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苦樂品第二十九


(一)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現在有四種人出現於世。什麼是四種?有先苦後樂的人;有先樂後苦的人;有先苦後苦的人;有先樂後樂的人。


「什麼是先苦後樂的人?或者有人生在卑賤之家,或者是殺生業者、或者是工匠種姓、或者是邪道之家,以及其他貧困之家,衣食不足,這個人就生在那個家庭。但是這個人沒有邪見,他有這種見解:有布施,有受者,有今生和後世,有沙門婆羅門,有父母,世間有阿羅漢等趣入佛法的人,也有善惡的果報。如果他生在富裕之家,由於知道過去布施的功德報應,不會放逸。如果他再見到沒有衣食的家庭,知道這些人以前沒有布施功德,所以現在逢困頓。我現在也遭遇貧困,沒有衣食,都是因為以前不造福報,欺騙世人,行放逸之法,因此惡業報應,現在遭遇貧困,衣食不足。如果再見到沙門婆羅門修善法,他就懺悔改過,改變以前所做的;如果還有餘財,就與人分享。他身敗命終後,生善處天上;如果生人間,就會財富豐裕,無所缺乏。這就是先苦後樂的人。


「什麼是先樂後苦的人?有一種人生在豪門世族,或者是剎帝利種姓,或者是長者之家,或者是大姓門第,以及其他富貴之家,衣食富足,就生在那個家庭。但是這個人時常懷有邪見,與外道見解相應,他就有這種看法:沒有布施,沒有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的果報,也沒有父母,世間沒有阿羅漢,也沒有證果的人,也沒有善惡報應。他有這種邪見,如果再見到富貴之家,就會想:『這個人本來就有財富。』男人本來就是男人,女人本來就是女人,畜生本來就是畜生。不喜歡布施,不持守戒律。如果見到沙門婆羅門持戒,就起瞋恚心:『這個人是虛偽的,哪裡會有福報的應驗?』他身敗命終後,會生地獄;如果得為人,就生在貧困之家,沒有衣食,身體暴露,衣食不足。這就是先樂後苦的人。


「什麼是先苦後苦的人?有一種人生在貧賤之家,或者是殺生業者,或者是工匠種姓,或者是下劣之家,沒有衣食,這個人就生在那個家庭。但是這個人懷有邪見,與外道見解相應,他就有這種看法:沒有布施,沒有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的善惡報應,也沒有父母,世間沒有阿羅漢。不喜歡布施,不持守戒律。如果再見到沙門婆羅門,就起瞋恚心向聖賢;如果見到貧者,說他本來就是貧的;如果見到富者,說他本來就是富的;如果見到父親,說他本來就是父親,如果見到母親,說她本來就是母親。他如果身敗命終,就會生地獄;如果生人間,就非常貧困,衣食不足,這就是先苦後苦的人。


「什麼人是先樂後樂的呢?有一種人生在富裕之家,或者是剎帝利種姓,或者是婆羅門種姓,或者是國王之家,或者是長者之家,以及其他富有財寶的家庭,生在哪裡都不缺乏,他就生在這個家庭。然後這個人有正見,沒有邪見,他有這種看法:有布施,有受者,有今生來世,有沙門婆羅門,也有善惡報應,有父母,世間有阿羅漢。如果他再見到富有之家富裕豐盈,就會這樣想:『這個人過去布施所致。』如果再見到貧賤之家,就會想:『這是因為他們以前不布施所致。我現在可以隨時布施,不要再生在貧賤之家,而是常喜歡布施施予他人。』如果見到沙門、出家人,就隨時問候,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療,盡力施予。如果命終之後,就生天上的善處;如果為人,就生在富裕之家,富有財寶,這就是先樂後樂的人。」


那時,有一位比丘對世尊說:「我看這世間的眾生有的先苦後樂,有的先樂後苦,有的先苦後苦,有的先樂後樂。」


那時,世尊告訴那位比丘:「有這個因緣,使眾生有的先苦後樂,也有先樂後苦的眾生,也有先苦後苦的眾生,也有先樂後樂的眾生。」


比丘問佛:「再因什麼緣故先樂後苦?再因什麼緣故先苦後樂?再因什麼緣故先苦後苦?再因什麼緣故先樂後樂?」


世尊說:「比丘應該知道,如果人活一百歲,正好活十十年。如果壽終的是冬天、夏天、春天、秋天。再者,比丘!如果一百年中做諸功德,一百年中作諸惡業,懷邪見,他在不同時候,或者冬天受樂,夏天受苦。如果一百年中,功德具足,沒有缺失;如果一百年中,懷持邪見,作不善行,先受其罪,後受其福。如果少時作福,長時作罪;後生之時,少時受福,長時受罪。如果少時作罪,長時作罪,那個人後生之時先苦後苦。如果少時作諸功德,布施檀越,他後生先樂後樂。這就是,比丘!因此緣故有先苦後樂,也因此緣故有先樂後苦,也因此緣故有先苦後苦,也因此緣故有先樂後樂。」


比丘對佛說:「唯願世尊指引,若有眾生欲先樂後樂,應該布施,求此先樂後樂。」


世尊說:「正是,比丘!如你所言,若有眾生欲成就涅槃、阿羅漢果、乃至佛果,應當布施造福。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種人出現於世。什麼是四種?有身樂心不樂的人;有心樂身不樂的人;有身不樂心也不樂的人;有身樂心也樂的人。


「什麼是身樂心不樂的人?就是作福的凡夫,雖得到四種供養--衣、食、臥具、醫藥,無所缺乏,但還是免不了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免不了其他惡趣。這就是身樂心不樂的人。


「什麼是心樂身不樂的人?就是阿羅漢不作功德,所以在四種供養中不能自給自足,終究不能得到,但可以免去地獄、餓鬼、畜生道,就好像阿羅漢只譬喻比丘一樣。這就是心樂身不樂的人。


「什麼是身不樂心也不樂的人?就是凡夫不作功德,不能得到四種供養--衣、食、臥具、醫藥,還是免不了地獄、餓鬼、畜生道。這就是身不樂心也不樂的人。


「什麼是身樂心也樂的人?就是作功德的阿羅漢,在四種供養中一無所缺--衣、食、臥具、醫藥,也免去地獄、餓鬼、畜生道。所謂舍利弗比丘是。這就是,比丘!世間有這四種人。所以,比丘!應當求方便,應當像舍利弗比丘一樣。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現在當說四種梵天的福報。什麼是四種?如果有信的善男子、善女人,以前沒有建立伽藍,能在其中建立伽藍,這就是第一種梵天的福報。再者,信的善男子、善女人修繕舊寺院,這就是第二種得到梵天的福報。再者,信的善男子、善女人和合僧伽,這就是第三種得到梵天的福報。再者,當多陀阿伽度初轉法輪時,天、人勸請轉法輪,這就是第四種得到梵天的福報。這就是四種得到梵天的福報。」


那時,有位比丘問世尊:「梵天的福報到底有多少呢?」


世尊說:「你聽好了,我現在將為你說明。」


諸比丘回答說:「是的。」


世尊說:「揭帝河地東西七千由旬,南北二萬一千由旬,地形像輪子,其中的眾生所有功德,等同一轉輪聖王的功德。


「拘尸那地東西三萬二千由旬,地形像半月。比丘應知道,揭帝河地的人民,以及一轉輪聖王的功德,比那邊一個人的功德要多。


「再者,比丘!弗婁提地東西三萬六千由旬,地形方正,比揭帝河地和拘尸那地兩地的福報,還不如弗婁提地一個人的福報。


「比丘應該知道,鬱單越地東西四萬由旬,地形像滿月,比三個地方的人民福報,還不如鬱單越地一個人的福報。


「比丘應知,比四天下人民的福報,還不如四天王的功德;比四天下人民和四天王的福報,還不如三十三天的福報;比四天下、四天王、三十三天的福報,還不如帝釋一人的福報;比四天下、四天王、三十三天、帝釋的福報,還不如一個夜摩天的福報;比四天下到夜摩天的福報,還不如一個兜率天的福報;比四天下到兜率天的福報,還不如一個化樂天的福報;比四天下到化樂天的福報,還不如一個他化自在天的福報;比四天下到他化自在天的福報,還不如一個梵天王的福報。


「比丘應該知道,這就是梵天的福報。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想求福報,這就是數量。所以,比丘!如果想求梵天的福報,應該想方設法,修那些功德。如此,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眾生有四種食物,使眾生成長。什麼是四種呢?所謂麤食,大小不同;身食、意食、識食,這就是四種食物。


「什麼是麤食呢?麤食就是現在人間吃的各種入口之物。這就是麤食。


「什麼是身食呢?所謂身食是衣服、住所、花香、香火和香油,與婦女聚會,以及其他身體所樂事,這就是身食。


「什麼是意食呢?凡意念、思惟的事物,或者口說,或者身體接觸,以及所持的各種法,這就是意食。


「什麼是識食呢?所謂意識之所知,以梵天為首,乃至色界、無色界諸天,以識為食,這就是識食。


「這就是,比丘!有這四種食物,眾生依靠這四種食物,在生死中流轉,從今生至後生。所以,諸比丘!應該共同捨離這四種食物。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種辯才。什麼是四種?所謂義辯、法辯、詞辯、應辯。


「什麼是義辯?所謂義辯,就是能分辨他人所說的義理,無論是天、龍、鬼神所說的,都能分別其義,這叫義辯。


「什麼是法辯?如來所說十二部經,所謂契經、祇夜、本末、偈頌、因緣、決定、直說、偈讚、譬喻、平等、集returncode、未曾有,以及諸有為法、無為法,有漏法、無漏法,一切法的真實不可毀壞,所能總持說明的,這叫法辯。


「什麼是詞辯?以前眾生的長短言語,男言、女言、佛言、婆羅門言、天言、龍言、鬼神言,阿須倫言、迦留羅言、甄陀羅言,能隨其根性與之說法,這叫詞辯。


「什麼是應辯?當講法時,無有怯弱畏懼,能悅樂四眾,這叫應辯。


「我現在教誡你們,應該像摩訶拘絺羅一樣。之所以這麼說,因為拘絺羅有這四種辯才,能與四眾廣泛分別講說。我看現在眾人中,得四辯才,沒有能勝過拘絺羅。這四辯才,如來都有備,所以,應當想方設法修成四辯才。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事絕不能思量。什麼是四種呢?眾生不可思議;世界不可思議;龍界不可思議;佛的境界不可思議。之所以如此,不是從這裡能夠證得滅盡涅槃。


「何以眾生不可思議?這些眾生是從哪裡來的?將從哪裡去?又是從哪裡出生,從這裡最後將從哪裡出生?如此,眾生不可思議。


「何以世界不可思議呢?有邪見的人說:世界會毀滅,世界不會毀滅;世界有邊,世界無邊;這是命,這是身,不是命,不是身;是梵天創造的,是鬼神創造的世界嗎?」


那時,世尊說了這偈頌:


「梵天造人民,世間鬼所造,


或者眾鬼造,這話誰能定?


貪瞋所纏縛,三者俱平等,


心不得自在,世間遭災殃。」


「如此,比丘!世界不可思議。


「何以龍界不可思議呢?這雨水是從龍的口中掉下來的嗎?這不可思議,因為雨水不是從龍口中掉下來的。是從眼、耳、鼻中掉下來的嗎?這也不可思議,因為雨水不是從眼、耳、鼻中掉下來的,而是龍意念想的結果,如果想惡就下雨,如果想善就下雨,也是依其作為而下雨的。之所以如此,因為現在須彌山腹有一位天神,名叫大力,知道眾生心中所念,也能下雨,但是雨水不是從他的口、眼、耳、鼻中掉下來的,而是因他有神通力才能下雨。如此,比丘!龍的境界不可思議。


「何以佛的境界不可思議呢?如來的身體是父母所生的嗎?這也不可思議,因為如來的身體是清淨受胎,從天而來。是人所生的嗎?這也不可思議,因為有過人的行持。如來的身體是偉大的嗎?這也不可思議,因為如來的身體不是造作的,不是天能及的。如來的壽命短嗎?這也不可思議,因為如來有四神足。如來的壽命長嗎?這也不可思議,因為如來還示現在世間來去。如來的身體不可描繪,不能說長不能說短。聲音也不能描繪,如來的梵音是不可思議的。如來的智慧、辯才也不可思議,不是世間所能及的。如此,佛的境界不可思議。


「如此,比丘!這四事不是凡夫所能思議的。但是這四事沒有善根,也不能依此修行梵行、到達寂靜處、到達涅槃,只會令人發狂,心意錯亂,起種種疑惑。


「之所以這麼說,比丘應該知道,過去久遠,這舍衛城中有個凡夫,就想:『我要思量世界。』那時,他出了舍衛城,在一個蓮花池邊坐下,思量世界:『這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毀滅的?誰造了這世界?這些眾生是從哪裡來的?將從哪裡去?什麼時候生的?如果死後將往哪裡去?』當他思量時,看見池水中有四種軍隊進出。他又想:『我現在迷亂了,看見世間不存在的事物。』他回到舍衛城裡,在街道上說:『你們知道嗎,世間是不存在的,我看見了。』


「那時,許多人問他:『你怎麼說世間不存在,你看見了呢?』他回答眾人:『我剛才思量世界是從哪裡來的,就出了城到蓮花池邊,思量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誰造的,眾生是從哪裡來的,是誰生的,死後將往哪裡去?我正在思量,這時看見池中有四種軍隊進出,世間是不存在的,我看見了。』那時,許多人回答他:『你真是狂妄無知,池水中哪裡會有四種軍隊?在全世間的狂人中,你是最狂的!』


「所以,比丘!我了解這個道理,才告訴你們。因為這不是善根本的功德,不能修行梵行,也不能證得涅槃。思量這個只會讓人發狂,心意錯亂。但是比丘應該知道,那個人確實看見四種軍隊。之所以如此,因為從前天神與阿修羅爭戰,開戰時天神得勝,阿修羅不如對手,阿修羅就驚恐萬分,化成極細小的形態,從蓮花的根孔中逃走。佛的眼睛能夠看見凡人看不到的。


「所以,諸比丘!應該思量四聖諦,因為四聖諦是有意義、有邏輯的,能修行梵行,行沙門道,證得涅槃。所以,諸比丘!應該捨離世間之法,求方便思量四聖諦。諸比丘!你們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種神足。什麼是四種?自在三昧行神足;心三昧行神足;精進三昧行神足;誡三昧行神足。


「什麼是自在三昧行神足?所謂各種三昧,隨意所欲,心所喜樂,令身輕便,能隱形極細,這叫第一神足。


「什麼是心三昧行神足?所謂心知諸法,普遍十方,透過石壁,無所障礙,這叫心三昧行神足。


「什麼是精進三昧行神足?所謂這三昧無有懈怠,也無所畏懼,有勇猛心,這叫精進三昧行神足。


「什麼是誡三昧行神足?所謂各種三昧,知眾生心中所念,生時、滅時,都能了知。有貪心、無貪心,有瞋心、無瞋心,有癡心、無癡心,有疾心、無疾心,有亂心、無亂心,有小心、無小心,有大心、無大心,有量心、無量心,有定心、無定心,有解脫心、無解脫心,都能洞悉,這叫誡三昧行神足。


「如此,比丘!有這四神足,欲知一切眾生的心思,應修習這四神足。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種使人起愛的法門。比丘如果起愛,就是從這四種而起。什麼是四種?比丘因衣服而起愛;因化緣而起愛;因床席而起愛;因醫藥而起愛。這就是,比丘!有這四種使人起愛執著的法門。


「如果比丘執著衣服,我不說他是正確的。何以故?因為他沒有得到衣服就起瞋恚,生起執著想。如果比丘執著食物,我不說他是正確的。何以故?因為他沒有得到食物就起瞋恚,生起執著想。如果比丘執著床席,我不說他是正確的。何以故?因為他沒有得到床席就起瞋恚,生起執著想。如果比丘執著醫藥,我不說他是正確的。何以故?因為他沒有得到醫藥就起瞋恚,生起執著想。


「比丘應該知道,我現在將說明衣服的兩種狀況,應該親近和不應親近的。什麼是應親近?什麼是不應親近?如果得到衣服,非常執著衣服而起不善心,這是不應親近的;如果得到衣服而起善心不執著,這是應親近的。如果化緣時起不善心,這是不應親近的;如果化緣時起善心,這是應親近的。如果得到床席起不善心,這是不應親近的;如果得到床席起善心,這是應親近的。醫藥也是如此。


「所以,諸比丘!應該親近善法,捨離惡法。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使施主獲福無窮,得到甘露滅。」


那時,世尊說了這偈頌:


「衣服和飲食臥具,其中不要起愛,不會生諸世界。」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現在有四大河水從阿耨達池湧出。什麼是四條?即恆河、新頭羅河、婆拘羅河、尸毗耶河。其中,恆河從牛頭口向東流出,新頭羅河從獅子口向南流出,尸毗耶河從象口向西流出,婆拘羅河從馬口向北流出。那時,四大河水繞過阿耨達池之後,恆河入東海,新頭羅河入南海,婆拘羅河入西海,尸毗耶河入北海。


「那時,四大河入海之後,都失去原有名字,只稱為大海。這也是一樣,有四姓人。什麼是四姓?剎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等四種人,在如來面前剃度出家,穿三法衣,學習佛法,就失去原有姓氏,只稱釋迦牟尼的沙門弟子。之所以如此,因為如來的眾生就如同大海,四聖諦就像四大河,斷除結使,進入無畏涅槃城。


「所以,諸比丘!四姓人如果剃度出家,以堅固信心學習佛法,就應放棄本姓,自稱釋迦弟子。之所以如此,因為我現在就是釋迦族的人,從釋迦族中出家學道。比丘應知,如果要論出家人的意義,應該說是釋迦族的沙門。為什麼呢?因為我使他們從法生,從法成就。所以,比丘!應當想方設法,成為釋迦族的人。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〇)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種平等心。什麼是四種?慈、悲、喜、捨,以什麼緣故稱為梵堂?比丘應該知道,有一位名叫千的大梵天,無與倫比,無過於他的,統治千世界,那就是他的宮殿,所以名為梵堂。比丘!這四種梵堂具有力量,能觀察這千世界,所以名為梵堂。


「所以,諸比丘!如果有比丘欲超越欲界,證得無欲的地方,他就應該想方設法成就這四種梵堂。如此,諸比丘!應該這樣學習。」


那時,諸比丘聽了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