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白話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卷下



長阿含經 / 般泥洹經卷下


當時,佛陀請賢者阿難一同前往拘夷邑,途中經過了樂波旬和歷城中,走到半路時,佛陀突然感到身體不適,背部劇痛,便停在樹下休息。他命令賢者阿難拿著鉢去拘遺河取水,並傳授佛法給他。此時,五百輛的車子正在河上渡過,河水非常混濁。阿難前去取水回來,告訴佛陀說:「剛才群車已經過去了,水很混濁,不適合洗澡。但是有個叫凞連河的地方,離這裡不遠,裡面的水可以喝。」佛陀拿著鉢子用水洗臉洗腳,忍耐著疼痛,卻突然得到了緩解。這時,一位名叫福罽的華族大臣來到佛陀面前,他的感官都靜止了,意識得到了超然的平靜,容顏明亮,非常高興地向佛陀鞠躬作揖。佛陀問福罽說:「你是怎麼得到法喜的?」福罽回答說:「是因為比丘力藍。過去我在修行時,看到力藍坐在樹下。這時,五百輛的車子經過,有個人下車問力藍:『你看到前面的車子了嗎?』力藍回答說:『沒有看到。』那人又問:『你有聽到車聲嗎?』力藍回答說:『沒有聽到。』那人又問:『你在睡覺嗎?』力藍回答說:『我沒有在睡覺,只是在思考佛法。』那人嘆息說:『車聲嘈雜,你竟然聽不到,你的心境真是專注,五百輛車子的聲音都聽不到,其他人怎麼能聽到呢?』就給了力藍一件染布衣。我聽到這件事後,就更加努力修行,最終得到了法喜,一直持續到現在。」

佛陀問福罽說:「你知道雷電霹靂的聲音與五百輛車子的聲音哪個更大嗎?」福罽回答說:「即使是一千輛車子疾馳同響,也不能與雷電霹靂相比。」佛陀說:「曾經有一次,我在阿沈遊玩,那一天下午,突然雷雨大作,震動天地,雷電霹靂殺了四頭特牛和兩個耕者兄弟。」


福罽問道:「世尊,難道你沒有聽到嗎?」


佛陀回答說:「我當時正專注於我的定意覺,經行的修行中,有個人來向我鞠躬作禮,跟我一起走。我問他:『你為什麼這麼急著來?』他回答說:『剛才雷電霹靂,殺了四頭特牛和兩個耕者兄弟,世尊你沒有聽到嗎?』我回答說:『沒有聽到。』他問:『你當時在睡覺嗎?』我回答說:『我沒有在睡覺,只是在靜心冥想。』那人也嘆息說:『真希望我也能像佛陀一樣,能夠達到定如此境界,專注得連雷電霹靂的聲音都聽不到。』這個人感到非常高興,也得到了法喜。」


福罽讚嘆說:


「能遇到佛陀的人,誰不會感到喜悅呢?

我希望能夠時常與佛法相遇,讓我能夠從中獲得利益。」


佛陀回答說:


「愛好佛法的人,能夠安心臥睡,他們的志向清晰,必然得到喜悅。

真正的智者,常常喜愛實行佛法。

護持佛法的人,就像雨水一樣,滋潤著生命。」


於是,大臣命令他的僕人拿來一件新織成的黃金織物,親自獻給佛陀,說:「知道您不需要黃金,但請您收下它作為我的心意。」佛陀接受了這件織物,並開始講解正法,說出了一些要點。


福罽站起來說:「從今天開始,我要歸依佛陀、佛法和僧團,接受清淨的戒律,不殺生、不妄取、不淫亂、不欺騙、不飲酒、不吃肉,不敢違犯。由於國家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我要請辭。」他向佛陀鞠躬,繞了三圈之後離去了。


佛陀命令賢者阿難拿來福罽獻的黃金織物,並向他傳授教誨。佛陀用被子包裹身體,阿難看見佛陀的面容,光彩奪目,顯得非常明亮,就像紫金一樣。阿難長跪在地上,說:「我已經侍奉佛陀二十多年,從未見過您的面容如今天這般光彩奪目,請問您的意思。」


佛陀回答說:「阿難,佛陀的面色會因為兩個原因而變得明亮。這兩個原因是什麼呢?第一個是在初夜得到無上正真的法門,覺悟到道理的時候。第二個是在終夜中放棄一切雜念,專注於滅度的時候。今晚半夜,我將達到涅槃的境地,所以面色會變得明亮。」


阿難感動得哭了,說:「佛陀真是太了不起了!他將要進入涅槃的境地,真是太快了!世間的眼睛都快被熄滅了。」


於是佛陀請賢者阿難跟他一起到熙連河。佛陀到了河邊,脫下衣服進入水中沐浴,然後把衣服舉起,渡過河到了對岸。整理好衣服後,佛陀告訴阿難說:「今天早晨我從你那裡拿到了純淨的飯食,今晚我就要滅度了。你要明白我的意思,當我從你那裡接受飯食之後,就會在今晚滅度。在這個世間,有兩個難得的機會,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機會,就可以面供養佛陀,得到正確的回報。這兩個機會是什麼呢?第一個是如果你供養飯食給佛陀,讓他能夠以這份飯食的力量而成就無上正真,成為至聖的佛陀。第二個是如果你供養飯食給佛陀,讓他能夠以這份飯食的力量,放棄所有的雜念,而達到涅槃的境地。今天你供養飯食給了我,你將得到長壽、無欲、大富、極貴、和官屬的五種福報。不要擔心,要開心地接受這份回報。你給佛陀一份飯食,卻得到了如此多的回報,因此你應該知道,我們對佛陀要恭敬,學習佛法,並且要敬重僧團。」


阿難問佛陀說:「如果遇到那些性情狂躁、好罵人的比丘,佛陀打算怎麼做呢?」


佛陀回答說:「我會對那些比丘施行梵檀罰,讓他們感到羞愧,自我改悔,並且勸告他們不要再這樣做。」


當時,因為我有背疾,佛陀命令賢者阿難給我安排床墊枕頭。佛陀倚著右側,屈膝放在床墊上,累了腳就躺下來,思考著真正智慧的道路。接著,佛陀請賢者阿難講解七種覺悟的意義。阿難說:「我曾從佛陀那裡聽到,第一種覺悟是一念之轉覺,佛陀用自己的警覺成就了無上聖位,不做無意義的行為,止息貪欲、放棄自我、心靈散慮。第二種是二法解之覺,佛陀用自己的警覺成就了無上聖位,不做無意義的行為,止息貪欲、放棄自我、心靈散慮。第三種是精進之覺,佛陀用自己的警覺成就了無上聖位,不做無意義的行為,止息貪欲、放棄自我、心靈散慮。第四種是愛喜之覺,佛陀用自己的警覺成就了無上聖位,不做無意義的行為,止息貪欲、放棄自我、心靈散慮。第五種是一向之覺,佛陀用自己的警覺成就了無上聖位,不做無意義的行為,止息貪欲、放棄自我、心靈散慮。第六種是惟定之覺,佛陀用自己的警覺成就了無上聖位,不做無意義的行為,止息貪欲、放棄自我、心靈散慮。第七種是行護之覺,佛陀用自己的警覺成就了無上聖位,不做無意義的行為,止息貪欲、放棄自我、心靈散慮。」


佛陀說:「阿難,你已經能夠清楚地講解這七種覺悟,你應該更加精進。」阿難回答說:「是的。」佛陀說:「能夠清楚地講解這些覺悟的人,必須更加精進,才能夠得到迅速的道路。」


佛陀起身坐下,沉思著法義。一位比丘唱起頌來:


「甘露化為佛所傳, 快速聽懂陳弟子,

教導七覺悟,勸後學, 妙法諮詢賢者智。

佛陀啟發我們,讓我們能夠 修行清白無瑕的道路,

學習正確的志向和思想, 培養愛喜法並精進修行。

專注護持定念, 如法解脫獲得清淨智慧,

若有疾病,應該聽聞這些法義, 覺悟微細的思想可消除邪惡的念頭。

這些疾病患者,是法王, 法寶的源頭出自佛陀,

即使是像他們這樣的聖哲,也不會厭倦聆聽法義, 何況普通人,更應該積極聽聞。

如果聽道的時間已經過去, 起心動念,心意離異,

那就不是愛喜法,是帶有雜念的思想, 佛陀的教導是純淨的,沒有雜念。

愛喜法是一種無為的行為, 心行寂靜,已經正確地止息了念頭,

這就是法解覺。 當智慧已經純淨,所有的行為都已消失,

我們自然會歸向三世尊。 願所有的人、天、神一起學習慈悲和真理大道。

今天,聖師已經圓寂, 眾賢必定會繼承他的教誨,

珍惜時光講誦法言, 願聖靈的骨骸助我們修行。」


當時,佛陀召見賢者阿難,告訴他要在蘇連雙樹間放置一張繩牀,床頭朝北,因為佛陀在半夜時就要圓寂了。阿難接受了這個教示,並且立刻就去準備了。佛陀到了雙樹處,就躺在繩牀的右側。阿難站在床的背面,低頭哭泣,心裡悲愁萬分,說:「啊,佛陀要離去了,一切都太快了。佛陀要去涅槃了,世間萬物都要消失。我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希望能見到佛陀,但現在卻已經無望了。佛陀很難再見面了,我們也很難再侍奉他了。現在他離開了,我們應該感到悲傷和懷念,你們有什麼想法呢?」


佛陀問比丘們:「阿難在哭泣,為什麼呢?」比丘回答說:「他在後面哭泣。」


佛陀對阿難說:「不要哭泣,為什麼呢?因為自從你侍奉我以來,你的身心口行都非常慈悲,你非常關心我的安危,考慮得很周到。你的心意向佛陀非常真摯,即使是那些曾經侍奉佛陀的比丘,也無法超越你的供養。將來還會有人來侍奉佛陀,但在那個時候,他們也無法超越你的供養。為什麼呢?因為你已經了解了佛陀的真實本質,知道如何最好地侍奉他。如果有比丘前來見我,他們將可以隨時見到我;如果有比丘尼、清信士或女眾前來見我,他們也可以隨時見到我。即使是那些異學、梵志和居士,前來見我,也可以隨時見到我。」


佛陀對比丘們說:「在天下之中,最尊貴的是轉輪聖王,因為他們擁有四種難得的德行。這四種德行是什麼呢?首先,如果有國家的王來拜見聖王,聖王會很高興,並且為他們講解佛法,他們也會很樂意聆聽並且遵從奉行,這是第一種德行。其次,如果有奉行道德的梵志前來拜見聖王,聖王也會很高興,並且為他們講解佛法,他們也會很樂意聆聽並且遵從奉行,這是第二種德行。第三,如果有理學家或居士前來拜見聖王,聖王也會很高興,並且為他們講解佛法,他們也會很樂意聆聽並且遵從奉行,這是第三種德行。最後,如果有儒家或其他異學派別的學者前來拜見聖王,聖王也會很高興,並且為他們講解佛法,他們也會很樂意聆聽並且遵從奉行,這是第四種德行。」


佛陀又說:「比丘中有一位賢者阿難,他也有四種難得的美德。這四種美德是什麼呢?第一,如果其他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或清信女前往拜訪阿難,阿難會很高興與他們見面,並為他們講解佛經法義,他們都會開悟、歡喜、接受並遵行,這是阿難的第一種美德。第二,當阿難為其他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或清信女講解經法時,他的心無二意,言辭端正,聽者肅穆、專心聆聽,因此阿難博學多聞,不會忘記,這是他的第二種美德。第三,如果其他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或清信女對經法不理解,向阿難詢問,阿難會熟練地分別說明,讓他們都能領悟,之後他們都會尊敬讚嘆阿難,這是他的第三種美德。第四,阿難會背誦十二部佛經,並將其傳授給其他弟子,不會增減任何字句,也不會感到厭倦,這是他的第四種美德。阿難的美德難以企及,世間罕見。」


有一位化比丘在佛陀面前居住,佛陀說:「比丘啊,請離開我的面前。」


賢者阿難對佛陀說:「我已經侍奉您二十五年了,從未見過像這位化比丘這麼直截了當前來的人,我不知道他有什麼事情要向您請教。」


佛陀說:「這位化比丘是幾劫前因為有威德而成為大遵天,已經消除了一切的憂畏,知道我即將在半夜滅度,所以前來拜訪我。從現在起,他再也不會見到我了。」


阿難問佛陀:「請問佛陀,這裡附近有聞物大國、王舍大國、滿羅大國、維耶大國等地,為什麼您不在那些大國度過涅槃,而是選擇在這個狹小城鎮中圓寂呢?」


佛陀說:「阿難啊,這個城池不是褊陋的。你知道嗎?古時候這裡是拘那越大王的都城,城長四百八十里,寬二百八十里,城牆高七層,下基四層,高度八尋,寬度三尋,都是用黃金、白銀、水晶、琉璃和四寶瓦砌成的。城牆上刻有精美的文饰,地上鋪滿了花瓣,百姓的房屋也都是用四種寶物建造而成。城外還有許多樹木,各種樹木也都是用四種寶物做成,金樹上有銀葉、華實,銀樹上有金葉、華實,水晶、琉璃樹也是如此。微風吹動樹葉,常常發出五種音樂聲,聲音悲傷動人,像是五弦琴的聲音。樹林中還有浴池,池邊的地面都鋪滿了花瓣,步道彼此相連,中央有四種寶臺,臺上的欄杆、屋壁、床鋪都是用四種寶物做成的。池中常常開滿各種顏色的蓮花,有青色的蓮花、漚鉢色的紫色蓮花、文那色的黃色蓮花、芙蓉色的紅色蓮花,四周排列成一排。道路兩旁還有七種奇花,香氣四溢,冬夏常常開放,五彩繽紛。這個國家常常聽到十二種聲音:象聲、馬聲、牛聲、車聲、螺聲、鐘聲、鈴聲、鼓聲、舞聲、歌聲、各種樂器的聲音、誦經的聲音、讚頌諸佛的聲音。當時有一位轉輪聖王,名為大快見,統治著四大洲,以正法治國,自然擁有七種寶物:金輪寶、白象寶、紺馬寶、神珠寶、玉女寶、理家寶、聖導寶。」這位王有四種神德:在他童年時期,他活了八萬四千歲;當他成為太子時,他又活了八萬四千歲;當他成為轉輪王時,他又活了八萬四千歲;最後他退隱掉下法衣時,又活了八萬四千歲。總而言之,他的壽命總共有三十三萬六千歲,這是他的一種神德。此外,他能夠飛行,遊歷四大洲,七種寶物隨行,到哪裡都有臣民歸附,這是他的第二種神德。他外貌端正美麗,身體強健少有疾病,氣質和諧適中,不感到寒冷或炎熱,這是他的第三種神德。他的威嚴非常超群,內心常常和悅,明白正道,能以法律來化解民眾的問題,這是他的第四種神德。每當王出遊時,他會慷慨地施捨,濟助百姓,任人所欲,給人飲水和食物,提供衣服、床被、車馬、錢財和珍寶,從不違背人的意願,對於人民物質上的需要像父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因此人民都像孩子一樣敬慕他。王每次外出,都會下詔讓人民來觀看他,並且要求他們保持純淨的品性和仁慈之心,這樣四方太平安定,這也是他的至德。他統治的部落有八萬四千個,每次小王前來朝見時,他會邀請所有的王一起到殿上,讓他們感到快樂和安慰,並且講授正法,詢問他們的國家缺乏什麼,所有的王都非常感激,接受了天的重賜,並且自得其樂。王也下詔讓各國都像他的宮廷一樣嚴格治理,以正法化解問題,不要虐待人民。他還會賜給各個王子衣服、帽子、鞋子、馬車和寶物,讓他們感到高興,然後讓他們離去。所有的王子都非常高興。


當時大王所治理的法殿,長達四十里,層層疊疊有四層,全部都是用黃金、白銀、水晶和琉璃製成,屋壁、欄杆、柱子、樑柱、門窗、房頂,都是用珍貴的材料製成。牀、座、機、筵都是用四種珍貴的寶物製成。法殿上有八萬四千個交露輿枰,全部都是用斗帳製成,金枰前施銀隔,銀枰前施金隔,水晶和琉璃枰也是如此。交露輿枰之間,垂下華麗的花卉和果實,四寶雜廁,所覆帳上,紅色的罽文、繡綾和各種雜色,都是用金、銀織成的,四角還有珊瑚。法殿中央有一座孤獨的寶座,四周都是浴池,每個浴池都有一個廣闊的面積,四周種植了八萬四千棵樹。大王出行時,就乘坐大象。當時,快見為了大王的福祉,施捨很多,每天早上都要邀請沙門梵志到法殿上享用飯食。王自己思考:「日月流逝,我也漸漸變老了,我應該利用五種欲寶舘等物,要節制自己的慾望,修煉清淨的行為。」於是他和一名侍士一起,登上法殿,進入金交露中,坐在銀御床上,思考天下萬物,貪欲的念頭無處不在,所有的生命都必須死亡,身體最終都會回歸大地,所有的萬物都是無常的。然後王起身進入銀交露,坐在金御床上,思考所有的聚會都會有別離,對情感的執著是沒有益處的,應該放棄愛情,修煉梵行,清淨自己的心靈。接著他又起身進入水晶交露,坐在琉璃床上,自我反省,要與老、病、死競爭,要改變自己的心態,除去貪欲、憤怒和糊塗的念頭,思考無為之道。最後他又起身進入琉璃交露,坐在水晶床上,專注地思考,應該放棄世俗的貪欲和邪惡行為,修煉梵行,守護自己的心靈,成就一種禪定。如此反覆思考,一直到交露輿枰的四周。


於是八萬四千位玉女共同向第一玉女寶說:「我們聽說天后知道我們的心意,但是還未親自侍奉過,我們想要朝見她。」天后回答:「諸位妹妹還要嚴加打扮,我會陪你們一起朝見。」於是她告訴聖導:「我們婦女已經很久沒有親自侍奉過,我們都非常尊敬您,都想要朝見您。」聖導的臣子便駕著八萬四千頭象,身穿犀甲並飾以金飾和珠寶,白象王為首;八萬四千匹馬,身穿犀甲並飾以金飾和珠寶,力馬王為首;八萬四千輛車,以犀革製成甲胄,飾以四種珍貴寶物,聖導臣為首;八萬四千位女性,一人坐在一輛車上,玉女寶為首;諸王則跟隨在聖導身後,一起前往法殿。侍士報告:「所有的象、馬和車,還有夫人和小王都來了,想要見您。」王下令給她們安排床榻,自己也下了法殿,見到了八萬四千位女性,她們的服飾都非常華麗。當時,人們讚嘆說:「這真是難以言喻啊,王者竟然如此重視女性。」玉女回答說:「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親自侍奉過,所以特別嚴格打扮,想要朝見您。」


於是王坐下,眾女都前來跪拜,稽首後坐在一旁。玉女寶向王說道:「現在所有的象、馬、車,以及玉女和小王,都是來自天上的,我希望您能留心娛樂我們。另外八萬四千國中,天王都是第一,八萬四千枰盤中,大正枰盤是第一,希望您能注意保養身體。」王回答道:「妹妹們啊!我之所以守夜約己自損,正是希望能遠離貪欲,只是為了避免受到女人嫉妒之害。因此我放棄了貪欲,希望能遠離罪咎。」玉女寶流淚說:「天王您為何獨自割愛欲,還把我當做妹妹呢?您放棄了我的愛情和情感,絕望了所有女性的期望。請問您怎麼能夠守正心修行慈悲呢?我們也希望能夠一起修行。」王說:「守正心行慈悲,不墮諸漏,放棄貪欲,修德守淨,想到生命短暫,萬物皆有生死,只有道是真正的,我在象、馬、車和枰盤、郡國以及小王婦女的愛情之中,都遠離一切,不再執著,只為了憂心自身。觀察天地萬物,無一不有生有終,所以我們都應該守正心行慈悲,不要墮入貪欲之中。」玉女寶抹淚說:「現在天王為了守護自身,放棄了貪欲,想到生命短暫而潛居憂身,守護清淨心靈,不受任何污染,我們都要遵守明戒,不敢有所忘失。」王以慈悲之心回答了女性們,並讓她們離去。然後,王升上法殿,進入金交露枰中。王坐下念著慈悲之心,不再有怨恨和嫉妒,進一步思考大道,無限地培養德行,普及慈愛於世間,同時也約束自己。接著,他轉而進入銀交露枰,坐念悲心,同樣不再有怨恨和嫉妒,進一步思考大道,培養德行,普及悲憫於世間,同時也約束自己。然後,他進入水精交露枰,坐念喜心,再次不再有怨恨和嫉妒,進一步思考大道,培養德行,普及喜悅於世間,同時也約束自己。最後,他進入琉璃交露枰,坐念護心,依然不再有怨恨和嫉妒,進一步思考大道,培養德行,護持一切眾生,同時也約束自己。他遵循這四大梵行,減少對愛欲的執著,多加修持清淨之道。王如此修行,便得到自在,死時安詳,身體無痛無癢,就像力士吃下美食一樣,魂神飛升到第七梵天。


「當年,我作為轉輪王大快見者,那時的身份就是我現在的身份。阿難啊!有誰能知道,當初我注定成為轉輪王,自然而然地擁有七寶,修行正法有四德,常常能夠抵抗貪欲。那時,拘夷城旁邊有四百八十個國家,都在天王城中。我當時也曾經是剎利王,已經六次投胎在這個世界,還有一次是在別的地方。現在我已經成為佛陀,斷絕了生死輪迴,從此以後,不會再有新的身體誕生。我也已經完成了一切的修行,現在在東南西北各地顯現,依照不同的地方教導眾生,三個月後,我將會到達涅槃。」


賢者阿難問佛說:「佛陀入滅後,要如何安葬?」


佛陀回答說:「你安心吧,讓梵志居士負責。」


阿難又問:「梵志居士,該如何進行佛陀的安葬儀式呢?」


佛陀回答說:「依照轉輪王的方法,用新劫的錦繡布裹住身體,再加上五百張厚厚的棉絮,把身體放在金棺裡面。接著,灌入麻油和膏料,把金棺放進一個大鐵槨裡,上面灑滿各種香料,再由僧人主持進行儀式。最後,收集舍利,建立塔廟,立於四通八達的道路旁,並用繩索懸掛表記,供奉華香,並進行拜謁等儀式。這就是轉輪王的安葬儀式。」


佛陀命令阿難進入城中,告知華氏家族,說佛陀今夜將要入滅,所欲作的事情必須在此時完成,否則就會後悔。如果有人想要向佛陀尋求開解,也應該在這個時候前往。阿難接受了佛陀的命令,進入拘夷城,見到五百個華氏家族的人,告訴他們佛陀今晚將要入滅,所要作的事情應該在此時完成,否則就會後悔。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驚訝和悲傷,紛紛發出哀慟之聲,說:「佛陀快速離開了,前往涅槃之境。這是多麼大的悲劇啊!世間的眼睛如此熄滅。」這種哀悼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宮殿。


王派遣太子和諸華氏家族的人,帶著家人前往雙樹(菩提樹)處。太子向白阿難打聽是否可以前去拜見佛陀。阿難進去報告說:「太子阿晨和諸豪姓家族的人,都前來接受三歸,就在今晚不遠處。」佛陀邀請他們進去,大家一起向佛陀鞠躬,然後坐下來。太子說:「佛陀的離世來得太突然了。」佛陀回答說:「我已經說過,世間是虛幻的,沒有什麼可以讓人開心的。凡人貪求壽命,追求五欲,卻只會增加生死的苦惱,讓人更加痛苦。我成為佛陀,是因為達到了自然無欲的境界。現在你們也應該自我勉勵,世間智者都希望能夠見到佛陀,聽聞經法。那麼,你們應該立下信仰、戒律、布施、多聽多學、智慧這五個志向,以達到脫離污垢、貪慳的境界。這樣,世世代代,你們都可以享受富貴、享有名譽,生活在天上的安樂之中,最終得到涅槃的境界。」佛陀講完之後,太子和諸華氏家族的人都向佛陀作禮後離開了。


於是,國王帶著十四萬男女老少,按時前往雙樹處,到白阿難那裡,請求見佛陀接受教誨。國王帶著國中的賢良之士,一起前來磕頭鞠躬,然後坐下。在沒有燈火的情況下,佛陀頭頂發出光芒,照亮了二千里的範圍。佛陀說:「辛苦了,大王和群臣。」國王問道:「佛陀即將入滅,有什麼教誨?」佛陀回答道:「我成為佛陀已經四十九年了,所講的經戒已經全部傳授給國王和國中的賢良之士。」國王和群臣都感到悲痛萬分。佛陀告訴國王:「自古以來,天神和人類都是生而必死的,只有涅槃可以永遠不滅。國王為什麼哭泣呢?應該想著行善,改過往修來,以治理國家,不要加重人民的痛苦,要善待賢良,寬恕小過,努力實行四種恩惠,以安定人心。這四種是什麼呢?一是施捨給貧困的人,二是仁愛視民如子,三是利人化以善正,四是和下層人民共享利益,共同歡樂。國王如果能夠經常實行這四種恩惠,就能夠獲得福報。在我前世的宿命中,我實行了這四種恩惠,積累了無數的功德,才得以成為佛陀。我初成佛就見到了涅槃的喜悅。」佛陀自己說了一首偈語:


「今天我成為佛陀,捨棄了肉體的慾望,擁有了無漏的清淨,我的智慧能夠引領人們走向正確的道路,我的追隨者都感到喜悅。福報真的來得很快,我的美好願望都實現了,我勇敢地超越生死,將要進入涅槃之境。」


國王和來賓都起身向佛陀鞠躬,繞三圈後離開。


當時城中有一位老異學,名叫須跋,已經120歲了。他聽說佛陀即將在夜半入滅,自己一直有法望上的疑問,一直希望佛陀能夠給他解惑。於是他即刻起身,自己前往雙樹處,找到了白阿難並請求見佛陀。白阿難告訴他不要打擾佛陀,但是須跋堅持要見佛陀,並說:「我聽說佛陀是如來、至真、正諦覺、明行成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導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甚難遭遇,像是漚曇華一樣,每百千萬世中才會出現一次。我希望能夠一見佛陀,解開我心中的疑惑。」白阿難覺得須跋勞擾佛陀,不想讓他進去。但佛陀神通廣大,已經心知肚明,便命令白阿難說:「不要阻止他,讓他進來,因為他是最後要入滅的異學須跋。」於是須跋得以進去,非常高興,心中產生善念,見到佛陀十分歡喜,恭敬地向佛陀問候。佛陀讓他坐下,說:「如果你有問題,就問吧,我會盡力解答你的疑惑。」


須跋問道:「現在的學者都各自稱師,有古龜氏、無失氏、志行氏、白鷺子氏、延壽氏、計金樊氏、多積願氏、尼犍子等八位,他們是否有所敘述,你是否知道?」


佛陀告訴須跋:「這些學者跟佛陀是不同的,他們自己追求貪欲的生命,走上邪路,其中有邪見,不知道現世和來世的因果報應,喜歡占卜祭祀求福。有邪思,心中充滿愛慾,常常發生爭執和憤怒。有邪言,虛偽諂媚,謊言和綺語。有邪行,殺生、貪心、淫亂等不道德的行為。有邪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不走正道。有邪治,只會作惡而不能自制,也不能行善。有邪志,心中貪欲常樂,卻把身體的疼痛當成是淨化身心的方法。有邪定,只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願意放下執著。須跋啊!從我出家到成佛,經過了十二年,開始說經法。但是,從我捨棄家庭開始,只過了五十年,就得到了戒、定、慧、解、度的境界,能夠說出正道。只有佛陀及佛教的沙門才能說出正道,而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我所走過的八種真正的道路,第一是沙門的道路,我也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第二、第三、第四種道路,也都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如果他們沒有見到這八種真正的道路,那他們就不能成為沙門四道的修行者。所謂的八種真正的道路,第一是正確的見解,能夠看到現世和來世的因果報應,知道苦和修行的方法。第二是正確的思想,思考修行出家的樂趣,遠離爭執和憤怒。第三是正確的言語,說話真誠,柔軟忠實。第四是正確的行為,不殺生,不邪惡,無淫心。第五是正確的命運,追求合道的飲食和衣著。第六是正確的治療,抑制邪惡的行為,發起善良的意念。第七是正確的志向,志向只放在身體痛苦和法義上,明白痛苦不是真正的淨化身心。第八是正確的定力,一向無為而成就四種禪定的修行,這樣的沙門和梵志走上這八種正確的道路,才能成為沙門四道的修行者,成為了師子吼的弟子,世俗的執著和意念才能消滅,最終達到羅漢的境界。」


於是須跋對阿難說:「真是快樂啊,賢者能夠教導我們這樣有益又美好的法門,實在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這些弟子能夠得到這樣的機緣,真是太妙了。現在我們受到聖恩,聽到這樣的法門,希望能夠捨棄家庭,成為沙門,接受戒律。」


阿難回答須跋說:「異學須跋啊!希望你能夠接受自然法律的眾祐,捨棄家庭成為沙門修行。」


佛陀聽到須跋想要接受戒律的志向,就說:「須跋是我最後一個證悟成佛的弟子,真是太特別了。」於是佛陀授予須跋比丘戒,他一心奉行不放逸,用堅定的意志來克制自己的行為,斷除邪惡的念頭,拔去自己的鬚髮,穿上袈裟,離開家庭,追求道路並得到真理,心中充滿淨行,自知修行已有成果。須跋成就了證悟,實現了無上正覺的境界,他的修行就如同佛陀所說的一樣。須跋已經理解了佛陀的意思,完成了修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已經成功了。之後須跋度過世界,完成了自己該有的使命之後,就先行涅槃了,而佛陀則在須跋之後才涅槃。


那時,佛陀告訴眾比丘:「當我涅槃之後,如果有其他外道學術傳給異教徒,他們想要剃髮成為沙門,沐浴淨化,捨棄家庭接受戒律,那麼你們可以看他們是否有真心想要放棄自己的私心和慾望。如果他們的言行相符,並且能夠捨棄罪惡,我們就可以先授予他們十戒,三年沒有犯錯,再授予他們250戒。這十戒是基本戒律,另外240戒是禮節和威儀。能夠遵守這些戒律的人,會讓諸天感到高興。此外,有四種人想要接受戒律成為沙門,他們都是因為渴望接近道路而來的。有些人因為離開政府官職,想要成為沙門;有些人年紀較大,想要成為沙門;有些人貧困,想要成為沙門;有些人已經修行正道,想要成為沙門。對於那些有才華且修行端正,年老貧困,或者因為離開政府官職而來的人,只要能夠獲得衣食和聽聞法言,就足以讓他們長期居住,並且能夠幫助更多人獲得解脫。因此,我們要遵從法律,才能在現世得到安慰和解脫,要好好接受教導。這些法律就是佛所說的十二部經典,包括文書、歌謠、記錄、頌詩、比喻、本記、事理解說、生平傳記、廣博經典、自然法理、修行方法和兩個現象。如果能夠遵從這些教義,就能在現世得到安慰和解脫。我們要好好接受教導,並且保護和傳承這些教義,正心思考,以便能夠長期居住在純淨的道路上。你們這些弟子們,要自我激勵,不要因為我已經去世而放棄。你們要繼續學習法律,每半個月要講授戒律,每逢六日斋戒,高聳在講堂上誦讀經典,全心全意地專注於經典上,就好像佛陀還在世一樣。還有,族姓男女要追念四種事情:佛菩薩初降生時、佛陀成道時、佛陀開示法輪時和佛陀涅槃時。當思念這些事情時,要想到佛菩薩降生時的福德、佛陀成道時的神力、佛陀開示法輪時的功德、佛陀涅槃時留下的法藏。如果有人對這些事情產生疑惑,那不是對佛陀、法和聖眾的真正意願,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些教義。你們這些比丘要解答他們的問題,讓他們像問我一樣問你們,你們也必須像我一樣真誠地回答他們。」


阿難回答佛陀說:「好的,所有比丘都已經願意接受佛法中的四諦教義,沒有人對此有任何疑慮。」


佛陀告訴阿難:「那些已經願意接受我的教法,並且已經了解佛法中的苦、集、滅、道四諦的人,應該放下貪欲、懈怠、厭倦等心理,堅定地跟隨我的教導,努力修行,默想著佛法的道路。這是我即將離世時留給你們的最後指示,你們必須遵從。你們比丘們,要珍惜觀看我這個佛陀的機會,因為在未來的一億四千年之後,才會再出現像彌勒佛這樣的聖者。像漚曇鉢這樣不起眼但卻實實在在的人,如果能夠開花結果,就有可能成為世間的佛陀。我是世間的太陽,總是關心著眾生的冥想,我自己是聖師,七十九歲時已經完成了我的使命,我的教法也已經徹底展開了。你們要努力學習,現在已經半夜了。」


佛陀開始進行禪定,先通過第一禪,然後通過第二禪、第三禪和第四禪。接著,他進入空無際的思惟,通過了這個境界。接著,他又進入識無量的思惟,通過了這個境界。接著,他又進入無所用的思惟,通過了這個境界。接著,他又進入不想入的思惟,通過了這個境界。最後,他進入想知滅的思惟,也通過了這個境界。


這時,阿難問阿那律:「佛已經涅槃了嗎?」阿那律回答說:「還沒有。佛現在正在思念想知滅的境界。」阿難說:「我曾經聽佛陀說過,從四禪思惟,到達一個無知、放下一切、沒有任何執著的境界,才能成為阿羅漢。」


佛陀放下想知滅的思惟,進入不想入的境界,然後放下不想入的思惟,進入無所用的境界,再進入識無量、空無際和第四禪的境界。最後,他回到第三禪和第二禪的境界,再回到第一禪的境界。當他從第一禪思想到第三禪,他放下了一切執著,進入了涅槃的境界,成為了阿羅漢。


在這一刻,大地震動,諸天、龍神等神靈紛紛來到佛陀身旁,散落下如雨的花瓣,向佛陀表示敬意。第二天帝釋也下降,並詠唱頌辭:「萬物生滅無常,唯有佛陀的涅槃是真正的幸福。」


第七梵天也詠唱頌辭:「佛陀的離世,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他留下了廣泛而純淨的教義,是三界中無可比擬的存在。他的神力無所畏懼,光明已經永遠散發。」


賢者阿那律也詠唱頌辭:「佛已經達到了無所作為的境界,不再需要呼吸進出。他的靈性已經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他的心思已經純淨無執著,為了幫助眾生而傳授教義,現在他已經退隱到涅槃的境界裡。對於那些曾經遇見佛陀的人來說,他們都是蒙受了佛陀的恩澤。現在他已經進入了清虛之境,等待著時候再次降臨世間。」


當時,眾比丘們都感到焦慮和不安,徘徊不定,喊叫著:「佛已經涅槃了!這是多麼的快速!世間的眼睛已經熄滅了!」他們中有些人自悲世間的苦難,而無法找到通往涅槃的道路;也有些人為生死輪迴所苦,被因緣而生,又因緣而滅,生死不斷往返,而精神卻永不消逝,找不到涅槃之路。


賢者阿那律制止住眾人,告訴阿難:「停!停!告訴眾比丘,天界看到這樣的情況會認為我們迷失了方向。如果我們捨棄家庭,進入了自然律的修行,卻無法運用法則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不行的。」阿難擦去淚水問道:「天界有多少個層次?」阿那律回答說:「從威耶越,到漚荼廟,還有熙連河,總共四百八十里,佈滿了各種天堂,沒有一個空缺的。眾人徘徊不定,喊叫著:『佛已經涅槃了!這是多麼的快速!世間的眼睛已經熄滅了!』他們中有些人自悲世間的苦難,貪欲所蔽,無法看到涅槃之路;也有些人互相告訴著:『佛說生死本來就是因緣所生,意識作復作,受到無比的苦難,生命必定會有死亡,死亡後又會再次復活,意識隨著行動而行走,涅槃之路無法得知。佛已經超脫了生死,我們應當更加精進修行,現在已經是半夜了。』」阿那律讓阿難前去城裡告訴大家:「佛已經涅槃了,我們應該趁著還有時間,儘快行善。」


阿難進入城中告訴眾人佛已經涅槃了,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悲傷,聚集在佛舍利處,手持華香,跪拜禮佛,供養佛陀,並問阿難:「葬禮要怎麼辦?」阿難回答說,遵照轉輪王的法則,按照佛陀的教導來做,佛陀必定會再次勝利。


一些富豪說:「我們想要延期七天,想要準備音樂、華香和燭光,展現我們的誠意。」阿難回答說:「隨意吧。」於是所有人一起籌劃,用黃金做成甖、輿床和棺材,用鐵槨裝載,還準備了五百張華麗的新劫波錦繡。當時四面八方的人都聚集在四百八十里內,手持華香和樂器,前往佛陀的舍利處,一起抬起佛陀的身體,放在黃金床上,並用樂器和禮儀供養佛陀。


然後,所有人選擇年輕男孩來扶著輿床,希望到漚荼神地去,像闍維一樣。然而,這些男孩卻無法靠近佛陀的床。賢者阿那律告訴阿難說:「這是諸天的意思,他們希望讓諸[*]華的男孩倚著床的左側,諸天站在床的右側,城裡的人跟在後面,一起抬著床進入東城門,到城中各處供養天樂,然後出西城門,把佛陀放在漚荼神地上,堆積各種香料,再像闍維一樣禮拜。」阿難回答說:「好的,我們會遵從天意。」他告訴了諸[*]華的人,他們都表示願意遵從。於是,男孩們在床的左側綁上了幾種絲織品,天神在床的右側用絲織品綁著,其他天神在虛空中撒下各種花瓣和香料,雨淋淋地落下。


當時,婆賢大臣和拘夷大臣商量,想要用人類的音樂來讚美天樂,一起送舍利。他們按照計劃,緩步進入東城門,走遍城中的街道和巷子,到處放華香和音樂,然後出西城門,到達漚荼地,用五百張華麗的新劫波錦繡包裹佛陀的身體,再用麻油和膏灌滿金棺,放進鐵槨中。當庫藏完畢,堆積了各種香料,漚蘇大臣拿著火要點燃佛陀的遺體,但是火堆總是熄滅,三次都不行。賢者阿那律告訴阿難說:「火總是熄滅是因為諸天有意。我看見大迦葉和五百人已經到了半路,想要向佛敬禮,所以火不能燃燒。」阿難說:「好的,我們要尊重天的意願。」


當時,有一個叫阿夷維的異教士在佛陀滅度時,得到了天曼那羅華,然後去到半路遇到了迦葉。迦葉問他:「你知道我們正在供養聖師佛嗎?」他回答說:「我當然知道,般泥已經過了七天,天人普遍來供養他的身體。我從那裡來,得到了這朵天華。」於是迦葉感到很傷心。在五百比丘中,有一些人在焦躁不安地徘徊和抱怨,仰天呼喊:「佛般泥已經過去了,這是多麼巨大的損失啊!這個世界的眼睛都失明了。」其中一些人憂傷悲傷,思考著這個世界的苦難,被愛所綁,看不到佛陀的教義。迦葉告訴他們:「賢者們,不要憂心,要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因緣而起,心境改變,痛苦也會改變。生者終將死去,死者又會再生,五趣輪迴沒有平靜,只有涅槃是真正的快樂。那些還沒有得到教法的人,應該去尋找法利,放下有形的束縛,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在攝衣疾行中,可以看到佛的身影。」在眾人當中,有一位叫做檀頭的人,也是釋家的子弟和佛陀同出。他對其他比丘說:「我們從現在起已經自由自在了,那位老人常說:『應該做這個,不應該做那個。』現在他已經去了,還要憂慮什麼呢?」這讓迦葉不高興。


他們走到雙樹之下,見到佛陀的遺體。迦葉對阿難說:「在闍維未來之前,請讓我見見佛陀的身體。」阿難回答說:「佛陀的身體已經被用麻油包裹,放在金棺中,外面還灑滿了各種香料,雖然還沒有到闍維,但已經很難再見到了。」迦葉請求三次,但阿難的回答都一樣,認為佛陀的身體很難再見到了。


這時,佛陀的遺體從重棺裡伸出了雙腳,所有看到這一幕的人都感到歡喜。迦葉向佛陀的足部鞠躬致敬,發現足上有異色,便仰頭問阿難:「佛陀的身體本來是金色的,為什麼會有異色?」阿難回答說:「因為有一位老母親向佛陀的足部鞠躬,淚水流到上面,所以有異色。」大迦葉又不高興了,但是他讚頌佛陀的功德,說:


「佛陀已經超脫了生死,不再經歷老死之苦,

也不再有煩惱相逢之苦。

他已經放下了親情愛情的束縛,

不再為分離而憂心忡忡,

而是為了幫助眾生,

讓他們得到解脫。

佛陀已經斷除了五陰的束縛,

不再受苦受患,

他已經超脫了苦海,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他這樣的人。

佛陀宣揚的經戒是最明晰的,

他已經展示了正道,

沒有人會對他的教誨產生懷疑。

他教導眾生,讓他們跳脫生死的輪迴,

所有得到遇見佛陀的人,

都會接受到他的恩惠。

就像月亮照耀黑暗的夜晚,

消除了黑暗,

佛陀的智慧照耀整個世界,

照亮了所有眾生。

他的智慧就像閃電一樣,

短暫地穿透了濃厚的雲霧,

佛陀的智慧一出現,

整個三界都變得明亮。

所有河流都比不上昆侖山的河流,

所有的大水都比不上海洋,

月亮是所有星宿中最明亮的,

而佛陀是世界的引導者,

天上和地下都尊敬他。

佛陀度化世間的方法是施福,他的恩惠無所不在,

他所講授的戒律和行為準則,

都是最清晰易懂的。

他的教義已經廣泛傳播,

他的弟子們都很喜歡跟從他的教誨,

讓天人鬼神和龍王都尊敬他。

佛陀的功德就像太陽一樣明亮,

照耀著整個世界。

他的教誨和智慧讓人們得到解脫,

令人們從生死的苦海中解脫出來。

所有跟隨佛陀的人,

都會得到他的恩惠和指引。」


迦葉向佛足稽首,繞行三圈後停留一旁。隨後,諸比丘、比丘尼、信徒、天神、龍神、鬼神、天樂神、質量神、金翅鳥神、愛欲神、蛇軀神都向佛足稽首,繞行三圈後一旁停留。在這時,佛的身體不需要外在的火燒即自然燃起。賢者阿難便發願讚頌佛的功德:


「佛的身體比任何人都更加純淨無瑕,是梵天界的化身,今天降世於此。佛的身心靈比任何人都更加純淨,不需要服裝襯托身體,也不需要洗滌,就像一個潔淨清晰的靈魂。」


佛陀最後的晚上,他的身體燃燒殆盡,四棵樹自然生長出來:蘇禪尼樹、迦維屠樹、阿世鞮樹、尼拘類樹。當地的貴族和豪族們一起收集佛的遺骨,裝滿黃金甕,放在輿床上,運入城中的大殿上面,並且舉行音樂舞蹈、燒香、獻花等儀式進行供養。


此時,波旬國的華氏族、可樂國的拘鄰族、有衡國的滿離族、神州國的梵志族、維耶國的離揵族都聽聞佛陀已經涅槃,各自嚴備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前來拘夷止城外,派使者來求取佛的遺骨,希望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土上,建造塔廟,供奉佛陀的遺骨。但是拘夷王回答說:「佛陀降臨我們這裡,我們要盡心盡力地供奉他,不可能讓他的遺骨流離失所。」赤澤國的釋氏也嚴備四兵,前來報告說:「我們聽說佛陀在這裡涅槃,佛陀是我們的聖雄,是我們諸父的化身,我們也希望能夠取得他的遺骨,回到自己的國土上,建造塔廟供奉他。」拘夷王依然不肯分給其他國家佛的遺骨。摩竭王阿闍世則嚴備四兵,度過河津來到拘夷止城外,派出使者梵志毛蹶前來詢問佛的遺骨消息,並且誠摯地表示:「我們從古宿夜以來,一直心存敬仰和信任,不希望有爭執和衝突。佛陀已經在這裡涅槃,他是三界尊貴,是我們共同的天神。我們非常敬仰他,希望能夠獲得佛的遺骨。如果你能與我共享,我願意與你分享我的重寶,永遠共同擁有。」


但是拘夷王仍然回答說:「佛陀降臨在我們這裡,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供奉他,不可能分給其他國家。」於是毛蹶召集眾人,發表頌詩說:「我們遠道而來,謙卑地向你們請求分給佛的遺骨,如果你們不肯,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嚴備四兵,讓你們無法抵擋。」


拘夷國的人們也回答頌詩說:「感謝你們的努力和敬意,但是我們不敢答應分給佛的遺骨。如果你們要採取行動,我們也有嚴備四兵,準備應戰。如果你們勉強我們,我們也不會害怕。」


梵志毛蹶告訴眾人說:「大家都是佛教的信徒,從古宿夜以來,一直誦經念佛,心存仁愛,關懷眾生。佛陀非常慈悲,他燒掉了自己的遺體,希望能夠廣施福德,祐佑天下。為何現在我們要違背佛陀的教誨,毀掉他的遺骸呢?我們應該分給其他國家,共同獲得他的遺骨。」眾人都稱讚他的話,前往佛的遺骨面前,鞠躬致敬,然後共同讓毛蹶分配。


毛蹶拿起一個甕子,用蜜塗抹裡面,將佛的遺骨分成八份,然後告訴眾人說:「我尊敬佛陀,也尊重大家的意見。我希望能夠得到這個甕子的遺骨,帶回塔廟供奉。」眾人都讚嘆他的智慧,同意他的要求。還有一位梵志叫溫違,也向眾人請求炭灰,帶回塔廟供奉。


後來,來自衡國的異道士也獲得了地灰。當時八個國家都獲得了佛陀的八份遺骨,各自建造塔廟,非常嚴肅和美麗。梵志毛蹶將一塊土地讓給道士大溫違,他回到賁邑建造了塔廟。衡國道士則帶著地灰回到家鄉建造了塔廟。整個佛陀的遺骨被分成八份,建造了八座塔廟,第九座塔是甕子,第十座塔是炭,第十一座塔是灰。


佛陀生於四月八日,離家出走也是在四月八日,成佛與般涅槃也是在四月八日,都是在佛星升起時。這個時候,百草華英,樹木繁盛。當佛陀般涅槃時,天下光明消失,十方諸天神都回歸佛陀。


分配遺骨之後,為了讓遠方的四輩弟子也能參加建造塔廟的儀式,留下了九十天的時間。所有來自各國的國王、豪族和平民,都守著九十天的齋戒。在遠方,四輩弟子們聚集一起,向阿難問起建造塔廟的地點。阿難回答說:「在離城四十里的衛致鄉四衢道中間建造塔廟。」四輩弟子們和當地的豪族一起,用花崗石墊砌成三尺高,集體建造了塔廟,高度和寬度都是丈五尺。他們把黃金甖藏在塔廟裡,放置佛的遺骨,還立起了長表法輪,用繒帶覆蓋,點燃燈火,供奉香花和樂器,進行禮佛儀式。整個國家的人民一起參與,共同獲得福德。


大迦葉、阿那律和其他比丘一起商量,想要讓每天有三十萬人和各國的豪族和群臣在遇見佛陀時,表現出敬意並行善,最終都能夠在第四天上生活,與彌勒菩薩一起獲得解脫。拘夷國王將會在第十二水音天上出生,當彌勒菩薩成佛時,會為他建造一座精舍,比現在給孤獨園還要優越。


阿難問大迦葉:「為什麼拘夷國王沒有向彌勒菩薩請求真正的道路?」大迦葉回答說:「因為那位國王還沒有厭倦生死的苦痛,還沒有厭倦苦痛,所以他無法真正地求得道路。」阿難接著問:「我已經經歷了身體的苦痛,想要離開這個世界,為什麼我還不能獲得道路?」大迦葉回答說:「你只需要保持持戒,不要執著於身體上的觀念,不要執著於吃喝,這樣你就能獲得解脫。」


到了九十天後,大迦葉、阿那律和其他比丘一起商量,認為佛陀的十二部經書中,有四部經書是由阿難陪伴佛陀久久而聽得的。他們擔心阿難仍未得道,心中仍有貪心,想要執著於過去的事情,因此決定設立一個高座,讓阿難回答問題,以此來檢驗他的誠實。這個提議得到了眾人的認同,他們就開始坐定,逐一讓比丘離開,再請回來,並為他們起立起來。


在設立的高座上,眾僧問阿難:「你是否認識自己的大過失?」然後引用佛的話語:「閻浮提樂」,問阿難為什麼不回答。接著,又讓阿難離開高座,阿難下來問:「佛為什麼要依賴我來說話呢?」這時,眾僧都沉默不語。接下來,再讓阿難上高座,問他為什麼不回答佛的話語:「得四禪足者,可止一劫有餘。」阿難回答說:「佛說彌勒菩薩當成為佛陀,初入法門,應從他那裡學習;如果自己停留下來,就像彌勒一樣,無法成為佛陀。」眾僧再次沉默。


阿難感到害怕,但是眾比丘告訴他,賢者應該根據佛經的意思來回答問題。最後,阿難上高座說:「我聽到了這樣的教誨。」在場的還未得道的比丘們都感動落淚,說:「佛陀剛才說經,為什麼現在就這麼急著問阿難呢?」


大迦葉所從眾弟子中選出四十具真正(資質的)比丘,從阿難那這位比丘收受了四部阿含經。第一是中阿含經。第二是長阿含經。第三是增壹阿含經。第四部是雜阿含經。這四部經文,第一部是因貪欲所作。第二部是因喜怒所作。第三部是因愚癡所作。第四部是因不孝、不尊師而作。這四部阿含經文,每一部都有六十捆素學纂文。眾比丘言:「應用書寫這四部經文,加以行布於天下」。於是在佛所處本自生出四種樹木,於是採取分別編著、書寫《佛陀十二部經》。《戒律》與《法具》在一千年間,持誦佛經與遵守戒律者,其後皆能棲生彌勒佛所,當從彼處而解脫生死輪迴。



般泥洹經卷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