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


(一六一)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不要追求出生在歡喜的園林中,因為那樣終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有三十三天,它們的名稱遍佈世間,而常常是天人所居住的地方。」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你如同一個愚昧的小孩,無法理解這些智慧。這樣的法則是羅漢所說的,

一切行為皆無常,是生滅的現象。當生滅終結,寂滅才成為真正的快樂。」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二)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能夠捨棄家業,斷絕一切法,並且常常教導他人,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善沙門。」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夜叉啊,你應該明白,如果在種姓中有人遭遇苦難,對於有智慧的人來說,不應該不憐憫他們。善逝佛以大悲心,安慰並教導他們,這才是羅漢之法。」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三)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如果有賢善之人,能夠具備修持慚愧之心,

就像那良好的馬,不會受到鞭策的驅使,也不會陷入邪惡。」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一切世間的人,很少有能夠修持慚愧之心,

能夠遠離諸惡行,就像那受到調教的優良馬一樣。」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四)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不瞭解自己真正的法性,偏好學習他人的法,這樣的人被稱為沉睡不覺,有時候必定會覺醒。」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既然瞭解自己真正的法性,不沉迷於學習他人的教誨,成為漏盡的阿羅漢,捨棄惡行追求正法。」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解脫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五)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不善調和法,依止於異見,

這樣的人被稱為沉睡不覺,有時候必定會覺醒。」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對法善於調和,不依止於邪見,

越過愛的彼岸,佛已證得涅槃。」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六)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比丘得到羅漢果,盡滅一切有漏之法,

如此結束者,住於最後的身體。

偽說這是我的,偽說這不是我的。」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比丘得到羅漢果,盡滅一切有漏之法,

如此結束者,住於最後的身體。

內心不依附於任何我或非我,

隨順世俗之故,也會說我或非我。」


天人聽後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七)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就在這時候,羅睺羅阿修羅王遮蔽了月亮。月天子非常驚恐,全身毛髮都豎立起來,他前往拜見佛陀,頂禮佛的腳足,然後說出以下的偈語:


「如來具有大精進,我現在歸依並頂禮他,

他能在一切處都完全得到解脫。

現在我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願意作為他的歸依,

我要將這位世間的善逝供養,他是阿羅漢,

我現在來歸依他,如來慈悲世間,

使那羅睺羅自然地放開我。」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月亮處在虛空中,能滅一切黑暗,

有著巨大的光明照耀,清澈而明亮。

月亮是世界的明燈,羅睺應該迅速釋放。」


羅睺聽了偈語,心中懷著戰慄,汗水如同沐浴一樣,立刻迅速釋放了月亮。


就在這時,跋羅蒲盧旃看見阿修羅王迅速釋放了月亮,於是說了以下的偈語:


「你為什麼感到驚恐?為什麼如此迅速釋放了月亮?

你的身體流著如同病者的汗水?」


阿修羅王回答說偈言:


「我聽聞佛陀所說的偈語,如果不釋放月亮,

我的頭就要破成七塊,最終也得不到安樂。」


跋羅蒲盧旃繼續說偈言:


「佛陀從未說過這樣的話,看見他的人得到了平安,

阿修聞說了他的偈語,立刻就釋放了月亮。」


(一六八)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還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有一位天人光輝璀璨,前來見佛陀。他的身體散發出光芒,遍照祇洹世界,光彩燦爛,端坐在一旁,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你的手是否有杻,是否有靽桁呢?

你是否處於牢獄中,是否被繫閉呢?」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我不擁有手杻,也不被諸桁械所束縛,

羇靽和繫閉等一切都永遠消滅了。

夜叉啊,你應該知道,我已經超越了這些事情。」


天人再用偈問曰:


「何謂手杻?什麼是桁械?

什麼是羇靽?又什麼是繫閉?」


佛陀再以偈答曰:


「母親被稱為手杻,妻子被稱為桁械,

兒子被稱為羇靽,愛情被稱為繫閉。

我不具有母親之手杻,也沒有妻子之桁械,

無有兒子之羇靽,更無愛情之繫閉。」


天人聽後讚美說:


「真好,真好,你沒有手杻,也沒有桁械。

真好,沒有羇靽,更是好,沒有繫閉。」


天人再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人歡喜返回天宮。


(一六九)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釋翅鳩羅脾大斯聚落。當時,世尊剃去了鬚髮,不久之後,每天早晨都早起,以正確的姿勢坐著,用衣服蓋住頭部。就在那個時候,有一位天神來到佛陀的面前,問佛陀說:“你為什麼感到憂愁?”佛陀回答說:“我並沒有失去什麼,為什麼要感到憂愁?”天神再問:“你為什麼感到歡喜?”佛陀答道:“我並沒有得到什麼,為什麼要感到歡喜?”天神又問:“沙門啊,你不感到憂愁也不感到歡喜嗎?”佛陀回答說:“正如你所說。”


天神於是說了以下的偈語:


「比丘啊,你怎麼會沒有煩惱呢?

你在這林野中獨自坐著,那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樂趣。

你現在不為那些不忍受的樂趣所動心,而是被覆蓋了障礙。」


佛陀回答說偈言:


「我並沒有煩惱,安住在解脫中。

也沒有任何歡喜,不為任何不平靜之處所擾亂,

天神啊,你應該知道,因此我能獨自住在這裡。」


天神再以偈問曰:


「比丘啊,你為什麼現在沒有煩惱?

為什麼沒有歡喜?為什麼獨自坐在林野,

而不為那些不忍受的樂趣所動心,反而被覆蓋了障礙?」


佛陀回答說偈言:


「歡喜即是煩惱,煩惱即是歡喜。

我沒有歡喜的煩惱,天神應該知道。」


天神再讚美說偈言:


「比丘啊,你快樂且善巧!你沒有煩惱,

也沒有歡喜,沒有歡喜真是善巧!

善巧地獨自處於安靜之中,不為任何不平靜之處所動心。」


天神再用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〇)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煥發,來到佛陀面前,身體散發著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我端坐百牟鋑,頭上也火焰燃燒,

應該勤於思考方便,並斷除欲結。」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你端坐百牟鋑,頭上也火焰燃燒,

你是一位念覺的比丘,應該勤於思考方便,

並斷除對邊緣見解和我見的執著。」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一)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超乎尋常,來到佛陀所在,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天女侍左右,毘舍闍充滿,

愚痴黑闇林,如何得過去?」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正直名為道,無畏名方便,

無聲名快樂,能覆善覺觀。

慚愧為拘靷,念為諸翼從,

智慧為善乘,正見為引導。

無論男子或女人,若能乘著這道,

必須捨棄名與色,超越慾望,斷除生死的輪迴。」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二)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九門四輪轉,內盛滿重銅,

深淤泥之中,如何而得去?」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斷於喜愛結,及以欲貪惡,

拔於愛根本,然後安隱出。」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三)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外表看似不結髮,內心卻仍然結髮,

世間上都結髮嗎?我現在問瞿曇(佛陀),

如何讓結髮的,成為不結髮的?」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堅持戒律,修心和智慧,

持續精進努力,具備念名為比丘,

快速令結髮者,成為不結髮的。」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四)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出家修道實在困難,極為艱辛難以理解,

愚人修行出家生活,確實面臨著種種困難。

怖畏和懈怠之心,常無法獲得歡喜之心,

如何能在出家修道中行走?如何能消除慾望,得到自在?」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比丘獲得正知正見,譬如龜隱藏六界(六根及六境),

比丘無所依附,亦不惱害他人,

比丘入涅槃,都無有被譏論之事。」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五)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睡眠和休息讓人感到厭煩,頻繁地休息卻無法獲得樂趣,

飲食不調適,並且心情狹窄而卑劣,

五種境界的纏繞遮蔽,使人無法見到賢聖之道。」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若人對睡眠和休息感到厭倦,頻繁休息卻不得樂趣,

飲食調節不當,並且內心卑劣狹窄,

精進捨棄五種境界的纏繞,最終必能見到賢聖之道。」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六)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池水為何會枯竭?水流從何處返迴?

世間的苦與樂,何處都會消盡?」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

名與色皆消盡,如水池枯竭。

所有結業之果,世間苦與樂,

在此盡皆消逝,亦不復有返回。」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七)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如佛世尊威勢雄偉,猶如強大的獅子,

少食不貪味道,寂靜地坐在林中。

我現在有一些疑問,想向瞿曇(佛陀)問道:

苦從何處而生?如何解脫苦?

苦在何處終結?求您解答我的疑惑。」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世間有五欲,意識則為第六,

除去喜愛的慾望,遠離一切苦,

這就是苦的本源,也是苦的解脫之道,

當明白這一點,你的疑惑將消失。」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八)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夜晚之中也充滿著威光,照亮了整個祇洹,顯現出耀眼的光明。他以端坐的方式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語:


「無所執著攀緣,也無安穩的立足之處,

如此深陷洪流中,誰能不被沈沒?

誰有勤精進之心,能夠解脫湍急的洪流?」


爾時,世尊以偈答覆:


「持守清淨的戒律,修養智慧與禪定,

觀照內心及念頭,雖在險阻而能得度。

超越慾望的羈絆,脫離色魔的束縛,

解脫歡喜的縛縛,如此能遨遊深遠,

而不為湧流所沖沒,能度過湍急的洪流。」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七九)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他的光彩倍增,光芒燦爛,照亮了整個祇洹,來到佛陀所在,頂禮佛的足已,然後坐在一側。他問道:"瞿曇啊!你現在能夠瞭解一切眾生所受的束縛,並知曉一切眾生的解脫,以及純淨的解脫嗎?"


爾時,世尊回答天神說:"我確實完全瞭解一切的束縛,也知道一切眾生所獲得的解脫,包括解脫的程度和純淨的解脫。"


天神再問道:"瞿曇啊!你如何能夠瞭解一切眾生所受的束縛和解脫的程度呢?"


佛陀再次告訴天神說:"我全然洞察到一切情況,你這位天神應當知曉,現在我的心得到善巧的解脫,因為取得瞭解脫,所以能夠瞭解眾生的束縛、解脫的程度,乃至純淨的解脫,我都全然知曉。"


天神讚美說:"善哉!善哉!瞿曇啊!你瞭解了眾生的束縛,乃至能夠瞭解純淨的解脫。"


天神再以偈誚讚言: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離開畏怖,放下執著,能度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〇)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他來到佛陀所在,威光顯照,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問佛說:"瞿曇啊!你能夠度過這瀑駛流嗎?"


佛陀回答天神說:"實際上是可以的。"


天神說:"瞿曇啊!這瀑駛流深廣無際,四週沒有可攀緣的,中間也沒有安足處,你能夠度過它,真是非常奇特。"


佛陀說:"確實如此。"


天神再問道:"瞿曇啊!你如何在這樣的瀑駛流中,無可攀援,無處安足,卻能夠度過呢?"


佛陀答覆天神說:"若我懈怠,必然會沈沒。若沈沒了,就會被漂流。若我精進不懈怠,就必不會沈沒。若不沈沒,自然不會被漂流。我在這樣廣大洪流中,無處可攀援,無處安足,卻能夠度過這個大洪流。"


天神讚美說:"善哉!善哉!比丘能夠在這樣的洪流中,無處可攀援,卻能夠度過,真是難得啊!"


天神再以偈誚讚言: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一)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來到佛陀所在,身上發出璀璨光芒,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世間的眾生常常感到驚恐和懼怕,終日受著煩惱和苦惱的困擾。不論是未得到財富和利益的人,或是已經得到了的人,都在得與不得之間,難免有著喜悅和憂慮的心情。願請為我解釋這些事情。」


佛陀回答說:


「若有智慧的人,勤行苦行,約束自己的感官,放下一切執著,除去這樣的人,就再也沒有被生死所束縛。若不放下一切執著,常處於生死之中,會被恐懼和困擾所困纏,感到憂愁和種種苦惱的纏逼。若能放下一切執著,消除上述種種苦惱,便能遠離生死,擺脫憂怖和種種邪惡。」


天神再以偈讚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二)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於夜晚來到佛陀所在,威光普照,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誰能得到最優美的色身?誰能修習和合的道路?在何處居住?應該學習什麼樣的行為?是哪種人能夠供養天神?」


佛陀回答說:


「那些持守戒律且具有智慧,善於修行自己的人,憶念禪修而不放逸,除去四種煩惱,正法意解脫,這樣的人得到最優美的色身,進入和合的道路。他們應該在那樣的環境中居住,學習善法。若有如此修行的人,就被稱為知識上供養了天神。」


天神再以偈讚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三)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天神,光彩倍增,於夜晚來到佛陀所在,威光普照,照亮了整個祇洹,耀眼大明,然後坐在一側,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在羅吒國有一位商估,擁有極其巨大的財產,各個人都相互貪圖利益,貪求無厭。為了財產爭鬥諍訟,愛欲纏繞不休,這樣的人有很多,誰能夠捨棄對慾望的愛戀?」


佛陀回答說:


「捨棄眾多的緣分,包括妻子和六畜,捨棄所有所愛慕的事物,除去慾望、貪婪和愚痴。捨棄慾望而出家修道,這樣能夠斷絕慾望的纏繞,永遠捨棄一切,不再被漂流和捲入爭鬥與訟事之中。」


天神再以偈讚說:


「從前曾經見證婆羅門的涅槃,

長期放下嫌怖,能度過世間的愛。」


說完偈語,天神歡喜地返回天宮。


(一八四)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告訴諸比丘說:「從前,俱薩羅國有五百乘車的商人,他們在曠野險難之處旅行,但那裡缺乏水和草,遇到了五百個賊人追趕欲劫掠他們。此時,一位天神住在那曠野中,知道賊人的意圖,便打算前去詢問那些商人。他心中想:『我現在要前往他們的車旁,問問情況,如果他們能回答我,我便幫助保護他們。如果有些問題他們解釋不了,我就放棄幫助。』於是,他迅速來到那些商人的車前,身體放射光明,五百輛車都變得明亮,然後用偈語向商人問道:


『誰在清醒時稱為睡?誰在睡眠中稱為清醒?誰能夠解釋這樣的意義?請告訴我。』


其中一位商人中,有一位優婆塞,他在三寶(佛、法、僧)中深深地信仰,歸依了佛、法、僧,對佛法僧有深刻的瞭解,沒有疑慮。對於四諦也沒有疑心,他已經見到了諦的真相,獲得了初果的果位。他每天清晨早起,身體端坐,專注地念誦經文,高聲誦讀法經、佛陀的教法,以及波羅提木叉。這位優婆塞用偈答覆天神說:


『我在清醒時稱為睡,我在睡眠中稱為清醒,我知曉這事情的真相,因此現在用偈回答你。』


天神聽了他的答案後,再用偈問道:


『你怎麼會這樣說:「我在清醒時稱為睡,我在睡眠中稱為清醒」?為什麼如此回答我?』


優婆塞以偈答曰:


『因為我已經斷除了貪欲、瞋恚和愚痴,諸漏已經完全消除,我成為了阿羅漢,因此稱為「清醒」。我不再受苦修行和滅度之道,對於這些已經明了,因此在這一方面我被稱為「睡眠中」。天神啊,你應當明白。』


天神再以偈讚美說:


『善哉!善哉!你被稱為「清醒」,你能夠善解答我的問題。我們很久不見面了,今天得以相遇,真是令人高興。現在你和你的同伴們都能夠平安無事,得以安全返回。』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諸比丘聽了非常高興,並且遵從佛陀的教示。


(一八五)


如此我聽說: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告訴諸比丘說:「從古昔以來,在輸波羅城有一位優婆塞所居住的地方,諸優婆塞聚集在他的堂上,彼此討論慾望的過失。他們比喻慾望猶如露水中的白骨,又像肉塊被眾鳥競逐,像糞便的毒污,也像火坑使人感到疼痛,且因摩擦而更劇痛苦;又像向風中握著火把逆風而跑,如果不放棄火把,必定被火燒傷;還有像夢幻般虛幻,像幻象的假借,像樹上的果實,又像鉤矛;慾望使人變得不潔淨,充滿穢污,像食物無法消化,最後嘔吐出令人厭惡的氣味。儘管如此,他們雖然聚集在一起討論慾望的過失,但回到各自的家中,卻仍然沉迷於慾望之中,不遵從佛法修行。」


此時,那堂裡的天神感受到他們回家後依舊沉迷於慾望,心生不滿,於是決定給予他們一些警示。他心中想:『諸優婆塞在這堂裡討論慾望的過失,但卻仍然貪著慾望,沒有真正達到清淨。我現在為他們造成一些困擾,讓他們覺寤。』於是,當諸優婆塞在堂上聚集時,那天神便現身並以偈語向他們說道:


『優婆塞們啊,你們討論慾望,說它是無常的,但回到家中,你們仍然執著於男女之間的貪著,只是空談而已。你們應當放棄對非法的貪著,而要依從佛陀的教法,按照正法修行。』


諸優婆塞聽了天神的偈言後,都心領神會,對慾望感到厭惡,於是剃除鬚髮,放下世俗的家居生活,皈依了出家的道,努力修行戒定慧,最終都成為了阿羅漢,得到瞭解脫的果位。


佛陀講述完這個故事,諸比丘聽了非常歡喜,並且遵從佛陀的教示,努力修行。


(一八六)


如此我聽聞:


某一時刻,佛陀在迦蘭陀竹林的王舍城。那時,須達多長者由舍衛國前來王舍城,拜訪了護彌長者的家。他看到護彌長者在家中整夜未睡,點燃火爐,擺設供品,準備高座和床榻。須達多長者心中疑惑,想著:「這位長者所辦的供品,難道是為了舉行婚宴或慶祝宴會?是為了邀請頻婆娑羅王和大臣們嗎?」然後他又想:「如果那樣的話,這位長者自己應該不用辛苦地操勞,為什麼要親自點火?看來這裡面必有優秀的人物,我不知道是誰,現在我要去問問看。」於是,須達多長者便問護彌長者。


護彌長者回答說:「我不是為了舉辦婚宴或宴會,也不是為了邀請頻婆娑羅王和大臣們,我是要明天請佛陀和比丘僧,所以準備了這些供品。」


須達多長者第一次聽到佛陀的名字,他的全身都發生了震顫,充滿驚喜地問道:「佛陀是誰?」


護彌回答說:「釋迦族出家剃度,修持無上正道,被稱為佛。」


須達又問:「什麼是比丘?」


護彌答曰:「即舍利弗、目連等剃除鬚髮,依佛出家者。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等信仰家居生活,依佛出家者都被稱為比丘。我今天請佛和比丘。」


須達多問:「今天如來是否可見?」


護彌回答說:「如來就在迦蘭陀林附近,你稍作等候,佛陀自會前來接受我的供養。」


須達多內心激動,希望親見世尊,於是稍微小睡一會,睡醒後以為天已破曉,便立即早起,前往王舍城門。但城門一直開著,早晚各開一次。須達多到達城門,見城門大開,以為天已破曉,便走出城門,準備前往佛所。先因憶唸佛,於是身上有光明照射。走到城外後,看到一座天祠,便繞著祠堂恭敬地禮拜,再轉身回到黑暗處,心中自思:「天色這麼黑暗,如果遇到不知名的人,可能會對我不利,我還是回到城裡吧。」


此時,屍婆天神發出光明照亮四方,甚至遍照祇洹的大區域。天神告訴須達多:「你可以前進,不必退回。」接著,天神說了一首偈語:


「假使有百匹馬,載滿各種珍寶,還有百名精通寶女,以佈施的心來使用,就像是在閻浮提展轉地佈施,所得的功德集積起來,對於我來說,只相當於一份。這樣的佈施,不如有一個人,發心尋求佛陀,前進一步,對佛陀的供養功德,相當於十六份之一。假使在雪山中,有一群力大的象,數量滿百,它們身上佩戴著金寶的裝飾,走動之間極為迅疾,所攜帶的各種珍寶,令人目眩神迷。如果用這些珍寶來佈施,所得的功德,還不如一步向佛陀供養的功德,相當於十六份之一。假如有劍摩耆所產生的優美寶女,外貌非常端莊,她們的數量也滿百,佩戴珠寶和金器,頭上戴著寶瓔珞,用這些寶貝來佈施,所得的功德,還不如向佛陀供養的一步功德,相當於十六份之一。因此,我勸告你,在這裡不要退回。」


須達多聽了天神的話後,問道:「你是誰?」


天神回答說:「我是你過去生的熟識朋友善身摩納,你在舍利弗和目連面前,臨終時產生歡喜之心,結果得生天,成為北方天王毘沙門的子孫。我在佛陀的弟子中,發心隨喜,所以獲得這樣的福報,更何況供養佛陀呢?」


須達多想到天神這樣讚美佛陀,便知道佛陀的功德非常卓越。於是,他見到佛陀降臨地面,便前往佛陀的所在,初見世尊時並不知如何禮敬,直接坐在佛陀對面。當時,那天神變成一位婆羅門,走到佛陀面前,繞著佛陀三圈,頂禮恭敬,然後坐下。須達多見了之後,也倣傚著這樣禮敬佛陀,然後問候佛陀:「請問尊者身體安好嗎?」


佛陀以偈語回答他:


「一切事物都平和安樂,婆羅門得到涅槃,不再被慾望污染,解脫於一切有情之中。心斷諸慾望的尋求,心除熱惱的病苦,其心得到清淨,寂滅的安寧和睡眠。」


須達多聽了佛陀的偈語,心中感慨萬分,非常欣喜。佛陀繼續給他講解四聖諦,須達多一下子就明白了,領悟了法義,並成功斷除了八十億的結縛,得到了須陀洹果位。他從座上起身,整理衣物,再次禮敬佛陀的足跡,對佛陀說:「尊者!我叫須達多,因為經常施予貧困的人,被人們稱為給孤獨氏。」


佛陀問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出生在哪個種族?」


須達多回答說:「我出生在舍衛國,因此被人們稱為舍衛給孤獨氏。」


須達多又告訴佛陀:「如果你願意到舍衛國來,我願意終身供養你。」


佛陀問道:「那裡是否有比丘僧團?」


須達多回答說:「那裡沒有,但如果你願意前去,我會為比丘們修建寺院。」


佛陀默默地接受了他的邀請。


須達多聽了佛陀的回應,頂禮佛陀的足跡,非常高興地離開了。


(一八七)


如此我聽聞: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當時,須達多長者病情非常嚴重,世尊得知後,便早晨穿著衣服,手持鉢,前往須達多長者的家中探望。須達多長者遠遠地看見佛陀前來,想要起身迎接,但佛陀告訴他不需要起來。世尊遂敷設坐處,坐下後告訴須達多長者:「你所受的苦痛,是否可以忍受?醫治是否有所減輕?」


須達多長者回答說:「現在我受的苦痛非常難以忍受,痛苦不斷增長,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和厭倦。就像有個強壯的人用繩子捆綁著弱小者的頭,不斷拖拉、拉扯,搓揉按壓,我頭部的疼痛也是如此。又如同屠夫用利刀剖開牛的腹部,混亂攪攪牠的內臟,我腹部的疼痛也是如此。又如同兩個大力士抓住一個病弱的人,將他投入火中烘烤,我整個身體感到煩熱且痛苦。」


佛陀對須達多長者說:「你現在應當培養對佛的信心,對法、僧和戒也要如此。」


須達多長者回答說:「如佛所說,我已經擁有四不壞的信心。」


佛陀對須達多長者說:「基於四不壞的信心,你現在應當修習六種念誦。你應當念誦佛的功德,懷唸佛陀的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念誦佛的方式。接著,你應當念誦法,即如來所說的優美法教,等同於開悟的境界,當下有利益且能獲得確證,且能解脫熱惱,不限制時間,能帶領向善之道。現在即使進行開示,智者也能自證。這就是念誦法的方式。接著,你應當念誦僧,常常憶念著聖僧,如來聖僧,具足須陀洹果位的聖僧,應能治療病苦,正行佛陀所教導的道,修持有次第,不超越自身的修行範圍,能跟隨佛陀的教導。他們修行的境界是須陀洹果,他們是須陀洹;修行的境界是斯陀含果,他們是斯陀含;修行的境界是阿那含果,他們是阿那含;修行的境界是阿羅漢果,他們是阿羅漢。這就是念誦僧的方式。接著,你應當念誦戒,自念所行的戒律是完整的、清淨的、無缺的、不漏失的、純淨的、無玷污的、不追求財寶的戒律,是智者喜悅的戒律,無可指責的戒律。接著,你應當念誦施,唸唸所行的佈施,我因此得到善果,應當離開吝嗇貪著,行於慷慨施予,心無所執著,能完全地捨棄。在給與的時候,手自親自交付,心常常樂施,不感到厭倦,施的心境必須完整。若有人向你乞求,常常樂意分給他,這就是念誦施的方式。最後,你應當念誦天,時常保持護持心念,念著六慾天,念著須陀洹果的聖者,因為他們生活在六個天上。」


須達多長者回答佛陀說:「我已經依循佛的教導修習了六種念誦。」接著,須達多長者邀請佛陀在他家中進食。世尊默然接受了他的請求。等到用餐的時候,須達多長者為佛陀準備了各種美食,一切整潔馨香。佛陀接受供養後,合掌向佛,讚嘆說:「世尊降臨世間,實在是難得的機緣。」佛陀為須達多長者講授種種法教,給予教誨使其受益和喜樂,然後離開座位離去。


須達多長者在佛陀離去後,那一夜他的生命結束,並轉生成天上。在天上他尋求佛陀並前來見面。須達天子的身體散發出比平常更加光明的色彩,照亮著整個祇洹天,所有的地方都被充滿光明。他頂禮佛陀的腳,坐在一側,然後說出偈言:


「在這當下,祇洹的園林依然如故,聖者居住的地方,林池非常寧靜。佛陀居住其中,我現在在此得到歡喜。信仰、戒律、定、慧以及種種功德,能使我的心清淨。如果能夠修行如此,超越過去,無論是種姓、財富,都能得到這樣的成就。智慧的舍利弗,沉靜地遵守戒律,獨處靜寂空處,是最優秀無比的存在。」


佛陀回應天子的偈言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這時,世尊也頌讚了天子的偈言:


「信仰、戒律、定、慧以及種種功德,能使我的心清淨。如果能夠修行如此,超越過去,無論是種姓、財富,都能得到這樣的成就。智慧的舍利弗,沉靜地遵守戒律,獨處靜寂空處,是最優秀無比的存在。」


須達天子聽了佛陀的講述後,感到非常歡喜,向佛陀頂禮後,便回到天宮。


接著,在一天的天未曉之際,世尊進入講堂,敷設座位而坐,告訴諸比丘:「曾經有一位天人,他的光彩比平常更加明亮,前來見我,他的光芒普照祇洹,一切都明亮燦爛。他向我頂禮之後,坐在一側,然後說了這首偈言:


『此時此刻,祇洹的園林依舊美麗,是仙聖居住的地方,林池非常寧靜。法主佛陀居於其中,我現在在此感到愉悅快樂。信仰、戒律、定、慧以及種種善業,能使我的心境淨化。如果能夠修行如此,超越過去的種種境界,那麼不論是種姓還是財富,都能獲得這樣的境界。智慧的舍利弗,安詳持守戒律,獨處靜謐空處,是最優越無倫的存在。』」


當時,尊者阿難在佛陀之後,聽了天人的偈言,便向佛陀說:「這必然是須達多長者,因為他生天上了,所以現在回來讚美舍利弗。」


佛陀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達多長者在天上出現,前來見我,說了這首偈言。」


於是,阿難和其他的比丘們聽了佛陀的講述,都非常高興,並將佛陀的教導奉行於心。


(一八八)


如是我聞:


某一時候,佛陀在曠野中的園林裡。當時,有一位首長者身陷嚴重的疾病。佛陀得知他的情況後,在第二天的晨朝,穿著袈裟,持著缽,前往他的家中。當首長者遠遠看見佛陀前來,想要站起來迎接,但佛陀告訴他不用起身。然後佛陀慰問他:「你所受的苦難,能忍受嗎?醫治是否有減輕呢?」


首長者回答佛陀說:「我目前所受的苦難極為難忍,痛苦不斷增長,讓人無法忍受。就像有力氣的人用手捏搓無力者的頭部,揉捏拉扯,我感到頭痛也是如此。又像屠夫用利刀去撕裂牛的腹部,折磨內臟,我感到腹部疼痛也是如此。還像兩個強壯的人將一個虛弱病患,放在火中燒烤,身體被燒傷,我感到身體熱痛也是如此。」


佛陀對首長者說:「你現在應該對佛陀產生不壞的信心,對法、僧以及戒律也要如此。」


首長者回答說:「如佛所說的四不壞信,我已經具備了。」


佛陀接著對首長者說:「依據這四不壞信,你應該修持六種念想。」


首長者又回答說:「這六種念想,我已經修持。」然後他向佛陀錶示:「請世尊在這裡進食。」佛陀默然接受了邀請。到了當天的正午,首長者為佛陀準備了各種食物,應有盡有,清淨香潔。供餚準備好後,他恭敬地供養給佛陀,然後合掌向佛陀說:「世尊降生在世間真是難得一遇。」佛陀對首長者講說著種種法義,教導他得到歡喜並離苦得樂,然後佛陀從座上站起,告辭離去。


首長者看著佛陀離去後,經過一個夜晚,他的身體逐漸衰弱,生命結束了,而後他復活在無熱天。在無熱天上復活後,他立即有這個念頭:「我應該前去見佛陀。」他產生這樣的念頭後,便前往佛陀所在的地方,他的光輝比平時更加明亮,照亮了整個祇洹,一切都變得明亮。他頂禮了佛陀之後,卻坐在一側,身體逐漸滲入地中,就像油滲入沙地。


佛陀告訴天人:「你應該化作粗糙的身體,並且保持住這個念頭。」首天人接受佛陀的指示,立即化為欲界的粗糙形體,不再滲入地中。佛陀對首天人說:「你生前行了哪些事讓你不厭足,身體壞了之後就復活在無熱天呢?」


首天人回答佛陀:「我遵循了三個方法,心中不厭足,因此得以復活在無熱天。我常常見到佛陀,不放棄聆聽佛陀的教法,供養比丘僧,並且學習遵持賢聖的教法,平息貪婪嫉妒之心,因此得以生活在無熱天。」然後首天人說出了以下的偈言:


「我樂於常常見到佛陀,不放棄聆聽佛陀的教法,我供養了比丘僧,並且遵循著賢聖的教法,調伏貪婪嫉妒之心,因此得以生活在無熱天。」


首天人說完這首偈言後,充滿歡喜,頂禮佛陀之後,從座上沒,返回了天宮。


(一八九)


如是我聞:


某一時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位天人,光輝倍常,威光照耀,照亮了祇洹,一切都變得明亮。他卻坐在一側,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言:


「七比丘得解脫,生在無煩天,

盡斷善受有,超越世間愛著。

誰能解救有情,使其超越?但是這位解脫者,

死亡已自在,甚難解救。誰能拯救那些受死羂網所困?他們超越了天界。」


佛陀以偈答曰:


「優比羅建陀,第三佛羯羅,

跋直羯提婆,婆睺提毘紐,

如是等比丘,都由我來拯救。

能拯救死亡的自在,解除生死的羂網,

超越天界,說法極深奧,

難以理解難以解脫,所說無不善。

你是哪個天人?來問我這個問題。」


天人回答以偈言:


「我不居於此處,名為無煩天,

因此我知道,七比丘得解脫,

斷除愛有的束縛,超越世間的羈絆。

我之前生在無煩天,今天我要詳細說明。

在梵行上,優婆塞迦葉,

瓦師為養父母,遠離淫慾之惡,

優婆塞迦葉及其父母,愛答摩納等,

他們是我的親友,我也與他們親密相處。

守持淨身守持口舌守持意念,以身心最後之時,

與這些偉大的人,我共同修行美善。」


佛陀回答天人說:「是的,是的。實際上就如你所說的。


「瓦師,如你所說,本毘婆陵伽,

難提婆瓦師,優婆塞迦葉,

他盡除漏的梵行,是我的親友,

我也與他們相親近,

優婆塞迦葉守持淨身守持口舌守持意念,

以身心最後之時住持美善。」


此時,天人聽了佛陀的說話,感到歡喜,頂禮佛陀後,離去。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