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白話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四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四


(二六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的耆尼山中。有一天女,名為求迦尼娑,本是波純提女,光彩倍常,於夜晚來到佛所,威光照耀,普照此山,一切皆明,頂禮佛足,坐在一旁,即說偈子:


「口和意應當修善,不應做任何惡事,身體不應犯小過,以免傷害世間。觀察慾望無實相,修習念覺的意念,即使自身不享受痛苦,也不要做任何減損功德的行為。」


時,世尊讚嘆天女說道:「好啊!好啊!正如妳所說的:


『口和意應當修善,不應做任何惡事,身體不應犯小過,以免傷害世間。觀察欲望無實相,修習念覺的意念,即使自身不享受痛苦,也不要做任何減損功德的行為。』」


當時,波純提女聽了佛陀的話,感到歡喜,頂禮之後便離開,回到天上。


(二七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時,阿難告訴諸比丘:「我現在將演講四句話的法門,大家都應該好好聆聽,誠心懷著,不要忘記。這四句話是什麼呢?


『口和意應當修善,不應做任何惡事,身體不應犯小過,以免傷害世間。觀察慾望無實相,修習念覺的意念,即使自身不享受痛苦,也不要做任何減損功德的行為。』」


這時,一位婆羅門不遠處聽到了這些話,便想:「這些偈子的意思深奧,不是人能創造的,一定是非人所說,我要去問佛陀。」想著想著,婆羅門就去找佛陀,向佛陀問候之後坐在一旁,告訴佛陀:「世尊,我從阿難那裡聽到了這些偈子,我覺得這些偈子的意思非常深奧,不是人能創造的。」


佛陀對婆羅門說:「你說得對,這些偈子的確不是人創造的。在遠古時,我在王舍城的耆尼山裡,求迦尼娑天女來到我這裡,頂禮之後,我就說了這些偈子。這些偈子的確是非人所說的。」


婆羅門聽了佛陀的話,感到非常高興,便離開了佛陀的面前。


(二七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的耆尼山中。這時,求迦尼娑天女來到佛所,她本是波純提女,身體光彩璀璨,宛如閃電。她心地純誠,對三寶深信不疑,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她的光明普照整個山谷,一切都變得通透清明。求迦尼娑天女說了以下的偈子:


「我現在要稱讚佛法僧的各種功德,並且隨心所悅地簡要說明:


『口和意應當修善,不應做任何惡事,身體不應犯小過,以免傷害世間。觀察慾望無實相,修習念覺的意念,即使自身不享受痛苦,也不要做任何減損功德的行為。』」


佛陀聽了天女的話,稱讚她說得好,說道:「是啊!是啊!就像你所說的一樣。」求迦尼娑天女聽了佛陀的話,感到非常高興,在頂禮之後便離開,回到天上。


(二七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北獼猴彼岸精舍中。這時,波純提天女和拙羅天女前來見佛,她們身體光彩璀璨,光芒四射,照亮了整個獼猴和毘舍離,使一切都變得明亮。她們頂禮佛陀的腳後坐在一旁,拙羅天女便說了以下的偈子:


「婆伽婆世尊,無上正覺者,

住於毘舍離,大林之中。

求迦尼娑和拙羅,

波純提女等,向佛頂禮。

我曾聽聞,

妙能說法的牟尼世尊,

今天現在正演講法。

對於那些譏笑和蔑視生命的人,

這種深奧的法是不屑一顧的,

這些人被稱為無知和愚昧,

未來必定墮入惡趣。

能夠讚頌聖法,

修持念覺的人,

被稱為有智慧的人,

未來必定生活在好處。」


求迦尼娑天女聽了之後,也說了以下的偈子:


「口和意應當修善,

不應該做任何惡事,

身體不應該犯小過,

以免傷害世間。

觀察慾望無實相,

修持念覺的意念,

即使自身不享受痛苦,

也不應該做任何會減損功德的行為。」


佛陀聽了天女們的話,稱讚她們說得好,說道:「是啊!是啊!就像你們所說的一樣。」天女們聽了佛陀的話,感到非常高興,在頂禮之後便離開,回到天上。


(二七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夜晚,一位天女來到佛所,她身體光芒熠熠,威光大明,照亮了整個祇洹。頂禮佛足之後,退到一旁,說了以下的偈子:


「不要去碰觸那些不該碰觸的東西,

碰觸了,必然會受到報應,

因此不要輕易去碰觸,

除非是要幫助和拯救別人。」


佛陀回答她的偈子:


「可以憤怒,但不要被憤怒所控制,

要保持清淨無結的心境,

如果你想對別人造成惡意,

那麼這種惡意將會反過來影響自己。

就像逆風揚塵,

灰塵會沾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你想對別人憤怒,

那麼這種憤怒也會反過來影響自己。

這種情況下,你和對方都會陷入困境,

都無法擺脫困境。

如果你能夠控制自己的憤怒,

不做出報復的行為,

你就能夠克服這個大怨。」


天女聽了佛陀的教誨,並且領悟了這個道理,便讚頌佛陀說了以下的偈子:


「從往昔開始,

我就曾經看到一位婆羅門達到涅槃,

他已經擺脫了嫉妒和恐懼的束縛,

並且能夠幫助世人克服對愛的執著。」


天女說完了偈子之後,感到非常高興,便離開了佛所。


(二七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一位容貌光彩熠熠的天女來到佛所,頂禮佛陀的腳後坐在一旁,並說了以下的偈子:


「那些愚昧和無智的人,

造了許多惡業,

自作自受,將來必定受到苦報。」


佛陀回答她的偈子:


「那些做了不善行為的人,

就像自己燒自己一樣,

因為他們的愚昧造成了種種惡果,

將來必定悲嘆哭泣。」


天女聽了佛陀的回答後,讚嘆他的智慧和深度,並說出以下的偈子:


「從往昔開始,

我就曾經看到一位婆羅門達到涅槃,

他已經擺脫了嫉妒和恐懼的束縛,

並且能夠幫助世人克服對愛的執著。」


天女說完了偈子之後,感到非常高興,便離開了佛所。


(二七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天,一位光顏熾盛、容貌殊常的天女來到佛所,頂禮佛陀的腳後坐在一旁,並說了以下的偈子:


「不是因為說得好,

才叫做出家人,

而是因為真正追求道路,

堅定地走在正確的腳印上。

那些有勇氣和毅力的人,

能夠深入修行禪定,

並且獲得解脫,擺脫魔法的束縛。

對於行善和不行善的人,

都能夠明辨真相,

而那些虛偽和欺騙的人,

智者都會棄之不理。

那些自誇和誇耀自己的人,

將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他們是世間最大的賊。」


佛陀回答天女的偈子:


「只有真正瞭解自己,才能夠瞭解他人,

只有瞭解他人,才能夠瞭解自己。

那些已經擺脫了愛的束縛,

已經達到了涅槃,

並且能夠幫助世間所有的人克服愛的執著。」


天女聽了佛陀的回答,感到自己的罪過,便誠心懺悔,佛陀默然不語。天女又說了以下的偈子:


「我現在誠心懺悔我的罪過,

但你似乎並不接受我的懺悔,

我仍然抱持那些惡念和嫉妒,

無法擺脫那些怨恨。」


佛陀回答天女的偈子:


「即使你誠心懺悔,

你的內心仍然存在嫉妒和負面情緒,

那麼怎樣才能消除這些嫌隙呢?

怎樣才能真正成就善行呢?」


天女再度說了以下的偈子,進一步詢問:


「有哪個人沒有犯過錯呢?

有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

有哪個人能夠擺脫愚昧和痴狂呢?

有哪個人能夠常常保持正念呢?」


佛陀回答天女的偈子:


「如來就是那個正智得到解脫的婆伽婆,

他沒有犯過任何錯誤,

也沒有獲得過任何得失,

他已經擺脫了愚昧和痴狂,

並且能夠時時保持正念。」


天女聽了佛陀的回答,再度讚嘆他的智慧和深度,並說出以下的偈子:


「從往昔開始,

我就曾經看到一位婆羅門達到涅槃,

他已經擺脫了嫉妒和恐懼的束縛,

並且能夠幫助世人克服對愛的執著。」


天女說完了偈子之後,感到非常高興,便離開了佛所。


(二七六)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降臨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此時,一位名瞿迦梨的比丘前來拜訪佛陀,站在一旁。佛告訴瞿迦梨:「你和舍利弗有緣,不要心存嫌想。舍利弗和目連都在淨修梵行,他們的心靈柔軟,你不要因此生出嫉妒之心,長夜裡受著種種苦惱。」


瞿迦梨回答:「我相信佛的話,我會跟隨佛的教誨,但是舍利弗和目連實際上有邪惡之慾,並且他們能夠隨心所欲地享受邪惡,如此一來,我無法不嫉妒他們。」


佛又告訴瞿迦梨:「你不應該對他們兩人心存嫉妒之念。」佛如此教誨三次,但瞿迦梨仍然無法改變他的邪念,並離開了佛的身邊。但離開佛不久,瞿迦梨的身體就長出了惡瘡,一開始只像芥子大小,不久之後就變成了豆子大小,然後又漸漸長大,變成了毘梨果大小,他的身體開始爛掉,膿血流滿全身,最終他死於病痛,輾轉墮入大蓮華地獄。


此時,有三位天神降臨凡間,其光輝超過常人,黑夜中也照耀四方,他們來到佛的面前,頂禮佛足,站在一旁。第一位天神告訴佛:「世尊!瞿迦梨今夜已經死去了。」第二位天神告訴佛:「他墜入大蓮華地獄。」第三位天神則說了以下的偈言:


「人生世間,猶如持斧在口,

因為他的邪惡言語,自斬自身。

當讚美時卻毀謗,當毀謗時卻讚美,

口口聲聲說著綺語,最終卻受苦受難。

綺語奪取財富,這就是小過,

謗佛聖賢,這就是大患。

長期受苦,滿盈百千,最終墮入尼羅浮,

經過三十六天,才能進入阿浮陀。

如果再墮入五個阿浮陀,

謗毀賢聖,口出心中之惡,

就會落入地獄之中。」


此時,這三位天神已經頂禮佛足,然後回到天界。


佛告訴比丘們:「你們想知道各個地獄的壽命長短嗎?」比丘們回答說:「請佛陀告訴我們,我們會聽後信受和記住。」


當時,世尊告訴比丘們:“二十佉利胡麻得波羅捺,滿滿一車,有長壽之人,活到百歲只取一粒,如此胡麻才會用盡。這種阿浮陀地獄所獲得的壽命,仍未用完。20個阿浮陀地獄合成一個尼羅浮陀。20個尼羅浮陀合成一個呵吒吒。20個呵吒吒合成一個睺睺。20個睺睺合成一個蓮華地獄。20個蓮華地獄合成一個大蓮華地獄。瞿迦梨比丘因為誹謗舍利弗和目連而墜入大蓮華地獄。”


佛告訴比丘們:“即使被燒燃柱,也不應該誹謗,更何況人的情識類似於柱子,更易受傷害。”


佛講完了這段經文,眾比丘聽了非常欣喜,決定遵循佛的教誨去修行。


(二七七)


如是我聞: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此時天空光彩璀璨,佛陀的威容晃曜,光芒照耀整個宇宙,一位天人前來頂禮,然後坐在一旁,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什麼是輕視他人?  什麼是不輕視他人?

當他人輕視時,  我們該如何處置?

我現在問如來,  請大仙為我解答。」


佛陀以偈語回答:


「明智的人不會輕視他人,  輕視他人的人不具備智慧。

對佛法感到歡喜與敬重,  是表現對佛陀的尊敬。

輕視佛法,  則是不恭敬。

不尊重善良的導師,  是對佛法不恭敬的表現。

傾向邪惡的行為,  會讓朋友變成敵人。

與敵人交往,  也是對佛法不敬的表現。

例如女人不守貞潔,  與他人通姦。

男人也如此,  這樣的行為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詐騙欺詐他人,  是不公正的行為。

貪婪自私,  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賭博與欺詐,  會讓人喪失財富。

這些行為都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沉溺在美食和睡眠中,  從早睡到晚起。

懶散不做事,  甚至會發怒。

這樣的人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戴著耳環和鐲子,  穿著華麗的衣服和鞋子。

貧窮卻裝扮華麗,  這樣的人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財富減少時愈加貪婪,  即使出生在貴族家庭,也希望成為王位繼承人。

這樣的人是無知而輕視他人的表現。

財富豐厚,  擁有許多親友。

貪婪享受美食,  不願意與他人分享。

當他人來到家中,  也沒有報答之心,甚至不提供食物。

這樣的人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當父母年老衰弱時,  卻不供養他們。

這樣的人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對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和朋友說出傷害的話,  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當沙彌、婆羅門或貧窮者來到家中,  不熱情招待,不提供食物,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謗佛、聲聞或出家人,  從事非法的事情,也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自稱成為羅漢、天人或婆羅門,  或者在沙門中行為不正,都是輕視他人的表現。

以上這些人都是被他人輕視的對象,  我都看得很清楚。

我建議大家遠離這些人,  就像避開危險的路一樣。」


天人聽了佛陀的回答,並以偈語讚美佛陀:


「我曾經見過婆羅門涅槃,  已經超越了恐懼和嫌惡,

他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對世俗的迷戀。」


天人說完後,就歡喜地離開了。


(二七八)


如此我所聽:


曾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次,一位天人顯現出光彩璀璨、容貌明亮的模樣,來到佛陀的面前頂禮,然後坐在一旁,並提出以下的問題:


「誰是敬順的人?  誰是傲慢的人?

誰是愚蠢的人,  像小孩子在玩泥土?」


佛陀以偈語回答:


「男子若敬順,  女人必傲慢。

男子若傲慢,  女人必敬順。

女人像小孩子玩泥土,  是因為她們愚蠢。」


天人接著以偈語讚嘆佛陀:


「我曾經見過婆羅門涅槃,  已經超越了恐懼和嫌惡,

他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對世俗的迷戀。」


(二七九)


如此我所聽:


一次,同樣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一位身光如電的天人前來頂禮,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當覺知和觀察的意志到來時,  我們應該遏止它們,

阻止一切,  不執著於生死之塵。」


佛陀以偈語回答:


「當覺知和觀察的意志到來時,  我們應該遏止它們,

但不應阻止所有的事情,  只是要遏止那些危險的覺知和觀察。

那些危險的覺知和觀察應該被阻止,  只有這樣才能阻止生死之苦。

如果能夠這樣做,  就不會被生死之苦所困擾。」


天人再次以偈語讚嘆佛陀:


「我曾經見過婆羅門涅槃,  已經超越了恐懼和嫌惡,

他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對世俗的迷戀。」


天人說完後,就歡喜地離開了。


(二八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身光晃曜,遍照祇洹,來詣佛所,禮佛足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雲何得名稱?  雲何得財業?

云何得稱譽?  云何得親友?」


就像這樣,我聽說: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一位身光璀璨,照耀著整個祇洹的天人前來拜見佛陀,頂禮佛足之後,坐在一旁,然後問了這些問題:


「如何才能得到名稱?如何才能得到財富?如何才能得到稱譽?如何才能得到親友?」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得名稱,  布施得財寶,

實語得稱譽,  普施眾皆親。」


佛陀以偈語回答:


「持守戒律可以得到名稱,慷慨施與可以得到財富,講真實語可以得到稱譽,廣泛施與可以得到親友。」


天復以偈讚言:


「我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久棄捨嫌怖,  能度世間愛。」


天人聽了佛陀的回答,以偈語讚嘆佛陀:


「我曾經見過婆羅門涅槃,已經超越了恐懼和嫌惡,他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對世俗的迷戀。」


(二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顏晃曜,赫然甚明,遍於祇洹,來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雲何生為人,  如見極明了,

集諸財寶利,  多少義雲何?」


就像這樣,我聽說: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一位光芒四射,明亮耀眼,照耀著整個祇洹的天人前來拜見佛陀,頂禮佛足之後,坐在一旁,然後問了這個問題:


「如何生為人,如何看待世界的真相?如何集齊財寶,有何義義呢?」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先學眾技能,  次集諸財寶,

集財為四分,  一分供衣食,

二分營作事,  一分俟匱乏。

種田是初業,  商估是為次,

蕃息養牛群,  羔羊並六畜。

復有諸子息,  各為求妻婦,

出女並姊妹,  及六畜家法,

調和得利樂,  不和得苦惱。

作事令終訖,  終不中休廢,

智者善思惟,  深知於得失。

善解作不作,  財寶來趣己,

如河歸大海,  勤修於事業。

如蜂採眾華,  日日常增長,

晝夜聚財業,  如彼蜂增長。

財不寄老朽,  不與邊遠人,

惡人作鄙業,  勢力勝己者,

終不以財寶,  與如是等人。

與財為親厚,  債索時忿諍,

怪哉財義利,  失財失親友。

但如法聚財,  不應作非法,

丈夫如法作,  端嚴極熾盛。

既能自衣食,  又復惠施人,

調適不失度,  命終得生天。」


佛陀以偈語回答:


「先學習各種技能,然後收集財寶,把財寶分為四份:一份用來提供衣食,兩份用來經營事業,另一份則留待匱乏之時使用。先從種田做起,再做商貿,培育養殖牲畜,以及照顧子女、女兒和六畜,遵守家庭法則,調節好收益和快樂,避免紛爭和不幸。要堅持做完自己開始的事情,不中途放棄,智者要深思熟慮,明察得失,要善於判斷該做或不該做,讓財寶自然地來到自己手中,就像河流歸向大海一樣,要勤奮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就像蜜蜂日復一日地採集花蜜,不斷增長財富。財寶不應留給老年和邊緣人,也不應與邪惡之人分享,要把財寶留給親密的人,避免因為錢財而失去朋友和親人。但是,要依法收集財寶,不應違法,丈夫要堅守法律,嚴肅而充滿熱情。不僅自己能夠自給自足,還能施與他人,調節好自己的慾望,不超過度,最終可以得到生天的報酬。」


天復以偈讚曰:


「我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久棄捨嫌怖,  以度世間愛。」


天人聽了佛陀的回答,以偈語讚嘆佛陀:


「我曾經見過婆羅門涅槃,已經超越了恐懼和嫌惡,他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對世俗的迷戀。」


(二八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從往昔,有一善彈琴的人,名叫俱㝹羅,他正走在路上。這時,有六位天女各乘著宮殿,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些天女看到了彈琴人,便向他說:『舅舅啊!你能為我們彈奏美妙的琴曲,我們要在旁歌舞。』彈琴人看著這些天女,她們光彩照人,美麗非凡,讓他產生了稀有的憧憬之心。他問道:『姊妹們!你們是如何修行善德,才能在這個地方生活?請告訴我你們的先因,我就為你們彈奏琴曲。』天女們回答說:『你現在只需為我們彈琴,我們在歌舞之中會自述過去的因緣。』於是,彈琴人在這六位天女的面前開始彈奏琴曲,接著,第一位天女便開口說出以下的偈言:


『諸能以上衣,用施於他人,

人中生尊勝,處天如我今。

身如真金聚,光色甚凞怡,

天女有數百,我為最尊勝。

施於所愛物,其福勝如是。』


第二位天女接著說偈言:


『若以諸上味,餚饍飲食施,

生人為男女,男女中最勝。

若生於天上,猶如我今日,

以捨所愛故,隨意受快樂。

汝觀我宮殿,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聚,光顏甚殊妙。

天女有數百,我為最尊勝,

以施勝香故,獲報得如是。』


第三位天女復說偈言:


『若以勝妙香,佈施而修福,

生人得尊勝,處天如我身,

以捨所愛故,隨意受快樂。

汝觀我宮殿,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聚,光顏甚殊妙。

天女有數百,我為最尊勝,

以能孝事故,獲勝報如是。』


第四位天女復說偈言:


『我本人中時,孝事難舅姑,

罵詈麁惡言,我悉能忍受。

是故於今者,獲得此天身,

以能孝順故,隨意受快樂。

汝觀我宮殿,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聚,光顏甚殊妙。

天女有百數,我為最尊勝,

處賤修福田,獲勝報如是。』


第五位天女復說偈言:


『我於先身時,屬人為婢使,

奉侍於大家,隨順不瞋戾,

精勤不懈怠,早起而晚臥。

若於大家所,得少飲食時,

分施於沙門,及與婆羅門,

是故得天身,隨意受快樂。

汝觀我宮殿,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色,光顏甚殊妙。

天女數百中,我最為尊勝,

以能孝事故,獲勝報如是。』


第六位天女復說偈言:


『我於先身時,得見於比丘,

及以比丘尼,生大歡喜心。

彼教我精勤,得聞彼說法,

一日受齋法,是故今生天。

隨意受快樂,汝觀我宮殿,

乘空自在行,身如真金色,

光顏甚殊妙。天女數百中,

我為最尊勝。汝今且觀我,

以用善教故,獲勝報如是。』


彈琴者聽了她們的敘述,便自己說偈言:


『我今極善行,可樂薩羅林,

我今見天女,晃曜如電光,

見聞如此事,還歸造功德。』


爾時,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感到非常歡喜,並決心要跟著奉行。


(二八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女,光彩倍常,來到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這位天女威德非凡,光明熾盛,照亮祇洹世界,使之充滿光明。她向佛問道:


「為何是起必壞?如何才能遮止生起?

為何能放棄所畏?如何得到成就法的樂?」


佛於是回答天女的問題,以偈言回答:


「瞋恚一旦起,即將其滅去;

貪欲若生起,必要遮止它;

棄除無明的畏懼,踏入證悟的樂境。

捨棄瞋恚,遠離貪欲,

解脫於各種束縛,

不執著於色名形相,

觀照諸法之空性。

慾望是生死之根本,

慾望造成諸苦難;

斷除慾望得解脫,

諸苦亦隨之消逝。

苦的解脫因緣成就,

苦的根本亦得解脫,

智者摒棄亂亂心念,

不應執著於諸慾望。

若像寶藏巨富之人,

珍惜護持其寶藏一般。」


天女聽了佛的教誨後,讚嘆地說:


「過去我已見過婆羅門得到涅槃,

已放下嫉妒和怖畏,能度過世間的愛慾。」


說完偈言,天女感到歡喜,隨即離去。


(二八四)


這是我聽到的: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園裡。那時,有一位天神,光芒比平常更亮,來到佛陀的跟前,向佛陀頭頂禮拜,然後坐在一旁。這位天神的威德很高,光明很強,照亮了整個祇樹園,讓所有人都看得清楚。這位天神就用偈頌說:


「雖然接觸五種感官的對象,  不一定叫做貪欲。

只有心裡產生執著的念頭,  才叫做貪欲。

欲望能夠束縛世間的眾生,  有智慧的人才能解脫。」


那時,世尊用偈頌回答說:


「欲望的本質是無常的,  當它消失了就能覺悟道理,

執著欲望會造成牽連,  永遠不能解脫。

如果有信心作為伴侶,  沒有信心就不會產生,

名聲和財富就會增長,  壽命結束後就會往生天界。

如果再進一步斷除欲望,  就不會反覆受生受死,

不再回到輪迴中,  永遠進入涅槃境界。

知道身體是空無自性的,  觀察名色是不穩固的,

不再執著於名色,  從此就能解脫。

也不會認為自己已經解脫,  或者自己還沒有解脫,

憐憫和利益眾生,  廣泛地幫助所有人。」


天神又用偈頌讚美說:


「我以前已經見過你,  你是一位涅槃的婆羅門,

你厭惡和放棄了世間的愛欲,  你能夠超越世間的煩惱。」


這位天神說完這些偈頌後,很高興地離開了。


(二八五)


這是我聽到的: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園裡。那時,有一位天神的光芒特別明亮,來到佛陀的跟前,低頭向佛陀致敬,坐在一旁,然後用偈語說:


「我應該跟誰一起住?  我又應該親近誰呢?

我從誰那裡學習法,  才能得到好處而不造惡呢?」


那時,世尊用偈語回答說:


「你應該跟善良的人一起住,  你應該親近善良的人,

你從他們那裡學習法,  你就能得到好處而不造惡。

你應該跟善良的人一起住,  你應該親近善良的人,

你從他們那裡學習法,  你就能變得聰明而快樂。

你應該跟善良的人一起住,  你應該親近善良的人,

你從他們那裡學習法,  你就能得到名聲和尊敬。

你親近善良的人,  你從他們那裡學習法,

你就能開發智慧,  所以你應該跟他們一起住。

你親近善良的人,  你從他們那裡學習法,

你就能在家族中受到尊重,  你就能免於煩惱和悲傷,

在所有的苦難中,  你就能找到解脫的方法。

你遠離了惡劣的境界,  你斷除了所有的束縛,

你享受了最美好的快樂,  你接近了涅槃的境界。」


天神又用偈語讚美說:


「我以前已經見過,  婆羅門達到涅槃,

他厭惡了世間的事物,  他放棄了長久的執著,

他能夠超越世間的愛欲。」


這位天神說完這些偈語後,高興地離開了。


(二八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天光明倍常,普照祇洹,悉皆大明,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而說偈言:


「貪悋貧窮苦,皆由不惠施,

若欲求福德,智者應施與。」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可怖莫過貪,貧乏恆飢渴,

恐貧不佈施,不施畏甚大。

今世若後世,飢窮苦難計,

若得少能施,得多亦能施。

生時得快樂,壽終得生天,

難施而能施,是名難作業。

孾愚不知解,諸佛賢聖法,

愚智俱命終,生處各別異。

愚者墮地獄,受於種種苦,

智者生人天,乃可得解脫。

貧窮捃拾活,以用養妻子,

淨心割少施,其福無有量。

設百千大祀,供養於一切,

不及貧佈施,十六分中一。

大祀有鞭打,侵掠他財寶,

種種苦惱人,以成大祀業。

以惡取財寶,眾皆不歡悅,

如是不淨施,及以小淨施,

受報有好醜,不可以相比。

如法聚財物,終不非法求,

得財捨用施,正直而施與。

具戒修禪定,正直者受取,

福聚布四方,猶如大海水。」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八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毘婆山側的七葉窟中。時佛為佉陀羅刺腳,極為苦痛,如來默受,雖復苦痛,無所請求。


爾時,有八天子顏容端正,來詣佛所。其中有一天說:「沙門瞿曇實是丈夫人中師子,雖受苦痛,不捨念覺,心無惱異,若復有人於瞿曇大師子所生誹謗者,當知是人甚大愚痴。」


第二天亦作是說:「瞿曇沙門丈夫龍象,雖受苦痛,不捨念覺,心無惱異,若復有人於瞿曇龍象所生誹謗者,當知是人甚大愚痴。」


第三天又說:「沙門瞿曇如善乘牛。」第四天說:「沙門瞿曇如善乘馬。」第五天說:「沙門瞿曇猶如牛王。」第六天說:「沙門瞿曇是無上丈夫。」第七天說:「沙門瞿曇是人中蓮花。」


第八天說:「沙門瞿曇猶如分陀利,觀彼禪寂,極為善定,終不矜高,亦不卑下。止故解脫,解脫故止。」時第八天即說偈言:


「非彼清淨心,假使滿百千,

通達五比施,為於戒取縛,

沒溺愛慾海,不能度彼岸。」


爾時,八天說此偈已,頂禮佛足,還其所止。


垂下及遮止,名稱及技能,

彈琴並棄捨,種別、善丈夫,

慳貪不惠施,八天為第十。


(二八八)


這是我聽到的: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園裡。那時有一個天神,他的顏色很特別,他來到佛陀的跟前,發出強烈的光芒,他向佛陀頂禮,坐在一旁,然後用偈語說:


「就像這個大地,  廣闊沒有邊界,

還有像大海洋,  深不見底沒有盡頭。

須彌山高聳,  沒有什麼可以比擬,

誰能像那羅延?  在男人中沒有對手。」


那時,世尊用偈語回答說:


「沒有什麼比愛更廣大,  沒有什麼比貪欲更深沉,

驕傲比須彌山還高。  只有佛陀世尊,

在所有的男人中,  最優勝沒有敵手。」


天神又用偈語讚美說:


「我以前已經見過,  婆羅門達到涅槃,

厭惡世間離開了,  能夠超越世間的愛。」


這個天神說完這些偈語後,高興地回到天宮。


(二八九)


這是我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園裡。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天神來到佛陀的跟前,他的光芒很亮,照亮了四周,他向佛陀頂禮,然後坐在一邊,用詩歌問道:


「什麼東西不怕火燒,風吹也不會壞?

到了世界末日,大水淹沒一切,

什麼東西在那裡,還能不腐爛崩潰?

男人或女人,有什麼財寶,

用什麼方法,才能不被王者或強盜奪走?

什麼是最堅固的寶庫,沒有人能破壞?」


那時候,佛陀用詩歌回答說:


「福報不怕火燒,風吹也不會壞,

到了世界末日,大水淹沒也不會腐爛。

男人或女人,如果有福報,就不會被王者或強盜奪走,

福報是最堅固的寶庫,沒有人能破壞。」


天神又用詩歌讚美說:


「我以前見過一個婆羅門(指佛陀),他已經解脫了,

他厭惡了世間的苦難,放棄了一切貪愛。」


那時候,這個天神說完這些詩歌後,高興地回到天宮。


(二九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夜晚,一位天人來到佛附近,其威光照曜,光芒耀眼,顯現大明相。他向佛的蓮足行禮,然後在一旁坐下,接著用詩句問道:


「誰能具備曠遠的行路能力,走過修行之道所需的資糧?

是因為什麼因緣,賊人不能劫奪我?

即便遇到奸惡之事,我如何得以保護自己?

又如何避免被劫奪,而擁有大歡喜的生活?

我該如何經常親近智者,從而產生歡喜的心情?」


爾時,世尊用偈語回答他:


「信心是遠大的資糧,積聚福德不會被賊人劫奪,

賊人違反戒律而受罰,而沙門(指佛教徒)因守戒而生喜悅,

多次親近沙門和智者,智者的喜悅將使你感到歡欣。」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嫌怖及執著已久,現在能超越世間的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二九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夜晚,光輝倍於常日,在其中夜裡,一位天人前來拜訪佛陀,其威光耀眼,整個身軀都閃耀著璀璨的光明。他向佛的蓮足行禮,然後在一旁坐下,接著用詩句說道:


「對於喜悅的事物,思念之心,如願以償,所有悅樂中,慾望的喜悅最為勝利。」


爾時,世尊用偈語回答他:


「真正的喜悅是沒有執著與思念的,苦痛則是由於執著與願求。

若一個人能放下執著與願望,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嫌怖及執著已久,現在能超越世間的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二九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來了一位天人,他的光顏與眾不同,光芒璀璨,顯現出大明的相貌。他前來拜訪佛陀,向佛的蓮足行禮,然後退回一旁坐下,接著用詩句說道:


「佛是天人的師父,於眾生之中最為卓越,

能洞悉一切法,利益諸世間眾生。

在所有困難之中,哪一種是最難的呢?

願尊貴的大仙明示我。」


爾時,世尊用偈語回答他:


「忍耐那些得自在的人,忍受他們的惱擾是很難的。

在貧窮的時候仍能慷慨施捨,守持戒律在危難時期也很難。

處於盛年且享受榮華富貴時,捨棄慾望而出家修道也是很難的。」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嫌怖及執著已久,現在能超越世間的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二九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一位天人前來拜訪佛陀,他的威光閃耀,璀璨耀眼,整個身軀都散發著大明的光芒。他向佛的蓮足行禮,然後在一旁坐下,接著用詩句問道:


「車子是如何誕生的?是誰將車帶到這裡?

車子是怎樣去遠方,又是如何消失滅亡的?」


爾時,世尊用偈語回答他:


「車子是從原料製作而成的,它的運作取決於心靈的轉動,

到達目的地後,因緣盡結,它便會消失滅亡。」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嫌怖及執著已久,現在能超越世間的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二九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來了一位光輝倍於平常的天人,他來到佛附近,身軀光彩耀眼,照耀整個祇洹(即佛陀所在的園林),使一切都顯現出大明的光景。此天子在一旁坐下,向佛尊白言:“世尊!須多蜜奢鋸陀女生子。”


佛回答說:“這是不善之事,不是善之所為。”


於是,此天立即用詩句說道:


「子女的誕生世人稱為喜悅,生子極為歡欣慶祝,

但父母漸漸變老衰朽,為何說這是不善之事呢?」


佛陀於是用偈語回答他:


「我知道生子者,必然會有離別之苦,

因為陰陽交合、身心聚合而生,這些都不能稱為子。

世人因愚痴而認為這是喜悅,所以我說生子是不善之事。

不善所生的想法會產生善的行為,不愛的想法會產生愛的行為,

在苦的想法下追求快樂,最終會在放逸之中受到磨練。」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嫌怖及執著已久,現在能超越世間的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二九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一位光彩耀眼,威容非凡的天人前來祇洹(佛陀所在的園林),向佛的蓮足行禮,然後坐在一旁,用詩句問道:


「如何自我思量,不讓煩惱覆蓋?

又如何被稱為永遠超越眾生之數?」


爾時,世尊用偈語回答他:


「若是善於計算者,二漏(指愛與無明)便不再流轉,

名色已經永遠消滅,他便在超越眾生之數的境界。

總數無法涵蓋,已經超越總數的範疇。」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嫌怖及執著已久,現在能超越世間的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二九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一位光芒閃耀,顯現出大明相貌的天人前來祇洹(佛陀所在的園林),頂禮佛足,然後退坐一旁,用詩句問道:


「有什麼東西比地更重?有什麼東西比空更高?

有什麼東西比風更快?有什麼東西比草木更多?」


爾時,世尊用偈語回答他:


「持守戒律比地更重要,傲慢自大比天空更高遠,

思緒迅速無常,比風更快,無益的妄想比草木更繁多。」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嫌怖及執著已久,現在能超越世間的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二九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一位威儀光彩耀眼,非同尋常的天人前來祇洹(佛陀所在的園林),頂禮佛足,然後在一旁坐下,用詩句問道:


「修行應該遵循何種戒行?應採取哪些儀式行動?

有什麼功德能力?該做什麼樣的業行?

滿足了哪些法,才能在天上得到誕生?

願世尊慈悲憐憫,為我詳細開示。」


爾時,世尊用偈語回答他:


「我現在為你詳細說明,你應該全心傾聽。

想要生在天上的,首先要斷除殺生。

善修持守戒律,守護諸根,不傷害有情眾生,這樣就能生在天上。

不偷盜他人財物,與人分享享受,斷除貪婪盜竊之心,也能生在天上。

不玷污他人的婦女,遠離邪淫,專心愛護自己的配偶,也能生在天上。

在利益自己的同時,也想利益他人,並為了財富利益遠離放逸。

說實話不虛偽,也不挑撥離間,樂於和合言談,因此而生天上。

斷絕粗惡之言,避免造謗與觸惱,口吐柔和言語,聽者感到歡喜,因此業緣而得生天上。

除去綺語,不談無益之事,懂得適時說法,也能生在天上。

若在村落或荒野,不生貪求利慾,不對他人財物生愚痴之心,也能生在天上。

慈悲心不害物,不懷怨恨之心,對待眾生滿懷慈悲,心中無怒害之念,也能生在天上。

相信因果報應,勤於修持信施,這兩件都能使信心增長,具足得正見,也能生在天上。

若能如此修持眾善法,遵守清淨十善之道,這樣全然實行的人,必然能生在天上。」


天人再次用詩句讚美佛陀:


「往昔已曾親見婆羅門涅槃,

心中久已捨離嫌怖和執著,能度世間之愛慕。」


爾時,這位天人說完詩句後,滿心歡喜地回到他的天宮。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