著萬物。他的步伐堂皇偉大,宛如寶山,他擁有極大的悲心,十種神通,並不害怕四種無畏等所有的法。


當時,佛陀和他的眷屬在前往迦毘羅城的路上,經過了嚕賀迦河不遠處。淨飯王帶著親屬和大臣們都站在河邊,預備了寶蓋、幢幡、鈸、貝,並設立了妓樂隊,焚香散花,等待著佛陀的到來。國王自己也前往嚕賀迦河,然後到達儞也誐嚕馱林,一直到城市以及城外的地方,他下令要嚴格清潔,將丘墟中的沙礫清除,用淨土灑潔,設立了各種遠近香爐,準備當佛陀經過時焚香供養。迦毘羅城的居民、長老,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拿著美麗的花朵和香料,站在路旁,供養佛陀。他們都開心地跳躍,期待著見證這一場盛大的活動。有人甚至開始思考:「當父子相見,應該怎樣恭敬?如果兒子向父親行禮,是否會和平常一樣,如果父親向兒子行禮,國家是否會有什麼不同的禮遇?太子修行苦行成佛,一定與世間不同。」人們站滿了整條道路,沒有一絲缺口。


當佛陀和聖者們走近嚕賀迦河時,他知道國王的眷屬都在那裡等候,於是佛陀自己想道:「迦毘羅城的國王、他的眷屬和人民都會想:太子以前離開的時候,周圍有成千的天神,他飛越山川到達雪山修行。他已經成佛,領導眾生,現在卻步行回國,這是多麼不同尋常的事情!我應當展現一些神奇的事蹟,讓國王見識,同時也讓人民驚訝和快樂。」


國王和他的眷屬看到了大眾,正要急忙前去迎接佛陀,但這時佛陀進入了三摩地(禪定),從東方的虛空中出現。他以四種姿態:行走、站立、坐著、躺著,身上有水而腳下有火,或者身上有火而腳下有水,又或者身上散發出光明,這光明有著不同的顏色,如藍、黃、紅、白,以及其他各種顏色,彷彿玻璃反映著彼此。他的光芒照亮了南、西、北,同樣如此。此外,比丘們也展現了神通力,將自己飄浮到了七棵多羅樹的上方,佛陀也在其中。比丘們有些浮在六棵多羅樹上,有些浮在五棵、四棵、三棵、兩棵和一棵多羅樹上,而佛陀則總是高出比丘們一些。他們在天空中隨著佛陀一同消失,就像在彈指間一樣,然後在原處再度出現。國王和眷屬目睹這些奇蹟,立刻生起了虔敬之心,並前去迎接佛陀。


當國王看到大眾中的比丘們都穿著袈裟,儀表整齊,一開始並不能辨認出誰是佛陀,誰是他的弟子。烏那曳曩引領淨飯王走向佛陀,並告訴王說:「如來已經戰勝了所有的煩惱,他的心自由自在,就像太陽照耀著整個世界,他居住在虛空中,就像真如一樣,他已經證得了最高的覺悟,具備了十種大能,並擁有一切智慧,他的身體散發著光明,清潔而璀璨,能照亮一切,並且他的存在自由無礙,可以造福無限眾生。請王前去頂禮,他將為您尋求聖道。」


淨飯王聽了這番話,立刻產生深切的信仰,他俯首至地,對佛陀的兩腳行禮,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當如來降生時,大地震動不寂靜,

樹影不跟隨太陽的日子,

而如來的智慧足以看見所有的眾生,

因此,我對佛的腳跪拜致敬。」


當時,有一些比丘問道:「世尊,您為什麼背著世俗法則來化度眾生呢?」淨飯王聽到這個問題後,向眾人解釋說:「難道你們不知道嗎?當悉達多成佛時,整個大地都震動六次,而且所有世界都充滿光明,黑暗無法存在,所有善德的光芒都無法與之比擬。這時,所有被黑暗所籠罩的眾生,因為惡業而被囚禁,突然因光明而相見,每個人都問:『這是什麼時候?它會為我們帶來新生嗎?』正是在這個時刻,我頂禮了最尊貴的佛足。悉達多成佛之前,他坐在贍部樹下,清淨且無欲,超越不善的法則,已經戰勝了一切的疑慮,他愉快地過著無所追求的寂靜定。貍部樹的陰影一直覆蓋著他,而太陽的位置也從不改變。我在這個時刻再次頂禮了他的足。所以我現在頂禮的是他的第三次成佛之足。」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