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白話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馬王品第四十五


(一)


聽聞這段經文:


有一次,佛陀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中,和五百大比丘一起。


那個城市裡有一個婆羅門,名叫摩醯提利,很擅長外道的經術,天文、地理無不精通,世間可以周旋的法門,都明白透徹。那個婆羅門有一個女兒,名叫意愛,極為聰慧,顏貌端正,世間難得一見。


當時,婆羅門的經書上說:「世上有兩種人非常難遇,真的不可思議。什麼兩種人呢?所謂的如來、真實、等正覺、轉輪聖王。」「若轉輪聖王出現在世間,就會有七種寶物自然出現。我現在有這個寶貴的女兒,相貌非常美妙,是所有玉女之中第一。現在世上沒有轉輪聖王出現,而我聽說:『清淨的王子名叫悉達,出家學道,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處,他若在家就能成為轉輪聖王;若出家學道,就能成佛。』我現在可以把這個女兒許配給那個沙門。」


當時,婆羅門就帶著這個女兒,來到世尊這裡,向佛陀說:「唯願沙門收下這個玉女。」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住手!住手!梵志!我不需要這個沉迷欲望的人。」


當時,婆羅門又再三向佛陀說:「沙門!收下這個玉女,在整個世界裡,這個女子無與倫比。」


佛陀告訴梵志:「我已經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已經出家,不再執著欲望。」


那時,有一位長老比丘站在如來的身後,為佛陀扇著扇子。這時,那位長老比丘對世尊說:「唯願如來收下這個女人,若如來不需要,請賜給我們使用。」


這時,世尊告訴那位長老比丘:「你迷惑不明,竟然在如來面前吐出這種惡言。你怎麼會對這個女人起執著念頭呢?因為女人有九種惡法。什麼九種呢?一是女人體臭不淨,二是女人惡口,三是女人無恆心,四是女人嫉妒,五是女人慳吝,六是女人喜歡外遊,七是女人多瞋恚,八是女人多妄言,九是女人言語輕躁。比丘們!女人就有這九種惡法和缺點。」


當時,世尊便說了這句偈頌:


「時常笑容,卻哭不休,

外表親近,內心非真。

應當求得善巧方便,

不要起惡念亂心猿。」


這時,那位長老比丘對世尊說:「女人雖有這九種惡法,但是我今日看這個女子毫無瑕疵。」


佛陀告訴那位比丘:「你現在愚昧無知,不相信如來神聖的言語嗎?我現在就說給你聽。很久以前,婆羅門城中有個商人名叫普富,帶著五百個商人出海採寶。但是那片大海旁邊有一個羅剎鬼所居住的地方,經常吃人。那時,海上刮起大風,把船隻吹到羅剎鬼的地盤去了。那時,羅剎鬼遠遠看見商人來了,非常歡喜,就隱藏了羅剎的形體,變成一個女人,相貌端正無比,對那些商人說:『歡迎!各位賢士!這個寶島之上,和天宮沒兩樣,有許多稀世珍寶,數千百種豐盛的飲食。另外還有許多沒有丈夫的漂亮女子,可以和我們一起歡愉。』


「比丘該知道,那些商人中,愚昧無知的,看見女人就起貪愛念頭。那時,普富商主就想:『這片大海中不是人住的地方,哪會有女人存在?這肯定是羅剎假扮的,不可疑惑。』這時,商主對那女人說:『住手!住手!姊妹們!我們不貪圖女色。』


「那時,每個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馬王在虛空中飛舞,作此告示:『誰要渡過這片大海的艱險,我可以背你飛過去。』比丘該知道,就在那時,那個商主爬上高樹,遠遠看見馬王,聽見他的聲音,非常歡喜興奮,忍不住就跑向馬王那裡。到了以後,對馬王說:『我們五百個商人被風吹到這危險的地方,想要渡海,請您渡我們過去。』那時,馬王對那個商人說:『你們都過來,我會把你們送到海邊。』


「那時,普富長者對眾商人說:『現在馬王就在附近,都過來跟隨他渡過海上的難關。』


「那時,眾人回答說:『住手!住手!大主!我們暫且在這裡自娛樂耍,我們在人世辛勤苦幹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快樂;珍奇寶物和玉女都在這裡齊全,我們就可以在這享受五欲。日後再慢慢積累財富,到時再一起渡難。』


當時,那位大商主對眾人說:「住手!住手!愚人們!這裡哪有什麼女人,大海之中怎麼可能有人居住的地方?」眾商人回答說:「且等一下!大主!我們不能捨此而去。」


那時,普富商主就說了這首偈頌:


「我等墮此艱難處,無男女可想像,

這裡全是羅剎種,漸將要吃我們。」


「假若你們不肯與我一同離去,各人自保命吧。我身、口、意所犯的過錯,都完全饒恕你們,不必介意。」


當時,眾商人與他說了這首別離的偈頌:


「與我問候那些,閻浮裡親友們,

我們在此歡樂,無法及時回家。」


那時,商主又以偈頌回答:


「你們確實遭難,迷惑不肯歸去,

如此不久全完,都將為鬼所食。」


說完這首偈頌後,他就拋棄眾人離去。走到馬王那裡,向他頭面禮足,然後就騎著馬王離開。那時,眾人遠遠看見他們的主人已經騎著馬王走了,有人喊叫,有人怨言。


那時,最大的羅剎首領,對其他羅剎說了這首偈頌:


「已落入師子口,要出去極為艱難,

何況進了我的渚,想出去更難矣。」


那時,羅剎首領就化身成一個極美豔的女人,又用兩手指胸,說:「若不吃你們,我就不算羅剎。」


那時,馬王就背著商主,將他送到海岸。剩下的五百個商人都遭受難題。


當時,婆羅門城中有個國王名叫梵摩達,治理人民。這時,羅剎追隨著那個大商主:「喂!失去我的丈夫!」那時,商人就回到家裡。這時,羅剎化身抱著一個男孩,來到梵摩達王那裡,對國王說:「世間有極大的災難,都該滅亡。」國王問他:「世間有什麼災難,全要滅亡呢?」羅剎對王說:「我丈夫無故拋棄我,我對丈夫沒有過錯。」那時,梵摩達王見這個女人極為漂亮,起了貪念,對女人說:「你的丈夫真無義氣,捨棄你而去。」於是梵摩達王派人召喚女人的丈夫說:「你真的拋棄這個好妻子嗎?」商人回答:「這是羅剎,不是女人!」羅剎女又對王說:「這個人無夫道,今天拋棄我,還罵我是羅剎。」王問他:「你真的不要她了嗎?我可以納她。」商人對王說:「這是羅剎,隨王聖意。」


那時,梵摩達王就把這個女人收入深宮,隨時接納,不讓她有怨言。這時,羅剎在非人時候吃掉王的食物,只剩骨頭,然後離開。


比丘當知!當時的商主,就是舍利弗比丘;當時的羅剎,就是現在這個女人;當時的梵摩達王,就是現在這位長老比丘;當時的馬王,就是現在我的身體;當時的五百商人,就是現在的五百比丘。用這個方便喻,你應知欲望是不淨,為什麼現在還會對她起貪念呢?」


那時,那位比丘即刻向佛陀頂禮,對世尊說:「唯願接受我的懺悔,寬恕我的重罪,從今以後不再犯了。」


那時,這位比丘聽了如來的教誨,就到清靜處修行自己,所以他勤修梵行,想修得無上梵行。這時,那位比丘就成為阿羅漢。


當時,諸比丘聽了佛陀的開示,都歡喜奉行。


(二)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釋翅闇婆梨果園,與五百大比丘一同在那裡。


那時,尊者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在那裡夏坐已畢,帶著五百比丘在人間教化,漸漸來到釋翅村。那時,新來的比丘和住持比丘彼此互相問候,聲音又高又大。那時,世尊聽見諸比丘的聲音高亢大聲,好像打碎木頭石頭一般,就對阿難說:「現在園中是誰發出這麼大的聲音?」


阿難回答佛言:「現在是舍利弗和目犍連帶著五百比丘來到這裡,新來的和住持的比丘彼此互問,所以發出這個聲音。」


佛告訴阿難:「你去叫舍利弗和目犍連他們比丘,不要留在這裡。」


那時,阿難聽從教誨,馬上去找舍利弗和目犍連比丘,對他們說:「世尊有教誨,趕快離開這裡,不要留在這。」


舍利弗回答說:「遵從教誨。」


那時,舍利弗和目犍連就帶著五百比丘出了那個園,越過道路走了。


那時,釋種村的人聽說舍利弗和目犍連比丘被世尊遣走,就去找舍利弗和目犍連,向他們頭面禮足,對舍利弗說:「各位賢者!你們要去什麼地方?」


舍利弗回答說:「我們被如來遣散,各自尋找安居之處。」


那時,釋種村的人對舍利弗說:「諸賢!請稍等,我們要去向如來懺悔。」


那時,釋種村的人就去拜訪世尊,向他頭面礼拜,旁邊坐下。對世尊說:「唯願世尊寬恕遠方來的比丘的過錯,並給予他們適時的教誨。其中有些比丘才剛學道,才來到佛法中,還沒見到尊容,都有後悔的心思。他們就像剛發芽的嫩苗沒有得到滋潤,就不能成長。現在這些比丘還沒見到如來就被遣散,怕會產生退悔之心。」


那時,梵天王知道如來心中所想,快如力士伸縮臂膀,從梵天下降,來到如來跟前,向他頭面頂禮,旁邊站立。那時,梵天王對世尊說:「唯願世尊寬恕遠方來的比丘所做的過錯,並給他們適時的教誨!其中或者有些比丘還沒究竟,就會起退悔之心。他們沒有看見如來的面容,就會心生退意,返回世俗。就像初生小犢失去母親,憂傷不吃飯。此事也一樣,新學的比丘若不得到見如來,就會遠離正法。」


那時,世尊就接受了釋種村民的勸諫,以及梵天王舉的小牛喻例。那時,世尊顧盼着,阿難就生起這個想法:「如來是接受人民和天神的勸誡。」那時,阿難就去找舍利弗和目犍連比丘,對他們說:「如來想與眾僧見面,人民和天神都陳述了這個理由。」


那時,舍利弗告訴諸比丘說:「你們各自收拾好衣鉢,一起去世尊那裡,如來已接受我們的懺悔了。」


那時,舍利弗、目犍連帶著五百比丘去拜訪世尊,向他頭面頂禮,坐在一旁。


那時,佛問舍利弗說:「我之前遣散眾僧,你認為這樣做如何呢?」


舍利弗說:「之前如來遣散眾僧,我就想:『如來喜歡清淨閒靜,獨處無為,不喜歡喧鬧,所以遣散聖眾吧。』」


佛告訴舍利弗說:「之後你又生起什麼想法?那時聖眾成為誰的負擔呢?」


舍利弗回答佛說:「当時就是我,世尊!我又生起這個想法:『我也應該去清靜獨處,不待在喧囂之中。』」


佛告訴舍利弗說:「不要這麼說,也不要生起這個想法,認為我要去清靜的地方。現在聖眾的負擔,不是靠舍利弗、目犍連比丘嗎?」


那時,世尊對大目犍連說:「我遣散眾僧,你有什麼想法呢?」


目犍連回答佛說:「如來遣散眾僧,我就生起這個想法:『如來想要獨處無為,所以遣散聖眾吧。』」


佛告訴目犍連:「之後你又生起什麼想法呢?」


目犍連回答佛說:「既然如來遣散聖眾,我們應該把他們重新收集起來,免得四散分離。」


佛告訴目犍連:「很好!目犍連!正如你所說,眾中標桿就是我和你兩人。從今以後,目犍連要教導新學比丘,使他們長夜永遠處在安穩之處,不要中途退轉,墮入生死。如果比丘具備九種法,就無法在現法中成長。什麼九種呢?與惡友為伍,不穩定地到處遊行,常有煩惱,喜歡積聚財富,貪著衣物器皿,意念虛妄不定,沒有慧明,不解義理,不隨時受教。目犍連!如果比丘具備這九種,就無法在現法中成長受用。


「如果比丘能具備九種法,就能有所成就。什麼九種呢?與善知識為伍,修正法不造惡業,常在獨處不喜歡人間,少病無苦,也不積聚財寶,不貪著衣物器皿,精進不懈意念不亂,聽到義理就理解不再疑惑,隨時聆聽法不生厭足。目犍連!如果比丘具備這九種法,在現法中就能獲益良多。所以,目犍連,你應該去勉勵比丘,使他們長夜得以證入無為。」


那時,世尊又說了這首偈頌:


「應常念自覺醒悟,不著於邪惡法,

所修行應正確無誤,能度脫生死艱難。

如此作就獲此果,如此作便得此福,

眾生流浪悠久,終止於老病死。

已作便不再習氣,更不再造惡業,

如此放逸之人,行於有漏道途。

若有時時勤奮心,常在眾生導首,

周遍教誡他人,便成就無漏聖者。

目犍連!應與眾比丘如此教誡,應如此學習。」


那時,世尊對諸比丘講述極妙法門,令他們歡喜喜悅。那時,諸比丘聽了法,在眾中有六十多人漏盡得解脫。


爾時,諸比丘聽了佛所開示,歡喜踐行。


(三)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如果有比丘依靠村落而住,善法就會消減,惡法就會增長。那個比丘應該這樣學習:『我現在住在村落中,惡法增長,善法漸減,心念不專一,不能盡除有漏,未能證得無為安隱之境。我所得到的衣被、飲食、床席臥具、治病醫藥,都是勞力才獲得的。』那個比丘應該這樣學習:『我現在住在這個村落中,惡法增長,善法消失,我也不是為了得到衣被、飲食、床席臥具、醫藥才來做沙門的!我所求願的,現在還沒有獲得果報。』那個比丘還是應該遠離村落而去。


「如果又有比丘依靠村落而住,善法增加,惡法消失,他得到的衣服、飲食、床席臥具,都是勤勞才獲得的;那個比丘應該這樣學習:『我現在依靠這個村落居住,善法增加,惡法消失,我所得到的供養,都是勤勞才獲得的。我並不是為了衣被才出家學道,修行梵行的。我學道所求的願望一定能成就,應該盡此生接受供養。』」


那時,世尊便說了這首偈頌:


「衣服和飲食,床鋪和安居處,

不應貪著想,也不应為此來人世。

不是為了衣被才出家學道,

所以學道者,必定成就所願。

比丘應隨時,在那村中盡壽命,

於那裡證得般涅槃,完成生命歸宿。

那時,如果那個比丘住在寧靜的村落,善法增加,惡法自然消失,他應該在那村落中盡此生命,不應遠遊他處。」


那時,阿難對世尊說:「如來不是常說『四大依靠食物才能存活,也依靠心念善法,諸善法依靠心念才生起』嗎? 那個比丘依靠村落勞力才獲得衣食,他如何能在那村落生起善法,而不遠遊呢?」


佛告訴阿難:「衣被、飲食、床席臥具、治病醫藥有三種情形:如果比丘只專注於四事供養,卻求不到想要的,那就是苦;如果比丘能生起知足之心,不生貪著,諸天、人民會為他感到歡喜。比丘應這樣學習,我之所以說這個義理,就是這個緣故。所以,阿難!比丘應該少欲知足。」


阿難聽了佛的開示,歡喜踐行。


(四)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婆羅園中。


那時,世尊到了食堂的時候,著衣持鉢,進入婆羅村乞食。那時,魔波旬就生起這個念頭:「現在這個沙門要進村乞食,我應該用妥當的方法教導村中的男女不給他食物。」於是魔波旬去告訴國境中的人不要給瞿曇沙門食物。


那時,世尊進村乞食,村民都不與如來交談,也沒有人前來供養,如來乞食一無所獲,只好回到村外。


這時,魔波旬來找如來,問佛:「沙門!你乞食一無所獲嗎?」


世尊說:「这是被你阻饒的緣故,我得不到食物,你也不久就會受報。魔!現在聽我說,在賢劫時代有一位名叫拘樓孫的如來、真實、等正覺、明行圓滿、善逝、解脫世間、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被稱為佛、眾生的保佑,出現在世間。那時,他也依靠這個村莊居住,有四十萬眾僧。那時,魔波旬就生起這個念頭:『我現在無法設法對這個沙門,終究沒有結果。』於是魔又想:『我現在應該命令婆羅村的人民,不要給沙門食物。』那時,聖眾著衣持鉢,進村乞食,結果諸比丘一無所獲,只好回到村外。


「那時,那位佛對諸比丘說了這樣的妙法:『觀察食物有九種:四種是人間食,五種是出世間食。什麼是四種人間食呢?一是咀嚼食,二是變樂食,三是念食,四是識食,這叫做世間的四種食物。什麼是五種出世食呢?一是禪食,二是誓願食,三是念食,四是八解脫食,五是喜食,這叫做五種食物。比丘們!應當專注於這九種食物,捨棄四種食,求取五種食的方便。比丘們!應這樣學習。』那時,諸比丘聽從佛的教誨,自我鍛鍊,成就五種食物。這樣,魔波旬無法得逞。


「這時,波旬就生起這個念頭:『我現在不能讓這個沙門得逞,那我就試圖從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方面下手。我應該住在村中,教導人民,使沙門眾得到豐富的供養,讓他們得到更多利益,讓比丘貪著利益,捨不得放下,再從眼、耳、鼻、舌、身、意方面得逞嗎?』


「這時,那位佛和聲聞們到了食堂的時候,著衣持鉢進村乞食。這時,婆羅門村的人民供養比丘衣被、飯食、床席臥具、治病藥物,不令有缺乏,都抓住僧伽梨布施。那時,那位佛對眾聲聞說了這樣的法要:『利益會使人墮落到惡趣,不能證得無為之境。比丘們!不要起貪著利益的心,應該念捨離;如果有比丘貪著利益,就無法成就五分法身,也無法具足戒德。


「所以,比丘們!沒有生起對利益的心,就要保持不生起;如果已經生起,就要趕快消滅掉。比丘們!應這樣學習。」 當時,魔波旬就隱身離開了。


爾時,諸比丘聽了佛的開示,歡喜奉行。


(五)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應當修行慈心,廣布慈心;以修行慈心,所有的瞋恚心都會自然消除。為什麼呢?比丘當知,古時有一個極為兇暴的鬼,坐在釋提桓因的座位上。那時,三十三天極為瞋恚:『為什麼這個鬼坐在我主的床上?』那時,諸天產生瞋恚心,那個鬼就開始變得端正優雅,相貌非常良好。後來,釋提桓因在普集講堂上坐着,與玉女歡聚。這時,有天子來到釋提桓因跟前,對帝釋說:『瞿翼當知,現在有一個惡鬼坐在您的座位上,三十三天都非常瞋恚,諸天產生瞋恚心,那個鬼就變得端正優美,相貌勝過往常。』這時,釋提桓因就想:『這個鬼一定很神奇。』


「這時,釋提桓因來到那個鬼跟前,相距不遠,自報姓名:『我是釋提桓因,諸天的主宰。』就在釋提桓因報上名號的時候,那個惡鬼變成醜陋的形相,極為可怖,那個惡鬼當時就消滅了。比丘當以此方便,知道修行不放下慈心,功德就是這樣。


「再者,比丘當知!我過去七歲時就常修慈心,歷經七成劫、劫毀滅時,不曾輪迴生死,劫欲破壞時就生於光音天,劫欲成就時就生無想天或梵天,統領諸天,統管十千世界,又化身為釋提桓因三十七次,也無數次化身為轉輪聖王。比丘當知,以此方便,知修慈心的功德就是這樣。


「再者,修行慈心的人,身壞命終時就生梵天,遠離三惡道,免受八難。再者,修慈心的人,生於中央國土。再者,修慈心者,相貌端正,諸根完備,形體健全。再者,修慈心的人,親自見到如來,侍奉諸佛,不喜歡在家,想要出家學道的,就會穿三法衣,剃度鬚髮,修習沙門法,修習無上梵行。


「比丘當知,就像金剛,人吃下去也消化不了,最終還是會排出體外。修慈心的人也一樣,若有佛出世,就會跟隨佛道,修習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成,作已辦畢,不再受後有,實相如此。」


當時,尊者阿難問佛:「世尊!如果佛不出世的話,那些善男子不樂在家的,將往何處而去?」


佛告訴阿難:「如果我不出世的話,善男子不喜家生活,就會剃度鬚髮,在清靜處自我修行,就能在那裡漏盡成就無漏。」


那時,阿難問佛:「世尊!他們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將往何處而去?」


佛告訴阿難:「如你所說,我一直講述三乘之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都會說三乘之法。阿難當知,或者有這樣的時候,眾生的相貌壽命漸漸減少,形體瘦弱,不再威嚴,多瞋恚嫉妒、惱癡、詐偽、迷惑,所作所為不真實。或者有些根性利敏的,彼此爭論不休,打官司;或者用拳頭、磚頭、刀棒互相傷害。那時,眾生拿起草就能當刀劍,斷送性命。其中修慈心的眾生沒有瞋恚,見到這種變異都懷著恐懼,紛紛逃離這惡境,進山野中,自然剃度,穿三法衣,修習無上梵行,自我鍛鍊,漏盡心得解脫,進入無漏境地,互相對著說:『我們已勝過怨家。』阿難當知,這就是最勝者。」


這時,阿難又問佛:「這些人屬於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之中哪一個?」


佛告訴阿難:「這些人應該屬於辟支佛乘。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依靠修行諸功德、眾多善法,修習清淨四諦,分別諸法。修善法就是修慈心。為什麼呢?因為踐行仁慈行,功德非常巨大。我過去也以慈仁之心降伏魔軍,在樹下成道,所以知道慈心最為第一,是最勝法門。阿難當知,所以名為最勝。修慈心者,功德不可估量,應當求取方便,修習慈心。阿難!應這樣學習。」


那時,阿難聽了佛的開示,歡喜奉行。


(六)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清晨從靜室起床,來到世尊跟前,頭面禮足,坐在一旁。那時,佛對舍利弗說:「你現在諸根清淨,相貌與常人不同,你現在修行的是什麼三昧?」


舍利弗回答佛說:「沒錯,世尊!我經常修習空三昧。」


佛告訴舍利弗:「很好!很好!舍利弗!你能修習空三昧。為什麼呢?修習空三昧是最第一的,如果有比丘修習空三昧,不計我、人、壽命,也不見有眾生;也不再見各種行為的前後次第,不再見行的根本;已無行為,也就不再受後有;已無後有,也就不再受樂苦的報應。


「舍利弗當知,我過去未成佛前,坐在菩提樹下,就產生這個念頭:『這些眾生為何無法了脫,輪迴生死不得解脫呢?』 當時我又想:『如果沒有空三昧,就會輪迴生死,不能究竟解脫。如果有空三昧,只是眾生未能修行,讓眾生起貪執念頭,因而產生世間妄想,就會受後有的果報。若得空三昧,也無所求,就能得無願三昧;以無願三昧,不求此生彼生,一無所念,行者就能得無想三昧樂住。眾生之所以輪迴生死,都是因為未能得三昧。』觀察諸法之後,我就證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就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那時因得空三昧,在菩提樹下觀看七日七夜,目不曾眨。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是諸三昧中最第一,是三昧之王。所以,舍利弗!你應當設法修習空三昧。舍利弗!應這樣學習。」


那時,舍利弗聽了佛的開示,歡喜奉行。


(七)


聽聞這樣的事:


有一次,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與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同在。


那時,羅閱城中有一位長者名叫尸利掘,非常富有,金銀珍寶、車馬甚多,不可勝計;但是他輕視佛法,只事奉外道尼乾子。國王和大臣都知道這件事。當時,外道梵志和尼乾子,在家的和出家的都自我抹黑,說有我,說有我所,和其他六師外道都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現在沙門喬達摩似乎無所不知,有一切智,但是我們得不到供養,現在這個沙門得到很多供養,我們應該設法不讓他得到供養。我們應該去尸利掘長者家教導他,使他設法阻止。」


於是外道梵志和尼乾子以及六師去了尸利掘長者家,對長者說:「大家應該知道,你是梵天所生,是梵天的兒子,我們都很尊重你。你現在可以去沙門喬達摩那裡,替我們求情,請他和比丘們來你家中的祠堂,在屋內挖個大火坑,燃起旺盛的火,所有飯食都注入毒藥,請他們來吃。如果沙門喬達摩真的無所不知,有一切智,就不會接受邀請;如果他沒有一切智,就會接受邀請,他和弟子都會被火燒死,天人才能安寧,不會受火災的害。」


這時,尸利掘默然照作,就出城去拜訪世尊,頭面禮拜,心中持著毒計,對如來說:「唯願世尊和比丘僧接受我的邀請。」


那時,世尊知道他心中所想,默然地接受了邀請。尸利掘見如來默然受請,就從座位上起來,再次頭面禮拜,然後退下。他心想:「我照六師的話去做,沙門卻不知我心中所想,必定會被大火燒死。」於是尸利掘回家吩咐挖大火坑,燃起熊熊大火,又吩咐准備種種飯食,都注入毒藥,又在門外挖個大火坑,燃起大火,在火上設置毒藥的床席,都說:「時辰到了。」


這時,世尊知道時辰已到,便穿上衣服,持鉢,帶領比丘眾,前後環繞圍住,往那個家走去。世尊又教導比丘們:「大家不可以在我之前走,也不可以在我之前坐,更不可以在我之前吃飯。」


這時,羅閱城中的人民聽說尸利掘挖了大火坑,又準備毒食要請佛和比丘們去,四眾的人都哭泣著:「這不是要害佛和比丘們嗎?」也有人來找世尊,頭面禮拜,對佛說:「願世尊不要去那個長者家,他挖了大火坑,還準備了毒食。」


佛告訴他們:「大家不要懷著恐懼,如來絕不會被他人所害。就算整個閻浮提都起火燒到梵天,也不能燒傷我,何況這小小火坑要害如來,是絕無可能的。居士當知,我沒有害心。」


那時,世尊帶領比丘僧前後環繞,進入羅閱城,來到長者家。世尊告訴諸比丘:「你們不要先進長者家,也不要先吃飯,要等我吃了,你們才能吃。」


當世尊剛踏入門檻,火坑自然變成清涼池塘,中间長滿花華,還長出蓮花,大如車輪,莖是七寶造的,還長出其他蓮花,蜜蜂在其中嬉戲。這時,帝釋、梵天王、四大天王、乾闥婆、阿須倫,以及諸夜叉、鬼神等,見火坑變出蓮花,都稱讚不已!异聲同音,都說:「這確是如來最殊勝!」


那時,長者家中有許多外道異類都在那裡。優婆塞、優婆夷見如來的變化,都歡欣鼓舞,喜不自勝。外道異類見了如來的變化,都非常憂愁。空中諸天尊神都向如來灑下不同的天花。


那時,世尊腳離地四寸,進入長者家。世尊腳落之處都長出蓮花,大如車輪。世尊右轉告訴諸比丘:「你們都踏著這些蓮花進入長者家。」那時,聲聞們都踏蓮花進入長者家。


那時,世尊說起古時的譬喻:「我過去來,供養無量諸佛,侍奉禮敬,從未失去聖心,持誠發願,使這些座位牢固不移。」


世尊告訴諸比丘:「我現在教導你們,先用手探試座位,然後再坐下,這是我的教誨。」於是,世尊和諸比丘都就座,他們的座位下也長出蓮花,極為芬芳。


這時,尸利掘見如來的這些變化,就生起這個念頭:「我被外道所誤導,失去做人的品行,永失天路。我的心意驚醒過來,如同喝下雜毒,必定會墮入三惡道。如來的出世真是難得。」他醒悟過來,當下泣不成聲,頭面頂禮,對佛言:「唯願如來聽我懺悔,改過修來。我知道有罪,辜負了如來。唯願世尊接受我的懺悔,我不再重犯。」


佛告訴他:「長者!改過修來的本心,能使你自己知道辜負了如來。聖賢的法門廣大無邊,允許你改過,隨法放下,我現在接受你的懺悔,將來不要再犯。」 如此三次。


這時,阿闍世王聽說尸利掘長者挖了大火坑,準備毒食要害如來,他一聽大怒,對群臣說:「要把閻浮提國境內所有叫尸利掘的人都滅絕!」他又想起如來的功德,悲泣不已,摘下天冠,對群臣說:「我現在又有什麼用?竟然讓如來被火燒,比丘們也要被燒,你們快去長者家看看如來怎麼樣了。」


那時,耆婆伽王子對阿闍世王說:「大王!不要愁憂,也不要生惡念。因為如來絕不會被他人所害。今天尸利掘長者將成為如來的弟子。希望大王去看看如來的變化。」


這時,阿闍世聽了耆婆伽的勸說,就騎著大白象,很快來到尸利掘長者家,下了象直接進了長者家。那時,外面門口聚集了八萬四千人。阿闍世王看見那些蓮花大如車輪,歡喜不已,不禁踴躍歡欣,說:「願如來永遠勝過眾魔!」他對耆婆伽王子說:「很好!耆婆伽!你确实相信如來的厲害。」這時,阿闍世王來到世尊跟前,頭面頂禮,坐在一旁。他見如來口中發光,也看見如來的相貌殊特,非常歡喜,不禁欣慰。


那時,尸利掘長者對世尊說:「我準備的食物都有毒,唯願世尊暫停一下,我重新準備餐食。這樣做是為了免得如來的身體受損。」


佛告訴長者:「如來和弟子都不會被他人所害,長者準備好的食物就隨時奉上吧。」


於是長者親自盛飯,準備各種餐食。


那時,世尊說了這首偈頌:


「至誠佛法眾,毒害全無餘,

諸佛絕無毒,至誠佛無毒。


至誠佛法眾,毒害全無餘,


諸佛絕無毒,至誠法無毒。


至誠佛法眾,毒害全無餘,

諸佛絕無毒,至誠僧無毒。


貪欲瞋恚毒,世間有三毒,

如來永無毒,至誠佛無毒。


貪欲瞋恚毒,三世間有毒,

如來法無毒,至誠法無毒。


貪欲瞋恚毒,世間有三毒,

如來僧無毒,至誠僧無毒。」


世尊說完這首偈頌後,就食下原本的毒食。世尊告訴諸比丘:「你們都不要先吃,要等我吃後,你們才能吃。」


那時,長者親自盛飯,準備各種飲食,供養佛和比丘僧。當尸利掘長者見如來吃完了,收起鉢盂,又拿了個小座墊,坐在如來前。那時,世尊與長者及八萬四千眾,講述甚深的法要,所謂的法要就是:布施法要、持戒法要、生天法要,教導不要貪著欲望,淫欲是大患,應該要出離為樂。如來觀察長者和八萬四千眾的心意,令他們開解無餘塵埃,世尊常說的苦、集、滅、道四諦,一一與八萬四千眾廣說分別。


那時,眾人當座即斷盡塵垢,得法眼淨,猶如新衣易染上色彩。當時,凡夫也都於座上,見到道跡、見到法、分別諸法、斷除疑惑、得無所畏,不再事奉其他師父,自歸依佛、法、僧,受五戒。


那時,尸利掘長者自知證得道跡,向佛陀說:「我寧願供養如來毒食,獲得大果報,也不願供養外道異類的甘露,招致罪業。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今天用毒食供養佛和比丘僧,在現法中得到這個證驗。我長久以來被這些外道迷惑,產生這種心念害如來,凡事奉外道異類的,都墮落邊緣。」


佛告訴長者:「正如你所說,完全是被別人迷惑了。」


那時,尸利掘對佛說:「從今以後,我不再信奉這些外道,也不接受四眾在家人的供養。」


佛告訴長者:「不要這麼說。為什麼呢?你現在依然供養這些外道,施捨給眾生,其福難以計量,何況是人呢?如果外道問你:『尸利掘是誰的弟子?』你要怎麼回答呢?」


那時,尸利掘從座位起身,雙膝跪地,合十對世尊說:「勇猛解脫,我今得此人身,是第七聖仙,是釋迦文佛的弟子。」


世尊說:「很好!長者!你能說出這麼殊勝的讚歎。」


那時,世尊又對長者說了甚深法要,當下就說了這首偈頌:


「祭祀以火為至上,詩書頌讚為最妙,

人中以王為尊貴,眾川以海為宗源,

星辰以月為明亮,光明以日為高尚。

上下四方諸形類,諸天與世間萬物,

佛陀為最無上第一,求福應當供養三寶。」


世尊說完這首偈頌後,從座位起身。


那時,尸利掘和所有聽眾聽了佛的開示,歡喜欣然踐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