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白話 長阿含經-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下



長阿含經 / 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下

「第八法,指的是修行者增進本身的修行,但尚未具備慧法的八種因緣。這八種因緣是什麼呢?第一種是當修行者依從教導和同修的建議行事時,這是本身的修行,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一種因緣。

第二種情況是當修行者已經聽聞佛法,也與同修探討時,願意時刻聆聽微薄的法語,這是增進本身修行的因緣,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二種因緣。

第三種情況是當修行者已經聽聞佛法,但卻不去實踐,不去修行,這是本身的修行因緣,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三種因緣。

第四種情況是當修行者已經聽聞佛法,且精進實修,這是增進本身修行的因緣,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四種因緣。

第五種情況是當修行者全心全意修行,長期堅持,不斷說教法,努力保持念佛的意念,這是增進修行的因緣,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五種因緣。

第六種情況是當修行者聽從和實踐教導,並且採納對話和建言,這是增進修行的因緣,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六種因緣。

第七種情況是當修行者樂於探討和說教佛法,這是增進修行的因緣,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七種因緣。

第八種情況是當修行者明白五蘊的增減和相互作用,無論是色、觸、思想、生死、識,都能夠了解,這是增進本身的修行,即使未具備慧法,也能夠獲得慧法。這是第八種因緣。

「第二八法,是指能夠修行成功的八種方法。這八種方法分別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念頭、正確的言語、正確的行為、正確的工作、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意念和正確的冥想。

「第三八法,是指人生中八種外在的情況。其中,一為有益的事情、二為無益的事情、三為名聲、四為無名聲、五為討論、六為稱讚、七為喜悅、八為不喜悅。

「第四八法,可以捨去。其中一是不直接地了解事情,二是不直接地思考事情,三是不直接地言語表達,四是不直接地依循法則,五是不直接地執行業務,六是不直接地使用方法,七是不直接地表達意念,八是不直接地修習定力。

「第五八法,可以減少。其中有八種迷失精進之道。修行者若在城市、鄉鎮或聚落,也會到其他地方尋找食物,帶著衣物和容器。心中想著:『我會得到我想要的食物。』但實際上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於是便想:『今天我不能得到我想要的食物,我的身體虛弱不能坐立,我只能躺下來。』不再尋求世俗的方便,有些事情應該得到卻未得到,有些問題應該解決卻未解決,有些事情應該自我了解卻未自我了解。這就是第一種迷失精進之道。

「修行者若在城市、鄉鎮或聚落,也會到其他地方尋找食物,帶著衣物和容器。心中想著:『我會得到我想要的食物。』當他真的得到了想要的食物時,他就會自我感覺:『我因為修行而得到我想要的食物。』於是他便自我感覺到:『因為我修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食物,但我的身體很重,不能走路也不能坐著,只能躺下來。』於是他便躺下來。不再尋求世俗的方便,有些事情應該得到卻未得到,有些問題應該解決卻未解決,有些事情應該自我了解卻未自我了解。這就是第二種迷失精進之道。

「有時修行者可能需要外出修行,但突然產生了這樣的念頭:『我必須外出修行,但我不能外出修行,不能接受教導和指引,只能躺下來。』不再尋求世俗的方便,有些事情應該得到卻未得到,有些問題應該解決卻未解決,有些事情應該自我了解卻未自我了解。這就是第三種迷失精進之道。

「有時修行者在白天修行,卻產生這樣的念頭:『因為我身體虛弱不能行走,所以我只能躺下來。』於是他躺下來了。不再尋求世俗的方便,有些事情應該得到卻未得到,有些問題應該解決卻未解決,有些事情應該自我了解卻未自我了解。這就是第四種迷失精進之道。

有些修行者在修行時,應該好好修行,但卻想著:“我應該好好修行,但我不能修行,也不能遵守教誨,讓我不得不躺下休息一會兒。”然後就躺下了。他們不追求在世間獲得什麼方便,也不會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境界,也無法明白自己是否已經證悟。這種行為被稱為“五瞢瞢”。

還有一些修行者認為他們已經在早晨修行了,但現在身體非常虛弱,無法坐起來,只能躺下來。他們不追求在世間獲得什麼方便,也無法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境界,也無法明白自己是否已經證悟。這種行為被稱為“六瞢瞢”。

還有一些修行者已經生了病,就想到:“我已經很痛苦了,身體虛弱,無法行走或坐著,只能躺下來。”他們不追求在世間獲得什麼方便,也無法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境界,也無法明白自己是否已經證悟。這種行為被稱為“七瞢瞢”。

還有一些修行者剛剛從病中恢復,不久就想到:“我剛剛從病中恢復,身體虛弱,無法行走或坐著,只能躺下來。”他們不追求在世間獲得什麼方便,也無法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境界,也無法明白自己是否已經證悟。這種行為被稱為“八瞢瞢”。

第六八法是行增道,包括八種精進方便之道。修行者不僅在鄉村、縣城和集市中修行,也可以在其他地方修行。他們清晨起來,穿著衣服,拿著容器,去鄉村、縣城和集市乞討食物。他們會想:“我會得到很多可口的食物。”但如果得不到很多食物,他們會想:“我不能得到很多可口的食物。我身體輕盈,可以行走和坐著,這使我尋找方便更容易。”他們還沒有得到想要的,也沒有理解該理解的,也不清楚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一種精進方便。

有些修行者在鄉村、縣城和集市中修行,也會想:“我會得到很多可口的食物。”如果他們確實得到了很多食物,他們會想:“我已經得到了很多可口的食物,我有力氣前行和坐著,這使我尋找方便更容易。”但他們還沒有得到想要的,也沒有理解該理解的,也不清楚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二種精進方便。

有些修行者想要出門,但他們身體無法行走,也無法遵循教誨行動。這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尋找方便之道。他們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也理解了該理解的,同時也清楚了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三種精進方便。

有些修行者已經開始修行,但他們無法自行修行,也無法遵循教誨行動。他們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並理解了該理解的。同時也清楚了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四種精進方便。

有些修行者意識到自己無法完全實現教誨,但仍然想要做到最好。他們會想:“我無法完全實現教誨,但我可以盡力前行,以便尋找方便之道。”但他們還沒有得到想要的,也沒有理解該理解的,也不清楚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五種精進方便。

有些修行者已經盡全力前行,但無法再行走,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自己的極限。他們仍想要尋找方便之道。他們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並理解了該理解的。同時也清楚了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六種精進方便。

有些修行者身體非常痛苦,他們認為自己可能在短時間內死亡。他們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方便之道。但他們還沒有得到想要的,也沒有理解該理解的,也不清楚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七種精進方便。

有些修行者病情已經改善,但他們還擔心病情會再次惡化。他們想要在這個時候尋找方便之道。他們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並理解了該理解的。同時也清楚了是否已經證悟。這被稱為第八種精進方便。

第七八法是「經歷痛苦」。通過經歷痛苦,可以得到解脫。當修行者看到內外的色相時,不論是美還是醜,都能自在地觀察和認知。他們的內心也會如此。這就是第一種解脫。

第二種解脫是當修行者思考色相時,內心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第三種解脫是通過純淨的身體、感受和行為,得到解脫。

第四種解脫是當修行者度過了所有的感官體驗後,沒有任何的想法或念頭,只有空虛的感受和行動。

第五種解脫是當修行者度過了所有的空虛感受和行動後,沒有任何對事物的認知和想法,只有對自己的意識的認知和行動。

第六種解脫是當修行者度過了所有的意識認知和行動後,沒有任何想法和行動,只有無所有的狀態。

第七種解脫是當修行者完全沒有任何想法,但仍然有行動。

第八種解脫是當修行者消除了所有的想法和行動,只剩下純粹的感覺和認知。

第八八種方法是「合有八大人念」。這八種念頭是什麼呢?

第一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要少慾望,而不是追求更多的慾望。

第二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要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過度追求。

第三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要在實踐中實際行動,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論上。

第四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要精益求精,不斷努力進步,而不是懶散不思進取。

第五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要堅守自己的意志和信念,而不是輕易放棄或動搖。

第六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要保持專注和決心,而不是心猿意馬,無所定向。

第七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要有智慧,能夠深刻理解和領悟佛法,而不是迷茫無知。

第八種念頭是念道法,指修行者既能享受家庭生活的樂趣,也能在修行中實現解脫。若沒有家庭生活的樂趣或與家人共處不和諧,則無法修行成功。這就是八大人念。

第九八法是是「當知八法」,這八種方法是什麼呢?

第一種方法是通過內心觀察色相,不受外界影響,能自在地認知和看待色相。這是自在的一種表現。

第二種方法是當修行者思考色相時,內心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能自在地認知和看待色相。

第三種方法是當修行者沒有色相的想法時,外界的色相少對其造成影響,能自在地認知和看待色相。

第四種方法是當修行者完全沒有色相的想法時,外界的色相對其沒有任何影響,能自在地認知和看待色相。

第五種方法是當修行者有色相的想法時,能清晰地認知和看待色相,就像青色一樣。

第六種方法是當修行者有色相的想法時,能清晰地認知和看待色相,就像黃色一樣。

第七種方法是當修行者有色相的想法時,能清晰地認知和看待色相,就像赤色一樣。

第八種方法是當修行者有色相的想法時,能清晰地認知和看待色相,就像白色一樣。這就是八種自在的表現。

第十八法是「時知當自知,八無有著行者力」。這八種力是什麼呢?

第一種力是沒有執著的力量,讓修行者不會因愛慾而陷入困境,就像火一樣燃燒著的執著被消除,讓智慧意識不受束縛。

第二種力是四意已經停止行動,修行者沒有任何執著。

第三種力是四意已經徹底斷絕行動,修行者沒有任何執著。

第四種力是修行者已經完全修得五禪境界,達到了一種境界的力量。

第五種力是修行者的五根已經修成,達到了一種境界的力量。

第六種力是修行者的五種力已經修成,達到了一種境界的力量。

第七種力是修行者的七種覺知已經修成,達到了一種境界的力量。

第八種力是修行者的八種行已經修成,達到了一種境界的力量。這就是修行者的八十種方法。這些方法既不相同也不不同,是真實存在的,並且不會迷惑或搖擺,就像有智慧和持續的觀察一樣。

第一九方是,修行者會體驗到九種快樂感受。這九種快樂感受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因為聽聞佛法而感到快樂,第二種是因為持續思考佛法而感到快樂,第三種是因為享受佛法而感到快樂,第四種是因為沉浸在佛法中而感到快樂,第五種是因為成功掌握某種修行方法而感到快樂,第六種是因為安定而感到快樂,第七種是因為達到定境而感到快樂,第八種是因為停止了痛苦而感到快樂,第九種是因為成功地超越了世俗而感到快樂。

第二九法是精進致淨。這九種致淨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通過精進修行,達到一定的純淨程度,第二種是通過意念的純淨達到更高程度的純淨,第三種是通過正確的觀念,達到更高程度的純淨,第四種是通過消除疑惑,達到更高程度的純淨,第五種是通過不斷踐行正確的道路,達到更高程度的純淨,第六種是通過正確的智慧,達到更高程度的純淨,第七種是通過對正確觀念、智慧和愛的理解,達到更高程度的純淨,第八種是通過戒律的執行,消除不好的行為和習慣,第九種是通過修行者的行為和行動來造福世界。

第三九法是瞭解九種神的停止狀態。這九種神的停止狀態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有色象神停止狀態,即身體和思想不是完全一致的,就像人類一樣,也有許多不同的天堂。這是一種神的停止狀態。

第二種是有色神停止狀態,即身體不是完全一致的,但思想是一致的,就像梵天一樣,意識和意志比身體更高。這是二神的停止狀態。

第三種是有色神停止狀態,即身體是一致的,但思想是多樣的,就像樂明天一樣。這是三神的停止狀態。

第四種是有色神停止狀態,即身體和思想都是一致的,就像遍淨天一樣。這是四神的停止狀態。

第五種是有色神明停止狀態,即不被思想所影響,也不再有思想,就像無有想天一樣。這是五神的明停止狀態。

第六種是有無有色神明停止狀態,即所有的色身和想法都已超越,只剩下無量無邊的空間、受行和識慧,就像空慧天一樣。這是六神的明停止狀態。

第七種是無色神明停止狀態,即所有的東西都已超越,只剩下識慧和受行,就像識慧行天一樣。這是七神的明停止狀態。

第八種是無所念慧神明停止狀態,即所有的思維都已超越,只有識慧和受行,就像無所念慧天一樣。這是八神的明停止狀態。

第九種是有無有色神明停止狀態,即所有的慾望都已超越,只有無所欲的慧,無思想也不離思想的受行,就像無有思想亦不離思想天一樣。這是九神的明停止狀態。

第四九法是解除九種束縛。這九種束縛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愛慾的束縛,第二種是瞋恚的束縛,第三種是慢慢的束縛,第四種是愚昧的束縛,第五種是邪見的束縛,第六種是疑惑的束縛,第七種是貪婪的束縛,第八種是嫉妒的束縛,第九種是吝嗇的束縛。

第五九法是消除九種根本的煩惱。這九種根本的煩惱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想要做惡,施行不良行為,施行不合適的命令,還在思考之前所做的惡行,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一種根本的煩惱。

第二種是已經做過惡事,已經施行了不良行為,已經讓別人不安和侵犯,還在思考之前所做的惡行,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二種根本的煩惱。

第三種是之後還想做惡,想施行不良行為,想讓別人不安和侵犯,還在思考之前所做的惡行,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三種根本的煩惱。

第四種是行者有親友,想施行對親友不良的行為,想讓他們不安和侵犯,還在思考之前所做的惡行,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四種根本的煩惱。

第五種是行者有親友,已經施行了不良行為,已經讓他們不安和侵犯,還在思考之前所做的惡行,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五種根本的煩惱。

第六種是行者有親友,之後還想施行對親友不良的行為,想讓他們不安和侵犯,還在思考之前所做的惡行,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六種根本的煩惱。

第七種是行者擔心不方便,有人幫助行者讓事情更方便,想施行安撫、解除侵犯,不想讓別人受到更多的傷害,但是行者的思想卻認為這是不可行的,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七種根本的煩惱。

第八種是行者擔心不方便,有人想幫助行者讓事情更方便,已經施行了安撫、解除侵犯,不想讓別人受到更多的傷害,但是行者的思想卻認為這是不可行的,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八種根本的煩惱。

第九種是行者擔心不方便,有人為了行者的方便而幫助行者,已經幫助、安撫、解除侵犯,還有其他的惡行,但是行者的思想卻認為這是不可行的,並且認為讓別人變得方便是不正確的,這樣的思想會讓行者產生煩惱,這是第九種根本的煩惱。

第六九法是思考消除九種意念上的煩惱。這九種意念上的煩惱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有時行者認為自己已經失去了某物,或者讓自己或別人失去了某物,讓自己沒有快樂,讓自己不安,已經施加了惡行,持有這種惡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一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二種是有時行者認為自己已經失去了某物,或者讓自己或別人失去了某物,讓自己沒有快樂,讓自己不安,看到別人對自己施加了惡行,持有這種惡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二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三種是有時行者認為自己已經失去了某物,或者讓自己或別人失去了某物,讓自己沒有快樂,讓自己不安,會想到別人會對自己施加惡行,持有這種惡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三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四種是有時行者產生了某種意念,認為自己有親近的人,但是卻讓自己失去了某物,或者讓自己或別人失去了某物,讓自己沒有快樂,讓自己不安,已經施加了惡行,持有這種惡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四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五種是有時行者產生了某種意念,認為自己有親近的人,但是卻讓自己失去了某物,或者讓自己或別人失去了某物,讓自己沒有快樂,讓自己不安,看到別人對自己施加了惡行,持有這種惡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五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六種是有時行者產生了某種意念,認為自己有親近的人,但是卻讓自己失去了某物,或者讓自己或別人失去了某物,讓自己沒有快樂,讓自己不安,會想到別人會對自己施加惡行,持有這種惡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六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七種是有時行者產生了某種意念,覺得自己不順心,想要讓別人失去某物或者讓自己不安,想讓自己有怨恨,而且還想讓自己得到利益並保持安全和快樂,已經持有了這種憎恨的意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七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八種是有時行者產生了某種意念,覺得自己不順心,想要讓別人失去某物或者讓自己不安,想讓自己有怨恨,而且還看到別人對自己施加惡行,已經持有了這種憎恨的意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八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九種是有時行者產生了某種意念,覺得自己不順心,想要讓別人失去某物或者讓自己不安,想讓自己有怨恨,而且還想要親自施加惡行,已經持有了這種憎恨的意念,如果行者心中想到這種想法,那麼這就是第九種意念上的煩惱。

第七九法是「難受」,有九種依靠。這九種依靠是什麼呢?第一種是行者若有信心,依靠信心,能夠放棄惡行,接受好的行為,這是第一個依靠;第二種是行者若有意志力,依靠意志力,能夠放棄不想做的事情,這是第二個依靠;第三種是行者若有精進,依靠精進,能夠放棄不精進的心態,這是第三個依靠;第四種是行者若在空閒時自我約束,依靠自我約束,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行為,這是第四個依靠;第五種是行者若能夠勝任依靠,依靠勝任,像這樣依靠已經得到了正確認識,這是第五個依靠;第六種是行者若能放棄一種行為,這是第六個依靠;放棄一種行為之後,就能夠明白一種行為,這是第七個依靠;明白一種行為之後,就能夠接受一種行為,這是第八個依靠;接受一種行為之後,就能夠實踐一種行為,這是第九個依靠。

第八九法是「包含九次定」。這九次定是什麼呢?第一次是意志停止初禪,這是第一次定;從第一次的初禪到第二次的二禪,這是第二次定;從第二次的二禪到第三次的三禪,這是第三次定;從第三次的三禪到第四次的四禪,這是第四次定;從第四次的四禪到空禪,這是第五次定;從空禪到識度禪,這是第六次定;從識度禪到無慾禪,這是第七次定;從無慾禪到無思禪,這是第八次定;從無思禪到滅禪,這是第九次定。

第九九法是「知道九種不應行為,人不應該去做,行為不應該滿足。」這九種不應行為是什麼呢?第一種是有時人在地獄,罪還沒有完全受到懲罰,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二種是有時人在畜生界,罪還沒有完全受到懲罰,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三種是有時人在餓鬼界,罪還沒有完全受到懲罰,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四種是有時人在長壽天,福報還沒有完全實現,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五種是有時人在不懂法義的地方,沒有人講述,無法接受,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六種是有時人聾啞,無法聽聞、無法接受,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七種是有時人失語,無法唸誦、無法講述,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八種是有時人雖然聽聞,但無法接受,不應該去追求解脫;第九種是有時人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明悟,沒有開啟智慧,沒有人開示經法,不應該去追求解脫。

第十九法是「自證知道無滅。」這九種無滅是什麼呢?第一種是名字的痛苦消失,第二種是六入的消失,第三種是欲樂的消失,第四種是痛苦的消失,第五種是愛的消失,第六種是受的消失,第七種是求的消失,第八種是生的消失,第九種是老死的消失。這是行者必須瞭解的九十種法,它們不是虛構的,也不是不同的,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有真正的覺悟和洞見,不會被迷惑和扭曲,就像有持有智慧的觀念一樣。

第一十法是「多增加修行道,有能守持戒律的人,才能拯救眾生。」這十種修行道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如果有道弟子從如來那裡受了戒,堅定地遵守戒律,不會被任何人摧毀。無論是沙門、婆羅門、天神、魔鬼還是梵天,都不能摧毀他的戒律。

第二種是持守清淨的戒律,能夠掌握行為的精準位置,並且對罪行有所畏懼,像學生聽從教導一樣。

第三種是有智慧的知識,與慧相伴隨,能夠引導智慧。

第四種是獨自坐下思考,控制身心,控制身體和思維。

第五種是接受精進的訓練,有動力和力量,不放棄任何一種清淨的方法。

第六種是專注思惟,居住在最微妙的意境中,隨心所欲地處理遠近的事物,所說的話能夠被唸誦和理解。

第七種是慈悲行為,從生命的起伏中獲得智慧,隨著修行得到解脫,沒有任何懷疑,只是幫助眾生擺脫苦難。

第八種是接受善言,像接受正法的話語一樣跟隨行動。

第九種是喜歡聽法,喜歡聽法並實踐,享受聽講法的樂趣。

第十種是與同修們一起工作,共同努力精進修行。這就是十種拯救法。如果一個修行者能夠堅定信仰,守持戒律和律法,獨自思考,精進修行,喜歡聽正法,與同修們一起工作,他就能夠承擔起拯救眾生的重任。

第二十法是「能做十種正直的行為。」這十種正直的行為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正直的見解,行者能夠消除邪見;同樣,邪見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見解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二種是正直的思考,能夠消除邪計;同樣,邪計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思考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三種是正直的言語,能夠消除邪言;同樣,邪言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言語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四種是正直的行為,能夠消除邪行;同樣,邪行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行為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五種是正直的業業,能夠消除邪業;同樣,邪業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業業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六種是正直的方便,能夠消除邪方便;同樣,邪方便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方便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七種是正直的念頭,能夠消除邪念;同樣,邪念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念頭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八種是正直的定力,能夠消除邪定;同樣,邪定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定力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九種是正直的修行,能夠消除邪修行;同樣,邪修行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修行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十種是正直的智慧,能夠消除邪智慧;同樣,邪智慧因緣不盡相同,所生的弊惡行也不同,而正直的智慧因緣也不盡相同,所致的好法也不同。

第三十法是瞭解十種內外的感官入。這十種感官入是什麼呢?第一種是眼睛的感官入,第二種是色彩的感官入,第三種是耳朵的感官入,第四種是聲音的感官入,第五種是鼻子的感官入,第六種是香氣的感官入,第七種是舌頭的感官入,第八種是味覺的感官入,第九種是身體的感官入,第十種是粗細的感官入。

第四十法是放下十種內外的遮蔽物。這十種遮蔽物是什麼呢?第一種是內在的慾望,第二種是外在的慾望,這兩者共同存在,沒有智慧,也沒有解脫,也不能無為地應對世間。

第三種是憤怒,第四種是憤怒的表現。如果憤怒存在,或者憤怒的表現存在,也沒有智慧,也沒有解脫,也不能無為地應對世間。

第五種是睡眠,第六種是迷糊。如果存在睡眠或迷糊,也沒有智慧,也沒有解脫,也不能無為地應對世間。

第七種是煩惱,第八種是懷疑。如果存在煩惱或懷疑,也沒有智慧,也沒有解脫,也不能無為地應對世間。

第九種是對清淨法中的懷疑,第十種是對惡法中的懷疑。如果對清淨法中存在懷疑或對惡法中存在懷疑,也沒有智慧,也沒有解脫,也不能無為地應對世間。

第五十法是能夠減少十種惡行。這十種惡行是什麼呢?第一種是殺戮,第二種是偷盜,第三種是犯色慾,第四種是挑撥離間,第五種是說謊,第六種是粗鄙語言,第七種是華麗空洞的言辭,第八種是愚痴,第九種是憤怒,第十種是邪惡的意圖。

第六十法是讓自己多行十種清淨之道。這十種清淨之道是什麼呢?第一種是放下殺戮,從殺戮中止步,第二種是放下偷盜,從偷盜中止步,第三種是放下犯色慾,從色慾中止步,第四種是放下挑撥離間,從挑撥離間中止步,第五種是放下說謊,從說謊中止步,第六種是放下粗鄙語言,從粗鄙語言中止步,第七種是放下華麗空洞的言辭,從華麗空洞的言辭中止步,第八種是放下愚痴,從愚痴中止步,第九種是放下憤怒,從憤怒中止步,第十種是放下邪惡的意圖,從邪惡的意圖中止步。

第七十法是面對困難時,具備十種德行和道路。這十種德行和道路是什麼呢?第一種是已經放下五種惡行,第二種是行六種正道德,第三種是守住一種淨土,第四種是依靠四種輔助,第五種是自己解脫了,不再需要他人解脫,第六種是已經放下了追求,第七種是所追求的已經清淨,第八種是身體行為已經停止,第九種是口語行為已經停止,第十種是意念行為已經停止。當意念最為深入,智慧最為深刻,行為得到充分的實踐,就被認為是最高的人。

第八十法是讓自己達到十種廣泛的禪定境界。這十種禪定境界是什麼呢?

第一種是比丘在地上,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二種是行者比丘在水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三種是行者比丘在火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四種是行者比丘在風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五種是行者比丘在青色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六種是行者比丘在黃色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七種是行者比丘在赤色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八種是行者比丘在白色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九種是行者比丘在空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第十種是行者比丘在識境中,普遍覆蓋上下,無二,無限無量。

佛陀有十大力量,究竟是哪十個呢?

第一個力量,佛陀處處都知道,對於周遭的事物,知道有或沒有、存在或不存在,從內心深處明瞭,這就是第一個力量。

第二個力量,佛陀知道所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罪惡與果報,就像真的親身經歷一樣,這就是第二個力量。

第三個力量,佛陀知道所有眾生受到的種種感受和行為,自己也透過行持慈悲而親身體驗,這就是第三個力量。

第四個力量,佛陀知道如何降伏煩惱和縛縛自己,也知道怎樣解脫,開悟之後更能如實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就是第四個力量。

第五個力量,佛陀對於眾生的願望和需要都能體察,同時也懂得他人的心靈,這就是第五個力量。

第六個力量,佛陀對於天堂、地獄、畜生等等不同種類的眾生都有深刻的體悟,對於各種不同的生命形態都有了親身體驗,這就是第六個力量。

第七個力量,佛陀了解到不同的眾生擁有不同的福報和禍報,也知道誰具有什麼樣的潛能和能力,這就是第七個力量。

第八個力量,佛陀能夠深入分析各種種類的心識,從本質上了解一切事物,這就是第八個力量。

第九個力量,佛陀的天眼能夠看到所有人的來世去世,也能看到生死輪迴的過程,這就是第九個力量。

第十個力量,佛陀自己已經完全解脫,能夠自在地運用慧力,證得法性,不再受到縛縛束縛,已經彻底超越生死輪迴,這就是第十個力量。

第九十法,自證知十足學不必再學。這十個法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是直接見到真相已足,不必再學習。

第二個是直接思惟和計算已足,不必再學習思惟和計算。

第三個是直接說話已足,不必再學習說話。

第四個是直接行動已足,不必再學習行動。

第五個是直接執行已足,不必再學習執行。

第六個是直接掌握方法已足,不必再學習方法。

第七個是直接專注已足,不必再學習專注。

第八個是直接定心已足,不必再學習定心。

第九個是直接幫助眾生已足,不必再學習幫助眾生。

第十個是直接擁有智慧已足,不必再學習智慧。

這是學習與實踐的一百個法則,每個法則都能夠深入理解,不偏不倚,不生疑惑,不失真理,具備智慧的觀念。

以上法則都是聽聞而來,經過深入理解之後,能夠得到淨化,如此便能實踐,並且在實踐的過程中,會產生好處和利益,這就是所謂的十種報法。這些法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好好學習理解。

舍利弗說完之後,眾人都感到非常感激和開心。


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