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白話 雜阿含經卷第四


雜阿含經卷第四


(八八)


如是我聞:


某個時候,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欝多羅,他前來拜見佛陀,向世尊問候並表示敬意,然後退後一邊坐下,對佛陀說:「世尊!我常常依循正法行乞,用所得供養父母,讓他們享受幸福,擺脫苦難。世尊!我這樣做,是否為了多福?」


佛陀告訴欝多羅說:「你確實獲得了多福。為什麼呢?因為若你依循正法乞求,供養父母,使他們得到安樂,擺脫痛苦,這確實是一種極大的福德。」於是,佛陀即時說了以下的偈語:


「你對待父母恭敬有加,  認真執行供養他們,

 在現世獲得美好的名譽,  命終後生於天上。」


佛陀講述完這段經文後,年輕的欝多羅感到非常歡喜並隨喜,向佛陀作禮後離開。


(八九)


如是我聞:


某個時候,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優波迦,他前來見佛陀,向世尊問候並表達敬意,然後退後一邊坐下,對佛陀說:「瞿曇尊者!諸婆羅門常常稱讚那些邪惡的盛大聚會,作為沙門瞿曇您是否也稱讚那些邪惡的盛大聚會呢?」


佛陀告訴優波迦:「我並不一直稱讚那些邪惡的盛大聚會,或許有一些邪惡的盛大聚會值得稱讚,但也有一些邪惡的盛大聚會不值得稱讚。」


優波迦問佛陀:「哪些邪惡的盛大聚會值得稱讚?哪些邪惡的盛大聚會不值得稱讚?」


佛陀回答優波迦:「若有那些綁住許多少年牛、綁住水牲、綁住羊犢、殘忍地傷害和殺害無數微小的生命,逼迫他們遭受痛苦,使他們成為奴隸並受到鞭打的恐懼,悲傷地哭泣呼喊,沒有喜悅也沒有快樂,這樣的邪惡盛大聚會,我不稱讚,因為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若有那些不綁住牛群,甚至不使眾生遭受辛苦和折磨的盛大聚會,這樣的聚會我稱讚,因為它不造成大災難。」於是,佛陀即時說了以下的偈語:


「馬祀等的聚會,  造成種種災難,

 這樣邪惡的盛會,  大仙不稱讚。

 綁住眾生,  殺害微小的生物,

 這樣的聚會不是正當的,  大仙不支援。

 若不傷害眾生,  不造成種種困難,

 這樣的聚會是正當的,  大仙稱讚。

 慷慨地施予,  符合正法的邪盛,

 慈善者心地純淨,  是修行善德的田地。

 這樣的盛會,  是羅漢的聚會,

 在這樣的聚會中獲得大果報,  諸天都感到歡喜。

 自己行動恭敬地邀請,  親自伸出手施與,

 在這樣的施予中,  彼此都清淨無瑕,

 這樣的施予得到大果報,  智者前往彼處生活。」


佛陀講述完這段經文後,優波迦婆羅門聽到佛陀所說的,感到非常歡喜並隨喜,向佛陀作禮後離開。


(九〇)


如是我聞:


某個時候,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廣泛地講述如上。然而,有些不同之處,即是接著講述以下不同的偈言:


「無為無種種困難,邪惡盛會時依然清淨,

遵從法教而行動,保護著一切善行。

散發著芬芳迴向世界,超越一切凡俗的卑鄙,

佛陀對於邪惡盛會的善行,稱讚著這樣的盛會。

慷慨地施予,依照邪惡盛會的需求,

純淨而平等地奉獻,是善行的良好田地。

在這樣的施予中,就是施予羅漢的田地,

如此廣大的施予,諸天都稱讚著。

自己恭敬地邀請,親手供養,

同時攝受自己和他人的功德,邪惡盛會獲得大果報。

智者如此施予,以清淨的信心解脫,

在無罪的世界中,智者往生那裡。」


佛陀講述完這段經文後,優波迦婆羅門聽到佛陀所說的,感到非常歡喜並向佛陀作禮後離開。


(九一)


如是我聞:


某個時候,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優闍迦,前來參見佛陀,向佛陀鞠躬,退後坐在一旁,對佛陀說道:"尊者!在家的凡夫應當遵行哪些法,才能在現世獲得安樂和滿足?"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有四個法,在家的凡夫可以在現世獲得安樂和滿足。這四個法是什麼呢?即具足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和具足正命。


「什麼是具足方便?即善男子以各種技藝維持自己的生計,例如耕田、做生意,或者在政府事務中工作,或者以書法、數學、繪畫等方面的技能。對於自己從事的每一項技藝,都要精心修持,這就是具足方便。


「什麼是具足守護?即善男子所擁有的金錢、穀物等財物,是通過適當的手段獲得的,並且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方式,能夠妥善保護,不被國王、盜賊、水災或火災劫奪或毀壞。只有善於守護的人才不會失去財物,不愛財物的人才能保持守護,不受到災難的破壞,這就是善男子善於守護。


「什麼是具足善知識?如果有一位善男子能夠遵守戒律、不放縱自己、不說謊、不冒險,並且具有這樣的智慧,能夠善加安慰未生起的憂苦,使已生起的憂苦得以緩解,使未生起的喜樂迅速產生,並保護已生起的喜樂不被損失,這就是善男子具足善知識。


「什麼是具足正命?即善男子對自己所擁有的金錢財物進行稱量,周全地掌握,不讓錢進多出少,也不讓錢出多進少。就像使用秤的人一樣,如果有少則增加,有多則減少,以保持平衡而放棄剩餘。同樣地,善男子在稱量財物時,要求入等於出,不使入多於出或出多於入。如果善男子沒有金錢財物,卻慷慨地廣泛施捨,以此方式維持生活,人們都將稱之為優曇鉢果,他們雖然沒有種子,卻因為愚昧和貪欲而不顧後果。或者有些善男子擁有豐富的財物,卻無法使用,旁人都認為他們是愚昧的人,就像快要餓死的狗一樣。因此,善男子對於所擁有的金錢財物能夠進行稱量,要求入等於出,這就是具足正命。婆羅門啊!只有具足這四個法,才能在現世獲得安樂和滿足。"


婆羅門對佛陀說:"尊者!在家的人有哪些法,可以使後世獲得安樂和幸福?"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在家的人有四個法,可以使後世獲得安樂和幸福。這四個法是什麼呢?信心具足、戒律具足、佈施具足、智慧具足。


「什麼是信心具足?即善男子對如來產生信心和敬意,建立起堅定的信念,不受諸天、魔、梵以及其他世間人的破壞,這就是善男子具足信心。


「什麼是戒律具足?即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竊、不犯邪淫、不說謊言、不飲酒,這就是戒律具足。


「什麼是佈施具足?即善男子擺脫吝嗇的心態,在家中實踐解脫的佈施,經常以自己的手施與他人,樂意修行捨離,心存平等地行佈施,這就是善男子具足佈施。


「什麼是智慧具足?即善男子如實地瞭解苦聖諦,瞭解起源、滅除和道路聖諦,這就是善男子具足智慧。如果在家的善男子實踐這四個法,可以在後世獲得安樂和幸福。"


佛陀接著說了以下的偈言:


「以方便建立諸業,積累能守護自己,善知識善男子以正命自食,淨信和戒律具足,樂於施捨並擺脫吝嗇的心態,從速道中消除煩惱,可以在後世獲得安樂和幸福。如果在家的善男子實踐八種法,細心嚴謹地遵守諦的真實說法,這是等正覺者所知。能在現世得到隱蔽的安樂,享受現世的喜樂,並在後世獲得喜樂。"


佛陀講完這段經文後,優闍迦聽了佛陀的教導,心生歡喜,表示隨喜,向佛陀鞠躬後離開。


(九二)


曾經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拘薩羅的人間遊行,抵達了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舍衛國有一位傲慢的婆羅門,他的父母都是純淨的種姓,沒有任何缺點可以挑剔,七代相傳皆是純淨的家族。作為婆羅門的老師,他口才流利,談論各種論點和經典,無不精通,能辨別解釋的好壞,每句都能牢記,而且容貌端正。可能因為他天生志高,對族姓、容貌、智慧和財富都有很高的追求,但他卻不尊敬父母、長輩和師長。


當他聽說沙門瞿曇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抵達了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後,他心生一念:「我應該去見那位沙門瞿曇,如果他有什麼話要說,我會和他共同討論;如果他不說話,我就默默地離開。」


於是,憍慢婆羅門乘著白馬車,年輕的婆羅門們在前後引導,手持金柄傘蓋,手握金瓶,前往見世尊。當他們到達園門時,下車步行進入。


當時,世尊正與許多大眾圍繞著講述佛法,並沒有特別關注憍慢婆羅門。


於是,憍慢婆羅門心生一念:「沙門瞿曇不關注我,我應該離開。」


當時,世尊知道憍慢婆羅門的心念,於是說了以下的偈言:


「憍慢既來此,不善更增慢,向以義故來,應轉增其義。」


此時,憍慢婆羅門心生一念:「沙門瞿曇已經知道我的心念。」他想要修行敬禮。


然而,世尊告訴憍慢婆羅門:「停!停!不需要行禮,心已經純淨足夠。」


當時,眾人高聲讚嘆說:「嗚呼!世尊!大德大力。現在這個憍慢婆羅門平日靠著自己的傲慢、族姓的傲慢、容貌的傲慢、聰明的傲慢、財富的傲慢,不尊敬父母、長輩和師長,但現在在沙門瞿曇面前卻謙卑下跪,希望行禮。」


於是,憍慢婆羅門在眾人面前命令大家保持安靜,然後說了以下的偈言:


「如何不生傲慢?如何產生恭敬?如何給予善勸慰?如何做出善的供養?」


這時,世尊回答他的偈言:


「對待父母和長兄,以及尊敬的和尚和師長,對待諸尊重者,不應該生起傲慢的心。應當恭敬謙卑地問候,全心全意地奉事,並且進行種種供養。擺脫貪婪、瞋恚和愚痴的心,滅除一切煩惱,正知智慧解脫,征服一切傲慢的心念。對於這些賢聖,合掌鞠躬行禮。」


當時,世尊對憍慢婆羅門進行了各種教法,示範、教導、啟發和讚嘆。如佛世尊依次講解,講述了施行佈施、持守戒律、修行生起天上功德,以及愛欲和味患帶來的煩惱,如何淨化心靈、擺脫煩惱的要點和方法,以及各種淨化心識的方法......如此廣泛而具體地講述,就像白色衣物無任何污點,能迅速染色一樣。憍慢婆羅門於座上立即領悟了四聖諦——苦、集、滅、道,達到無間的境界。


此時,憍慢婆羅門見到法、領悟法、理解法、融入法,解決了種種疑惑,不再由他人引導,於正法中獲得無所畏懼。他隨即從座位上起立,整理衣服,向佛作禮,合掌向佛說:「我現在能夠在正法中出家,接受具足戒嗎?」


佛陀告訴憍慢婆羅門:「你現在可以在正法中出家,接受具足戒。」


於是,憍慢婆羅門出家了,孤身沉思:「善男子應該剃除鬚髮,穿上袈裟,堅定信心,出家修行道路......」最終成就了阿羅漢,心得到了完全解脫。


(九三)


如是有一段時間,佛陀在拘薩羅的人間遊行,來到舍衛國的祇樹緒孤獨園。


那時候,有個身材高大的婆羅門,舉辦了一場邪惡而盛大的聚會。他將七百頭特別的牛排成一列,還有馬、水牛、各種羊羔和各種小昆蟲,都被捆綁起來。他準備了各種食物和飲品,廣泛地進行佈施。各種外道從各個國家都紛紛聚集在這個邪惡的聚會之地。


有一天,這個身材高大的婆羅門聽說沙門瞿曇從拘薩羅的人間遊行,來到舍衛國的祇樹緒孤獨園。他心想:“我正在舉辦邪惡而盛大的聚會,所以我排列了七百頭特別的牛,乃至連那些微小的蟲子也都被捆綁起來。為了這個邪惡的聚會,各種異教徒都從各國聚集到聚會場所。我現在要去問問沙門瞿曇有關邪惡聚會的法門,不要讓我在舉辦邪惡聚會時有所不足。”他心中這樣想著,乘坐著白馬車,前後由許多年輕婆羅門引導,手持金柄傘蓋,手握金澡瓶,離開舍衛城,前往拜見世尊,恭敬地侍奉。到了精舍門口,下車步入內部,走到佛陀的面前,面向佛陀問候並表達慰勞之意,然後退到一旁坐下,向佛陀說道:“瞿曇!我現在想要舉辦邪惡而盛大的聚會,排列了七百頭特別的牛,乃至連那些微小的蟲子也都被捆綁起來。為了這個邪惡的聚會,各種異教徒從各國紛紛來到邪惡聚會之地。我還聽說瞿曇從拘薩羅的人間遊行,來到舍衛國的祇樹緒孤獨園。我來請教瞿曇關於邪惡聚會的法門,不要讓我在舉辦邪惡聚會時有所不足。”


佛陀告訴婆羅門:“有時邪惡聚會的主人行施行善而在罪孽中誕生,受到三種刀劍的傷害,得到不善的果報。這三種刀劍是什麼呢?分別是身體的刀劍、口舌的刀劍和意念的刀劍。


「那麼什麼是意念的刀劍所帶來的苦果呢?比如一個聚會的主人準備舉辦一場盛大的聚會,他思考著說:『我要舉辦邪惡的盛大聚會,要殺掉你們的壯年特牛,你們的水牛、牸牛,你們的羊羔以及各種小昆蟲。』這就是意念的刀劍所帶來的苦果。儘管這個施主心中想著進行各種佈施、供養,但實際上是在犯罪!


「口舌的刀劍又是如何帶來苦果的呢?有一個聚會的主人準備舉辦一場盛大的聚會,他這樣教導說:『我今要舉辦邪惡的盛大聚會,你們要殺掉你們的壯年特牛,甚至要殺害你們身上微小的蟲子。』這就是口舌的刀劍所帶來的苦果。儘管這個聚會的主人表面上進行佈施、供養,但實際上是在犯罪!


「身體的刀劍又是如何帶來苦果的呢?假設一個聚會的主人準備舉辦一場盛大的聚會,親自動手傷害殺死你們的特牛,甚至殺害各種微小的蟲子,這就是身體的刀劍所帶來的苦果。儘管這個聚會的主人心中想著進行各種佈施、供養,但實際上是在犯罪!


「然而,婆羅門們應該勤勉地供養三種火,隨時恭敬、敬奉、服務,並施予他們安樂。這三種火是什麼呢?一是根本火,二是居家火,三是福田火。


「什麼是根本火?隨時恭敬、敬奉、服務,並施予安樂?指的是善男子得到合適的財富,勤勞努力,按法而得,供養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樂。這就是根本火的意義。為什麼稱之為根本?因為善男子是從父母那裡誕生的,所以稱之為根本。善男子應該因為這個根本而隨時恭敬、敬奉、服務,並施予安樂。


「什麼是居家火?善男子隨時養育、供養,並施予安樂?指的是善男子得到合適的財富,勤勞努力,按法而得,供養妻子、親屬、家人、僕人、僱員,隨時給予,恭敬地施予安樂。這就是居家火的意義。為什麼稱之為家?因為這個善男子處在家庭中,快樂時一同分享,困難時一同承受,無論做什麼都相互順從。所以稱之為家。因此,善男子隨時供養,並施予安樂。


「那麼什麼是福田火呢?善男子隨時恭敬、尊重供養,並施予安樂?指的是善男子得到合適的財富,勤勞努力,按法而得,服務供養各位沙門、婆羅門,善於調伏貪慾、憤怒、愚痴的人,如此等沙門、婆羅門,建立福田,崇尚增進,享受分享和回報,來世得到天堂的福報,這就是福田火。為什麼稱之為田?因為它是世間的福田,即為應該供養的。因此,善男子應該隨時恭敬、服務供養,並施予安樂。」那時,世尊又說了以下偈語:


「根本和居家,應該供養的福田火,

這火因供養而增加,充足安寧和快樂。

沒有罪惡的快樂在世間,智者往生其中,

按法而得的財富再會相聚,供養所應該供養。

因為供養所應該供養,而得到名為生天。


「然而,婆羅門啊!現在善男子應該先斷除三種火焰。什麼是三種火焰呢?即貪慾之火、憤怒之火、愚痴之火。為什麼呢?如果貪慾之火不斷除不熄滅,自己受害害他人,自己和他人都受到傷害,現世和來世都受到傷害,現世和來世都因為那心靈的憂苦而受痛苦,憤怒之火和愚痴之火也是如此。婆羅門啊!如果善男子事先積蓄柴火,隨時辛苦地維持著,然後隨時熄滅火焰的因緣而受苦。


爾時,那位高個婆羅門默然地停住。


此時,有個名叫欝多羅的婆羅門子在場中坐著。


那位高個婆羅門片刻默然,思考過後,告訴欝多羅:“你能夠前往那個邪惡的聚會場所,釋放那些被束縛的特牛和其他眾生嗎?並告訴他們說:『高個婆羅門告訴你們:“隨意自在地生活在山林和廣闊的野地中,吃不盡的青草,喝清澈的流水,在四方風中享受各種快樂。”』”


欝多羅答道:“遵從大師的教誨!”然後前往那個邪惡的聚會場所釋放了所有眾生,並告訴他們說:“高個婆羅門告訴你們:『按照你們的喜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林和廣闊的野地中,自由地喝水和吃草,在四風中自由自在地適應。』"


那時,世尊知道了欝多羅的心意。他瞭解後,為了那位高個婆羅門提供了各種教法,示範、教導、啟迪和讚賞。依照法律,世尊按順序講解了戒律、佈施和修持以獲得來生的功德,以及愛慾的困擾,擺脫困惑、淨化心靈和清除煩惱的方法,揭示了現在的顯現。就像一塊潔白的布容易被染色一樣,那位高個婆羅門也是如此。他在座上觀見了四聖諦,獲得了無間斷的見解。


那時,那位高個婆羅門見法、領悟法、明白法、投入法,度過了種種疑惑,不再受他人的引導,在正法中沒有所畏懼。他立即從座位上起身,整理衣物,露出右肩,合掌向佛敬禮,說:“已經領悟了,世尊!從今天起,我將畢生歸依佛陀、歸依佛法、歸依比丘僧團,成為優婆塞,證悟自己。唯願世尊和眾大眾接受我的施食。”那時,世尊默然表示同意。


那位高個婆羅門知道佛陀接受了他的請求,向佛陀行禮後,向右邊繞三圈離開。那位高個婆羅門回到那邪惡的聚會場所,準備了各種供養和整齊美好的床榻,派人請佛陀,說:“時機到了,請聖者知道時機。”


那時,世尊穿著袈裟,手持缽,眾人環繞著,前往了那位高個婆羅門的會所,坐在眾人前面。


那時,那位高個婆羅門知道世尊已經坐定,親自供養了各種食物和飲品。用餐後,洗漱淨缽,完成一切,另外擺設了簡陋的床榻,在眾人前面端坐聆聽法教。


那時,世尊為那位高個婆羅門講述了各種法理,示範、教導、啟迪和讚歎之後,從座位上起身離開。


(九四)


如是我聽:


一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僧迦羅,前來拜訪佛陀,在與世尊面對面問候並表達慰問後,退到一旁坐下,對佛陀說:“丘諦!不善的男子如何能夠瞭解?”


佛陀告訴婆羅門:“比如月亮。”


婆羅門再問:“善男子如何能夠瞭解?”


佛陀告訴婆羅門:“比如月亮。”


婆羅門對佛陀說:“為什麼不善的男子像月亮?”


佛陀告訴婆羅門:“就像月亮失去了黑與白的分別,失去了光明和顏色,也失去了依附的對象,日夜消亡,最終不再顯現。同樣地,有人在如來面前,獲得了對佛陀的信心,接受了純淨的戒律,善於學習多聞,自我減損並樂於施捨,正確認識真實。然而,之後退失了,在戒律、學習、施捨和正確認識的事上全然遺忘,日夜消亡,甚至轉瞬之間,一切都被遺忘了。”


“再者,婆羅門!若善男子不親近善知識,不多聽聞佛法,不正思考,身體行惡行,口舌行惡行,心意行惡行。由於行惡的因緣,身體破敗命終,墮入惡趣泥梨中。如此,婆羅門!不善的男子就像月亮。”


婆羅門問佛陀:“那麼善男子如何像月亮?”


佛陀告訴婆羅門:“就像明亮清澈的月亮,它的光明在白天和黑夜中不斷增長,直到滿月時完全圓滿清澈。同樣地,善男子在如來的法教和律法中得到清澈的信心,真實的正見越來越明亮,戒律的力量增強,慈善的行為增加,學習的廣度增加,智慧不斷增長。日夜不斷擴展。此外,還要在其他時間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心進行正思考,行身體上的善行,口舌上的善行,意念上的善行。因為這些因緣,身體毀滅命終後,轉生於天上。婆羅門!因此,善男子就像月亮。”


佛陀接著說了以下的偈語:


“就像清澈的月亮,繞行在虛空中,

在眾多星辰中,它的光芒最為明亮。

清澈的信心也是如此,遵守戒律、廣聞佛法,

在世俗中的慷慨佈施,它的慷慨行為特別明顯。”


佛陀講完了這個經文,僧迦羅婆羅門聽了佛陀的教言,感到歡喜並隨喜,從座位上起身離去。


(九五)


曾經有一次,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一個名叫生聞的婆羅門前來拜見佛陀,向世尊致意並表示慰問後,他退到一旁坐下,對佛陀說:“瞿曇!我聽說瞿曇說過這樣的話:『只施給我,不施給其他人;施給我可以得到大果報,而不施給其他人則無法得到大果報。應施給我弟子,不應施給其他弟子;施給我弟子可以得到大果報,而不施給其他弟子則無法得到大果報。』請問,瞿曇!說這樣的話是實話嗎?還是在詆毀瞿曇?還是如實地說、依法地說?按照法次法說,不應該用相同的法來責備他人嗎?”


佛陀對婆羅門說:“他說的那樣,是在詆毀我啊!並不是如實地說、依法地說、按照法次法說,不會導致他人用相同的法來責備。為什麼呢?我並不是這樣說:『應施給我,不施給其他人;施給我可以得到大果報,而不施給其他人則無法得到大果報。應施給我弟子,施給我弟子可以得到大果報,而不施給其他弟子則無法得到大果報。』然而,婆羅門啊!我這樣說會產生兩種障礙:施的人受障礙,受施的人得利。婆羅門和其他士夫,會在乾淨的地上放置洗器的剩飯,讓那個地方的眾生得到利樂。我說這樣的人也進入福門,何況還給人施捨呢?婆羅門!然而我還要說,施行持戒者會得到果報,不同於犯戒者。”


生聞婆羅門對佛陀說:“是的,瞿曇!我也這樣說,施行持戒者會得到大果報,而不是施行犯戒者。”


於是,世尊接著說了以下的偈語:


“不論黑或白,不論紅或有色,

犂雜與金色,純黃與鴿色,

諸牛種種,生下純潔的犢子,

青年力量充足,行善迅捷,

只要能背負重物,不問本生的顏色,

人也同樣,各隨其生,

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羅,

旃陀羅下賤,所生都不同,

只要持守純淨的戒律,遠離重擔和煩惱,

專心修行梵行,漏盡阿羅漢,

於世間善逝,施給他人獲得大果報,

愚者無智慧,從未聽聞正法,

施給他人得不到大果報,因為不親近善友,

若修習善知識,如來和聲聞,

清淨信仰善逝,根基堅固力量,

在善趨向中居住,生於偉大的家族,

最終達到般涅槃,大仙就是這樣說。”


佛陀講完了這個經文,生聞婆羅門聽了佛陀的教言,感到歡喜並隨喜,向佛陀鞠躬致敬後離去。


(九六)


在某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佛陀清晨穿著衣服,拿著缽,進入舍衛城去乞食。這時,有一個年老的異教婆羅門,手拿著杖,拿著缽,到處乞食。


佛陀對婆羅門說:“你為什麼年紀這麼大了,還拿著杖,拿著缽,到處乞食呢?”婆羅門回答佛陀說:“瞿曇(佛陀的尊稱)!我把家中所有的財物都給了兒子,讓他娶妻後再離開家庭,所以我才拿著杖,到處乞食。”


佛陀對婆羅門說:“你能為我背誦一首偈語,並回到人群中為兒子講解嗎?”


婆羅門回答佛陀說:“我能,瞿曇!”


於是,佛陀立刻說出以下的偈語:


「生子心歡喜,為子聚財物,

亦為娉其妻,而自捨出家。

邊廟田舍兒,違負於其父,

人形羅剎心,棄捨於尊老,

老馬無復用,即奪其糜麥,

兒少而父老,家家行乞食,

曲杖為最勝,非子為恩愛,

為我防惡牛,免險地得安,

能卻凶暴狗,扶我暗處行,

避深坑空井,草木棘刺林,

憑杖威力故,峙立不墮落。」


婆羅門從佛陀那裡背誦了這首偈語,然後回到婆羅門的群眾中,為兒子講解。他先告訴大家:“請聽我說。”然後背誦了這首偈語……如上所述。他的兒子感到羞愧和恐懼,立即抱住他的父親,一同回家,洗淨身體,穿上青色的衣被,立即成為家中的主人。


那時,婆羅門心中想道:“我現在獲得了尊貴的家族姓氏,這都是沙門瞿曇的恩德。我的經文上說:『對待老師應如對待老師供養,對待僧人應如對待僧人供養。』我現在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沙門瞿曇的力量,他就是我的老師,所以我應該用最好的衣物來供養瞿曇。”


於是,婆羅門拿著最好的衣物,來到佛陀面前,向他問候和慰勞之後,退到一旁坐下,對佛陀說:“瞿曇!我現在家庭幸福,這都是瞿曇的力量。我的經文上記載:『對待老師應如對待老師供養,對待僧人應如對待僧人供養。』今天瞿曇就是我的老師,願接受這件衣物,為了憐憫我而接受。”


佛陀接受了,因為出於憐憫。


於是,佛陀為婆羅門講解了各種法義,示範、教導、引導、慶祝。


婆羅門聽了佛陀所說的,感到歡喜並隨喜,向佛陀致敬後離去。


(九七)


某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佛陀清晨穿著衣服,拿著缽,進入舍衛城去乞食。


此時,有一個年老的異教婆羅門,手持杖,拿著缽,到處乞食。那位婆羅門遠遠地看到佛陀,心中想道:“沙門瞿曇也拿著杖,拿著缽,到處乞食,我也拿著杖,拿著缽,到處乞食,我與瞿曇都是比丘。”


於是,佛陀回答他的想法,並說出了以下的偈語:


「所謂比丘者,並不僅僅是靠乞食,

還要遵守在家人的戒律,才能稱為比丘。

在功德和過失方面,都要離開偏差的行為,

他們的心無所畏懼,才能被稱為比丘。」


佛陀講完這經文後,那位婆羅門聽了佛陀的講解,感到歡喜和隨喜,向佛陀致敬後離去。


(九八)


某個時候,佛陀在拘薩羅人間遊行,到達一個名叫一那羅的聚落,住在一那羅林中。


那時,世尊穿著衣服,拿著缽,進入一那羅聚落去乞食,並心中思考著:“今天還早,現在可以先去耕田的婆豆婆遮婆羅門那裡用餐。”


於是,耕田的婆豆婆遮婆羅門帶著五百頭牛耕田,為了準備食物。那時,耕田的婆豆婆遮婆羅門遠遠地看到佛陀,對他說:“瞿曇!我現在正在耕田播種,以供食用,沙門瞿曇也應該耕田播種,以供食用。”


佛陀告訴婆羅門:“我也耕田播種,以供食用。”


婆羅門對佛陀說:“我從來沒有見過沙門瞿曇像犁、像軛、像槓、像繩、像鋤、像鞭,現在瞿曇卻說:‘我也耕田播種,以供食用。’”


於是,耕田的婆豆婆遮婆羅門立即說出以下的偈語:


「自稱耕田者,並未見其耕種,

請告訴我如何耕田,讓我知道耕作的方法。」


那時,世尊回答並說出以下的偈語:


「信心是種子,苦行是時雨,

智慧是軛,慚愧心是軛夫,

正念自我守護,這才是善御之者。

包含身口業,知食物來源內藏,

真實是真正的乘道,樂住是休息,

精進是摒棄荒廢,安住並快速前進。

直接前行不再轉返,達到無憂的境地。

像這樣耕田者,將得到甘露果實;

像這樣耕田者,不再受諸有之輪迴。」


那時,耕田的婆豆婆遮婆羅門對佛陀說:“善啊,耕田!瞿曇!你真是極善耕田!瞿曇!”於是,耕田的婆豆婆遮婆羅門聽了世尊說的偈語,心轉增加信心,用滿滿的缽香美食來供養世尊。但世尊沒有接受,因為他只是因為說偈語而得到食物。


世尊隨即說了以下的偈語:


「不是因為說法而接受食物,而是因為他們說偈語而接受。」


如此廣泛地講述了前面關於火和婆羅門的故事。


那時,耕田的婆豆婆遮婆羅門對佛陀說:“瞿曇!現在這食物可以放在哪裡安置?”


佛陀告訴婆羅門:“我沒有看到天上的神、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或凡人能夠安置這食物而得到安住之處。婆羅門啊!你將這食物放在無蟲的水中,以及較少有生物的草地上。”


於是,婆羅門立即將這食物放在無蟲的水中,水立即冒煙冒泡,發出啾啾聲。就像將熱球投入冷水中,發出啾啾聲一樣。那食物放入無蟲的水中,冒起了煙泡,發出啾啾聲。


那時,婆羅門心生思惟:“沙門瞿曇真是奇特!他具有偉大的德行和力量,竟然能使食物出現這樣的祥瑞現象。”


婆羅門見到這祥瑞的食物,信心更加增加,對佛陀說:“瞿曇!我現在可以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了嗎?”


佛陀告訴婆羅門:“你現在可以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成為比丘。”他立即出家了,並獨自靜思:「我剃除了鬍鬚和頭髮,穿上袈裟衣,正信不再是家屬,出家修行……」最終成為阿羅漢,心得善解脫。


(九九)


從前,在王舍城裡,佛陀居住著。


有一位尊者名叫淨天,他在鞞提訶國間四處遊行,來到彌絺羅城的菴羅園中。淨天尊者清晨穿好衣服,拿著缽,進入彌絺羅城行乞。按順序乞食,來到了自己的家。此時,淨天尊者的母親已年老,正在中堂舉行食物供養火祭,祈求得到梵天的生。卻不知道淨天尊者站在門外。


就在這時,毘沙門天王對淨天尊者充滿敬意和信心。毘沙門天王和許多夜叉隨從,在虛空中行走,看到淨天尊者站在門外。又看到他的母親手持飲食,在中堂上供養火祭,卻看不見她的兒子站在門外。看到這一幕後,毘沙門天王從空中降落到淨天的母親面前,並說了以下的偈語:


「這位婆羅門女人,為了追求那遙遠的梵天,

在此祭祀火。這並非梵天的正道,

為何白白地祭祀呢?

你婆羅門女人,淨天站在門外,

免除了一切污穢,他就是天上的天,

虛空中無所有,獨自一個無比的存在,

他進來化食乞食,應該受到供養,

淨天善修身,是人天的福田。

遠離一切惡,不被世俗所染,

他的德行與梵天相同,身在人間居住,

不執著於一切法,如同那純熟的龍,

比丘持正念,心得善解脫,

應該敬奉他作為初佛,這是最上等的福田。

要以正信心,及時迅速施捨,

預先建立洲土,讓未來得到安樂。

你們看這位牟尼已經渡過苦海的流,

所以要堅信心,及時迅速施捨,

預先建立洲土,讓未來得到安樂,

毘沙門天王開展他讓人捨離的力量。」


於是,淨天尊者為他的母親講解各種法義,教導、照顧、鼓舞她之後,就離開了。


(一〇〇)


從前,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佛陀居住著。


有一位異教婆羅門前來拜見佛陀,在他面前問候並表達慰勞之意,然後退到一旁坐下,對佛陀說道:"瞿曇!所謂的佛是什麼意思?是父母給他起的名字嗎?還是婆羅門給他起的名字?" 此時,婆羅門念了以下的偈語:


「佛者是世間,超渡之勝名,

為是父母制,名之為佛耶?」


佛陀於是回答他的偈語:


「佛見過去世,如是見未來,

亦見現在世,一切行起滅。

明智所了知,所應修已修,

應斷悉已斷,是故名為佛。

歷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

生者悉磨滅,遠離息塵垢,

拔諸使刺本,等覺故名佛。」


佛陀講完了偈語,那位婆羅門聽了佛陀的話,感到歡喜並隨喜,於是起身離座離去。


(一〇一)


從前,有一次佛陀在拘薩羅的人間遊行,他坐在迦帝聚落和墮鳩羅聚落之間的一棵樹下,正進行著日間的靜坐修行。


就在這時,有一位名叫豆磨的種姓婆羅門跟隨著佛陀的足跡前來,看到佛陀的足跡印在地上,印文清晰可見,圓滿而美好。他心中想道:"我從未見過人間有如此神奇的足跡,現在我要追隨這足跡來尋找這個人。" 於是,他一直追蹤著足跡,最終來到佛陀所在的地方。他見到佛陀坐在一棵樹下,正在靜坐修行,容貌威嚴非凡,各種特質都完美無缺,根本清淨平靜,心境寂靜定定,是修行的極致,正念已成就,光芒熠熠,宛如金山。看到這一幕,他問道:"您是天人嗎?"


佛陀回答婆羅門說:"我不是天人。"


婆羅門接著問道:"那您是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或者是人、非人等嗎?"


佛陀回答婆羅門說:"我不是龍、夜叉,也不是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更不是人或非人。"


婆羅門問道:"既然您既不是天人,也不是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也不是人或非人,那您究竟是什麼?"


於是,世尊以偈語回答他:


「天龍乾闥婆,緊那羅夜叉,

無善阿修羅,諸摩睺羅伽,

人與非人等,悉由煩惱生,

如是煩惱漏,一切我已捨,

已破已磨滅,如芬陀利生,

雖生於水中,而未曾著水,

我雖生世間,不為世間著,

歷劫常選擇,純苦無暫樂,

一切有為行,悉皆生滅故,

離垢不傾動,已拔諸劍刺,

究竟生死除,故名為佛陀。」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豆摩種婆羅門聽了佛陀的話,感到歡喜並隨喜,然後從原路離去。


(一〇二)


從前,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中,佛陀居住著。


某個時候,世尊清晨著衣持鉢,進入王舍城去乞食。依序進行乞食,到了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的家。


這時,婆羅門手持著木杓,盛滿各種飲食,供養火具,站在門邊,遠遠地看見佛陀來了。看到了佛陀,他對佛陀說:「停下!停下!領群特!不要靠近我的門!」


佛陀對婆羅門說:「你知道領群特和領群特法嗎?」


婆羅門回答說:「我不知道領群特,也不知道領群特法。沙門瞿曇知道領群特和領群特法嗎?」


佛陀說:「我非常熟悉領群特和領群特法。」


於是,婆羅門立刻放下手中的火具,迅速舖設床座,請求佛陀坐下,並對佛陀說:「瞿曇!請您為我講解領群特和領群特法。」


佛陀坐下後,開始說出以下偈言:


「懷有憤怒與恨意,隱藏種種過惡,犯戒產生錯誤見解,虛偽不真實,如此等士夫,應該知道領群特。抑制暴力、貪婪、嫉妒、吝嗇、慾望、慳貪、諂媚、虛偽,沒有羞愧心的人,應該知道領群特。一生、二生的人,殺害一切生命,沒有慈悲心,這被稱為領群特。若殺害、束縛、打擊、摧毀村落和城市,毫無理由地痛責他人,應該知道領群特。居住、停留和行走,是眾生的首領,對眾生帶來痛苦壓迫,為了個人利益,應該知道領群特。聚落和空地,有主和無主之物,搶奪他人的保護,應該知道領群特。遺棄妻子,並不進入婬房,侵犯他人所愛,應該知道領群特。內外所有的親屬,與心心相映的善知識,侵害他人所愛,應該知道領群特。虛假言語欺騙他人,詐取無證的財物,別人索取而不歸還,應該知道領群特。為自己也為他人,舉責和提供財物,或者順從他人的話,以妄語為他人作證,如此妄語者,應該知道領群特。從事邪惡和不善的業,無人知曉,隱藏和掩蓋惡行,應該知道領群特。若有人問及其義,而回答非義之事,顛倒欺騙他人,應該知道領群特。對於實相空無所有,輕蔑和破壞智慧者,出於愚昧和為了私利,應該知道領群特。自大自稱優越,毀損他人,極度卑劣傲慢,應該知道領群特。自行創造種種過惡,轉嫁和誣陷他人,妄語誹謗清白,應該知道領群特。曾受他人利益的養育,他人前來請求,沒有尊敬和回報之心,應該知道領群特。沙門和婆羅門,依照法教來乞求,被呵責而不給予,應該知道領群特。若父母年邁,少壯的精力已衰退,不勤奉養,應該知道領群特。父母和其他尊長,兄弟和親屬,實際上並非阿羅漢,卻自誇示現阿羅漢的品德,世間的大賊,應該知道領群特。初生於種姓之家,學習婆羅門的典籍,但在其中從事種種邪惡業,不因良好出生而遮蔽惡道,現世受到呵責,將來輪迴墮入惡道,生為旃陀羅家族,被世人稱為須陀夷,名聲遍佈天下,卻無旃陀羅的身份,婆羅門、剎利等大姓所供養,乘著淨天道,平等正直地居住,不因出生地而障礙不生為梵天,現世享有良好名譽,未來出生於善趣,這二者生命的輪迴,你應該知道,如同我所顯示的,並不因所生而稱為領群特。不因所生而稱為婆羅門,業為領群特,業為婆羅門。」


婆羅門聽完佛陀的教誨後,說道:


「如此大的精進,如此大的默念,不因所生而稱為領群特,不因所生而稱為婆羅門,是業因而領群特,是業因而婆羅門。」


當時,名為事火婆羅豆婆遮的婆羅門被這些教誨所感動,將滿滿的鉢食奉獻給世尊。然而,世尊並未接受,而是以偈言回應,偈言如上述所說。


事火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見到食物沾滿瑞應之光輝,增加了他的信心,便對佛陀說道:"尊者!我現在可否依正法、律法出家,接受具足的戒律?"


佛陀告訴婆羅門:"你現在可以依循正法、律法出家,接受具足的戒律。"於是他得到了出家的許可,獨自靜思默想,如前所述,一直修行到成為阿羅漢,心中善解脫。


此時,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成為了阿羅漢,心中善解脫,自覺歡喜快樂,隨即說出以下偈言:


「不是追求清淨的道路,不是供奉祭祀之火,不明白清淨的道路,就像是生來眼盲的人。現在已經獲得安樂,出家並接受具足的戒律,達到了三明(指光明、清淨、覺悟),正如佛所教導的。從前作為婆羅門很困難,現在成為了真正的婆羅門,洗淨了塵垢,超越了凡人的領域。」


雜阿含經卷第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