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白話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卷上



長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卷上


有一次,佛在鷂山中,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起。摩竭國王阿闍世欲伐越祇國,因為他們人口繁盛,富有珍寶,但不向他歸順。國中有一位賢者,名為雨舍公,他答應了王的命令。王讓雨舍公前往見佛,問候佛並且傳達他的問候,並詢問佛的消息,身體平安是否有飲食。

雨舍公隨即帶著五百輛車、兩千匹馬和兩千名步兵,前往王舍國的佛所。他到達佛處後,跪在佛的腳下,佛與機使坐著,問他從哪裡來。雨舍公回答說,他是王的使者,前來問候佛並且傳達他的問候,詢問佛的消息,身體平安是否有飲食。佛問及王和國民的安危,穀糴是否豐收,雨舍公回答說,因為佛的恩典,國家和人民都很平安,穀糴也很豐收。佛又問及雨舍公的行程是否平安,他回答說,因為佛的庇佑,行程都很平安。

雨舍公問佛:「王欲伐越祇國,能否獲勝?」


佛回答說:「越祇國的人民持有七種法,王不能獲勝,若不持有這七種法則可勝。」


佛說:「我曾經到過越祇國,那裡有一個急疾的神舍,我留在那裡為他治療。越祇國的諸位長老來見我,告訴我說:『阿闍世王欲來伐我們的國家,我們已經做好了自衛的準備。』」


佛告訴諸長老:「不要擔心,如果你們持有這七種法,阿闍世王來了也打不敗你們。」


雨舍問佛:「這七種法是什麼?」


佛坐下,阿難從後面為他扇風。佛問阿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經常聚會討論政治事務,並且做好了自衛準備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經常聚會討論政治事務,並且做好了自衛準備。」


佛說:「那樣的話,他們的國家就不會衰落。你聽說過越祇國的君臣常和,忠臣良將互相承載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的君臣常和,忠臣良將互相承載。」


佛問:「你聽說過越祇國人民奉法相率,不貪不求,不敢犯法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奉法相率,不貪不求,不敢犯法。」


佛問:「你聽說過越祇國禮貌儀式嚴謹,男女有別,年長者彼此尊重,年輕者彼此服從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的禮貌儀式嚴謹,男女有別,年長者彼此尊重,年輕者彼此服從。」


佛問阿難:「你聽說過越祇國的人民對父母孝順,尊重老師長,接受教育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對父母孝順,尊重老師長,接受教育。」


佛問:「你聽說過越祇國承襲天地,尊重社稷,按照四季奉行禮儀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承襲天地,尊重社稷,按照四季奉行禮儀。」


佛問:「你聽說過越祇國尊重道德,供養沙門應真和方遠等人的衣服、食物和藥物嗎?」


阿難回答說:「我聽說過他們尊重道德,供養沙門應真和方遠等人的衣服、食物和藥物。」


佛說:「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實踐這七種法,就難以垮臺。」


雨舍公說:「就算越祇國只實踐其中一種法,也難以攻打,更何況是七種法呢?」雨舍公說:「國家事務復雜,我想我還是回去請辭吧。」佛說:「你應該知道時候的重要性!」然後佛起身向他們鞠躬,然後離開了。


佛召喚阿難,命他前往鷂山,邀請所有比丘僧一同聚集在講堂裡。阿難接受了命令,前往鷂山,命令所有比丘僧前來。所有比丘僧都向佛行禮,佛帶領他們進入講堂,就座後,告訴他們應該遵守七種戒法:

1.比丘應該相聚在一起誦經,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2.在衣纏被縟上,上下相承,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3.在誦經或打坐時,比丘不應該想家中的親人,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4.在山林中或地下室中,比丘應該思考五蘊的滅盡,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5.年輕比丘應該先向長老比丘請教,並且敬畏承認,不要厭煩聽教,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6.比丘應該敬畏戒律,心存敬重,並持續遵守,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7.比丘應該遵守250條戒律,這樣可以得到阿羅漢道,欲來學習的人不應該被拒絕,入門者應該相互承認,所有的衣物、食物和飲料都應該共用,瘦弱者應該互相照顧。如果比丘遵守這七種法,那麼法就可以長久存在。


佛還說了另外七種法:

1.比丘不應該貪睡,也不應該想其他事情,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2.比丘應該樂意守清淨,不喜歡過分行動,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3.比丘應該樂意與其他賢者共同坐在一起,忍耐委屈,避免爭吵,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4.比丘不應該責備那些不尊重他們的人,也不應該為了說經而期待別人的恩惠,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5.即使已經小有所成,比丘也不應該驕傲自滿,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6.比丘不應該被情慾所困擾,心中不應該想著其他事情,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7.比丘不應該渴望物質財富,應該常常喜歡隱居,把草墊作為床鋪,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佛又說了另外七種法:

1.如果有人得到了好處,不應該對他產生仇恨之心,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2.比丘應該有羞恥心,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3.比丘應該持續遵守經戒,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4.比丘在起身時不應該忘記經法,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5.比丘在起身時不應該抱怨疲勞,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6.比丘在起身時應該明白經法,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7.學習閱讀經文時應該深入理解其中深層含義。如果比丘遵守這七種法,那麼法就可以長久存在。


佛還說了另外七種法:

1.佛在世時,比丘應該把佛作為老師,恭敬地聽從佛所講的戒律,持續遵守佛的戒法,不應該忘記師恩,遵守師律,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2.比丘不應該走入邪路,在佛法約束下行走,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3.比丘應該尊重其他比丘僧,接受他們的教誨和戒律,並且應該樂意承認,不會感到厭煩,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4.比丘應該重視持守戒律和忍耐的能力,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5.比丘在遵守經戒時,心中不應該有貪愛之心,應該經常想到生命的無常,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6.比丘在白天不應該貪戀美食,在夜晚不應該貪戀好床,這樣法可以長久存在。

7.比丘應該時刻思考紛擾的世界,不應該被邪念和惡念所牽引,當邪念來襲時,應該自我戒律,保持清明的心智,不應該被世俗愚人的心所迷惑。如果比丘遵守這七種法,那麼法就可以長久存在。


比丘們又說:「請受教。」


1.比丘們應該像愚人珍視寶藏一樣珍視經典,將經典當作父母般的存在,並且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因為父母只能活到一世,而經典可以指導人們無數世,讓人得到解脫之道。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2.比丘們不應該貪戀美食和口感,不能過多進食,過多容易導致生病,過少又容易飢餓。應該吃得適量,不應該將食物當作享樂之物。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3.比丘們應該將自己的身體視作如同土地一般,每天都應該有死亡的憂慮,並且不應該過於迷戀生死之間的事情。在生之中,人們會有很多的憂慮,比如對父母、兄弟、妻子、親戚、奴僕、知識、畜生和田宅的憂慮,這些都是愚昧之人的憂慮。比丘們應該拋開這些憂慮,將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視為與土地相似的東西,以獨立的姿態行走於世間。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4.比丘們應該勤修精進,保持身、口、意三方面的純淨,避免犯錯,這樣就不難獲得解脫之道。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5.比丘們應該畏懼內心的邪念,不聽從六種情感的誘惑,抑制情慾、怒氣和愚昧的行為,保持行為的純淨,這樣就不會走上邪路。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6.比丘們應該在眾人中保持端莊,不會因為羞恥而違背自己的信仰,因為內心是純淨的,所以不會感到恐懼和畏懼。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7.比丘們應該尊重自己,不要過於驕傲自滿,應該向智者學習經典和戒律,向愚者傳授經典和戒律。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以上就是比丘們應該遵守的七個法則。


比丘們常常應該唸經,拋棄貪婪和淫慾的思想,時刻思考度世之道,反省自己的身體。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比丘們應該經常持佛所說的經典,將其放在心中,並且保持內心的純淨,摒棄惡念,接受善念,就像將髒衣服用淨灰浸洗多次,最終會變得乾淨一樣。比丘們應該唸佛的經文,並且遵守戒律,去除邪念,接受正念,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比丘們應該與自己的內心進行鬥爭,不應該隨意聽從自己的心意,抑制情慾、怒氣和愚昧的行為,終日自我戒律,不隨心意行事,就像士兵在戰場上,健康的人會加入最前線,很難再回來,如果想後悔就會羞愧,所以比丘們應該有端正的心態,在其他人面前不落後,爭取先得道,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比丘們應該瞭解自己在修行法路上的深淺,對自己的修行有熟練和初學者的區別,應該讀《勝樂經》,不怕痛苦、不挑食、不挑床位,用法則來激勵自己,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比丘們應該尊重同學,將同學視為兄弟,保持內外的端正,外表行為的過失和內心的過失都應該思考。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比丘們應該坐下來思考,人的九個孔都會散發出惡臭,其中一個孔是內臟,其他八個孔都會排出不潔之物;飢餓、飽食、冷熱,都是極大的痛苦,身體很難得到舒適,都不乾淨;心中的不潔會影響外表,就像鼻子散發出冷熱的氣息,心裡不會感到愉快,有惡臭的氣息也不會讓人感到喜歡或討厭。比丘們應該保持內外的端正,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看待世上的人,帝王也會死亡,無論貧富貴賤,都會死去,死亡是生命的共同之路,就像做夢一樣,人們可能會夢見美麗的房子、園林和奢侈的快樂,但醒來後就會發現這些都不存在。比丘們應該牢記這七個法則,不要失憶,如果比丘們能遵守這個法則,法則就會長久存在。


比丘還有另外七個法,他們應該對天下和佛有慈悲之心,無論如何不要回敬人的罵罵咧咧,也不要生怨恨之心,心中常懷慈悲之心,就像看著被囚禁的犯人一樣。人在世間,也要常常以慈愛之心互相關懷,比丘即使被人罵也不會生氣,遇到好事也不會沾沾自喜,這樣可以無憂無慮。因此,比丘不會與世人爭執,就像奶牛吃草,產奶產出酪,酪再變成酥,酥就變成醍醐一樣,比丘的心應該像醍醐一樣,奉行佛教戒律,才能長久地修行。比丘要注意語言不要妄言傷人,舌頭要端正,如果沒有端正的舌頭,就不能走上修行之路。比丘要保持純潔之心,不要沉迷於淫慾之中,有淫慾之心的人就不能成為阿羅漢。如果夜間有淫慾的衝動,就要想想女人的不潔之處,這樣淫慾之心便會消失。當生起仇恨之心時,要想到生命短暫,這樣仇恨之心也會消失,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如果有人邀請比丘進食,其他人不應該想到:“為什麼只有他被邀請,我沒有被邀請?”比丘應該想到病人需要醫治,如果有人為病人帶來藥物,其他人也不應該想到:“為什麼只有他得到藥物,我沒有得到?”比丘們要謹守戒律,如果不瞭解戒律,就要向知道戒律的比丘請教。比丘們要常常唸佛、唸經、念僧,不斷傳承下去。如果在衣服上有蝨子,比丘們要以慈悲之心對待,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看到死人時,不應該哀哭,因為死者已經去世,家人朋友也不知道佛教的道路,只有比丘修得了道,才能知道死者的靈魂去向。唸佛經和學佛教,就像數十個人持弓箭不斷地射擊目標,前面的人射中了,後面的人也要不斷嘗試,直到自己也射中為止。比丘們要常常讀經、思考經義,清信的男女也要遵守這七個法則,一共四十九條,這樣才能長久地修行,就像小溪流入大河,大河流入江河,江河流入大海,比丘的修行也應該像水流入大海一樣,不斷向前,直到成為阿羅漢。


佛從王舍國開始,呼喚阿難說:「去到巴隣。」阿難回答:「好的。」就從摩竭國出發,但還沒到達巴隣時,經過了為羅致。


佛到了呼比丘僧的地方,告訴他們:「世間有四種痛苦,只有佛知道,人們不知道。因為人們不知道這四種痛苦,所以生死不止,沒有休息的時候。這四種痛苦是什麼?生的痛苦、老的痛苦、生病的痛苦和死亡的痛苦。因為人們不認為這四種痛苦是重要的,所以他們強忍著不去想,就這樣生死不斷,沒有休息的時候。佛為了讓人們知道這四種痛苦,所以出來宣揚。即使有父母、妻子和孩子,也必須要分離,彼此憂慮、思念、哭泣不止。所有的惡事在眼前,因此佛出經,告訴人們要離開這四種痛苦,執行八戒,這樣身心才能得到解脫。」


佛再說:「首先,要聽佛的話。其次,要遠離追求欲望,要不貪不爭。第三,不要說謊、花言巧語、挑撥離間、說惡言。第四,不得殺人、偷盜、犯罪、侵犯女性。第五,不要嫉妒、憤怒、痴愚。第六,要坐下來思考這四種痛苦,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上面。第七,要意識到身體的不潔淨。第八,要意識到生死,身體將變成土壤。無論佛離開或者回來,都要想著這四種痛苦,並遵守八戒,要深思佛經的深層含義。諸比丘啊!如果你思念著父母、妻子和孩子,思念世間的生活,就無法得到解脫。如果你喜愛世間的事物,就無法喜愛道,因為道從心開始,只有心正的人才能得到道,心微小的人只能上天堂,明理的人才能成為人類,否則就會落入地獄、畜生、餓鬼的道路。佛是為了正化生死道路而來,諸比丘們應該思考這些。」


佛從羅致聚開始,呼喚阿難說:「去到巴隣聚。」阿難回答:「好的。」就跟隨佛去了。當時比丘僧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佛到了巴隣聚,在樹下坐著。巴隣聚的鬼神就前往告訴逝心理家,他們都拿著持𣯾𣰆的和燈火前來,在佛面前作禮,然後坐在一旁。


佛告訴逝心理家:「人在世間,如果貪婪自私,就會有五種惡果。這五種惡是什麼?首先,財產會逐漸減少。其次,不明白自己的意義。第三,沒有受到眾人的尊重,在死亡時會後悔。第四,會有醜名惡聲,聞名天下。第五,死後會進入地獄的三大惡道。如果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貪婪自私,就會有五種善果。這五種善是什麼?首先,財富會逐漸增加。其次,會有道德修養。第三,受到眾人的尊重,在死亡時不會有悔恨。第四,會有好名聲,聞名天下。第五,死後會進入福德之地。控制貪婪自私,就會有這五種善果,請你們自行思惟。」佛講完這個經文,逝心理家們都感到歡喜,作了禮之後離開了。


佛移動到阿衛聚,坐在一棵樹下,用道眼看到上方的諸天,並讓賢善神守護此地。佛從宴坐起,離開了阿衛聚,到了另一個地方坐下。賢者阿難正要跟隨佛起身,佛問他:「誰建造了這個巴隣聚,起城池呢?」阿難回答說:「摩竭大臣雨舍公,建造了這個城池,是為了防止越祇的入侵。」


佛說:「好啊,阿難!雨舍公真是賢明,知道要建造這個城池。我看到忉利天上的諸神,共同守護這片土地,如果這個土地被天上的神靈所保護,那麼這個地方必定安全而且富貴。而且這個地方是天之中心。主管這個四分野的天,名為仁意,仁意所守護的國家長久而且勝利,必定會有許多聖賢智者,其他國家無法比擬,也沒有人能夠破壞。如果這個巴隣城要被破壞,就要用三件事情:一是大火,二是大水,三是內外勾結。」


大臣雨舍聽聞佛和比丘們從摩竭國轉移來到這裡,便乘坐五百輛王威嚴的車子,到巴隣聚找佛,前面為佛作禮,然後坐在一旁,問佛說:「明天是否可以和諸比丘一起在我的家裡吃小食?」佛沉默不答。雨舍公說這句話三次,佛最後默然地回答:「好的。」雨舍公就離開了,回到家裡,為佛和比丘們準備了床鋪、燈火和飯食器具。


隔天,雨舍公來請佛,佛和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一起前往。飯食結束後,佛就發願禱告說:「如果有人能夠證得道,就不要樂於當官,即使現在不能離開官職,如果現在飯食佛和比丘,那麼他日就能脫離官職。世間有明白人,他們會飯食有德慧的道人,道人發願,不會捨棄當官,如果想當官就不能有貪心、殘忍、進取心、享樂心、勸誘心,只有去掉這五種心思的人才能當官,死後也能減少地獄罪。雨舍公,你應該自己思考。」公答應說:「好的,我會學習。」佛和比丘們就離開了。佛走出城門,公便跟在佛後面,看著佛走出哪個城門,想要把那個城門命名為佛城門;還有那條小溪水,也命名為佛溪。


佛到達江邊時,許多人民都想要過河,有些人坐輪船、小船,有些人甚至是用竹筏渡河。佛坐下來思考:「當我還沒成為佛時,我曾經乘坐竹筏渡過曹水,現在我已經成為佛了,不能再乘坐竹筏渡水了。」佛自己想著:「我是度人的老師,要幫助別人得到解脫,不再需要從別人那裡接受救度了。」想著想著,所有比丘都已經渡過河了。佛叫阿難說:「大家一起去拘隣聚。」阿難回答:「好的。」佛和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一起到達拘隣聚。佛對所有的比丘說:「大家聽著。要帶著善良的心和天下人和睦相處,自己思考人生的無常,用智慧擔心自己的身體。要帶著善良的心和天下人和睦相處,自己思考明白,明白之後就能夠避免貪欲、嗔怒、愚痴的情況,避開這三種情況,就能夠得到解脫,不再被生死所限制,心也不再四處飄蕩,一心無所著,就像國王樂於獨處思考一樣,即使在眾人之中,我也能保持獨立。得到解脫的人,也應該讓自己的心靈思考,有無數的可能性,現在卻只有一個主心,就像國王統治人民一樣。」


佛又從拘隣聚出發,叫阿難說:「大家一起去喜豫國。」阿難回答:「好的。」佛和所有比丘一起到達喜豫國揵提樹下坐著。佛派遣諸比丘分頭到喜豫國分衛去,然後回來向佛報告:「喜豫國有很多生病的人,也有很多人死去了,其中有十個優婆塞,他們的名字分別是玄鳥、時仙、初動、式賢、淑賢、快賢、伯宗、兼尊、德舉、上淨。他們都是持五戒的優婆塞,現在都已經死了。」所有比丘都問佛:「這十個優婆塞,死後會進入哪一條路?」佛回答:「玄鳥等十個人,都進入了不還道中。」


佛告訴所有的比丘:「在曹地,如果有十個人死去,佛能夠用天眼看到,其中五百個持五戒的優婆塞都進入了不還道中。另外還有二百個像難提一樣生前沒有貪欲、嗔怒、愚痴的態度,死後都進入了忉利天,得到了溝港道,經過七生七死便能夠成為阿羅漢。玄鳥等五百人都得到了不還道,自己在天上得到了應真道。」佛對所有的比丘說:「如果你們去喜豫國分衛,回來之後問我是誰,我就告訴你們這十個優婆塞的事情。如果曹地的人想要擾亂佛的心境,說佛不想聽惡事,那麼佛也不怕困難,因為所有的生者都會死去,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都已經證得涅槃。現在我成為了佛,也要證得涅槃,用這個身體來成為佛,經過幾個劫數來成為佛,只要能夠停止生死之道,成為佛就會消滅生死的根源。我知道人類的根源是由於愚痴所致,從愚痴中產生了行為,從行為中產生了識,從識中產生了字色,從字色中產生了六根,從六根中產生了接觸,從接觸中產生了痛苦,從痛苦中產生了愛慾,從愛慾中產生了追求,從追求中產生了有,從有中產生了生,從生中產生了老死,從老死中產生了痛苦、憂傷、苦惱。這樣的連鎖反應將會帶來巨大的苦境。因此,佛思考了生死的根源,如車有輪,不停地運轉,人類從愚痴中得到了生死,只有消除愚痴才能消滅生死,消滅行為才能消滅識,消滅識才能消滅字色,消滅字色才能消滅六根,消滅六根才能消滅接觸,消滅接觸才能消滅痛苦,消滅痛苦才能消滅愛慾,消滅愛慾才能消滅追求,消滅追求才能消滅有,消滅有才能消滅生,消滅生才能消滅老死,消滅老死才能消滅痛苦、憂傷、苦惱。這樣才能消滅大苦的根源。因此,佛先告訴曹地的人,生死是由於愚痴所致,智者持著佛法的教誨,不再受生死的束縛。」


佛又說:「如果曹地的人想要修行佛法聖眾的淨戒,遵從佛經的教誨,保持純淨的心,就能夠不再受到生死的束縛,不再有哭泣的憂慮。」


佛從喜豫聚,呼阿難說:「我們到維耶梨國去。」阿難回答:「好的。」佛從喜豫聚出發,到了維耶梨國,走到七里路的時候,佛停下來在㮈園中。這時有一個叫做㮈女的婬女,她有五百婬女弟子。聽說佛在㮈園中,她們就命令五百婬女弟子好好打扮,騎著嚴車從城中出來,到佛所在的地方跪拜見佛。當時佛在㮈園中,和一千比丘一起,正在為諸比丘講經。佛看到㮈女和五百婬弟子都穿著好莊衣,但是他們低頭端正,心態端正,雖然穿得好,但就像畫瓶一樣,外表很好看,但裡面有不潔淨的東西,封口不可開,一旦打開就會散發出惡臭。㮈女等人都是這樣的,還有比丘們應該有見識之力。什麼是見識之力?就是去除惡行,做好事,不聽從婬態的迷惑,寧可自己犧牲,燒毀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也不隨心作惡。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力士,能夠掌控自己的心靈,勝過普通的力士。佛自從與自己的心靈爭戰以來,已經經歷無數個劫數,但他從不聽從自己的心靈,勤奮努力,最終成為了佛。比丘們應該自己紀律嚴明,自我修行,長期處在不潔淨的環境中,但現在也可以振作自己,通過思考身體五藏的狀況,自我控制,達到不再受到生死的束縛的境界。看外面的環境也是苦的,看內心也是苦的,所以要端正自己的心態。


㮈女到了佛所在的地方,下車跪拜見佛,但是卻坐在一旁,諸比丘都低頭。佛問她:「你為什麼來呢?」㮈女回答:「我多次聽說佛尊在天上,所以前來跪拜。」佛問:「你喜歡當婬女嗎?」㮈女回答:「是天使我當婬女,我並不喜歡。」佛問:「那你為什麼養育了五百婬弟子呢?」㮈女回答:「是因為她們都是貧民,我養育她們。」佛告訴她:「這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你不厭惡女人的病痛,月事時的不潔淨,還要受到拘束和打罵,不自由自在,反而還和五百人一起行淫,這是為什麼呢?」㮈女說:「我只是愚昧,沒有智慧。」佛說:「你說的對。」㮈女隨即長跪在地向佛說:「明天請佛和比丘們來我們的地方。」佛沒有回答,默默地不作聲。㮈女非常高興,向佛作禮之後離開了。


不久之後,維耶離豪姓的一家人聽說佛和比丘們都到了城裡,就開著車子去了七里遠的㮈園等待佛的到來。他們都乘著不同顏色的馬車,穿著相應的衣服,旗幟也都是同色系的。佛從遠處就看到了他們的車隊,告訴比丘們:「如果你們想看看忉利天上帝釋的庭園裡侍從的出入,就看看這些人也沒有差別。」一家人到達㮈園的路口,就下車到佛的面前,前面的人跪拜向佛,中間的人都低著頭,最後的人只是合十坐著。佛問道:「你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回答說:「聽說佛在這裡,就來跪拜了。」其中有一個叫賓自的人走到佛的面前,細細地觀察著佛。佛問道:「你在看什麼?」賓自回答說:「我看到天上地下都為佛所感動,我對佛的景仰之情沒有極限。」佛說:「賓自啊!你應該好好地觀察佛,因為很長時間才會再出現一位佛,當我們身處佛世時,一定要聽從佛的教導。」有四五百人說:「賓自有很高的道德品質,可以和佛一起談論。」賓自回答說:「我一直在念佛經,今天才有機會見到佛,我對佛心存感恩和尊敬。」佛說:「天下很少有人像賓自這樣,對師父充滿慈孝的。」


佛告訴賓自:「佛出生在天下,知道天下生死的道理,開示經典,讓天上地下的人和鬼龍都被感化,這是佛的第一威力。那些閱讀佛經,自我修行的人,是佛的第二威力。佛在天下講解經典,賢者和聽者都非常喜歡,學者們會互相教導,互相傳授,互相激勵,這是佛的第三威力。那些學佛經的人都會感到快樂,就像愚人得到黃金,聰明人得到真正的道理一樣。第二類人可以得到不會失去的東西,第三類人可以經常接近佛,第四類人可以得到保護,第五類持有五戒的優婆塞可以得到天堂,持有三戒的人可以作為人類存在。佛在世間出現,是為了傳遞這些道理,這是佛的第四威力。」佛告訴賓自:「如果你繼續認真觀察佛,如果你經常聽到佛的名字,那麼你就很容易見到佛了。當時坐在那裡的幾十萬人都沒有問佛什麼,只有你問了問,這是佛的第五威力。」佛告訴賓自:「天下聰明的人很少,但是一旦接受了佛的教誨,遵從師父的教導和戒律,那麼鬼神和龍都會保護你,官員也不敢輕易召喚你。你必須對師父充滿慈孝,師父不會對弟子要求太多,你必須尊敬師父,在師父背後要稱讚他,師父去世後也要時常想念他。現在的你,賓自,是個有道德、喜愛法清戒的人。」


逝心理家維耶梨問佛,明天早上是否與比丘一起進城吃飯?佛回答說,㮈女會在早上來請佛和比丘。逝心理家們都跟著去了。


隔天早上,㮈女來到佛所,告訴佛已經準備好飯菜和餐具,請佛前往用餐。佛回答說,如果直接前往,他會跟隨在後面。佛穿好衣服,拿著缽盂,和比丘一起進城。城中有幾十萬人觀看,其中有賢善的優婆塞,都說佛如明月,弟子如星星,跟隨著月亮。佛當時非常出色。


佛到達㮈女家後,先洗澡,然後和比丘們一起享用飯菜。用餐結束後,㮈女拿著小器具坐在佛前。佛告訴㮈女說,聖人和天下尊貴的人,最重視戒律和淨化自己,明白佛教的教義,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受到讚揚和尊敬。在今世,只要不貪戀財富和色慾,信奉佛教并將佛的教義付諸實踐,死後就能到達天堂。佛告訴㮈女要好好愛護自己,持有五戒。之後,佛和比丘就離開了。


佛從維耶梨國出發,告訴阿難說,我們一起去竹芳聚。阿難答應了。但後來聽說竹芳聚的米穀很貴,諸比丘要分配食物很難。佛思考了一下,維耶梨國正在經歷饑荒,穀物價格飆升,竹芳聚的場地也不大,無法為諸比丘提供足夠的食物。佛深感憂慮,想派諸比丘前往其他國家分配廉價的米穀。佛告訴諸比丘說,竹芳聚的米穀很貴,很難分配食物,但沙羅提國的穀物豐收。為了讓阿難和我可以留在竹芳聚,剩下的比丘們可以前往沙羅提國分配食物。諸比丘接受了佛的教誨,都前往沙羅提國。


佛和阿難一起來到竹芳聚,兩人都感到身體非常疼痛,渴望達到涅槃解脫。佛自己想到:「其他比丘都走了,我一個人達到解脫,這樣做是否不符合教義?」阿難從樹下起身到佛的身旁,問佛說:「聖體是否不適?」佛回答說:「還沒有到非常嚴重的程度,但我想達到涅槃解脫。」阿難告訴佛說:「請勿急著達到涅槃解脫,等待比丘們的聚會。」佛告訴阿難說:「我已經有嚴格的戒律,如果我離開了,只要比丘們遵從我的教義,我就在他們中間。比丘們已經知道我所教導的教義,他們的行事方式也已經根據我的教義,教導給其他弟子,弟子們只需要堅持實踐學習。現在我感到身體疼痛,我僅僅只是保持佛的神聖力量治療身體,不再思考疾病,有點小不適。」


佛對阿難說:「如今我已經是尊者,已經八十歲了,就像車子沒有強壯的結構,我的身體也沒有堅強的結構。我本來並不需要告訴你們,但是沒有人能夠不死而墮地獄,最高天堂是名不可及的,我壽命八十億四千萬劫,當時必定再度死去。因此我在世時寫下這些經文,目的是為了斷絕生死的根本。當我達到涅槃解脫後,你們不得違背這些經文,要持續遵守,仍然要努力修行,保持純淨的心境和正確的行為,堅持戒律和法則,讓內外都保持正常。我的四種弟子,持守戒律的,都是佛的弟子,學習佛經和佛道的人,也都是佛的弟子。佛不只關心輪迴世界的各位,也同樣關心天上和人間的眾生,我也會自我檢討,去除貪、嗔、癡的想法和行為。」


佛從竹芳聚離開後,呼喚阿難:「現在我們要回到維耶梨國。」阿難回答說:「我聽從您的教導。」佛回到維耶梨國,持著鉢進城行乞,然後回到急疾神樹下坐著,思考生死的問題。阿難在遠處的樹下也在思考陰間的問題,最後走向佛的身邊,向佛行禮後問:「為什麼您不達到涅槃解脫呢?」佛告訴阿難:「在維耶梨國、越耶國、急疾神地、沙達諍城門、城中街道、社名浮沸、閻浮利天下、越祇、遮波國、薩城門、摩竭國、滿沸、鬱提、以及醯連溪出金山,閻浮利內地,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居民生活非常快樂幸福。」


佛告訴阿難:「有一些比丘和比丘尼,他們能夠持守四法,思考正確的心態,不隨從自己的心意而行動,同時也思考做好事情,內心和外在都保持純淨,不會被貪慾和恐懼所左右。這些比丘和比丘尼,如果能夠持守這樣的志向和意念,就擁有了四神足,可以延長壽命,不會死亡。」魔王此時進入阿難的腹部。佛又告訴阿難:「這是可以實現的。」


阿難又問:「為什麼您不達到涅槃解脫呢?這個境界已經足夠了。」佛回答說:「閻浮利世界非常美好,有些人知道了四神足,可以在天地間活上一劫有餘。」佛多次告訴阿難這些事情,但阿難似乎不太理解四神足的重要性。佛告訴阿難:「如果你還不明白,就在這棵樹下自己再好好思考吧。」


佛起身到醯連溪水邊的樹下坐著,魔王來到佛的身旁問:「為什麼您不達到涅槃解脫呢?」佛回答說:「噓!你這個邪惡的魔王!我現在還不能達到涅槃解脫,因為我的四種弟子還沒有全部證悟智慧,天上和世間的人和鬼神還沒有智慧證悟,我的經法還沒有在天下流傳開來。所以現在還不能達到涅槃解脫。」魔王知道佛還需要一些時間,就高興地離開了。


佛坐在那裡思考:「我也可以放棄我的壽命,我想要放棄我的壽命。」這時天地大動,所有鬼神都感到驚恐。阿難在樹下驚醒,跑到佛的身旁,跪在佛的腳邊,並說:「我在樹下坐著,天地大動,我驚嚇得毛髮都豎起來了,我覺得好像整個世界都在震動。」


佛為了解釋天地大動的原因,告訴阿難有八個原因:地在水上、水在風上、風持水,當從地上望向天空時,有時風會使水動,水動會使地動,這是一次動。有些阿羅漢想要試試他們的威神力量,就用手指輕輕地按壓地面,這時天地會大動,這是第二次動。天神也有能力使地動,這是第三次動。當佛還是菩薩時,他從第四天上界下降到母親的子宮中,這時天地也會大動,這是第四次動。當菩薩從右側誕生時,天地也會大動,這是第五次動。當菩薩成為佛時,天地也會大動,這是第六次動。當佛傳授經法時,天地也會大動,這是第七次動。當佛放棄壽命時,天地也會大動,這是第八次動。佛告訴阿難,現在他會在後三個月內達到涅槃解脫,這時天地又會大動,這是第九次動。


阿難聽到佛自己定下三個月後達到涅槃解脫的消息,就哭了起來問:「難道您不能不放棄您的壽命嗎?」佛告訴阿難:「我是放棄了我的壽命才能達成的。」


阿難問佛:「我從您那裡聽聞,如果比丘掌握了四個名為四神足的法門,就可以不死一個劫數。佛您的德行超越了四神足,為什麼不止能夠不死一個劫數呢?」佛回答阿難:「這是因為人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多次告訴閻浮提國的人們,教他們追求大樂;如果他們不應答我的指示,那麼他們頭上就會長出魔角,讓魔神可以進入他們的身體。現在我已經無法阻止了,我會在三個月內達到涅槃解脫。」阿難立即起身告訴其他比丘:「佛會在三個月後達到涅槃解脫。」佛告訴阿難:「讓所有比丘聚集在大會堂中。」阿難回報說:「所有比丘都在大會堂中。」佛隨即到大會堂中,所有比丘都起身向佛鞠躬致敬。


佛告訴諸比丘:「世間萬物都是無常和不固定的,只有迷戀生死和不求度世道的人才是愚昧的。父母和親人都會離開我們,這讓我們感到痛苦和哀傷,人們之間也會互相依存、愛護和傷心。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生不死的存在。我曾經告訴大家,生命有始有終,生者必定會死亡,死者也會再次重生,人們之間會不斷地悲傷和哭泣,這個過程永無止境。就算須彌山也會崩塌,天上的眾神也會死亡,國王也會死去,無論貧富貴賤,甚至是動物,都不可能避免生死的輪迴。因此,請不要驚訝我會在三個月後達到涅槃解脫。佛離開後,還是要持守佛經的戒律,努力實踐佛法,追求度世的道路,才能擺脫生死的苦痛和哀傷。佛經需要被長期閱讀、背誦、學習、持有、思考、修正心志和互相教導。這裡有四個重要的方面:要保持身體健康,淨化心靈,培養志向,並且要謹慎措辭。此外,還有四件事:要忍耐憤怒,避免邪念,放棄貪欲,時刻保持對死亡的憂慮。還有四個方面:不要聽從邪惡的念頭,不要沉迷於淫慾之中,不要思考邪惡的事情,不要貪求權貴富貴。還有四個方面:要時刻保持對死亡的憂慮,不要追求邪惡的事物,要有清明的心智,不要讓自己被心所左右,而是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心。壽命、心靈和命運是相互關聯的,心靈是最重要的,壽命和命運會因為心靈的改變而改變。現在我成為了佛陀,得到天上和地下的敬重,這都是因為我保持了純淨的心靈。我們應該念念不忘生死的痛苦和與家人分別,思考八個方面:要放下妻子和孩子,追求度世之道,不要與世間爭鬥,避免貪婪的心。不要說謊、惡言、妄語、花言巧語、吟嘯和玩樂。不要殺生,不要偷盜,不要沉迷於淫慾。不要心怒、愚痴和貪欲。不要嫉妒別人或輕視別人。不要思考作惡或加害他人的想法。不要放縱自己,不要懈怠或沉迷於飲食。時刻保持對生老病死的憂慮,遵守這八個方面,自我約束,就可以與世間和睦相處,追求度世之道。諸比丘們應該思考這八個方面和這四個痛苦,並且長期閱讀佛經。這樣才能使佛經得到長期保存。」


佛從維耶梨國出發後,呼喚阿難前往拘隣聚。阿難問佛為何轉向城市,佛解釋自己不是無意轉向,因為作為佛陀,不能隨意行動。阿難又問佛為何還要回頭看城市,佛表示因為今天是他的壽命終結之日,不再回到城市,所以回頭看一眼。一位比丘問佛,是否不再回到城市,佛回答他將進入涅槃,不再回到維耶梨國,而是前往華氏鄉土。


佛到達拘鄰聚,聚中有一個名為尸舍洹的園。佛呼喚諸比丘坐下,自我反思,知道使心靈淨化的方法,心靈淨化就能解除貪欲、怒氣和無明三種病態,自己就能成為羅漢,斷除生死之根,不再憂慮生死,即使再遭遇苦難,也不會再陷入生死的循環,得到永遠不再生死的道路。


佛陀從拘隣聚出發,呼喚阿難前往揵梨聚,阿難答應了佛的要求。佛和比丘們都到達了揵梨聚。從那裡出發,佛又呼喚阿難前往金聚,比丘們也跟著前往。佛告訴諸比丘,只要心靈純淨,能夠自我反思,有智慧經驗,就能消滅貪欲、怒氣、無明三種病態,心靈就會變得清淨,達到度世之道並不難。一旦成為羅漢,就能消滅貪欲、怒氣、無明三種病態,自我宣告已經放棄了這三種病態,不再受生死的束縛。


佛從金聚出發後,呼喚阿難前往授手聚,阿難也答應了佛的要求,和諸比丘一起前往。佛告訴比丘們,只要心靈純淨,能夠自我反思,有智慧經驗,心靈就會變得清淨,不再受貪欲、怒氣、無明三種病態的困擾,進而開啟心靈,不再念念不忘貪欲、怒氣、無明三種病態,心靈就會變得開朗。比丘們自我宣告已經得到自己所追求的,因為已經見證了羅漢道。


佛陀從授手聚出發,呼喚阿難前往掩滿聚,阿難答應了佛陀的要求,和諸比丘一起前往。佛告訴比丘們,淨化心靈的方法就是思考心靈、智慧心靈,消除貪欲、怒氣的病態,進而達到心靈的淨化,思考心靈、智慧心靈就能開啟思考心靈之道、智慧心靈之道,進而達到智慧開解心靈之道。心靈淨化之後,就能夠明察事情真相。就像有一塊髒布,人們想染色,但是如果把布淨化了,就能夠染出漂亮的顏色。比丘們也有三種心靈:淨心、思考心靈、智慧心靈。淨心是最重要的,代表不貪、不怒、不婬。思考心靈是三摩提,可以讓心靈安定。智慧心靈是能夠持佛經戒律的心靈。如果心靈不淨,就像髒布一樣,很難達到度世之道,需要靜心思考。只有心靈淨化,才能夠看到天堂、地獄、餓鬼、畜生等。就像清水下面有沙石,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只要水清,所有的東西都能清晰地看到。如果心靈不淨,就像濁水一樣,看不清水中的沙石,也不知道水的深淺。因此,比丘們必須要淨化心靈,才能夠達到度世之道。


佛陀從掩滿聚出發,呼喚阿難前往喜豫聚,阿難答應了佛陀的要求,和諸比丘一起前往。佛告訴比丘們,如果有淨心、思考心靈、智慧心靈,就要學習師父所教授的道理,如果無法理解師父的思想,就要自己淨化心靈,端正心靈,這樣才能夠達到度世之道,並且斷除生死的根本。


佛陀呼喚阿難前往華氏聚,阿難答應了佛陀的要求,和諸比丘一起前往。佛告訴比丘們,心靈有三種垢:貪欲垢、怒氣垢、無明垢。如果淨化心靈,就能夠消除貪欲垢;如果思考心靈,就能夠消除怒氣垢;如果擁有智慧心靈,就能夠消除無明垢。比丘們要自己說明已經得到度世之道,斷除生死的痛苦和憂思之本。


佛陀從華氏聚出發,呼喚阿難前往夫延城。阿難答應了佛陀的要求,和諸比丘一起前往,在北樹下坐下。阿難靜心思考內觀,地大震動。阿難走到佛陀面前,問道:「為什麼地會大震動呢?」佛陀回答說:「地大震動有四個原因:第一種是地在水上,水在風中,下風會搖動水,水又會搖動地,所以地會震動;第二種是有阿羅漢欲自我證明,用手指頭輕輕碰地,地就會震動;第三種是天威神欲震動地,地就會震動;第四種是佛陀即將達到涅槃,地也會再次大震動。」阿難回答說:「佛陀的威神真是非常強大,當佛陀達到涅槃時,地又會大震動。」


佛陀告訴阿難:「佛陀的威神崇高無比,能夠普照無邊無際的世界,你想知道更多關於佛陀威神的事嗎?」阿難回答說:「我很想聽聽。」


佛陀說:「我曾經走遍世界各地,到過許多城鎮,當地的人會來到我面前,我會變成他們的國家、衣服和語言,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戒律,然後加以改善。但是,人們都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對我非常恭敬。我也曾經去見過許多國王,他們問我是誰,我回答說我是當地的修行者,他們問我有沒有什麼經典,我會回答他們任何問題,我會盡力解答他們的疑惑。我會為他們講解他們感興趣的經典,當我離開時,他們也不知道我是誰。我也曾經去逝心國,變成逝心國的衣服和語言,問他們有什麼經典和戒律,我會引導他們,然後離開。逝心國的人們都非常好奇我是誰,他們在私下裡互相討論:「他是天鬼神嗎?」他們也不知道我是佛。我曾經走遍全世界,傳授經典和戒律,然後去拜訪了四個天王。我變成天上的衣服和語言,問他們有沒有經典,他們都回答不知道。我向他們講解經典,然後離開。他們也不知道我是誰。我又去了第五、第六個天上,用同樣的方式傳授經典,然後離開,他們也不知道我是佛。」


佛陀說:「我又去了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水行天、水微天、無量水天、水音天、約淨天、遍淨天、淨明天、守妙天、近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等天,所有的天神都來看我,我問他們是否熟悉經典,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我都會為他們講解生死之道和斷除生死的根本之道。對於他們喜歡的經典,我也會進行講解。在其他四個天上,天神們無法說話,當我想前往時,他們也無法回答我;但在第二十五名空慧天、第二十六天名識慧入、第二十七天名無所念慧入、第二十八天名不想入時,我才得到了回答。」


佛陀說:「我無所不見,但是最喜歡的還是涅槃。」


佛陀告訴阿難:「佛的威力不僅能夠動地,也能夠動搖二十八天,只要是以正心所致。」


佛陀告訴阿難:「我般泥洹後,你要從我的口中聽取經典、戒律和師法。你應當將我所傳授的法教給後來的比丘聽,如果不能藏匿佛經,就要公開講解,經中沒有疑點,我般泥洹之後,諸比丘應當共同持守法教。如果有其他比丘,想要隨意修改佛經戒律,並且沒有禁戒,那就不要持守,避免破壞佛法。如果有比丘擅自增減佛經戒律,你應當說:『我沒有聽過佛陀這樣說,你怎麼能擅自增減佛經戒律呢?』如果有比丘不理解佛經,就應該去問尊貴的老比丘。阿難啊!你所看到的佛經戒律,都是從佛陀的口中聽取的,你應當將它傳給比丘聽,不要隨意增減,如果有人想要增減經戒,你應當正確處理,不要使用非法的方法。如果有比丘說這不是佛陀所說的話,你應當回答:『你怎麼能破壞佛經戒律呢?』如果有愚昧的比丘不理解經戒,就應該問尊貴的老比丘,不要生氣。如果有比丘有疑問,就應該去問哪個長老比丘對經戒律熟悉,並且問問他們的經典,問者不得說不是。如果有任何疑問,阿難可以口頭解答,並且說:『我從佛陀聽到這個經典,這個長老比丘沒有說過,不要使用破壞性的方法。』比丘們應該遵循經戒,所有比丘都應當共同持守經戒,如果有比丘不喜歡佛經,不願意持守戒律,破壞了善良的比丘,那麼所有比丘都應當把他們趕出去。如果有一些賢善的比丘喜歡經戒,前去拜訪其他比丘:『佛說:「你知道的、學習的、應用的經戒,你應該傳授給其他比丘。」』你應該說:『佛曾經在某個國家、某個城市、某個聚落、某個地方與某個比丘一起,說過某個經戒,這個經戒要持守,不要因為別人說不是佛陀說的,就不要遵從。』你所教導的,要轉告其他人,相互學習、相互扶持,長者和年輕人都應當負責。不能因為佛陀已經般泥洹去世,就不去遵從它,但是如果相互承諾遵從,天界和人間的眾生都會幫助你,你們也會獲得福報,這樣佛經就能夠長期流傳下去。」


佛陀般涅槃後,阿難當道說:「某處有一位持明經戒的比丘和一位新加入的比丘,他們要前往長老明經比丘那裡接受經戒。新來的比丘聽到了這個消息,必須遵從持佛經戒,並且傳承下去。比丘和持戒者,外有清信士、清信女,聽到有比丘僧和持佛經戒,都很樂意供養比丘僧的飯食、衣被、病瘦、以及醫藥,這樣佛經就能夠長期流傳下去。比丘僧和持戒者相互扶持,上下相撿押,這樣天下人就會趨向正道;而那些墮入地獄、化為禽獸、或成為餓鬼道的眾生,只因為他們不能和睦相處,才會墮落。因此,諸比丘應當和睦相處,不得相互攀比,說「我很有智慧,你很沒有智慧」之類的話。智慧多寡各有不同,每個人都應該走自己的路。比丘和持戒者應當相互扶持,這樣佛經才能長久流傳下去,讓天下人得到福報,天上的諸天也都會為此而高興。如果有人不遵從經戒,就應該放棄;而如果是佛所說的比丘所受的戒律,就應該遵從。」


佛陀告訴阿難:「我們再前往波旬國。」阿難答應了。佛和比丘僧從夫延國出發,到達波旬國,停留在禪頭國中。波旬國的居民叫做諸華人,聽說佛陀來到禪頭國中,都前來迎接並向佛敬禮,然後坐下,佛陀開始講經。此時,有一個人名叫淳,他的父親叫華氏。華氏的兒子淳當時也在場,其他人都離開了,只有淳獨自留下來。過了一會兒,他站起來,繞著佛陀走了三圈,然後合十請求佛陀:「明天請和比丘們一起來我家吃飯。」佛陀沒有回答,默然不語。淳於是向佛陀鞠躬致敬,再繞佛陀走了三圈,然後回家了。淳為佛陀和比丘們捐贈了座位和燈火。


第二天,淳來到了,告訴佛陀說:「已經準備好了。」佛陀拿著鉢,和其他比丘一起來到淳的家中吃飯。其中有一個惡劣的比丘,把他的飲水器搞壞了,佛陀知道了,淳也看到了。飯後,淳拿著一個小盤子坐在佛陀面前,向佛陀請教:「我想問一個問題,除了佛陀以外,天上地下有多少個比丘?佛陀是天下智慧最高的人,我想聽聽您的見解。」


佛陀回答說:「天下有四種比丘:第一種是道德最高尚的,他們所說的教義無法用言語量度,能夠實踐大道,無比勝利。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以法律指導世人,這種比丘是最優秀的。第二種是能夠解釋佛陀的教義,並且演講給別人聽。他們是解道能言的比丘。第三種是一直在修行中的比丘,他們勤奮學習,不斷修行,始終如一,這種比丘是依道生活的。第四種是在破壞佛陀的教義,只專注於自己的快樂,依賴自己的家族並從事卑劣的行為,這種比丘是為道作穢的。在世間上,人們認為弟子都是清白無辜的,但他們有善有惡,不能一概而論。那些不好的人會誹謗毀謗那些好的人,就像田裡有草一樣,草會破壞稻穀,有一個壞人會破壞家庭,一個不好的比丘會破壞其他比丘的名聲。人們不能單憑外表和衣服來判斷善惡,只有內心清潔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人們不可輕率評論他人。」


佛陀告訴淳:「如果你邀請佛陀和比丘們來吃飯,你會得到生天的福報。了解佛經的人必須擺脫色慾、憤怒和愚蠢,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過錯而怪罪所有人。」


佛般泥洹經卷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